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這是孫菁工作室,願你能在文字中,找到溫暖 。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攝於篁嶺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活 著

剛才冬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去單位處理一些事情。我為他準備了一副口罩,那是家裡口罩的七分之一的量,還有紙巾、手套……在他像往常一樣說“我出發了”時,我禁不住和他擁抱著臉貼臉。

想起去年十月在布拉格黃金巷小屋門口看到的文字:永遠不要在沒有親一下,抱一下,說一句甜言蜜語之前就離開你的家。當時就覺得自己理解這句話,把它認為是婚姻中的愛情保鮮秘笈。不過今天想起這句話,似乎才真正懂得,每次相見都是難得的重逢。

自己像很多人一樣,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給最親近的人。現在突然覺得每天只要他回來,只要他安然無恙,他願意怎樣就怎樣。本想寫可以不幫忙做家務,臭襪子可以隨便亂放,上廁所時可以把馬桶圈不放下……卻發現這些經常被抱怨的男人的毛病他竟一樣沒有。那我平時苛責的又到底是什麼呢?甚至想都想不起來,可想而知都是多麼無關緊要,無關痛癢。

“人世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同時,往日微不足道的事情,又顯得彌足珍貴。

每年會被調侃的新年計劃,這些在此刻看來,如果能實現也是幸福的事。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昨晚重溫了電影《海鷗食堂》,我也想去買肉桂麵包,也想去吃烤肉,想和以前一樣在休息日與冬去離家不遠的減水河公園野餐……這些往常出門就可以辦到的小事。我想,當我再次能自由地做這些事情時,一定有不同的心境吧。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一茶一飯

在我二十歲的秋天,鄰居家的女孩聽完講座回來,對我說,“你知道什麼是禪嗎?禪就是專注於當下正在做的事,你在吃飯就專注著吃飯 ,睡覺時就好好睡覺。”當時這句話宛如醍醐灌頂。

那時流行的是劉墉這類寫作者的書籍,他對女兒及讀者所傳授的就是要有同一時間做兩件以上事情的能力。他對女兒說:“你有沒有發現,我在同一時間不只做一件事?” 他極力推崇“一時兩用”、“一時三用”的人,認為這樣才是不虛度時光,能夠跑在最前面,才能登上成功頂峰。

而我因為自身的經歷和父親的影響,從未把取得世俗上的名利成就作為人生目標。我只希望今天比昨天過得更快樂有趣些,讓自己能生活在善意有溫暖的人身邊。

鄰居女孩的一番話讓我真正找到了一種生活方式,專心眼前的事,集中精力於當下。發呆時我就全身心地放空,泡茶時用透明的茶壺,看著葉子在水波里盤旋打轉,吃飯時慢慢地品味,用心感受其中滋味……

最初是苦中作樂,漸漸地真能感受到每天生活中的不同際遇,擁有了很多美好的時光。

我會為躋身在玉淵潭的名貴花卉旁,找到生存之地的恣意盛開的野花感動……我現在的旅行生活也是如此,被一條河流,一處街巷所吸引,那就不妨靜坐下來,看著在一天的不同時光裡它的樣貌,用生命中的一段時光與之相處。

為此,我常常被朋友說盡喜歡幹些沒用的。但正是這些所謂的無用,卻是我們人生旅程中為數不多的可以把握的快樂。

就像我以前寫過的,我和冬能走到一起,也是緣於我們都擅於發掘生活中的微小喜悅,讓我們每一天的平淡生活有著不同的況味。我們一起做著當年劉墉認為是浪費時間的事情。我和冬每逢休息日會用虹吸壺泡咖啡,手磨咖啡豆,點燃酒精爐,等它把水燒開……直到濃香的咖啡製作完畢。

前些天,那位我寫過的在當年總對我“恨鐵不成鋼”的女友說,“也許你的人生是小溪小流,但你卻把自己的人生充分活足了,而我所艱苦奮鬥得到的一切卻為什麼沒能讓我快樂和幸福?”

