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生活苦不苦?能否說說你家的故事?

杜夫大衛


生活或許真的是苦澀的吧。或許只有當你真正結婚生子,面對人生太多的唏噓坎坷之後,才會體會到什麼是苦澀的人生。四個老人年紀漸漸大了,疾病纏身,微薄的工資捉襟見肘,苦。孩子不到四歲,眼睛做了兩次手術,鼻子做了一次手術,漸漸不說話了,後來檢查是自閉症,跑了好多的醫院,康復機構,無濟於事,只能在一個當地的康復機構做康復,苦。疫情爆發的時候,不能上班,天天在家陪孩子,感覺孩子開心了很多,前兩天覆工要去上班,孩子拉著門不讓走,一個勁的哭,心裡特別的酸,眼淚差點掉了下來,無能為力,苦。為了柴米油鹽的小生活四處奔波,越來越多的欠款,越來越多的絕望,苦。吃得苦中苦,真的可以成為人上人嗎?呵呵,這,或許只是一個笑話。



hangsilence


生活苦不苦?如果我說苦的話,當年的小姐妹們非揭竿揍我一頓不可,因為在她們眼裡,我是命好有福的人。有福之人還會生活得苦嗎?至於苦不苦先暫且不談,先講講我所認為的艱難時刻吧!

不講冷桌子熱板凳點燈熬夜的勵志故事,也不談課間喝白開水配蘿蔔鹹菜的經典滋味,就從大家說我命好有福講起。


當年,參加工作不像現在這麼普遍,只因我很早就有了班兒上,小姐妹們都羨慕我是有福之人。可誰也不曾想到,我這有福之人竟也有被生活難為得淚流滿面、痛哭流涕的時候。


那時兒子剛出生不久,還是個鬧人的小傢伙,先生工作忙,無暇顧及我們。不知為什麼,兒子每天非讓我抱著,一刻不在床上睡覺,即使再輕放也是立刻就醒哭鬧,看著那委屈的小模樣兒,也不忍讓孩子哭,於是,就抱著他。

數次,抱著孩子無法做飯,只好把他放在童車裡,在孩子的啼哭中,手忙腳亂地把飯弄熟,有時把飯燒焦。洗衣更是像打仗,嗡嗡的洗衣機聲和嬰兒的啼哭聲交相輝映,伴隨著我東奔西跑的矯健身影。儘管如此,偶爾也會在洗手間裡來個水漫金山。終於有一次在焦糊味瀰漫了滿屋子時而崩潰,抱著孩子,坐在地上淚流滿面、痛哭流涕。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感覺活這麼大,好像從未如此忙碌。


都說能找到工作的人命好有福,所以時時把工作排在首位,每日裡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每次頂著驕陽、冒著寒暑奔波在行進路上,每次面對誤解,面對壓力,面對困難,誰能看見你曾經辛苦付出的汗水?有哪個能體會到箇中滋味?


時光荏苒,在經歷過歲月滄桑後,心反而漸漸沉澱,變得開闊,同時也看淡了許多。凡事沒必要與人非得一爭高下,自尋煩惱,不爭也是清淨,回想起以前所謂的苦,現在看來,都是生活對自己的一種歷練,從某方面講是對自己的一種福報。

如今,突來新冠疫情,大敵當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有多少巾幗鬚眉為了國家和人民奮戰在第一線,夜以繼日地與新冠病魔做鬥爭。每次看到他們身穿厚重防護服義無反顧地投入戰鬥,每次看到他們摘下防護面罩露出滿是勒痕的臉龐,每次聽到他們安慰患者時體貼溫暖的話語,每次聽到有醫務工作者為了上戰場拋下幾個月大的嬰兒時,都讓我十分感動,使我深深感受到什麼是無私奉獻?什麼是大愛?愛是凌寒中盛開的花兒,愛是如沐春風的暖,愛是照亮黑夜的光!你問,他們苦嗎?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了大家,只要人民能擁有健康,他們就不會感到苦,而是感到幸福快樂!

