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秦始皇的父親到底是誰?秦始皇到底姓什麼?

順溜81067974


不論是炎黃子孫還是海外友人,看見現代巍峨蜿蜒長城和氣勢磅礴兵馬俑無不為之震撼和驚訝,更是驚歎這位標榜史冊,開創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不說遠古三代,就拿秦始皇來說,我們對他知道又有多少?他的父親是誰?也是眾說紛紜,我們有必要對其來龍去脈進行一個細緻分析。

一、秦人的先祖窮苦大眾出身,憑藉治水、養馬兩項獨家技能和尚武善戰的優秀體能,贏得了建國立業的機會,從此躋身諸侯行列,可這光景一天一天還是爛包,但是秦人有不服輸好勝的性子和惜才用人的醒悟,日子也紅火起來了。

1.秦的祖先是帝顓頊(三皇五帝之一)的後代子孫,名為女脩。據傳說在織布時吞了燕子掉下的卵,生下兒子大業,其後代大費也就是伯益跟隨禹治水有功,後來又因馴鳥獸有功,帝舜又是賜美女為他妻子,又賜姓為嬴氏,這就是秦人姓氏的由來。伯益的後人非子為周孝王養馬,因馬匹飼養的好,周孝王一高興封之於秦,稱為秦嬴。

2.周宣王時代,邊疆不穩定,時不時有外族來犯,於是任命秦嬴的曾孫秦仲為大夫征討少數民族西戎。西周末年秦襄公大戰戎族護送周平王有功,被封為諸侯,賜西岐之地,從此秦人開始有了國家,也站穩了腳跟。

3.到了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等能臣,一舉稱霸西戎。此後兩百年間時有戰爭發生,勝負常有,沒有多大變化。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天下形勢大變,各路諸侯紛紛揭竿而起,秦懷公被打成逼死,曾孫出子即位不到兩年被大臣所殺,獻公上位而又面臨三晉趁內亂攻秦,一直處於戰戰亂狀態,更是割城維持關係。

4.秦孝公繼位,面對爛攤子立志恢復秦穆公時的霸業,於是重用衛鞅開始變法強國之路,十年磨一劍,秦國國力民力顯著增強,收付河西失地。後經惠文、武王苦心經營,奠定日後席捲天下的基礎。

二、本著互惠互利原則,藉助商人呂不韋的金錢資助和往來拉關係疏通,秦始皇父親從一個沒有機會的邊緣淘汰角色,一步一步成為走到舞臺中央的主角,這有外在人因環境影響,也有自身對權利的深深渴望。

1.在那個春秋戰國混亂年代,戰場局勢變化莫測,各國關係翻臉比翻書還快,今天要是歃血為盟,明天就有可能兵臨城下開幹了。各國為了生存也為了自身利益聯合他國從而制約某國,就採取了彼此信任的辦法,推心置腹的將本國公子、王孫送到別的國家去質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質子。

2.一般來說質子都是出身皇室家庭,在他國理應受到優待,但是兩國之間如果有什麼風吹草動,首先就會拿質子開刀祭旗,所以說這也是一個高危職業,地位顯貴的皇子、皇孫一般也不會輕易接這個差事,只有秦昭襄王因其母親是楚國人,無奈只能擔當此重任。

3.秦國與趙國多次交戰,公元前200年,趙國攻打韓國,韓國投降趙國,於是矛頭就對準趙國,在長平進行了一場惡戰,趙國戰敗損失四十萬人。接下來步步跟進攻打其首都邯鄲。作為質子的子楚日子過得並不悠閒,而且還很貧窮。此時耳熟能詳的魏國大商人呂不韋登場了,憑藉生意人的智慧頭腦和敏銳判斷,認為子楚屬於“奇貨可居”類型,投資扶持上王位那回報就是無窮。而困於籠內的子楚聽了計劃也應承下來,如果計劃很夠實現,他分出秦國土地與共享。

