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為什麼現在一些大學生掛科這麼多?

談事論


大學生掛科成了普遍現象,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足,要想改變還是需要自身的反省和努力。



目前的大學教育一直處於被批評,被質疑的境地,學生在大學四年漫無目標,讀大學只為混一紙文憑,畢業即失業,四年的青春時光卻在迷茫中虛度,最後兩手空空。

近日新聞報道,河北邯鄲學院以學生缺課嚴重等原因,一次清退了75名大學生。目前高校針對大學生的各種違規行為出臺更多管理措施,以後的大學文憑越來越不好混了。

現在的大學遠遠不是父母們想象的求知殿堂,如果讓父母在大學裡和孩子生活一星期,我想父母絕對會讓孩子立即退學回家。在大學裡有很多人是這樣上課的:睡覺的睡覺,遲到的遲到,不點名就隨意曠課,人人桌子上一臺手機,玩著手機上課是多麼愜意。而認認真真聽課的學生只是極少部分。大學裡有句話是這樣流傳的:“只要膽子大,一週七天都是假。”

課下的話,幾乎看不到一起讀書、討論學術問題的場景。大都是打遊戲,玩電腦,看電影,追電視劇,過的真是“遊戲人生”。雜亂的宿舍,無限的空虛,蓬鬆的腦袋和迷離的眼神,這就是所謂的大學生。



作為一名正值人生最好年華的大學生,該好好反省自己,捫心自問,我真的可以這樣浪費四年的光陰嗎?拿著父母的血汗錢揮霍四年,踏入社會無一技之長,繼續啃老,這樣的人生有何意義?

當進入大學那一刻起,你要徹底明白,大學的學習主要就是自我的教育,培養自律,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完善自己的思維能力。不是說老師不重要,環境不重要,而是最重要的是自己本身,有自我教育的渴望,外在的一切條件才是錦上添花,否則毫無意義。



大學四年,是人生的分水嶺,也是人生的新起點,不忘初心,未來依然有無數的可能性!


青顥成長


作為一個剛大一就掛科的人,我覺得我很有資格回答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大一上學期掛了科,下學期又掛了科。只能這麼說,補考的感覺真累。大一上學期是因為曠課太多,老師直接給了59(淚)。第二學期是課程太難,而我又沒專心學習。。

為什麼掛科現象越來越嚴重呢?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大學生自身問題。1.心理:熬過了初中高中6年,以為以後就輕鬆了,再加上經常聽到“上了大學你就輕鬆了”這類話,提前讓自己鬆懈。2.態度:一些人是抱著混的心態過大學的,有些人確實是可以混,因為他老爸早就把他以後人生規劃好了,有些跟風混的卻還傻傻的認為大學就是這樣,不在意掛科或者認為大學不掛科不完整。。(還好我提前醒悟了,畢竟家裡沒礦,沒傘的孩子就要努力奔跑)3.不會堅持:提前規劃好的學習計劃,後來發現只是自己的心血來潮,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我就是這種人。。)

二,環境因素。大部分被灌予了學習不是第一要素後,整天忙著參加社團或者打遊戲之類,整個校園都沒有學習氛圍。然後又熬夜,第二天起不來於是曠課,甚至直接睡到中午,每天都是這種循環,想想就很惡性。

三,教育部的整體安排。近年來教育部對大學生學習方面的重視可謂是日漸加強。從取消清考等一系列操作來看,大學生是越來越不好混了。學校比以前更加重視作弊,老師監考也就查得更嚴,想做點小手段也是無從下手了。

另外,學校的破事也是很多,比如好端端的叫你下載個app,然後註冊,還要你寫身份證等信息。類似這種事一旦多起來,也特別容易佔用時間。


方鴻漸27


我是12年上的大學,16年本科畢業,19年碩士即將畢業。實話說,大學裡存在不少同學掛科的想象,有的同學甚至掛科有20多學分,最後導致學位證沒拿到!

我覺得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我簡單從大眾環境和個人來談談。

從大眾環境來說。大家從小都聽周圍人說,好好學習要考大學,進入學校老師說好好學習,大學很輕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特別是在高中期間,升學壓力大,學習緊張,老師們普遍都在用類似的話鼓勵學生再努力一把,考上大學後就輕鬆了,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就導致了我們從心底認為大學就是很輕鬆,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所有事!甚至對待學業都是隨便學學即可,只要保證“60”即可,也就是“60分萬歲”!