都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樂,可與這些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比,我們所謂的苦和難還算什麼呢?


碧雯Sunny


生活苦不苦,對於我們下崗的大部分人來說,是很苦的,從2000年下崗到現在,我做過清理剛建小區的衛生,就是應急清理的那種,一天工作八小時很張很累的那種,工資是按天算的,做過食堂小工,冬天洗菜手凍得像個包子,燒木財炒菜,被煙qiαng過,為了接送孩孑方便,在學校邊擺擺地攤,後來到商店做促銷員,這個工作,在外人看來,好像很輕鬆,但為了多拿一點點提成,整天想著每天多賣點商品,售後樓上樓下的跑,季節性的商品,又重,怎天搬上搬下,每個產品除了介紹,還要試著交別人使用,以極在使用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小細節,望季的時候還得加班加點的幹,回家後都己經是精皮力勁了,就這樣工資還少,還要給自己交社保醫保,壓力特大,後來,就連老公家,怕你窮,把原來給老公的婚房賣了,說要他還帳,我用這錢租了個門面投資做生意,做了幾年,被開發商坑了,投資的錢,都打了水漂,這五年裡,起早貪黑的幹,每天起碼工作十五個多小時,自己去進貨,自己守店,只有一次因生病,實在起不來沒開門,其他的都在工作,嘿!有時候回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樣挺過來的,有時候去進貨時,坐在公交車上,想起自己一路走過來的這二十年,眼淚都不停的往下流,受了多少偽區也只有自己心裡清楚,好在一切都己過去,我現在己經退休,孩孑也成家立業了,再多的苦也吃了,再也不怕任何波折了,經歷了人生最低古,現在好象一切都變得生活輕鬆多了。如果要真正講清楚每個痛苦的曰孑,可能中間的過程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所以經過的曰子,看淡一切才會輕鬆。


看淡一切才會輕鬆


要問我生活苦不苦?我的童年在外人看來是在蜜罐子長大的,結婚後過得過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日子。常常想起我的初中生活,那段生活對我的性格影響應該是很大的。那段生活我一直埋藏在心裡,不願與人分享。如今我也為人妻為人母,我喜歡家裡暖暖的燈光,喜歡家裡廚房中鍋碗瓢盆的聲音……


用戶92096979475


我小的時候很聽話。自小母親教育我說:走路要低頭看著腳走路,以免萬一有塊石頭就摔倒了。所以我就一直低頭走路。到了幾歲的時候忘了,有天晚上我突然不想低頭走路了,就揚起來走路,結果還真絆倒了。在躺在地上的那一刻,我才感覺到天上的星星是那麼亮。從此以後,我不再低頭走路了……


清塘心雨


記得汪曾祺在《自得其樂》中曾經說過“每當家像一個概念一樣,浮現於我的記憶之上,它的顏色是深沉的”。但我的原生家庭,記憶裡總是深沉而帶些苦澀的。記得,去年有部電視劇《都挺好》相信大家都看過吧,那簡直就是我家的真實寫照。蘇大強便是我的父親,蘇明玉就是我的原形,大哥是我姐二哥就是就是我妹。唯一不同的是我們家是三個女孩👧,我是老二。要問生活苦不苦,對於我來說是苦過而後帶著點甜的。但是從結果來看,我認為也值得了。因為從小到大的磨礪讓我變得更加努力更加堅強,也激發了我昂揚向上的鬥志,使自己當下的生活越來越好,自己的小家越來越幸福。因此,苦與不苦,主要在於自己要有知苦思甜的動力,要有頑強拼搏的精神,不斷的充實自己讓自己變的強大起來,就會有苦盡甘來的時候!