呂不韋實施多步走計劃,一方面提供錢財幫助子楚結識社會名流,贏得好口碑;另一方面,到咸陽向華陽夫人極力誇讚子楚對於安國君夫婦的思念和仰慕,讓其產生好感,為後續鋪路 ;再一方面,花大量錢財購買玩物送給華陽夫人姐姐,進一步勸說沒有兒子的華陽夫人以後國君不在利害關係,於是乎就收養子楚為子(子楚原名為異人),作為王位繼承人,就這樣子楚名聲一路扶搖直上。

呂不韋有一貌美年輕、能歌善舞小妾叫趙姬,子楚來做客看上此女子,呂不韋只好忍痛割愛答應。比較巧合的是趙姬已經有身孕,在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正日正刻生下一名男孩,因此取名為“正”,史料上寫作“政”,稱嬴政。兩千多年來,好多人一致認定呂不韋就是秦始皇父親,將有身孕的趙姬給子楚就是謀劃好的,但是呂不韋為子楚請求發怒,最後是胳臂擰不過過大腿。另外對於時間解釋上也有不同,古人認為大期就是十二個月,而三國時人說兩個月就是大期。而當時已經有兩個月身孕,再湊足十個月生下,稱大期。這也不合醫學常理,這個期應該是我們常說的大日子,一般指十個月。所以說,秦始皇的父親就是子楚無疑。

正月正是秦趙兩國講和停戰,但是趙國不履行割讓城池合約,還聯合齊國攻秦。秦國派軍攻打邯鄲,子楚在趙國處境非常危險,呂不韋勸說趙王無效後,花重金買通看守連夜將子楚送回咸陽,趙姬是邯鄲富豪之女,家人將其藏起才逃過一劫。幾年後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君繼位,子楚為太子。趙國看形勢緩和關係,將趙姬母子送回秦國。在《史記》中有記載:

“八月,武王死。族孟說。武王娶魏女為後,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魚燕,燕人送歸,得立。”

4.安國君不久也去世,子楚繼承王位,稱為秦莊襄王。呂不韋的計劃開始兌現了,被任命為丞相,封為文信侯,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封地。

三、好風憑藉力,不費吹灰之力就登上人生巔峰,秦始皇開啟了砍瓜切菜般瘋狂收購模式,五大諸侯一一跪拜臣服於腳下,權傾天下就很能飄,興土木蓋房子、尋問道要成仙、苛政暴政仍不改,千秋萬代彈指間灰飛煙滅。

1.子楚在位僅僅三年時間便去世,十二歲嬴政登上王位,尊呂不韋為相國。年少缺乏處理國政能力,朝政業務均由太后趙姬和相國呂不韋把持。待到年長具有非凡政治能力時,將宦官嫪毐(太后貼身侍從)車裂,逆黨斬首,門客流放。呂不韋免職飲鴆自盡。兩大勢力清除權利牢牢抓在自己手裡。

廢除逐客令,重用李斯等外來人才,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先吞併韓趙魏三國,再攻兩翼燕楚,最後向東挺近滅齊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唐代詩人李白在詩歌《古風》讚揚秦始皇的統一天氣魄: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但是也有人這樣描述過秦始皇,“秦王這個人,高鼻子,大眼睛,胸脯響向鷹一樣楊突出,聲音像豺狼一樣嘶啞,這種人不行恩惠,心向虎狼一樣兇狠。不得志的時候很謙恭,得志的時候一定非常狠毒”這句話驗證了後續發生的一切。

2.在韓國不受重用的韓非寫下《孤憤》、《五蠹》等政治形勢見解和君主統治方法傳到秦國引起重視,在秦國攻城逼迫韓國只能將韓非送到秦國,而韓非提出國家治理必須實施專制中央集權,君主要有令人生畏的權利,這與秦始皇追求統一和權利追逐不謀而合,也成為了秦統一後採取措施提供了最根本理論基礎,就是這麼一位貢獻卓越功臣被小人讒言最終服毒自盡。

3.在攻克韓趙調轉指向燕國,燕國太子丹曾經與嬴政一同在楚做過人質,兩人相處關係較好,後又到秦國做人質,向返回燕國但是不同意,最後費勁力氣還有傳說中的天助力得以返回,於是出重金收集勇士刺殺秦始皇,這時又一位重要角色登臺了,就是荊軻,其結果大家都耳熟能詳。當然當時能夠刺殺成功,歷史就可能改寫,不過正是其勇氣成為民間佳話。

