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兒子要上初中了,不怎麼愛學習,請問做爸爸的應該怎麼育兒,使他愛學習?

蓑笠翁sun


我的姑娘今年也要上初中了。大概是從4年級吧,我沒有怎麼刻意的去過問她的學習,孩子漸漸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偶爾的看下她下的作業,最近時間有沒有不好好學,有錯誤的時候我都是去開導他,從一開始我給孩子的印象就是爸爸的學歷很高,每回不會寫的題我會和她一起去探討,在探討題目的同時和她拉近距離,有時候我真的不會也不懂裝懂(奧數題),和她一起探討,她自己解開題目了反倒感覺我比爸爸還厲害,很開心的,要讓她感到學習不是那麼難得,我會給她一個一個的解釋,每一個科目都是在生活中的作用,環環相扣的。現在的孩子理解能力普遍較高,哪像我們那時候現在的年紀還在玩泥巴呢。我們試著佔到他們的角度去理解去溝通。小學還好管理,一旦到初中那真的就不好管理了。


飛騰自我彪


一個人沒有文化,沒有知識,想要成功太難了,相對那些高等院校出來的,會比他們付出的更多,也更辛苦,更難,我也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沒有專業技能,再過幾年-35歲以後,深感讓社會淘汰的焦慮,當年父親走的時候,我還小,上了初中後,我媽都管不了我,輟學後,去了廣東,趕上08年金融危機,工廠不招人,回了家,待了半年,同學叫我去廣州,800塊一個月,晚上12點才下班,太苦了,晚上睡覺躲被子裡掉眼淚,長那麼大,父母都沒讓我吃那麼多苦,那時好想回家上學,自從爸爸走了,家裡沒有經濟來源,媽媽身體不好,才堅持了下來,太苦了,現在人到中年,吃了太多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苦。深夜找他談一次,還不行,就託人給他找份工作,如果他還堅持不上學,就由他去吧。


投資理財總彙


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但是叛逆本身也是一種成長,所以家長要理性對待孩子的叛逆行為,靜下心來分析孩子叛逆的原因。在青春期內家長只能引導孩子的行為,但是決定權要交給孩子。

  和家長們一起聊天的時候,大家都會都有同感,現在的孩子成熟早,青春叛逆期也提前了,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青春叛逆期的時候,都覺得心很累,對於孩子的教育,感到很無力。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感到很無力。

  其中一名家長這樣說:“我家的孩子剛上初中一年級,現在孩子正是叛逆期,回家就是玩手機,學習不上進,房間亂七八糟也不收拾,我和他好好說話他也聽不進去,我罵他,他就跟我吵,我好幾次都被氣哭。只要孩子在家,看哪都是缺點,看哪都不順,他不在家,心情還能好一點,每個週末在家基本上都是要和他吵一架。我的情緒也要崩潰掉,我自己也在不停的反思,我怎麼和孩子去溝通,可是自己的忍耐性不夠,脾氣太大。每天覺得心好累,感覺自己快被逼出抑鬱症了。”

  通過這位家長的描述,明顯能從家長的語氣裡感受到她的那些無奈。

  叛逆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經歷的過程

  還有一位家長說:“我兒子今年才上五年級,就已經開始叛逆了,在中秋節因為看動畫片兒,還跟我動手,這幾天,我都不想管他,孩子特別倔強自私,感覺周圍同齡的孩子也沒有這樣的,我特別想不通,有時候感覺自己也很委屈,也是被孩子經常氣哭。”

  為什麼現在許多孩子都會有叛逆呢?其實,專家是這樣解說的:“叛逆”是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經歷的過程,只不過有人明顯,有人隱性而已,每位家長也可以反思自問一下,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也經歷過這種心態歷程呢?很多做了父母后的人,會忘卻曾經青春過的自己和曾經叛逆過的自己,總以為經歷過後,不希望孩子再犯自己犯過的錯,但卻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你已經成長,可孩子還在成長的路上。