3456西


您好!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一說我家的事;我家五口人,姊妹三個,因為當時我媽生了兩個女孩,為了要我弟弟,就把我撇給我爺爺奶奶,她和我爸出去躲計劃生育了,我們家當時不富裕,爺爺奶奶除了種那幾畝地沒有任何收入,我記得當時連電都不捨得用,那時候都九一年了,我一直在煤油燈下學習,導致我現在視力不好一直戴眼鏡,一年四季不捨得買新衣服新鞋子,買的鉛筆用到都握不住筆桿,本子用了正面用反面,甚至用橡皮擦了再用!

那時候我特自卑,有同學嘲笑我的穿著,嘲笑我的任何他們覺得有別於他們的事,導致我現在有錢總是想去買衣服,覺得衣服總是不夠穿!我聽我媽說她接我去她身邊過暑假的時候看到我像小乞丐似的,看到我的時候我媽哭了好久,覺得我在家受苦了

其實我爸媽在那幾年也一樣受苦,我爸爸打兩份工,早上四點就去幹活,在車站上打掃衛生,給旅客用架子車送貨,媽媽在車站兜售麵包等零食,還要帶我的小妹,用我媽的話說日子苦的都熬不住,能吃飽就行,能穿暖就行,錢攢下要養孩子啊!後來有了我弟,又多了一個吃飯的,所以很長時間,我們一家人過年都不曾買新衣服,但是孩子都大了,上小學,上初中,上大學了,有自尊了,家裡經濟條件也稍好點了,我爸媽依然把飯能吃飽,衣服乾淨暖和就行的思想貫徹了下來,我們都不理解,也反抗,但都沒用,一直到現在才明白那是窮怕了,錢不亂花握在手裡才是最實在的,因為可以應急,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以前生活的苦,影響了我們仨的性格,我們沒有被生活的苦打敗,積極陽光,努力奮鬥,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好的生活!還不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現在我們的生活都好了起來,總是勸爸媽不要做事了,停下來養老,但是總是不聽勸,也許是以前生活的苦在他們的心裡刻了印記吧!感謝父母在那麼苦的日子裡給予我們最好的!這是我家以前最真實的事情!謝謝!


娜年花開時


好吧 老師好 同學們好 我說吧 但是我說了 請大家多多包容和理解 [ok] 普通人家 當然日子過的 一般般 為生活辛苦奮鬥 只有這樣 永不放棄 永遠堅持 才能幸福噠 但是 我感覺不苦 因為我的努力 還是能過上幸福生活 自己掌握財政大權 財務自由 這點幸福 這就是我家 希望回頭 你們也說說 你家 故事吧 親愛的 大家 我想聽[呲牙][玫瑰]



可愛的寶寶519


不苦。每天買菜做飯是我的工作,把“鍋碗瓢盆交響曲”奏好雖累但也快樂幸福著。愛人給朋友開玩笑說:“我家請了一個男保姆。”朋友驚愕,她又說:“還是一個帶薪的'三陪'男保姆。”朋友回過神大笑。做飯這一事挺麻煩的,不時要更換口味,變換菜品的花樣。生活中淡然一點,其樂趣也是很多。世間煩惱多,心靜自然無。


黃騫4


有人說;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也有人說;生活,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這些簡單易懂的道理都闡明瞭人們對生活的見解與認知。思想差異,對生活的認知也就有所不同。相信世間百分之九十的人對生活基本的認知應該是:最起碼得有車,有房,才算得上是生活的雛形吧!不得不說,生居物慾橫流的時代,房子,車子,名衣,名錶,名包……這些虛擬又真實的物品無不成了人們對生活唯一的認可。