從個人角度來說。帶著“60分萬歲,大學很輕鬆”等的心態來到大學;從一個整天有老師在後面鞭策學習的環境到一個沒人管和督促,時間突然寬裕起來的環境;還有大學生活比較豐富,有社團,有兼職,有家教等,導致了學生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而且,大部分學校,尤其是普通大學的掛科代價太小!學生這一學期掛科,下一學期補考過了就行,這是大部分學校的現狀!

說到底,造成學生掛科的原因有很多。可以說是綜合原因導致了學生掛科多的現象!

那麼,大家覺得現在大學學生掛科多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個考研過來人


我本人從未掛過科。

因為本人加入過學習部這個學生會,當時的師兄師姐再三強調跟我們說不能掛科!不能掛科!不能掛科!

現在取消了清考,那麼掛科的步驟就是:掛科——補考(可能很多學校連補考都取消了)——重修——結業——結業證換畢業證補考。

很多人覺得高考完之後,大學就不用認真聽課了,上課隨心所欲玩手機,睡覺,但是,在這十幾周的幼兒園生活過後,臨近期末考試前又回到了高考的狀態,期末考試嘛。很多人不怕高考,卻怕這種大學的期末考試,我也不例外。很聰明的同學提早複習,但是,有的人很早複習也會掛科,那是因為他沒抓住考試的範圍跟重點,所以老師臨近期末考前的畫重點,你還是有必要放下手機認真聽講的。

有的人考前一直打遊戲,憑藉那麼幾天的抱佛腳,最後不掛科還拿了獎學金,你氣不氣?而有的人卻一直不復習,看到書就頭痛的,那不掛才怪呢。

最後我認為,不掛科是每個大學生的基本目標,更高的目標的話就是可以爭取獎學金了,千萬不能掛科,因為一掛科,後果不堪設想。


ZhChan


沒有競爭意識

作為一名大二的學生,我親身經歷到的大學生活 沒有激烈競爭的學習氛圍,也沒有緊張嚴格的上課秩序,雖然大學是相對來說更自由的生活,但是 的確對於學生來說太過放鬆了。高中時老師說的沒錯 “以後上了大學你們想幹嘛都可以;到了大學你們就輕鬆了、、、” 現實真的是這樣,在普通大學裡你能看到的 在努力學習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生活圈太舒適

現在的大學生總是更願意待在寢室裡,吹著空調,玩著手機,打著遊戲,相比較來看 學習的確是最累的。我在大一的時候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究竟為什麼要努力 所以整天都會待在寢室裡,躺在床上 刷著手機。所以在這種狀態下。毫無意外的我掛科了,在大一下學期的時候,我還報名了英語四級,是裸考 所以也沒有過。

整天荒廢度日,在經歷了幾次考試失敗之後 我突然意識到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所以後來我努力學習專業課,把空餘下來的時間都用在圖書館裡,我用知識來豐富自己 充實自己。

大學裡新鮮事物誘惑太大

<strong> 上了大學之後, 以前很想做 卻不能做的事 終於有了機會去嘗試。除了學習,感興趣的事情有那麼多,所以他們之中更多的是把心思放在其他地方,以至於忽略了學習。也有一部分的大學生 是因為自己考上的是普通院校 ,所以就有理由放棄自己。

當然我所說出的只是我看到的一部分,也有許多人 他們並不因為自己的學校不出眾 就渾渾噩噩的度日。他們會更努力,更勤奮,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優秀。


美膩同學


高進低出的教育現狀(考入大學競爭大 但畢業很容易)以我為例 我們學校規定掛科累計十科沒有學位證 我掛九科依然順利畢業並拿到學位證。

現在普通上大學真正學習的學生鳳毛麟角,玩遊戲一捉一大把,下課吃雞或英雄聯盟,上課吃雞或王者榮耀,小部分的人看小說。一個班有一個人學習就夠了,作業都可以抄,天下文章一大抄嗎。考試靠作弊,如果跟班長好的話不必擔心掛科,班長前面一定是個學習好的人,因為安排坐位的一般是班長,我們班長四年唯一掛的一科還是因為監考老師一定要調整座位才掛的。其實,真不想掛科也是不難的,即便你平時不學習,只要期末留出半個月背老師給的題就夠了,但大部分的人如我一般滿不在乎掛不掛科的。大學最流行的一句話是隻要膽子大天天是放假,所以有像我一樣白天睡覺晚上包夜打遊戲的學生。