4.隨後重用王翦動用60萬大軍一舉拿下齊楚。終於公元前221年,完成天下統一霸業。後續的一系列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統一度量與文字,加強邊疆開拓,展開了系列偉大工程,個人追求長生不老,到最後被被劉邦擊敗,項羽火燒阿房宮,強大的帝國僅僅維持了15年,留給後世的一片瓦礫廢墟,也有文化的延續。

總結:“朕為始皇,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萬世,傳之無窮。”秦始皇的這句話也成為了一句空話,他既是萬民之主,又是孤家寡人;他帶來秩序,又帶來暴政,不論喜歡與否,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典章制度無不來源於先秦,他帶來的是華夏民族為一家的統一文化認同。

以上個人看法和觀點,有喜歡的點關注,翰林與你一起鑑史論道。


翰林鑑史


關於秦始皇的老爸,從古到今都兩千多年了,還有不少人說是呂不韋,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嗎,這要是讓他的“正牌老爸”秦莊襄王知道了心裡該有多憋屈!

既然他老爸出場了,那我就說說他老爸。

秦始皇的老爸秦莊襄王,嬴姓,趙氏,本名異人,後來改名為楚,所以又叫子楚。

影視形象中的 趙子楚

子楚確實跟呂不韋的關係有些糾纏不清,咋回事呢?

原來呀,子楚在趙國當人質的時候,被來到趙國做買賣的呂不韋給發現了,結果整出了“奇貨可居”的故事。

這位“呂老闆”確實有兩下子,不但幫子楚成功逃出了趙國,還幫他繼承了王位。按理說忙幫到這種程度也就差不多了吧,可呂不韋覺得還不夠,於是就把自己的養女趙姬嫁給了子楚。趙姬嫁給了子楚之後也很爭氣,竟然生下了一個偉大的人物,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影視形象中的 呂不韋

那麼,秦始皇到底姓什麼?

在人們的印象中,秦始皇姓嬴名政,這也不算錯,中學的歷史課本上就是這麼說的。但是,這不符合那個時代的姓氏稱呼習慣。

在先秦乃至上古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兩個概念,姓是母系社會防止同族人聯姻而產生的,氏是父系社會用來區別身份高低的產物。還有就是,那個時代的男人用氏,女人不配用氏只能用姓。

例如屈原,他是羋姓屈氏,所以叫他屈原。再例如姜尚姜子牙,他是姜姓呂氏,所以又叫他呂尚。

前面提到過,秦始皇他老爸是嬴姓趙氏,而秦始皇的字是政,那麼秦始皇到底叫什麼名字不就呼之欲出了嗎!

對啦,秦始皇的正確名字就叫趙政,至於嬴政,是漢朝建立後人們對他貶義的稱呼,後來再也沒改過,因此就流傳了下來,並誤導了人們兩千多年!

影視形象中的 秦始皇


徐大聊史


歷史上有一些巧合,有一些意外,學過了才能知道,不學根本想象不到。例如田氏代齊,姜姓代秦,貊韓再生於中原。田氏代齊,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是公開的。而姜姓代秦,是不公開的,是書不盡言的,是需要推敲的。

司馬遷是史學世家,他所掌握的一手史料不僅僅侷限於漢武帝時期。司馬遷曾說,秦漢百餘年間的歷史,在他那裡都是信史,至於周朝歷史,他沒有一手史料,只能參考《國語》、《左傳》等史書,並進行考古。司馬遷的專業精神也是不需要懷疑的,他曾因為實話實說,實情實記,遭到了漢武帝的酷刑。而且他死後,《史記》還不敢發行,過了一些年之後才公諸於世。

