02.27 朱元璋的狠毒是如何養成的?

飛龍在天9783


如果讓一個要飯的得了天下,那麼他最害怕的是失去。

至少二十五歲以前,朱元璋也不叫朱元璋,而是叫朱重八,他也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坐擁天下。

參軍的簡歷也只能是這樣:

姓名:朱重八

年齡:25歲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

籍貫:濠州鍾離

民族:漢族

學歷:小學未畢業

家庭情況:父母早亡,尚有一兄

宗教情況:曾為皇覺寺僧人

工作經歷:從南到北託缽化緣三年,瞭解風土人情,有豐富的社會閱歷

動盪的年代讓年少的朱元璋渴望和平,而對造成動亂根源,朱元璋深惡痛絕。

同樣,飽受飢餓折磨的朱元璋對糧食有種深深的依賴感,崇尚節儉成為洪武元年至洪武三十一年的主旋律。

這些都是他的紅線,誰逾越了這條紅線,就超出了他的心理容忍線,結果可想而知。

1353年至1368年,朱元璋忙於拉攏勢力,到處奔波,消滅敵對勢力,征戰十五年,基本一統,但北邊的殘元勢力還未被剿滅。

此時的朱元璋,心裡想的是如何得到天下,所以軍隊紀律提到了第一位,就算是其手下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最終也沒有避免殺頭。

1368年,40歲的乞丐成了皇帝,自尊心和如何鞏固江山成了首位。

貧困出身,乞丐經歷,在朱元璋的身上印上了深深的烙印,自卑心由此而生。朱元璋曾想在官牒上寫自己祖上朱熹,奈何無法圓通,最後不了了之。

元朝死在了權貴集團和貪汙腐敗,這點朱元璋是知道的。而自己的兒子朱標又太仁慈,肯定壓不住,所以誰要是結黨營私,誰要是動了大明的根基,那對不起,不管你戰功如何,那都是連根拔起。

於是,開始殺人了,文官集團的厄運從此開始。

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圖謀不軌的罪名,將宰相胡惟庸誅殺,並屠滅三族、株殺其“黨羽”共15000多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經77歲的前任功臣宰相李善長一門七十多人,以協助胡惟庸造反等名義全部誅殺。

1392年,白髮人送黑髮人,朱標死了,病死的,才38歲,而朱元璋已經64了。

朱元璋心理崩潰了,最鍾愛的孫子朱允炆才15歲,而武官集團還基本完好無缺,功高蓋主,於是又起了殺心。

1393年,朱元璋以“謀逆”的罪名,將大將軍藍玉以及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人全部處死,前後“族誅者萬五千人”,幾乎將整個大明帝國的開國武將集團殺了個精光。

朱元璋以為這樣就安穩了,以為他孫子沒危險了,虛不知,禍起蕭牆的日子不遠了。


歲在甲子


飽受壓迫

元朝末年的腐敗政治,讓他下定決心要整頓吏治;童年的壓迫經歷,更是讓他對汙吏心存戒備。少年的朱元璋目睹了元朝的如虎苛政害了無數的勞苦大眾,包括他的父母兄弟,在殘忍的黑暗社會中相繼去世,造成了他流浪於民間的悲劇,歷盡了艱辛。他親身體會到了官吏們是怎樣的殘害虐待百姓,作為受害者,在他身上深深的體現出來了嫉惡如仇的性格,對毫無人性可言的貪官恨之入骨。殘酷的現實、悲慼的經歷,官吏的怒喝、百姓的哀求,一幕幕景象在他的腦中揮之不去。所以在經過千辛萬苦掌握政權之後,他不允許官吏有徇私舞弊欺壓百姓的行為。對百姓充滿了憐憫與體恤,對貪官充滿了憎恨與防備。朱元璋為了使他的江山穩固,為了使官吏們盡職盡責,為了使百姓們不再受苦受難,他曾斷然的說:“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終不可得”。設御史臺,加強了對百官監察,遠遠超過了歷代王朝。對官吏施用重刑,對貪官的懲治尤其嚴厲,凡貪贓60兩以上者,梟首示眾,仍剝皮食草。 把誅貪官的事蹟列入《大誥》中,以示眾人,警戒官員。在懲治了貪官之外,朱元璋的態度往往過於偏激,感情用事,認為人人都是貪汙的,這使得他在治貪過程中才取了過激的行為,獨斷專行,是許多人死於不白之冤。他一手製造了“空印案”與“郭桓案”,涉及株連數萬人被害。他支持官吏之間的互相檢舉告發,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誣告成為一種風氣,冤案遍地都是,吏治的殘酷性使朝廷內外惶惶不可終日。