說那麼多不是證明我有多不拘,恰恰相反很後悔,畢業半年一貧如洗,負債累累,租不起房子借宿同學租的房子還天天吃他的用他的,還借他不少錢。找不到工作。


遠遊即孤兒


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我將結合自己這幾年的親身經歷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從個人角度,大學生的思想惰性導致了很大的一部分同學不願意去上課認真聽講,再加上一些外物誘惑,甚至是逃課,從而導致了後期的學習困難,最終在考試過程中失利。我認為這一部分的原因是佔比最大的,因為我認為大學生活就是很考驗一個成年人的自制力,如果連最基本的學習任務都不能完成,那麼很大一部分可以斷定其未來工作能力是欠缺的。

其次是不同學校的教育觀念導致,這個我並不太想去深究,因為涵蓋很大,也不好用我的觀點來評判,但我始終堅信任何學習都是自己的學習。

最後,我想說的一點是,每位大學生從小讀的便是聖賢書,到但大部分人都不是想做聖人,讀書皆為名利而已。因而,我的建議是大學絕對不能掛科,


振華547


現在到了大學,每天都有許多的個人時間,有的大學生喜歡在寢室打遊戲或者睡覺,常常是一個人在玩,另外一個人也跟著玩,最後一個宿舍也跟著全部一起玩。就這樣很多的宿舍也是這個樣子,很多的大學也有這種風氣。


很多大學生常常是浪了一個學期,到期末考試了終於緊張了,不想掛科,掛科沒有畢業證書,掛科了影響很多事情,讀了那麼多年書,終於來到大學了,誰都想有個好的結果回去。所以大學考試成了大學生心裡的一道坎,很難跨過去,常常掛在嘴邊,久而久之就會常常見面就談,議論不止!


創業英雄謌


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掛過科的大學生活是不完整的!也不知道是誰說的,這很多同學估計是當真了,對掛科也不那麼在乎了!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現在大學是嚴進寬出,學生們在中學辛苦了六年,也壓抑了六年。這到了大學突然就放鬆了,沒人管了,也就不知道該怎麼對待學習了!



我是2013年開始上的大學,四年的時間也沒掛過科,不過我身邊卻有很多人都掛過科!大家班裡肯定都會這樣的幾位同學吧:

上課是能逃就逃,天天窩在宿舍,考前也不復習,每學期都要掛個幾科!甚至連補考都不在乎,結果連補考都沒有過!不過人家也不擔心,因為大四還有個“清考”啊!



現如今,本科生“清考”也取消了,希望大學生都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好專業課,以後找個好工作,加油!


西瓜碎碎念


 “掛科”是大學生們常用的一個詞,意思是考試不及格,不達標。

  大學裡掛科最嚴重的是理科與工科各專業。網上一篇《一位數學專業女生大學畢業前的感慨》,字字血,聲聲淚,簡直就是網絡時代的孟姜女哭長城。

  今天我們不說理科,只說工科。

  工科大學生掛科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一般同學掛,學霸學神也掛;三本院校的學生掛,北大清華的學生也掛;中國的學生掛,外國的學生也掛;非洲的學生掛,歐洲的學生也掛;今天的學生掛,100 年前的學生也掛……可以說,不論黑白俊醜長幼尊卑貧富勤懶,也不論東西南北亞非拉古今中外,工科學生考試掛科,已成為當今大學一大特色。

  掛科對學生的打擊是沉重的。掛科不僅僅是時間、精力的付出,更是精神的折磨,靈魂的摧殘。有不少學生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品行優良,到了大學卻作弊被抓,輕者通報批評,人品有虧;重者開除學籍,攆出學校,名譽掃地……

  掛科,多麼沉重的字眼!它的背後有多少學子的眼淚和辛酸!!

  工科學生為什麼掛科?