說司馬遷抹黑秦始皇,那是沒有必要的。要抹黑,抹黑胡亥就行了,胡亥才是亡國之君,把胡亥描述成紂王類型的,就足夠了,足以給推翻秦朝造成足夠的理由。另一方面,漢朝推翻的是項羽,不是秦朝,項羽才是推翻秦朝的主力,要抹黑也該抹黑項羽。事實上,也並沒有抹黑項羽,而是把項羽描述成了大英雄,同時把劉邦描繪的頗有幾分不堪。在司馬遷的筆下,秦始皇、項羽、劉邦、劉徹,都是有優點又有缺點的人物,都輝煌,但都不完美。劉徹還活著,司馬遷就敢記述劉徹的不當舉措。

司馬遷不是漢朝的代言人,這個是再清楚不過的事實。弄清楚了這個問題,才能對秦始皇的身世有正確的判斷。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隋唐之間,很多人認為唐朝抹黑了隋朝,但實際上並沒有。隋史的主編是魏徵,魏徵是何許人物,那是實話實說的人。唐朝並沒有抹黑隋朝,在唐人編的隋史中,隋煬帝是一代有為之君,在很大程度上是李世民的老師,既是正面教材,也是反面教材。抹黑隋朝的是《隋唐演義》,是小說,不是唐朝官方編纂的史書。

《史記》中司馬遷明確說,秦始皇就是呂不韋之子。這種話是不能亂說的,既然說了出來,那就一定是有足夠根據的。這個根據不是道聽途說的,而是史學世家積攢下來的真實史料。

堂堂秦始皇,有著不光彩的身世,聽起來很諷刺,讓人很難接受,但事實就是事實,需要客觀看待。而且,事實的背後,可能還有更大的歷史秘密。呂不韋,呂氏,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跟呂尚是一個家族的,呂尚是誰?呂尚就是齊太公姜尚。

呂尚作為周朝開國第一功臣,被封到齊國,但是區區幾百年後,就被姚姓田氏給取代了。田氏原本是陳氏,是陳國貴族,是舜帝的後裔。楚滅陳後,陳國公子流亡到齊國,後來竟然取代了姜齊,但是國號沒敢改。姜齊滅亡後,也沒就此徹底結束,這就涉及呂不韋的身世,更是一個謎題。

呂不韋是姜姓,跟姜尚有沒有血緣關係不好說,說不定就有。即使沒有,秦王政在秦國繼位後,秦國的王室血統也不再是嬴姓。呂不韋雖然是商業人士,卻有著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外交謀略,這跟姜尚是很像的。姜太公的治國理念是農工商並重,跟周朝的主流理念不一樣,周朝整體上是以農為本的。齊國在整個周朝期間,一直是最富有的,因為重視工業和商業。管仲的霸業,也是秉承和發展了太公的工商理念。

秦、齊之間有著一些特殊的聯繫。除了姜姓代秦之外,呂不韋還對齊國稷下學宮的學術成就,進行了總結,編纂成了《呂氏春秋》。這本書是一部呂版的資治通鑑,很大程度上是專門寫給秦始皇看的,教給他怎樣做一個明君。

如果不是太后趙姬和嫪毐失去了控制,秦國是會國祚綿長的。可惜,一個強大的帝國,就這麼被一個女人給毀了。如果呂不韋再執政十年,《呂氏春秋》會修訂的更加完善,其中的治國理念會被實施,全國上下都將讚揚秦始皇治國有方。

趙姬和嫪毐的事件,對秦王政的打擊太大了,導致這位年方弱冠的少年,產生了強烈的叛逆,性格發生了嚴重扭曲,開始跟呂不韋對著幹。呂不韋說應該這樣治國,呂政就非不這樣,他說往東,他就非往西。

呂不韋和秦始皇二人之間,可謂是愛恨糾葛。原本少年秦王與仲父之間儼然有父子之情,但卻因為趙姬的婦德問題,變得不可收拾。秦始皇燒了那麼多書,焚百家之言,卻沒有燒《呂氏春秋》,真是又愛又恨。

以呂不韋在秦國的基礎和權勢,可謂一呼百應,推翻年輕的秦王,不是難事。但是當秦王責問他“何親於國,而稱仲父”的時候,他瞬間變得非常傷感。父子之間發展到這個地步,真是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想越悲傷。他又一想,萬一秦王真的跟他翻臉,刀兵相見,是他推翻秦王,還是秦王弒父?後果真的是不堪設想。這時候,呂不韋作為父親,果斷做出了抉擇,服毒自盡,犧牲自己,成全兒子,讓呂政繼續在秦國好好地把王位坐下去。而且他自裁了,他仍是秦相國,以相國的級別進行厚葬,這個呂政還是會做到的。他這一死,父子之間就心照不宣了。