人人都想跟上時代的腳步,追求高尚,追求典雅,追求奢飾來提高生活的品質。然而,在這個房貴物漲、繁華似錦的世間,人們只知一味地追逐,一路地攀爬。常常被時間壓迫,被工作束縛,被物質擠壓;漸漸的朋友少了,與家人聯繫也少,親友之間感情淡了,每天朝九晚五地工作,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到頭來失去了很多用金錢無法衡量的東西,浪費了很多的美好時光不說,卻還落個房奴、車奴的頭銜。有時候,不禁捫心自問: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真的是生活中缺一不可的嗎?為什麼人們寧可選擇做物質的奴隸,讓其牽著鼻子走,也不願做一個平凡的子弟?人們喜歡把生活建立於物質上從而得到上的滿足感,這樣的形式是我無法理解的。錦衣玉食的生活,誰都向往,這是每個人立足於世的標杆。“人有所求,物有所需”這不違規常理。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鐵的定律。人生在世就應有所求之。哪怕不成功,也不畏懼失敗,我們求的是一個結果,一份安穩,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但是,這些並不是促使我們成為物質奴隸的理由。我也知道,現如今的生活水平跟90年代初對比是相差十萬八千里,有所追求也是理所當然。畢竟,追求生活是生命所需,追求物質是生活所需。佛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倘若,過分強求物質上滿足感的生活,這樣的生命將會變得枯燥無味,毫無色彩可言。

在我看《蒙田》的散文集時,有一篇題為《要生活得寫意》的散文。這也是他散文集中的名篇之一。本文開宗明義,用簡單淺顯的道理表明了他對生活的寫作意圖,開頭便用“跳舞的時候我便跳舞,睡覺的時候我就睡覺”,來表示“我們最得意、最光榮的事業乃是生活得寫意,一切事情,工作、致富、建造產業,充其量也只不過是這一事業的點綴和從屬品”。他以此為立意,在文中列舉了許多例子,包括普通人對生活的看法,以及偉大人物、思想家的觀點,傍徵博引,並做了鮮明的對比。由此可見,生活的基礎並非是建立於物質之上,而是懂得察言觀色。文中寫道“即便我一個人在幽美的花園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緒一時轉到與散步無關的事物上去,我也會很快將思緒收回,令其想想花園,尋味獨處的愉悅,思量一下我自己”。這也充分表明了人活於世,只要懂得心之所向,便會自得歡喜,生命如此,生活更是如此。

一直堅信只有“懂得”才是世間存活的真理。在某個患得患失的時日,懂得放下,懂得珍惜,懂得原諒自己,懂得寬容他人,這也是一種生活上寫意的領域。如果我要寫意生活,我也不會用堂皇而華麗的文字去堆砌它,我會用行雲流水般的思路去編寫它,我覺得生活就應該如潺潺的流水般,清爽、淡然、透析,才是生活的本質,無需任何稀貴之物來裝飾它。如若為了表現文章的美感而釋意改寫它的本質,我覺得這不合常理的邏輯思維只會對生活產生物質上。文字越簡單越真實,生活越簡單越易懂。曾有人問我,“你對生活的見解與認知,是一種怎樣的表達方式?”。我的回答是:“倘若生活是一首詩,我就是詩中的某一個文字,我會配上一段美妙的音律朗誦它;倘若是一首歌,我就是歌裡某一個跳躍的音符,我會用生命虔誠的淺唱它。倘若是一杯茶,我就是杯水中浸泡的某一片葉子,我會拿最好的泉水泡沏它”。我對生活的見解與認知就這麼簡單,粗淺。當把心靜下來,你會發現,所謂的生活很簡單。簡單到:你開心,它跟著快樂;你消沉,它跟著寂寞;你傷心,它跟著流淚。是眉開眼笑,還是愁眉苦臉都取決於你選擇了生活,還是生活選擇了你。其實,生活本不苦,苦的是太多。飽受物慾充盈的我們理應以清閒淡然的心姿安於現世,不焦躁,不浮沉,不強求,每天細數著日子的扉頁,在漫長的歲月裡,自求一份苦樂,允自清歡,勤勞補拙,不攀比,不張揚,不虛榮,歡笑裡慢慢參悟,汗水中慢慢修行,把生命悟透,把生活讀懂。富裕也過,貧窮也過,都是一種生活,重在過程、體會、懂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