性格多疑

出身貧農的朱元璋,沒有家產,生活上無保證,十七歲出家當和尚,以乞討為生。他沒有任何文化,當了皇帝以後,每天面對一些學富五車的儒臣,可憐的文化水平,使他產生了自卑心理。他之所以得了天下,依賴於一批文人武將,他的自卑心情緒越壓越大,因之形成了猜忌多疑的性格。隨時隨地都懷疑臣民們不尊重他這個沒文化的皇帝。


水龍吟天問


試想下,一個人家境貧困,受盡剝削。17歲時父母、大哥相繼去世,只剩下兄弟二人,朱元璋和二哥。後來,二哥入贅了一個地主家中,替人幹苦力活。

舉目無親,朱元璋只好投奔了皇覺寺,當了小和尚。在當和尚期間,也是受盡欺負,師兄師父都是把朱元璋不當人使喚的。

和尚沒當多久,皇覺寺就沒有糧食供給,朱元璋只好四處化緣,過著如同乞丐般的生活。

朱元璋向南到了合肥一帶,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向北進入了汝州、陳州等地,三年後又回到皇覺寺。

在這段時間裡,朱元璋看盡了人間百態,對其思想有著深刻的印象,為了活著可以“不擇手段”,這也塑造了朱元璋堅毅且殘忍的性格。

在打天下之時,朱元璋治軍嚴明,賞罰也分明,有時候脾氣也很大,但也沒有說隨意誅殺有功之臣,最多是給人穿個小鞋,懷恨在心罷了。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由於當時社會環境的因素,因重典治吏,所以對於官吏的治理一直都是使用嚴刑峻法,個人認為這個不能說是朱元璋性格所致。

但是,在對待功臣方面,在胡惟庸案前後有了一個質的變化。

一開始,朱元璋曾批評過劉邦的君臣相處模式,肯定了李世民的君臣之道,內心是希望君臣和諧相處的,所以一直都是採取優待功臣的方式。

可是,後來功臣勢焰熏天且獨攬大權,危及了皇權,朱元璋為了鞏固皇權,大肆誅殺功臣武將,坐連的人眾多,也因此落下了“暴君”的罵名。

從此可見,朱元璋是比普通的帝王更加的“殘忍”,而且前後有很大的變化。在人治的時代,君王的性格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治國之道,影響君臣之間的相處方式,但根本原因是為了鞏固皇權。

正如朱元璋這樣,殘忍的性格讓其在處理功臣上有點操之過急,不顧情面地誅殺功臣,但是根本原因還是為了鞏固皇權,只是方式比其他帝王更加殘暴。


【小皮】


十點烏托邦


大家好,我是“京州太守項少龍”,作為明史愛好者,我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這是個性格心理問題。俗話說,心不狠,立不穩。朱元璋為什麼狠毒,原因千千萬,但我認為都可以歸結為核心的一點:是因為內心的不安全感的驅使。這種不安全感伴隨著他的一生。

1:朱元璋小的時候,那時他還叫“重八”,當時的社會和現實對他太狠!太狠!