呂不韋也冤,英明一世,卻受制於一個女人。不是因為她是太后,而是因為她掌握著重大的秘密。如果不順著她,萬一她把秘密說漏嘴,告訴了不該告訴的人,那仲父就當不成了,眼前的繁榮與和諧就破壞了。想了一個辦法來解決,沒想到結果變得更糟了。在最後的時刻,呂不韋真的太后悔了,後悔當年沒有拒絕贏異人的過分要求,也後悔當年怎麼會跟一個舞姬一時失足。也感慨沒文化真可怕,如果趙姬是一個有文化有教養的女子,何至於到如此的地步。


秦客逸民


目前,依舊有不少人懷疑秦始皇的父親是呂不韋,畢竟趙姬原先就是呂不韋的情人,後面異人在找呂不韋的時候,碰巧認識了趙姬,這時候呂不韋做了個順水推舟,將趙姬介紹給異人,自己做個老好人。

《史記》中確實記載了這一段,並且太史公司馬遷還明確說明了呂不韋就是秦始皇的生父。但事實的真相就是這樣嗎?

《史記》是否一定為真

既然司馬遷說有這麼一回事,我們就得看看司馬遷到底有沒有說謊,還是說,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說謊?

首先我們看看司馬遷曾經記載的一則有名的故事“烽火戲諸侯”。

這其中講述的周幽王有個寵愛的妃子,名叫褒姒,但她整天鬱鬱不樂,周幽王十分苦惱,什麼山珍海味,亦或者金銀財寶,都不能讓她一笑。為了博得褒姒一笑,周幽王燃燒起烽火,諸侯們爭先搶後地趕過來救援,不想卻是周幽王的把戲。

根本沒有外敵入侵,此時褒姒卻因此而笑,周幽王很是開心,根本不理會諸侯們的想法。後面真的有外敵入侵,周幽王燃燒了烽火,但沒有諸侯來救援,最終導致西周滅亡。

這則故事,貌似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中的主題就是周幽王昏庸, 根本無視諸侯們的感受,自然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被外敵毀滅。

但這是假的故事,2012年,清華大學劉國忠教授瞭解的一篇新出土的戰國簡書,裡面明確記載了周幽王主動攻擊申國,而申候主動聯繫了戎族相助,打敗了周幽王,這才導致了西周的滅亡。

由此可見,司馬遷也有可能將一些民間流傳的故事,放置在了自己編寫的正史中,同理,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也有可能是司馬遷道聽途說的。畢竟司馬遷寫秦朝歷史,就像我們現代人看清代歷史一樣,難免會借鑑野史。

秦始皇不是呂不韋兒子的證據

首先,秦國有很嚴格的規定製度,雖然異人身在趙國,但異人要娶一名女子,秦國必定會派人過來檢查此女子是否有身孕,這是最起碼的一件事,確保皇室血統的純淨。

再則,歷史記載了秦始皇有先天不治之症,患有軟骨病以及氣管炎,而秦國曆代的君主就有不少患有這種症狀,這很有可能就是遺傳病。由此可見,秦始皇的血脈是純淨的,他就是姓贏。

當然,我們現在所能瞭解的歷史也不一定就一定是真的,但問題是,秦始皇就算不是異人的兒子,真的是呂不韋的兒子又如何?呂不韋擾政不一樣還是被懲罰了,而秦朝不也一樣就此誕生?歷史始終沒有發生什麼改變。


老吳侃歷史


秦始皇,趙氏,姓贏,名政,故叫贏政或趙政,是秦莊襄王異人(子楚)的親兒子,這絕對沒有什麼疑問。所謂“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這一說法,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最大的謊言,根本不值一駁。

自秦至清兩千多年間,除了出於其它目的編造的神話外,無論官方或者民間,還沒有第二例懷孕十二個月生產的記載。現代醫學也證明,沒有那個女人能讓胎兒在自己的肚子裡呆這麼長時間還能順利生產,秦始皇母親趙姬也不能例外。

為什麼會有這個謊言並世代流傳而無人戳破呢?