  表面上看,無非是兩個原因:(1)老師沒教好;(2)學生沒學好。

  但仔細分析,這兩個原因都不靠譜。如果說一個老師教不好,那全國、全世界的老師都教不好?如果說少數不愛聽課的學生沒學好,那為什麼從來不缺課的學生也掛科?

  老師沒錯,學生沒錯。那麼問題出在哪裡?

  問題只能在課程本身。

  學生們在哪些課程上容易掛科呢?

  以力學專業為例,數據表明,易掛科的課程有:大學物理、電工學、理論力學、結構力學、量子力學、概率論、工程熱力學等。

  這些課程的大部分內容,在中學時就已經有了初步涉及,在大學裡只是進一步深化而已。

  質量守衡定律、能量守衡定律、動量守衡定律、牛頓定律等不僅在中學適用,在大學同樣適用。

  同樣的知識,中學時極少掛科,到了大學裡就紛紛掛科,難道中學與大學有什麼顯著區別嗎?

  有。中學與大學的區別之一,是研究方法、研究深度的不同。

  中學研究的是事物的常態、穩態過程,所用的工具是初等數學(幾何、代數、三角),列出的是普通方程或方程組,得到的解往往是簡單的數值,如 35,86,197。

  大學研究的是事物的動態、瞬時過程,所用的工具是高等數學(微積分、線性代數),列出的是微分方程或方程組,得到的解往往是表達式或方程,如 y=3x^{2}+6 。

  可以看出,從中學進入大學後,使用的手段完全不同,研究的深度增加,難度加大。能否學好高等數學,成為解題的關鍵。

  工科學生大批掛科,其根本原因是學不好高等數學。

  微積分是高等數學的重中之重,是現代科學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理科、工科學生的必修課,也是著名的掛科大課,每年放倒的學生不計其數。

  為什麼學不好微積分呢?

  答案很簡單:太難懂。

  微積分難於理解、難於掌握,既不能怪老師,也不能怪學生,問題在於微積分本身——它的理論體系有嚴重的缺陷。這一缺陷使得老師講不明白,學生聽不懂,從而使得微積分的學習如同霧裡看花,朦朦朧朧,像打了馬賽克的照片一樣,怎麼也看不清楚。

  微積分不能由初等數學導出,為了給它安一個基礎,讓它有一個根源,數學家們創造了極限理論。

  教師們講微積分,首先從極限概念講起。

  在柯西時代,極限的定義只是極其簡單的描述:

  “如果一個函數可以無限接近一個數值,這個數值就稱為函數的極限。”

  然而,到了魏爾斯特拉斯時代,極限的定義被“數學化”為高大上的、“嚴謹的” \\varepsilon-\\delta 語言:

  “如果對於每一個預先給定的任意小的正數 \\varepsilon ,總存在著一個正數 \\delta ,使得對於適合不等式 0

  這個定義有 60 多字,涉及專業術語 5 個(正數、不等式、函數值、常數、函數),半專業術語 5 個(任意、存在、適合、滿足、對應),修飾詞 6 個(如果、對於、每一個、給定的、小的、一切,則),變量 7 個( x , x_{0}, f(x) , A , y , \\varepsilon , \\delta ),數字 1 個(0),邏輯符號 4 個(<,| |,=,→)。

  柯西的定義,五年級小學生都能懂。

  魏爾斯特拉斯的定義,足以讓發明了微積分的牛頓大呼饒命。

  魏爾斯特拉斯的極限定義是我見過的最狡詐的專業術語,沒有之一。

  有了極限定義,再配上一套極限的運算規則、使用規則,就形成了所謂的“極限理論”。

  極限理論正確嗎?不正確。不僅不正確,而且還十分地荒唐。

  小學生都明白,0.9<1,0.99<1,0.999<1,0.9999<1,以此類推,無論小數點後面有多少個 9,無限循環小數 0.999…… 永遠都小於 1,這本來是全人類的共識,是幾百萬年來的經驗,是不可懷疑的真理,不可逾越的底線。

  然而,通過極限理論的文字遊戲,數學家們居然像變魔術似的讓兩個不相等的量相等了,0.999… = 1,這相當於“部分等於整體”,進而演繹出無數荒唐的命題:“三七二十八”、“0 等於 1”、“數學沒有確定性”、“無窮旅館”、“托里拆利小號”、“勇士追不上烏龜”、“英國海岸線無限長”、“2.5 維空間”、“11 維空間”、“36 維空間”、“無窮維空間”等等,強迫學生接受這些聳人聽聞的結論,對正常人來說就是殘酷的精神折磨。

  極限理論表明:過去幾百萬年的人類全部錯了(認為0.999…<1,部分小於整體),只有數學家們才是正確的(0.999… = 1,部分等於整體)!