  一個合格的家長不會用說教來改變和訓斥孩子

  所以一句:“我這樣都是為了你好,將來你長大後就知道了。”以為就可以讓孩子完全聽命於自己,殊不知這句話在孩子心中是最沒有說服力的。

  我在和自己好朋友聊天的時候,經常會說,要試著跟孩子做朋友,平等的對待孩子,懂得傾聽孩子的心聲是最明智的家長。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當你因為孩子犯錯而抓狂的時候,第一時間,家長不妨靜下心來反思一下,不要急於批評孩子。

  一個合格的家長不會用說教來改變和訓斥孩子,而是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審時度勢的




哎好媳婦玲我愛你


我是九零後,在我初中以後認真想過為什麼我不愛學習這個問題,導致後來和其他同學的差距慢慢被拉開!

這裡分享一下我從自身出發看到了解的一點感慨,希望對你教育有所幫助!

1 你可以說一百遍好好學習的好處和壞處,但孩子沒有切身感受到他是不會明白的,因為我們聽的在多,沒有親身實踐過就不會融入到自己的想法中。

比如,家長經常會說你要好好學習,將來會當醫生,當律師,不好好學習只能幹苦力,家長試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孩子,我給你說的都是正確的,你要去做,但孩子不會明白的,他們不會真正理解“教師”“律師”和“苦力”之間的差別。在他們嚴重,這些以後的事,還沒有眼下週末去哪裡玩重要。我同事的外甥就是因為他爸說初中畢業以後別上了,和他一起開車,不少賺錢,他就因為不想去開始發奮讀書,去年被華為招聘走(年薪20~30w)

我估計他是真正體會到開車的艱苦。

如果是我孩子,我希望他用中途輟學一年的時間,去體會一下沒有學歷人的生活,來明白其中的差別。我相信這是值得的。

2 別拿孩子和別人家的比較。家長在說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做的怎麼樣,很多家長容易雙標,對待孩子就讓去寫作業,看書。但是自己下班就看電視玩手機。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巨大的。

天天讓孩子幹這幹那,成績下來就說別人家孩子咋樣咋樣,他們不瞭解的是別人家孩子在傢什麼都不用做,週末有補習班,放假想的是去哪裡旅遊,到哪裡玩,而不是忙著做家務。假期還有幹不完的農活。就想著什麼時候能結束。

都說,

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3 沒有正向反饋,好學生越來越喜歡學習是因為他們不斷得到好好學習的獎勵(榮譽,獎品,以及他人的誇讚)

而一般的孩子卻基本沒有,考好了基本就是口頭獎勵,考差了就是我們自己的原因。

4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完美是不存在的,學校也不是什麼都教。

還記得有次暑假工幾個三四十歲的人在旁邊現在的學生怎麼啥都不會。

我默默的不想說話。

學校不是什麼都教的,誰規定初中就要價格算的特別厲害(考試都夠煩的了就不要再拿生活問題來折磨孩子,他們不是不會,是有些問題不想回答)誰規定大學畢業就要什麼都會,那是不是到了該死的年紀那些還在世的人就要去死呢?

所有知識都是學來的,學校只是教給學生基礎的教育,社會和生存社交之類的全靠父母言傳身教。希望家長能明白這個道理。

5 你把時間花在哪裡,哪裡就有收貨。

最後一句忠告“別怕孩子犯錯,犯錯是成長最快的辦法”



一頓兩碗飯


這方面我講一點,就說你作為家長啊,一定要對孩子嚴格,那至少有一個是嚴格的,就是一個人唱黑臉,一個人唱白臉

另外就是你要給這個初中的班主任交代好,尤其是當他的班主任是男班主任的時候啊,一定要交代好啊,有錯誤的時候一定去放縱你,家長不要去埋怨老師去管他

反正我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有時候就討厭一些家長啊,有事沒事總是啊,偏袒自己的孩子,那樣的話,我都不想管他

