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面對固執不聽話的孩子?

亓槭


孩子聽不聽話,關鍵是家教問題。有好的家風,必有好的孩子。父母尊老愛幼,和諧共處,孩子也會懂禮貌,識大體;父母整天吵架,誰也不服誰,孩子也會脾氣暴躁,喊打喊殺;父母沉迷手機遊戲,孩子更勝一籌,玩到唔知天。父母勤學書報,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對於固執己見的孩子,需要認真地引導:獎罰分明,公示細則。還要投其所好。我孫開始玩電腦入了迷,還從我微信賬戶轉走錢去玩《皇者榮耀》。於是,立即封殺。待他認錯後,始規定玩機時間,如自覺執行,給予手機獎勵,條件是上課期間上繳,晚上做作業九點時歸還。而且,只要他歡喜的課外書,儘量滿足他的要求。慢慢的,自覺學習了,我們在初二開始時提出:自覺學習,期未考試平均達到95分,獎勵一臺電腦,放在他房間,要求是:開學後拆除,假日裝回。結果,他的學習成績明顯提高,中段考l由平均80多分,躍上90分,到期末達標,有了自己的專用電腦。到了初三,如今的學習成績僅相差8分,坐二望一了……。


曾國華33


固執不聽話的孩子很多都是被我們大人縱容和慣出來的。一倆歲時看到他們小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比如說他(她)要 上桌子上坐,不給就哭,於是就認為還小不懂事坐吧。等到四到五歲跟出街玩要買玩俱了,不買就哭滾地上一直到買為止,一次次這樣下去形成習慣成自然。孩子從小就不能有這種壞習慣,哭就哭別管他,,滾地上就滾不怕丟人誰家都有孩子。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怎麼說都沒有用,除非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所以要等到他們安靜下來一對一教育講道理,趁孩子還小要有耐心慢慢幫他們改正過來。如果長大了才教育,那是人們常說的,牛角掰得直,也是白費一身力。


老佛爺166613041


孩子們固執不聽話,與我們的矛盾越來越多,說明他們長大了,有了他們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處理方式。

有時候我們因為一瓶水、一粒豆、一道題而怒火沖天,我們抬高嗓門,喝斥,甚至威脅,可孩子偏偏是“崢崢鐵骨”。孩子逐漸地長大,他們不想再事事被父母安排控制,就想要一些自主權。這時候如果父母還是事無鉅細地操控孩子,那麼他們反抗的情緒就起來了,在我們看來,就是固執,就是不聽話,其實孩子有時候心底知道父母說的是正確的,可是他更願意遵從他們的內心,他不想聽你講道理,他只是想表達自己的情緒。

總之,大多數情況我們擰不過孩子,我一直想追尋一個與他們和平共處的方式。

我們期待聽話的孩子,可孩子們多希望有個“聽話”的爸爸媽媽。可能生活壓力大,可能我們著急忙完手邊的事去做別的工作,可能頻繁地講解同一道題讓我們浪費了好多時間……我們從不懷疑自己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正確,是否合理。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孩子和我們的關係從未真正的平等。

我們的權威“統治”不了他們了,他們長大了,不如,我們試試做個“聽話”的父母。

聽懂孩子的心思太重要了,我們需要放下焦慮,聽聽孩子的心聲,不要把他們事無鉅細地都控制在我們手裡,“不聽話”就像是枷鎖,積累太多,孩子會發展為一種消極的偏執。

讓我們從內心將生活慢下來,試著與孩子做朋友,與孩子平等地交流;適當放開緊攥的手,讓孩子表達出來他的內心;更讓我們對孩子多一點溫柔,多一點耐心,多一些陪伴!


零點客棧


所有的看似“不聽話、固執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家庭成因,只有解決了這個因素,孩子的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接下來,嘗試從父母的角度來看看對不服管教的孩子究竟該怎麼做?這些方法被我所觀察驗證,對確實有效。雖然,它不能防止淘氣的孩子偶爾犯錯,但可以幫助您運用愛心和耐心,將那個調皮搗蛋、惹事生非的孩子從麻煩角色中轉換過來。關鍵是父母首先要有轉變的意識,能認真去做這些細節。

父母要有“說到做到”的堅定

如果從1到10代表正確管教孩子的重要程度,(數字越高表明越重要)那說到做到、言行一致就可以用10來表示了!為什麼要這樣做?說到做不到、言行不一的父母會把孩子變成投機主義者。因為他知道怎樣能逃避懲罰,知道如何應對不堅定的父母。但當他知道您一定會在他做錯事後怎樣做時,他就可以預測那種行為的後果,自己控制自己。