一,秦始皇“焚書坑儒”啊。焚書本就很邪惡,還專一焚儒書;坑儒還不夠,還偏偏重用儒家的死對頭法家,這不是明擺著蔑視儒家的學說無用嗎?“士可殺不可辱”啊,你活著,有刀把子,我不敢公開叫板,你二世而亡,我就用我手中的武器一一筆桿子將你搞臭,光批暴政還不足以出惡氣,還要把你人身抹黑,什麼私生子、蜂準、長目、豺聲、摯鳥膺、虎狼心等等的。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由於董仲舒先生的高明遊說和運作,使急於擺脫“黃老”學說的劉徹將儒家定於一尊,讓原本就式微的其它學說逐漸退出主流舞臺,喪失市場,淪為邊角料。知識分子也是人,也要吃飯,也想發展,除了從小鑽研儒家學說,別無選擇。(當然由亂而治,儒學在當時也是最佳選擇)。儒生跟著老師、前輩斥法家為異端邪說,罵秦始皇也就是習慣性連鎖反應,老師說秦始皇是私生子,還能有錯?

三,出於考試需要。隋唐開始,科舉考的就是儒家經典。北宋名相趙普曾洋洋得意的宣稱“半部《論語》”治天下,而提倡入世,宣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張良為楷模、以作帝王師為最高目標的讀書人,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和榮華富貴,都投身儒教門下,法家基本絕後,沒有人為其辯誣。儒家l講傳承,內部誰要是有不合群(為對手辨護)的言論,立即被打入另冊,身敗名裂。

四,儒學是準宗教。經過朝代變遷,至宋朝,儒學經二程註釋和光大,已經佔據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準宗教,而宗教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哪個帝王將相或者讀書人要是不識時務,重提聲名狼籍的法家及其學說,儒家知識分子立刻拿秦二世而亡和商鞅、韓非、李斯的下場予以嚴厲警告,殺傷力最大的當數“秦始皇是呂不韋這個投機商人的私生子”這句話,潛臺詞是“皇位來路不正”啊,別看帝王牛皮哄哄的,也會被這句話嚇尿,不敢造次、越雷池一步。皇帝都如此,誰還有心思和膽量考證女人懷孕的極限天數、為一個千古暴君證明血統純正?以訛傳訛不是更好嗎!






武丁仗劍決雲霓


秦莊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又稱秦莊王,嬴姓,秦氏或趙氏,本名異人,後改名為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戰國時期秦國國君。

子楚早年曾在趙國邯鄲作質子,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莊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丙午病逝,享年三十五歲。秦莊襄王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韓森寨村。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後,追封秦莊襄王為太上皇。


玄清法師


秦始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一統華夏的皇帝,自稱始皇帝。很多人不知道他的身世,接下來,給大家說一說。

坊間傳聞秦始皇是呂不韋和趙姬的兒子,首先趙姬是趙國富豪家的女兒,在當時屬於來說是豪門,而呂不韋是衛國一個大商人,在那個時代的社會風氣,士農工商是最沒有地位的。他們結合是不現實的。更別說,未婚先孕了。所以個人認為是靠不住的。

唯一靠的住的是:秦始皇,幼名趙政,隨母姓氏。直至他的父親異人,後更名(子楚)封趙姬為趙夫人,兒子趙政正式更名嬴政。子楚早年曾在趙國作質子,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成為秦國國君。

參考《秦始皇本紀》: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國質子,見呂不韋姬,悅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於邯鄲。有出生時間證明為據,再說了,秦莊王子楚也是一位眼裡不柔沙的君主,要不是自己的兒子,能把王位傳給他。肯定是詳查之後。才傳位給嬴政的。


左史右經


關於秦始皇到底姓什麼,他的生父究竟是誰的問題,不但成為秦國曆史上一個難以揭開的謎,也成為歷史學上一樁千古奇案,更成為兩千年來人們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