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我去年教初一的時候,我做班主任,然後有個學生考試,沒有考好,老師啊嗯,說的是給他的懲罰嘛,要麼書或者單詞啊,抄50遍,或者怎麼樣?要麼是罰他錢,一分罰一元,但是當然啊,這個老師不是為了錢,如果他考好了,這個錢還會再退給他,要麼是作為懲罰獎勵給那些考的好的同學,但是這個家長就不樂意啊,家長給我打電話,讓後投訴這個老師,你想一想啊,這個數學老師和我作為班主任,對不對?數學老師人家帶兩個班是不是啊?那你讓我一個班主任,我肯定和數學老師站在一邊啊,那樣這樣的話,我都感覺這個作為家長啊,你這個沒有認清楚問題,他這感覺罰他孩子的錢了,但是沒有,感覺到老師確確實實是在管他的學生,那之前是她最後有了這樣的舉動,我做一個班主任,我就給老老師交代了啊,以後你就不要太管人家的學生了

那我還有一個同學的家長,就非常明事理,人家孩子送來的第一天啊,人家孩子雖然學習不好,但是人家給我講,私下給我講啊,講人家孩子可能有些毛病,什麼毛病的,就是做人比較自私一點,然後就讓我給他改正一下,改正一下,所以後來有什麼樣的啊?懲罰批評及其鼓勵也好,人家家家長態度都是比較緩和,那這樣的話,您作為老師或者作業班群就敢去管學生,願意去管

現在當然現在中國就存在這個問題,好多老師感覺管學生啊,那隻會讓這個學生變得越來越不好,用好多學生的壞毛病,是在家裡養成的,頭跟著父母學對不對?因為父母也可能把一些壞毛病啊,影響到他,比如說這次疫情期間,好多人在家裡上網課,但是家長們就很不樂意,感覺自己很難很難,但有的家長啊,他會想到啊,平常在學校老師也很難,但是他們不知道啊,你自己的孩子終究是自己的,你把他責任全推給老師,但又不想讓老師去嚴格的去管他,你又偏愛自己的孩子,那這樣到最後誰也不敢管你的孩子,只能是任其自由的發展,

總之,第一家裡的培養很重要,你該告訴學生啊,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第二要相信老師,就是說家校配合很重要


騎著蝸牛追野驢


我覺得真正愛學習的沒有多少人,太多的人把學習當成了工作,或者說任務。沒有從心裡喜歡的都不是真正的喜歡。有些人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那麼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呢?

培養好習慣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應該刻意去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在孩子小學時期尤為重要,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年齡小,可塑性比較強。等到高中大學再去培養習慣根本來不及了。這個時候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後先完成自己的家庭作業。重要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養成健全的人格,一個三觀正的孩子才會有大的發展。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

我們所知道的問題少年大多是留守兒童或者是單親家庭,為什麼這些的孩子會比較偏激,容易出現問題?就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安全感,才會變得叛逆並且與社會格格不入。

孩子要上初中了,不是很喜歡學習,我覺得也很正常,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如果想讓孩子有個好成績,並且以後有個好的發展,那麼家長就要多操心了。陪孩子一起學習,關心孩子的學業,家長陪孩子一起學習,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買旁邊看看書,千萬不要在孩子學習時,家長在玩手機。有些人可能認為初中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不需要陪伴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現在教師的子女多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我覺得是老師一方面有教育經驗,另一方面是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多。

我也見到過有些家庭,孩子在學習,家長在玩手機。我覺得孩子如果能自覺的學習,家長不陪伴也可以,但是千萬不要幫倒忙。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很重要,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做一個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朋友

現在的家庭關係都比較和諧了,父母能和孩子打成一片,對於初中這個階段的學生,我們作為家長的不能操之過急,亦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長。教育孩子要有一種朋友的心態和孩子交流,水宜疏不宜堵,萬不可犯了什麼錯就拉過來打一頓,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適得其反。