一個月內,朱元璋的老爸老媽,大哥大侄子,全部被餓死!看仔細,是被餓死!餓死了連下葬都沒錢。

社會對他這麼狠,讓重八內心不安全到有朝不保夕之感,很可能下一個餓死的就是他,他怎麼能不狠毒。所以這個小朋友從小內心的恨、狠就埋下了。

2:家人去世後,朱元璋為了謀生,開始浪跡江湖,甚至出家為僧,只求溫飽。在此過程中,他目睹了太多貪官汙吏,地主權貴豪強勾結欺壓草民。朱元璋亦處於被欺壓的對象,只有仰人鼻息,四處化緣方可存活。

3:造反後,打天下過程中四面強敵,稍有不慎萬劫不復。

4:得天下後,胡惟庸試圖篡位。朱元璋本來對大臣就不信任,這下更坐實了他的感覺。於是,找了由頭大殺特殺,宣洩恐懼感和不安全感。

希望我的回答大家喜歡。



京州太守項少龍


客觀說,一方面,朱元璋是史上懲治貪汙最嚴厲的皇帝,使天下臣民休養生息,他是一個偉大的君主;另一方面又樹天下臣民為假想敵,也是中國歷史上殺功臣良將最多的一位君主。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

朱元璋聰明而有遠見,神威英武,收攬英雄,平定四海,求賢若渴,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很相宜。自古以來,前所未有。但是他的性格嚴明,晚年偏好誅殺,使得一代開國元勳很少有善始善終的,這就是朱元璋的缺點。




一個農村愛國人


朱元璋的狠毒與他的出身、所處的歷史環境、戰爭殘酷、皇子之爭、內宮混亂,特別是能同甘共苦,不能同時坐天下的封建思想束縛,及歷代帝王的影響所造成的。首先,他出身低賤,生活極其困苦,形成了頑劣而的性格,很敏感又充滿仇恨。第二、時勢造英雄,他們幾個拜把子兄弟,都是草莽出身,經過長期的戰爭,養成了殘忍狠毒的性格。第三,受歷代封建皇權思想影響,始終認為國就是家,一切都是朱家的,唯我獨尊,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所以,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天下。第四、還是受封建思想和農民意識束縛,唯恐他人奪天下,用暴力維護皇權,因此,亂殺無辜,兔死狗烹。第五、也是清理障礙為其孫子接皇權而大開殺戒。第六、後宮中以馬皇后為首的一班人,陰險毒辣,盡獻讒言,是有功之臣盡受殘害。



墨爾根阿信


客觀說,一方面,朱元璋是史上懲治貪汙最嚴厲的皇帝,使天下臣民休養生息,他是一個偉大的君主;另一方面又樹天下臣民為假想敵,也是中國歷史上殺功臣良將最多的一位君主。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

朱元璋聰明而有遠見,神威英武,收攬英雄,平定四海,求賢若渴,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很相宜。自古以來,前所未有。但是他的性格嚴明,晚年偏好誅殺,使得一代開國元勳很少有善始善終的,這就是朱元璋的缺點。


promise新德


一個“慘”字了得

元潮末年腐敗,壓榨百姓,民分為四等,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蒙古人無需勞動就可以享有漢人和其他民族的所

有財產,殺一個南人只需罰交一頭毛驢價錢。漢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不能擁有鐵器,連一把菜刀也必須

幾家合用。賦沉重,再加上災荒不斷,廣大民眾在死亡線上掙扎。

1343年,濠州發生早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蜂災和病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須下朱元璋和二哥,家裡又沒錢買宿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為了活命,朱元障與他的二哥、大嫂和被分開,各自逃生。

朱元璋走投無路之下就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在寺裡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每日在寺廟裡掃地,上香,打鐘擊鼓,洗衣做飯,有時仍然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不久,當地出現饑荒,寺裡得不到施捨,主持只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年僅17歲的朱元璋才做了50天的行童,也只好離開寺廟流浪。

朱元障邊走邊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毫州,於1348年又回到了皇覺寺。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士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精己。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小小的史蟲


其實首先還是他的兒子太仁慈,朱元璋怕兒子當皇帝后壓制不住手下的人。另外,古往今來哪個皇帝不狠毒?劉邦殺韓信等功臣,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其實,都是權利趨使





八卦終結者


首先慈不掌兵 隨著越來越多的勝利和失敗 相對應的就是人死的越來越多 多的讓人麻木 其次身邊有很多智囊 使得朱元璋的思路越來越清晰 清晰到什麼樣的策略都誰會阻攔誰會認同 再者為了自己以後的道路 只能狠下心來 剷除攔路之人 所有的朝代都是靠鮮血堆積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