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隔離期間,我們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一場疫情,使得我們2020年的春節,特別特殊,隔離在家來度過;一場疫情,把每個人的心也攪亂了,隨著疫情的發展變化,一種“情緒的流感”也在無形地蔓延。我也發現湖北很多城市都設置了免費心理諮詢機構,為隔離在家的人們提供心理諮詢。可是,在偏遠的鄉下卻沒有這個條件,人們除了受到病毒的威脅,還有來自心理壓力的威脅。

我一大學同學是武漢人,武漢還沒封城的時候跟家人一起回老家過年,去的時候只帶了一套換洗的衣服,除此之外什麼都沒帶!剛開始的時候很樂觀,基本上每天都會在朋友圈裡面報一下平安。時間久了,看著身邊的親人因為肺炎去世,看著閨蜜全家染病,她開始扛不住了。慢慢地朋友圈裡不再有每天一條的平安消息,微博上多了很多負面的消息。我看完她的微博,感受著她從剛開始的希望變到了慢慢地絕望,發的內容從剛開始的正能量慢慢地負能量。我盡然不知道如何開導她,因為抑鬱症真的可怕!

記得在武漢電視臺上班那年,喬任梁因為抑鬱症自殺,我們特意做了一個抑鬱症的專題,深知患抑鬱症的後果。我想,我大學同學的情況絕對不只個例,在各個城市的角落裡還會有因為隔離在家,因為恐慌而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為了能更好的開導和調整自己的心態,學無鏡的老師們整理了一份隔離期間如何調整自己心態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疫情期間,隔離在家,我們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情緒呢?

01

理解並接納自己目前的任何情緒狀態

在這段特殊的時間裡,很多人會出現恐慌、焦慮、憤怒、擔憂、害怕、不安、易激惹等各種各樣的負性情緒。

首先,我們要對情緒有這樣一個認識:我們出現的各種情緒反應,是在疫情這種外界壓力下產生的一種應激反應、心理失衡,各種消極情緒是我們應對外界威脅的第一道防線,它使我們進入戰鬥準備,使我們戰勝或遠離危險、失落或侵犯。因此,我們不要給自己亂貼標籤,覺得自己這樣是不正常的,不需要為你出現的任何反應感到自責,要去理解並接納自己出現的各種情緒狀態,情緒是一種信號,它來給我們報信,我們就要去打開這封信,試著去理解這種情緒,接納並調整,讓自己的身心在這樣的一個特殊時間段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

其次,每個人出現的反應程度不一樣,這和大家啟動了怎樣的內在是相關的,這個部分在趙老師的疫情期間化防禦的音頻裡,做了比較專業深刻且形象的講述。我們就具體的反應狀態做一個交流。

就是我們自己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評估:一般輕度和中度的反應就是難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明顯的焦慮,決策能力下降,出現猶豫不決,行為衝動。也有一些人會出現較重的心理反應,影響到正常的生活、人際關係、家庭關係,比如,會出現一些身體的反應,心慌、氣短、睡眠障礙(睡的過多或過少)、持續處於消極情緒中。但大家也不要給自己過度貼標籤,而是通過情緒對自己有更多的瞭解,從而有一些可以調整的有效的方法。

我也向我身邊的一些朋友瞭解過,也有一些不同程度的情緒反應。比如,有的會出現比較強烈的恐慌感和焦慮感,進而引起身體的一些反應,比如腸胃不舒服,睡眠障礙,身體無力,精神狀態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事情,內心會產生無力感、挫敗感等等,也有一些行為上的變化,比如過度關注身體問題,聽到咳嗽就會很敏感,會產生一種和病毒的聯繫。

為什麼出現這麼強烈的情緒反應呢?

首先,在我們平時規律的生活常態中,我們會覺得工作、生活、家庭都安排的不錯,會有對自己的確定感、對自己的認可感,活在比較好的掌控感中,這樣就滿足了人自戀的一部分,自戀被滿足會讓我們感覺到安全。但是,疫情隔離期間,社會價值感中斷,會打破我們對時間、對生活等的掌控感,破壞這種自戀,從而產生失控的感覺。自戀幻覺被打破,處於失控中就會產生強烈的憤怒,也會產生恐怖、悲傷、被拋棄、孤獨的感覺,還有被傷害的感覺、無力感。在這種情緒狀態下,人的認知視野也會變得狹窄,比如,出現災難化思維,什麼都往最壞處想。

其次,無法對這種失控和無力的感覺做即時有效的調節和補償,產生了“心理防禦失效”。人在家裡無事可做,假期一再延續,會讓人不知所措、坐立難安、其內在的無價值感和無力感會更加強烈。其他的災難,比如地震,去做點什麼,內在的價值感和力量感可以得到一點補償。但隔離在家,無法去補償自己的喪失感。這種架空的力量感和控制感,會讓人很難受,就想快速地找一種補償方法,所以,有的人就會大量的去刷疫情消息的行為,能夠希望獲得一些已知的確定的信息和數據,平衡自己對無力感的對抗,找到一種確定性,對內在喪失感和力量感的做些補償。但往往這種對抗會產生更強烈的無力感。自己成為內心壓力的來源。但如果身邊有這種人,我們也不要強烈的指責或者評價,可以適度提醒。

第三,疫情觸發了我們很多潛意識中本來就有的焦慮,如死亡焦慮、孤獨感等。存在主義認為,死亡焦慮是一切焦慮的根源,我們的一切焦慮都是對死亡焦慮的防禦。因為死亡焦慮太可怕,太難以承受,其它任何的焦慮都比死亡焦慮來得更容易接受。所以,我們容易把死亡焦慮轉化為其它的焦慮,以此來防禦我們所不能承擔的死亡焦慮。這次疫情的發生,觸發了很多人的死亡焦慮,所以也觸發了我們發展出各種各樣的焦慮。比如,強迫性反覆洗手、對身體健康過度關注等等。

情緒狀態直接與健康、免疫力相關,健康良好的心態、情緒狀態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從而決定健康,抵抗病毒。免疫力贏了,疾病就被戰勝了,而免疫力的強弱和情緒有非常大的相關性。因此,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去調整自己,將消極負性的這些情緒調整為積極情緒,將我們的內心調頻為一個較為平靜、和諧的狀態,便是為我們的身體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防禦病毒的環境。

下面,我們介紹一些調整情緒狀態的方法。

02

覺察情緒併為之命名

及時地覺察負性情緒,為負性情緒命名,並且用傾訴、身體定位、身體安撫等方式及時調整,讓情緒流動、轉化,身心處於和諧狀態。

1.覺察併為情緒命名:當你知道自己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自己目前是什麼情緒,為自己的情緒命名,比如說,我現在是焦慮的,我現在是恐慌的,我現在是悲傷的,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恐慌和焦慮等情緒在被你命名的過程中就會降低很多。

2.定位。情緒會帶來一些軀體化症狀,覺察身體,找到情緒對應的身體部位。具體方法:放鬆身體,專注於呼吸,將意念放到身體,感受此時此刻的情緒狀態和身體反應。

3.安撫。將手放到身體定位的部分,輕輕撫摸,跟隨呼吸,對情緒對應的部位做個局部按摩和安撫。

如果覺得定位和安撫暫時做不了,可以找朋友傾訴,在彼此的鏈接中,找到被看見的感覺,也會很好地緩解情緒。

如果做了這些還不管用,那就接納,允許自己可以是任何狀態,用寬容的心態接納自己的任何情緒和行為,這也是對自己的最好的關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