學習應該是一個人一生的習慣

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們太多的人沒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總是在快用到的時候學一點,懷著學習就是為了考試、為了應付老師、應付家長的心態,其實這樣只會害了自己。人都有惰性,懂得如何剋制這些缺點,即使不是聖賢,也官宦名士。學習是一個好習慣,這個習慣應該從小培養,如果初中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高中、大學、甚至以後的人生都不需要家長操心了。

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想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那麼家長就要多多費心。如果父母不努力,那麼孩子就沒有前途。


蕭克兒


這個時候進入初中的孩子,大概都是12、13歲的小孩,對待生活還是學習方面。都有自己一方面的你理解和見解,正處在一種似懂非懂的一個階段。對於一個一直以來成績都比較拔尖的孩子來說 他一般經過了小學六年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養成,都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對於他初中階段的話,他是嚮往的從心理素質這方面他是很積極地去迎接他的初中階段!但是對於成績不好的孩子來講這個時候是有一種恐懼的心理。因為上了初中以後不像小學只有三門主課,學習任務整體來說不是很重,但是進入初中階段的話就有七名主課,想想他都覺得怕,因為三門他都搞不好,那以後七名怎麼辦呢?他這個時候是很焦慮的。這個時候呢做父母的就要多引導小孩子,讀書不是萬能的,但是不讀書是萬萬不能的。有意識的多帶他去外面走走,瞭解外面的世界,現在的社會不同往年,只要肯吃苦都有一翻作為!現在的社會發展如此之快,沒有知識作支撐到社會上很難立足很難成功!多舉舉例子!多多溝通和引導這個階段還可以努力一把,如果是到了初二初三的階段,那真的是無力挽回了!!大家有什麼見解的,可以到下面留言一起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



湘西妹子蘭蘭


對於你這樣的情況,孩子不會愛習,家長需要做的是要幫助孩子培養學習的興趣。有興趣就有動力,家長要找出孩子最喜歡的科目,並且鼓勵孩子學好這門科目。從而找出孩子喜歡這門科目的原因,再靈活動用到其它科目上去,培養出孩子的學習興趣。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第一,孩子基礎打的不牢。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尋找1對1的老師去輔導他。第二,如果是因為智商的問題,那這一點的話就比較難了。這個時候就只能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鼓勵孩子要勤能補拙。第三,可能是在學校不喜歡某個老師或者不喜歡融入那個環境。對於這樣的情況的話,我們只能鼓勵孩子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在社會中不可能喜歡某任何一個人,學會接受。第四,我覺得的話,如果是孩子休息的問題。請讓孩子9點就上床睡覺,養成良好的睡覺習慣。第五,如果是家長經常批評孩子,讓孩子沒有興趣學習的話。請家長停止批評的聲音,多鼓勵孩子,看到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去鼓勵他。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第六,如果是孩子身體素質的原因。請家長多鼓勵孩子鍛鍊身體,打籃球,跳繩運動。除了運動,當然要休息和合理飲食。加油吧!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從現在開始也不遲。


屈秀娟Ellen


其實我們作為家長的也知道,自己在14-15歲的時候也會有一個叛逆期,這時候如果引導不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這時候的小孩比較貪玩,不喜歡學習,這是最正常的表現,那麼如何去引導呢?首先,家庭環境要營造一種學習的氣氛,不能孩子學習您看電視玩手機或者睡覺,這樣他的心理會感到不平衡,其次,用一些實例來引導,比如看科學節目,看戰爭片,告訴他,不學習,科技不能發展,落後就得捱打,再次,要勞逸結合,不能一天到晚的都是學習學習學習,他會煩躁的,要結合適當的戶外運動或者室內活動,還要結合他的興趣愛好通過手機視頻或者電視節目來引導

