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和身體生病相比,心處於煩惱狀態更可怕

與其祈禱上師保佑自己想什麼得什麼,不如祈禱上師加持自己在需要之時能夠提起正念,把平時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當下來對治煩惱。——《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和身體生病相比,心處於煩惱狀態更可怕

煩惱與善業的體性相違。當我們處在煩惱的狀態中時,怎麼可能同時生起一個與之完全相違的善心所呢?不可能做到。

我們常把相續中的煩惱視為一種熱惱、躁熱的狀態,而把佛法的智慧比喻成月光。那麼,當我們心中生起酷熱的煩惱,感到特別難受時, 怎麼可能會有佛法正知正念的清涼呢?所以,一旦有煩惱,那麼不論最初發心行善,中間行持善法,還是最後迴向,這些善根都無法於相續中真實生起。

我們在座的絕大部分人都曾看過電影、電視劇。看電視劇時,最初五分鐘可能會打量一下劇中的人漂亮不漂亮,看看他們叫什麼名字;再過五分鐘可能會推斷一下劇情;再過一會兒就會被它深深地吸引,彷彿眼睛“掉”進了電視裡,像我們常說的“挪都挪不開”, 而且將其中的情境執為有樂、實有的,心也緊緊地隨它而轉。

如果突然有人說:“嘿,別 看了,我們去磕頭、唸經。”你會說:“還差半個小時呢,看完了再去。”——我們沒有足夠的力量從劇情中馬上轉移到善法上,在興致勃勃地看電視的當下,心不是清淨喜樂狀態,而是處於煩惱中,根本無從具足緣因果、空性、菩提心去成辦善業的力量。所以,和身體生病相比,心處於煩惱狀態更為可怕,將阻斷我們行持任何善業。

因此,我們還需要努力串習佛法,使自己生起真實地定解,這樣才能真正地對治煩惱。 我們不斷努力串習,意味著我們並沒有放棄,即使失敗也要重來;而在不斷努力串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對因果規律生起定解,認識到煩惱過患的嚴重性,自然不敢再造作惡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