其中關鍵的部分是家長不要心軟,不要在“只此一次,下不為例”面前讓步。總結出您認為重要的規矩,定好無論何時他們破壞這些規矩都會出現的後果,然後,將這些統統告訴孩子。例如,您要帶他逛超市,告訴他不要亂動商品,並告訴他違反的後果是什麼,如果他犯錯,就按說的來懲罰他。

父母不要當眾輕視孩子

大聲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個定論(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最無效的方法,只會傷害他的自尊心。

為什麼要這樣做?孩子並不會因為您懲罰了他,就從自己做錯事的感覺中解脫出來。這樣的感覺也許會過去,但反覆當眾的批評(“為什麼您總對別人這樣不友好”)會產生消極的感覺令其揮之不去。

您要相信孩子,暗示他有能力做得更好。最終,也就促進孩子做出了更好的行為。孩子的潛意識裡會這樣想:“如果做了正確的事,我會感覺很好。如果通過做這種事我能得到很好的感覺的話,下次我還想再這樣做。”

帶著讚賞去教育孩子

管教的正確含義是“教”。如果您只是通過懲罰來管教孩子的話,您就會失去給予孩子正確引導的機會。例如當孩子收拾好玩具,您通過讚賞的目光這種具體方式提醒他,同時希望他怎樣去做細節,必要的時候示範一下,效果反而會更好。

您一定要認定一點:孩子自己也想做“好”孩子。可是同時他也渴望受到別人的注意。如果只有當他把玩具扔向小朋友時才能引起您的注意……那真是件糟糕的事情。當孩子把一件事做得很棒時,要多關注他,多給些鼓勵和讚許,這會激勵他下次做得更好。

您不必因為孩子說個“請”字就大加讚許,但表揚他的時候應更具體些,不要只是泛泛地說:“做得好。”而應該說:“今天的衣服很整潔、乾淨,非常好。”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您會表揚他,以及原因是什麼。表揚就是表揚,避免在表揚中添加任何附加的話,說出類似:“你把房間收拾得很整潔,為什麼你不能每天都做到呢?”這種貌似表揚實為批評的話對教育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大喊大叫、摔門、態度粗暴……很少有家長可以誇口說在管教孩子時從沒失控過?只是,我們多數都會在事後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失控的怒火會影響您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一旦他習慣了您的這種教育方式之後,會將您的話當作耳邊風,慢慢就會變成您的批評或表揚他都聽不進去了。

用冷靜、平和的語調對孩子進行管教,會讓他感覺到您的教導是客觀公正的,並且,他也願意帶著極大的興趣去做到您對他的要求。

即將發怒前從1數到10,或是深呼吸幾次,如果這些方法仍無濟於事,最終您還是對孩子發了脾氣,記住事後要真誠地向孩子道歉,告訴他,您也會犯錯,但您能承認並改正錯誤。

認真的說明後果,並讓孩子記住因果關係

“後果”這個詞已經被理解為如果你不停止做這事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告訴孩子,後果,就是任何一種行為的結果—懲罰或是獎勵。

給孩子加深這種“原因和結果”的觀念:做什麼事情是由自己決定的,這樣會教給孩子一種責任感。有一部分孩子對後果的意識不強,只想著現在幹什麼,缺少提前的預判,如果讓一個孩子從感性的場景裡面獲悉理性的後果,那麼,下一次再處理一些完全陌生的事件時,會有這個後果意識提醒他,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養成一種習慣,在對孩子提出要求後向他解釋一下原因,並偶爾對他的行為給予獎勵。譬如,在去冰激凌店的路上,您可以說:“今天你表現很不錯,我請你吃點東西。”當必須要採取懲罰措施的時候,也要將其與導致這種懲罰結果的行為聯結在一起。盧梭有過一個自然後果法的案例,若打破了玻璃,什麼也不說,就讓孩子站在破窗前感受窗外寒風的凜冽,具體站多少時間你自己把握,盧梭那個時代讓孩子站半天,都快凍僵了,現在估計不能這麼做,但站一會,感受一下這個後果應該沒問題。

亮明您的價值觀,不能含糊其詞

家長管教孩子,目的都是為了將一個好孩子撫養長大成為一個好人。儘管我們都同意一個好人應具備的品質:誠實、尊重他人、寬容、慷慨,但實際上每個家庭側重的都不盡相同。最重要的您要考慮到,您希望孩子學到怎樣的價值觀,這也是教育孩子的一部分。