最後,祝每個家長都有個懂事愛學習不用操心的乖孩子


然然看劇


這個問題是很多孩子的共性,也是非常普遍的一個問題。每一個孩子的形成原因都不一樣,每一個孩子的不愛學習的問題解決方法也肯定不同。

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有藥到病除的可能與辦法。

孩子不愛學習的問題是怎麼形成的,分析如下:

1、家庭環境不好,無人管、無人問或不適宜孩子學習;

2、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進行很好的學習引導與學習習慣養成,自由散漫,造成對學習興趣不大或根本靜不下來,學習時無法專注、沒有耐心;

3、學習目標不明確,不知道學習的意義,不知道學習對自己有多大作用,也不知道學習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幫助;

4、父母的錯誤教育,親子關係也不好,使得孩子排斥學習;

5、孩子在學習中方法不對、在遇到學習困難、題目不會時,不願請教,父母也未能及時助力。造成不懂累積,長此以往,孩子因為不懂而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6、跟老師關係不好。老師看他不舒服,經常找他麻煩;他看老師也不順眼,上老師課就是受罪;

7、孩子交際能力不佳,與同學關係不佳,在那種環境下情緒很差,造成沒有心思去專心學習,最後厭學。

孩子不愛學習父母該怎麼解決呢?

孩子已經上中學了,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固定的行為習慣,想讓孩子愛上學習,很不容易。當然,如果父母能有決心,我覺得是可以解決的,讓孩子愛上學習有可以的。具體辦法如下:

1、父母要學習掌握正確的養教知識,這是能教育好孩子的關鍵。父母如果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即使給你找到問題的真因,你也沒有辦法解決。所有美好的想法都是空談,所有好的建議方法都毫無意義。

2、父母需要跟孩子暢談一次,打破隔閡,消除誤解,建立親密無間的關係,這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如果孩子討厭父母,他就不可能配合父母,更不可能告訴父母自己不愛學習的真因,父母也就找不到解決的有效辦法。也許就是因為孩子討厭父母才不愛學習的。

3、瞭解了孩子不想學習的真正原因後,開始著手解決:

3.1、讓孩子一定要明白,學習是為自己。學習是讓自己優秀的必經之路。

3.2、如果是父母家庭造成的原因(孩子習慣不好、玩心重;沒有耐心、不專心;氛圍不好、關心不夠、方法不對等),那麼父母從此刻開始立即改變。從尊重孩子做起,與孩子平等友好的相處,多陪伴,多關心,多鼓勵,多讚揚,多督促,懂得制定規矩與規則,懂得讓孩子時刻能保持愉悅的心情與良好的狀態。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幫助孩子弄懂每一道題目與課程,對以前不懂的題目與課程補回搞明白。讓孩子會、懂,是孩子愛上學習的關鍵之關鍵。

3.3、如果是孩子與老師之間的問題,那麼父母需要先去向孩子瞭解與老師之間的問題根源真因。然後給孩子做思想疏通,教他懂得與老師處理關係、和睦相處,理解老師的辛苦。然後父母需要親自去與老師對接,傾聽老師的想法與建議,並消除老師與孩子之間的矛盾與誤會。請老師多關照,給老師道歉。以後多保持與老師的溝通與交流,多支持配合老師的工作,多給老師工作的肯定、關心與問候。

3.4.如果是孩子與同學之間的矛盾,那麼父母就需要教孩子懂得如何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如何與人相處,教授社交技巧,幫助孩子疏通思想與心理。讓孩子學會包容與理解,心胸要開闊。鼓勵孩子主動與同學相處。如果有必要,父母可以主動將孩子與關係不好的同學坐在一起交流一次,幫助孩子打開疏通堵塞的通道,化敵為友。也請其他孩子多給孩子關心與幫助,或對其他孩子的潛在不良行為進行制止。


總結:孩子的學習狀態好不好,根源就在父母從小的教育方式方法、引導與督促,父母必須深刻認知這一事實。從現在開始努力做一個懂教育,懂關心,懂尊重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