秦始皇姓嬴名政,出生於戰國時代的趙國首都邯鄲(邯鄲市)。他的父親子異(後改名為子楚),是在邯鄲做人質的秦國公子。他的母親是出生於邯鄲豪門大戶的舞姬,史書上沒有留下她的名字,只稱她為趙姬。子異和趙姬的相遇結合,其間有一位第三者介入。這位第三者,就是呂不韋,在邯鄲經商的大富豪。

由於呂不韋介入子異和趙姬之間的緣故,嬴政出生以後,他的生父究竟是誰,是子異還是呂不韋?也就成為一樁說不明白的事情。生父不明,對於一般的庶民百姓而言,是一樁難言的家事;對於家天下的皇室而言,可就是一樁關係王朝命運的國事了。這關係到六百餘年世代承繼的秦國政權,究竟還姓不姓嬴,秦國是否在秦王嬴政即位時,就已易姓革了命?因為如此事關重大,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誰的問題,不但成為秦國曆史上一個迷霧重重的謎,也成為歷史學上一樁千古聚訟的公案,更成為兩千年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關於秦始皇身世之謎,最早的記載是《史記》。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敘述秦始皇的身世說:秦始皇是秦莊襄王子異的兒子。莊襄王作為人質在趙國時,在呂不韋家遇到趙姬,一見鍾情,娶以為妻,生下了秦始皇。出生的時間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出生地是邯鄲。

然而,司馬遷在《史記·呂不韋列傳》裡敘秦始皇的出生時說:“.....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呂不韋與絕色善舞的邯鄲美人趙姬同居,知道趙姬有了身孕。子異到呂不韋家作客宴飲,見到趙姬而一見鍾情,起身敬酒,請求呂不韋將趙姬送與自己。呂不韋開始非常生氣,後來考慮到自己已經為子異的政治前途投入了大部分財產,為了“釣奇”獲取投資的成功,他不得不順水推舟,將趙姬送與子異。趙姬隱瞞了自己已有身孕,嫁與子異如期生下了嬴政。子異於是立趙姬為自己的夫人。

《史記》在不同篇章當中,對於同一事情有不同的記事,這就是誰是秦始皇父親之問題的由來,宛若司馬遷為我們佈下的迷魂陣。那麼,這兩種不同的記事,究竟哪一個對,哪一個錯?哪一個是歷史的真相,哪一個是人為的虛構呢?

從嬴政出生開始,一直到嬴政繼承王位為止,子異從來沒有對嬴政是自己的兒子有過任何懷疑。他始終一貫地承認他是自己的長子。子異是秦國第32代王孝文王的兒子。子異出生於他的祖父秦昭王在位的第27年(公元前280年)。他後來繼承王位,做了秦國第33代王,諡號莊襄王。大概是在子異18歲時,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64年)左右,秦國和趙國定約和好,互相交換王室子弟以為人質,子異以王孫的身份來到趙國首都邯鄲做人質,被稱為質子。子異在邯鄲時,正是長平之戰爆發前夜,秦趙兩國為了爭奪一統天下的主導權,表面定約言和,背地裡擴軍備戰,準備決一死戰,因而,子異在邯鄲的處境非常窘困。子異與呂不韋結識,大概是在到邯鄲後的二三年間,他從呂不韋那裡得到趙姬並同居,是在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三月以前。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嬴政出生。當時,子異23歲。

就在趙姬懷嬴政的當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爆發,趙國大敗,四十萬趙國降軍被秦將白起活埋,邯鄲恐慌震驚。次年,秦軍乘勝攻入趙國境內。秦昭王四十九年,秦軍開始長期圍困邯鄲。嬴政在戰亂中出生以後,子異一家陷入趙人仇恨的汪洋大海中,隨時有不測的危險。秦昭王五十年,呂不韋和子異冒險逃出邯鄲,回到秦國,趙姬和三歲的嬴政留在邯鄲,被趙人仇恨追捕,九死一生,依靠趙姬家人的掩藏,得以倖免於難。回到秦國的子異,正式做了王太子安國君的繼承人,另外娶妻生子。當時,嬴政4歲,與母親一道隱藏在邯鄲,音信不明。