  可見,現代極限理論有兩大“特色”:

  (1)裝腔作勢,故弄玄虛,空洞無物,晦澀難懂;

  (2)偷天換日,渾水摸魚,無中生有,顛倒黑白。

  極限理論與現實嚴重衝突,徹底顛覆人類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披著科學的外衣,實際上是地地道道的偽科學,具有邪教教義的典型特徵。

  荒謬的極限理論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微積分的基礎。

  用極限理論來導出微積分,是認錯了祖宗,找錯了墳頭。

  因此,在現行的數學理論體系之下,數學老師想講清楚微積分是不可能的,學生想正確理解微積分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理解不了微積分,就抓不住微分的本質,學生就難於運用微分工具準確地描述現實事物的瞬態過程,就不能列出正確的微分方程、積分方程,而這些方程正是大學物理、電工學、理論力學、結構力學、量子力學、概率論、工程熱力學等掛科大課的主要研究內容。

  除了極限理論的荒謬之外,在數學中還有一個更大的麻煩——虛數。

  解微分方程,形式特殊的可以簡單地解決,複雜一點的需要做拉普拉斯變換或傅立葉變換,將微分方程轉化為代數方程,求出解之後,再做逆變換,得到原微分方程的解。

  但是,要理解拉普拉斯變換和傅立葉變換,必須理解虛數,即根號負一。

  因此,解微分方程實際上涉及三門課:微積分、複變函數、積分變換。複變函數是微積分的拓展,將普通微積分從實數域擴大到複數域。

  虛數是最重要的數學概念,沒有虛數構不成複數。同樣地,沒有虛數,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就無從談起。

  如果不理解虛數,抓不住虛數的本質,複變函數、積分變換就不可能真正理解。

  打開復變函數、積分變換的課本,幾乎每一頁都少不了虛數、複數的符號 i 、 z 。

  虛數是如此地重要。但是,當今世界,全球七十億人中——

  有人懂虛數嗎?

  有人懂虛數嗎?

  有人懂虛數嗎?

  沒人回答。

  可能有人會問:數學家難道也不懂虛數嗎?

  數學家說:我們不懂什麼是虛數,我們只會使用虛數。

  意思是說,數學家也不理解虛數的本質。但是他們會根據一套大家公認的運算規則來使用虛數。用這套規則去做題,總是能得到正確結果。在數學中,凡是遇到虛數的時候,數學家們就用這個辦法對付過去。

  幾百年來,這個辦法屢試不爽,沒遇到過太大的麻煩。久而久之,大家習以為常,甚至沒有人關心虛數到底是什麼了。

  數學家不懂虛數,但又不能說自己不懂。那樣太沒面子,會失去學生的尊重。

  怎麼辦?

  數學家們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只有1個字:裝。

  這是數學界的超級機密,圈外人都不知道。

  偶爾有不長眼的學生請教虛數的意義,老師只用一句話就把他打發了:

  “課本上不是寫得很清楚麼?自己看書去!”

  可憐的學生們就這樣,面對整頁虛數、複數符號的課本,兩眼發直,硬著頭皮往下看……

  數學,遠沒有人們相像中的那樣高端、大氣、上檔次。

  實際上,數學是當今自然科學體系中最落後的學科:僵化,保守,頹廢,自相矛盾,漏洞百出。

  當今的數學,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來形容,是名副其實,恰到好處。  

  由於數學的缺陷,與之關係非常密切的工程科學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株連,使得各專業課程難看、難教、難學、難用,是工科大學生掛科的根本原因。

  掛科,是工科學生的噩夢。長此以往,優秀的學生都不敢報考理、工科專業,轉而報考不易掛科的文、經、管、法、教、農、醫類專業,這對於社會的發展極為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