現在的孩子被外界大量不好的信息所影響,像什麼“成年人很虛偽”,“及時享樂”,包括昨天那片被熱傳的爺爺奶奶暑期培訓孩子不吃虧教育……所以,我們要時常將我們認為正確的信息傳遞給孩子,以免他們在良莠不齊的社會中迷失了方向。

按您的價值觀排列您的教育方式,假如您試圖向孩子傳遞一種“家庭成員間應有一種互相照顧的責任感”,請在為孩子做了些瑣碎小事就予以獎勵前深思一下,這種獎勵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方面的,並在措辭中表現出來。

最後,當孩子將家長的價值觀逐漸演變成他們自己的價值觀,這就完成了我們管教孩子的終極目標——將對孩子的教育變成孩子的自我約束。

當然,以上任何一點都可以繼續闡釋開去,限於篇幅,這裡不再展開。望各位家長留言討論,互動起來。

想要教寶寶學漢字的看過來~安利這款非常好用的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將識字當做遊戲,讓寶寶輕輕鬆鬆學會漢字!


嘿呦喂哦


我來分兩個方面回答

①小孩在每個成長階段都會有個叛逆期,比如他會不聽話,亂髮脾氣。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去問下小孩為什麼亂髮脾氣,用心去溝通,多做情感引導。假如說了很多還是在那亂髮脾氣,我們可以以退為進,不去睬他,等他冷靜下來再去跟他談談,真的很有用的。我家仔仔有時候不聽話,亂髮脾氣會在事後主動來跟你道歉

②所謂的小孩不聽話應該都是家長讓小孩做了他不感興趣的事情。反之你讓他去看電視,打遊戲等一些他感興趣的事那他肯定聽話的。這個問題的本身還是要讓家長培養小孩的興趣,這個需要家長耐心和全程參與,多用鼓勵的話語,多用小孩感興趣的方式。比如我家仔仔在30個月的我培養他識字的興趣,我會用講故事,打牌,搶字遊戲等一系列他感興趣的方式不斷重複和加深對文字的認識!



仔仔牽著我去旅行



鳳146983974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下看法
第一,分析原因。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家長了解孩子固執不聽話的原因。或者是喜歡玩遊戲,或者是喜歡一些別的事物。孩子的世界總是豐富多彩的,固執與不聽話的總結點源於跟父母的想法不一致,父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在滿足孩子的小部分條件下,將孩子朝向正確的方向引導,這才是正確的做法,當代大多數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固定式教育。我曾在一篇報紙中看到,同樣是大雨天,外國爸爸扯著孩子一起淋雨回家。中國爸爸把傘留給自己的孩子,自己卻溼透了。結論便是,同樣是愛,方式卻有所不同。我們中國的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不用言語的,默默無聞的,無私的,同樣也反應了一個問題,孩子過於依賴父母,甚至他們會認為這種愛是本來就應有的;而外國父母給孩子的教育是開放式教育,他們的愛也許不像中國家長那樣默默無聞,但無疑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鍛鍊。所以,我所要表達的是,孩子的固執不聽話固然有原因,家長一定要分析原因,從源頭入手。


第二,採取措施。孩子是因為貪玩而不聽話,那就要在給孩子適當滿足情況下,給他施加一定要求而不過分,或許說,讓他感覺他能完成這個小任務,完成就可以玩了。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說有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容易固執不聽話,這時候,家長一定不要跟孩子對著吵,一定要在理解孩子基礎上理智解決問題。家庭會議有必要隔一段時間進行,分析之前的做法,考慮以後的計劃,再大一點應該成人階段,應該是孩子婚姻階段,這時候,您要好好判斷對方家庭,再給孩子提意見,一般民主討論最好。
第三,總結評估,對問題採取措施,完成後進行總結,避免下一次犯同樣的錯誤
我的看法是這樣,謝謝瀏覽!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ce000d6b1cb8e68586\

敏豆姑娘



W雨亭



詩意人生Y


固執?不聽話?這種話大多是人們對沒有關愛沒有和親情孩子們的統稱!這也是一些勢利眼形人們,對窮孩子們的統稱!並給了一個結果性的定論!那個娃沒救了!!!請問一下?有準知道這些孩子們的心裡?心情?心態呢?有誰真正關心過他們的生活起居呢?這些孩子們如果真的有人關心了!難道他們就真的無情無意嗎???

人人都認為自家孩子懂事,聽話,你想過家裡人為孩子輸出了多少嗎?換位思考一下吧!你的孩子你從小誇獎過多少次?懂事後又表揚了多少次,才換來了孩子的聽話與懂事的!難道你們家關懷下的孩子就沒有逆反的心態嗎?要真沒有!這個孩子就一定不是個正常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