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嬴政的祖父安國君即位做了秦王,是為孝文王。以此為契機,秦國與趙國和解,趙國將趙姬和嬴政送還秦國。子異與趙姬和嬴政母子離別六年重逢。已經正式做了王太子的子異,以趙姬為太子正妻,以嬴政為太子繼承人,當時,嬴政9歲。

孝文王即位時已經五十多歲,正式即位三天就去世了。子異接替王位做了秦王,是為莊襄王。莊襄王即位以後,趙姬成為王后,11歲的嬴政成為王太子,呂不韋被任命為丞相。三年以後,莊襄王死去,13歲的嬴政繼承王位,趙姬成為王太后,呂不韋繼續留任丞相。由於嬴政尚未成年,政權由母后和呂不韋攝理。

通過以上簡單的梳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從嬴政的出生開始,一直到嬴政繼承王位為止,子異從來沒有對嬴政是自己的兒子有過任何懷疑,反倒是在歷經了長期的生離死別,另外娶妻生子以後,對趙姬和嬴政厚愛有加,始終一貫地承認他們是自己的正妻和長子。在複雜的秦國王室和政府內部,在王室聯姻的敵友各國之間,也都不見有任何質疑的動靜,聽不到任何流言飛語。至此時為止,秦國的國事、秦王的家事,一切井井有條,順理成章。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從秦國王政和父親子異的角度來加以考察的話,直到嬴政即位成為第34代秦王為止,誰是秦始皇的父親的問題,在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

秦始皇到底姓什麼?他的生父究竟是誰?

你對這個問題有更好的答案嗎?歡迎一起交流討論!


探史獵奇


你好,我是努力的就是最好的。

中國歷史關於秦始皇的身世一直存有爭議。

一些人認為:秦始皇的父親是秦莊襄王的秦異人。

另一些人認為:秦始皇的父親是秦相呂不韋。

關於第二個觀點我們已經沒有辦法證實,我們也都知道秦始皇出生在趙國邯鄲,小時候跟隨母親的姓氏:趙姓。而趙姬也確實和呂不韋有些關係,當然謝謝我們都可以從史書上了解到,但是對於記錄的真實性我們就見仁見智了。

但是我還是認為:秦始皇是秦莊襄王的兒子,第一,任何一個男人都不會允許自己的女人和別人有孩子,更何況是一國的王子;第二,如果秦始皇不是自己的孩子那麼他有的是手段可以殺死秦始皇嬴政;第三,如果秦始皇不是秦王的孩子,皇位怎麼會傳給他?。

綜上所述:秦始皇都沒有理由是呂不韋的孩子。對於第二種觀點我們也就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就行了。不必放在心上。

我們要記住的是秦始皇這個人,這個為我們華夏大地做出貢獻的千古一帝。


努力的就是最好的


秦始皇是秦莊襄王嬴異人和趙姬的兒子。關於秦始皇嬴政的身世之謎,是後世爭論的焦點。一些野史中猜測嬴政是趙姬跟呂不韋所生的孩子,但是猜測終歸是猜測罷了,正史中秦始皇真正的父親只有一個,那就是嬴異人。

千古一帝秦始皇,當初橫掃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他在歷史上的功績固然是不可磨滅的。然而身世之謎卻讓他一再受辱,坊間傳聞甚囂塵上,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呂不韋的孩子,也開始有越來越多人質疑了。

  後人之所以猜測秦始皇是呂不韋和趙姬所生的兒子,是因為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載著秦始皇的生母趙姬,在嫁給秦莊襄王之前,跟呂不韋好過一段時間。後來秦始皇繼王位,還尊稱呂不韋一聲仲父。

  但是呂不韋是秦始皇的生父這種說法,也只常見於野史之中,是未經證實的坊間傳言。目前正史中更認同秦始皇就是秦莊襄王的兒子,歷史上秦莊襄王三十多歲就病逝了,秦始皇建立秦朝,稱自己是始皇帝之後,還不忘追封父親秦莊襄王為太上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