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光山這個地方為何叫做涼亭?聽聽當地人怎麼說的

涼亭鄉——位於河南省光山縣的東南部,是聞名全國的茶鄉,盛產“信陽毛尖”等名茶。“涼亭”這個地名由來已久,據史料記載,清朝時期,在涼亭鄉的老街東路口,曾建有一座涼亭,也流傳著一個故事。

光山這個地方為何叫做涼亭?聽聽當地人怎麼說的

據當地人相傳,元末明初,在“江西填湖廣”的人口大遷移中,遷來了大批的移民,其中就有江西而來的劉氏和陳氏兩家。那時這裡還不叫涼亭,這個湖光山色、山環水抱、中部開闊的好地方,卻人煙稀少。但是,在劉氏和陳氏的眼裡,卻是“世外桃源”。在江西,兩家就是好鄰居,一看是遷到了個好地方,兩家就決定在此落地生根,生息繁衍。

從此,兩家人在此開墾荒地,辛苦勞動,年復一年,兩家的人口漸已增多,開出的土地多了起來,日子也慢慢地好了起來。可是,苦於四面環山,土地也緊張起來。隨著家族的日益壯大,土地逐漸緊張起來。於是,劉姓中有頭腦的人就去經商。農閒時,他們去白雀園、潢川等地,甚至去遙遠的漢口進貨,還來在這周邊售賣,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見此,這兩個家族中的人紛紛效仿,做起了生意。開始,他們都是流動的小貨郎,後來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後,乾脆集資在平常最集中的貿易地建起了兩排土房,成立了簡易的市場,漸漸地,形成了一條商業街。

光山這個地方為何叫做涼亭?聽聽當地人怎麼說的

到了清代,這裡已成為周邊最繁華的集市,方圓數十里的人們都來此買賣。可是,逢遇烈日當空或颳風下雨,人們無處躲避。劉家人看在眼裡,就自籌資金,在人們經常聚集的老街東頭入口處搭建起了一座涼亭,其有柱無牆,重簷挑角,亭內設了石桌石凳,商人和過路人都可以躲避風雨,納涼歇腳,為方便劉氏及後人照管涼亭,在亭子後面還建了幾間房,設了飯館和茶館,以便商客喝茶就餐。後來,此地聚居人口增多,來往商客不斷,集市規模擴大。因為這個涼亭惠及了很多人,人們自然將這個集市叫做“劉涼亭”,上面還掛了一塊“劉涼亭”的匾額。

那時,陳氏的家業也蒸蒸日上,在老街上居住的人逐漸增多。族內就有人提議,修建祠堂,以示緬懷遠在南方的祖先。大家齊心協力,很快就建起了“陳氏祠堂”。民國初年,陳氏家族中出了位縣長,使陳氏家族聲名遠播。於是,有人就說:“如今陳家興旺發達,以後就把那個涼亭改叫‘陳涼亭’得了。”這話傳到劉氏族人耳朵裡,自然有點不悅,就有人站出來說:“這涼亭明明是劉氏先人修建的,憑啥改叫成‘陳涼亭’?再說,已經叫了近百年的‘劉涼亭’,怎能說改就改?”

光山這個地方為何叫做涼亭?聽聽當地人怎麼說的

後來,劉氏家族中的有識之士提議:“我們兩家自古就是和睦鄰居,遷至此地也近五百年,兩姓中通婚者也不計其數,這是親如一家,還爭什麼‘劉涼亭’與‘陳涼亭’,乾脆就叫做‘涼亭’吧!”

此提議得到了兩個家族的認可,從此,兩個家族還像以前一樣和睦相處,直至今日。20世紀70年代,此地因街面拓寬,涼亭村就將涼亭拆除,可“涼亭”這個地名卻一直流傳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