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作者--陳希民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古玉的風化分為‘成器前風化’與‘成器後風化 ’;此文指的是‘成器後風化。‘玉’是一種美麗的石頭,結構一般為‘透閃石-陽起石’或‘蛇紋石’等;‘玉’有一種‘特殊性’ 就是含有活躍的‘鐵離子.鎂離子.結晶水’等,古代玉器久埋地下,歷經幾百年至幾千年,在地下會因‘自身’或‘環境’的原因發生質變.色變而形成灰皮.鈣化或雞骨白。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上圖古玉表面一層灰白色的‘風化’為灰皮

那什麼是‘灰皮’呢:玉器久埋地下,其自身‘內部’的變化或玉器‘表面’的分子受到‘土壤’與周圍‘殉葬品’的侵蝕,玉器表面就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玉質‘蛻變’,其表面很薄的一層玉石‘分子中’有活躍的‘結晶水’就會慢慢逸出,使其在微觀結構出現較大的空隙,玉質疏鬆而形成通道,外界的致色離子進入而形成各種不同沁色;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玉器出土後.在光線下,這些空隙提供更多的反射界面,可以對入射的光線產生較強的漫射,使該處表面發白,由於失水層非常細薄,這些空隙不能把光線全部阻擋住,大部分光線們可透過,而使它的白色泛灰;這就是古玉的‘灰皮’;灰皮用手可盤玩掉,用熱水一燙就又出來了,稱為古玉的‘吐灰或出灰’現象;灰皮主要是玉器表面‘結晶水’的失水現象。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上圖左下角一圈不規則的白為玉的‘鈣化’

‘鈣化’:是玉器在地下埋藏過程中比‘灰皮’更深程度的質變現象;多由氧化與複分解過程而形成的比較疏鬆的物質,所以較為‘鬆脆’,怕磕碰,越鬆脆‘鈣化層’越厚。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上圖為古玉‘成器後風化’形成‘雞骨白’

‘雞骨白’:是比‘鈣化’更深程度的‘結晶水’失水現象;要恢復玉質很難;真正自然形成的‘成器後風化’是目前人為仿不到位的。【以下一系列圖片為‘推演’的玉器‘成器後風化’:在‘微觀下’表面出現‘灰皮’到‘鈣化’最後質變為‘雞骨白’的全過程】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上圖為古玉表面出現少量纖維白化

‘高古玉’因為在地下埋藏久遠很多會形成“雞骨白",其成因有火燒祭祀之說,也有地熱和石灰之說。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上圖白化逐漸在表面增加

從對眾多的‘陪葬’出土‘古玉’來看,有大量“雞骨白”的出現,這就說明‘白化’現象是自然狀態下形成的。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上圖白化逐漸在表面增加

當然火燒也會讓玉‘白化’,但其‘白化’的狀態是不同的,火燒的乾澀表面呈粉末狀,而自然形成的,中早期依然保持著玉質油潤緻密的特性。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上圖白化在玉器表面繼續增加

且保留著一個漸變的過程,在留有“開窗"的器物上尢為明顯,甚至在同一器物上就展現了整個白化的演變過程。今天我們不探討成因,我們就來用實物和顯微圖片來揭秘其演變過程和奇幻的影像: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白化繼續逐漸在表面增加

1.是‘全部’白化;2.是‘局部’白化;且沒鈣化處都有各色沁色;白化部分也明顯‘顯示’由輕到重的漸變過程;下面我們仔細看看,玉是如何漸漸白化的: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白化繼續逐漸增加

隨著玉質‘纖維’的白化增多,白化向器物內部深入,由於沒有白化的玉質反襯,和田玉的‘內部’纖維結構顯示出它神秘的身姿;由於自然‘腐蝕’的作用,‘雲母’或‘次生結晶’也會出現在器物的表面。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白化繼續‘增加’有的伴有‘次生結晶’

至此,器物在‘各種’物質的作用下形成了夢幻般的神奇影像!直至‘白化’的纖維全部覆蓋了玉器。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玉表被‘白化’逐漸整個覆蓋並向裡延伸

確切的講是:前面炫目的景象被白化了;如果沒有改變環境,那隨著時間的推移終究會全部白化成為“雞骨白”。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以上各圖為玉器從‘灰皮’到‘鈣化’最後質變為‘雞骨白’的全過程‘推演’圖片

由於玉質特定‘纖維’排列和玉質不同成份,以及不同礦物質的共同作用下,所以有些高古玉會形如朽木,但非常少見。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上圖為古玉‘白化後’的土蝕土咬的圖片

真正的高古玉有無數的信息透露著它的身份,上面所顯示的的遠不是本文所能道盡的,更不是仿品可以做到的;這些信息都是‘千百年’的歲月才能在‘高古玉’身上形成的,這才是東西會說話的真實含義。

推演‘古玉’形成‘雞骨白’的過程

上圖為古玉‘白化後’沉積物的圖片

唯有‘歲月’才能留下‘古玉’如此美妙夢幻的景象,這就是古玉高古玉“雞骨白”的神秘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