因為幸福是小而確定的,如果你的心太大,你的目光所及太遠,很可能就錯過她

所謂幸福,就是“一茶、一飯、一粥、一菜,與一人相守。”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攝於束河;尼泊爾阿姆達布朗峰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太晚明白的道理?——

日日是好日

中午北京就開始飄雪,夜裡雪下得更大了。冬叫我賞雪,我們甚至打開窗戶伸手觸摸了幾瓣雪花,然後就靜靜地看著大片的雪花漫天飛舞。

想起去年年初看的電影《日日是好日》。女主角從二十歲的春天第一次走進茶道教室看到掛軸上的“日日是好日”,到真正明白這幾個字的涵義,用了十五年時間——雨天聽雨,雪日觀雪,夏天體驗酷暑,冬天領受刺骨寒冷......無論什麼樣的日子,盡情玩味其中就好。

我很久以前對“日日是好日”就有所領悟 ,只是想法與女主角有些許不同。我覺得人生有一杯苦酒墊底,其它的都不算什麼了。

我在小學期間,因為大人間的糾葛,遭受了校園冷暴力,它對我的身心都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我一度是消極的,逃避現實的。直到有一天看到一段話:人,活的不是一個點,而是起伏,如果你在最低谷,那麼恭喜你,你以後只能上升了。讀罷豁然開朗,是啊,對我來說不會有更糟的人生了。只要我今天活得比昨天開心、快樂,那於昨天而言,今天對我來說就是好日子。從此我變成了一個愛笑的人,學會去感受生活中點滴的幸福,找到了我所認為的人生意義,那就是好好地快樂度日,並從中發現生活的詩意。

十年前的某日,我和一位記者同行從中國大飯店參加新聞發佈會出來,坐在大望路花壇邊的長椅上。當時正值上班族午休時間,眼前是白領們匆忙的身影。我對他說,我們是多麼幸福呀,不用朝九晚五打卡上班,可以愜意地吃午餐,在不是節假日的時間裡,也可以悠然地欣賞花花草草,看著馬路上的車來車往。他對我的話很是不屑。

大年初六時他在微信上給我留言,說突然憶起那天,也理解了我當時的話語。是啊,陽光正好,微風拂面,我們坐在長安街的木椅上,他說現在想起那個畫面,都感覺到一份不疾不徐的美好。

他說,“經歷了最近這些日子後,覺得從此以後都是好日子,無論夢想有沒有實現。自己如果早點明白就好了。”

我發給了他《日日是好日》原著者森下典子的一段話:

“庸庸碌碌的大半輩子一直像滴落杯中一樣,直到滴滿杯子,也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儘管杯裡的水銀表面張力已高出杯麵。但當某日某一時刻,決定性的一小滴水滴打破均衡,那一瞬間,滿溢的水便朝杯緣渲瀉而下。”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電影結尾處的旁白更簡潔明瞭,世上有兩種事物,立即就能明白的、一時半會不能明白的。後者,要花費漫長的時間,慢慢消化。

當年觀賞完電影《月滿軒尼詩》,有觀眾說張學友飾演的男主角都已經四十一歲了,才明白那麼一點微乎其微的人生道理,決定不再渾渾噩噩的過日子。他覺得很可笑,也似乎不現實。但我覺得編導岸西是對生活有達觀認識的人。

有時太晚領悟的人,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幸運兒”,自有人為他操心,他不用被置身於生活的洪流中,所以從沒有想過去發現和學習。張學友飾演的男主角就是這樣。人要經事才能成長。那些早早明白了人世道理,創造出屬於自我成長路徑的人,都是太早就吃了生活的苦。

我經歷過最差勁的,所以沒什麼可怕的了,以後對我來說,只能是更好的。對別人來說微不足道的一點點蜜一點點甜,對我來說就是能充盈整個花園的芬芳。這讓我更有感受力。

終於在七年前,我徹底走出了那段往事的影響。我是真正的幸運兒,知道太多和自己有相似童年遭遇的人,一直到老也沒能走出來,始終無法擺脫那個暗影。

我的法寶,就是告訴自己,最壞的已經過去,從此日日是好日。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一期一會

我的遊記中不止一次用了“一期一會”,冬告訴我這是日本茶道的詞語。電影《日日是好日》也專門詮釋了這個概念,即把每次的相見,視為一生中僅有一次的相逢;即便同樣的人再聚在一起,也無法重現那一天的情境。

即使現在有了各種SNS,我仍願意跨過半個北京城與老友們見面。如果朋友有高興的事要與人分享,見面更能增加喜悅;如果要傾訴煩惱,我覺得看著TA的眼睛,專心聆聽才是對方真正需要的。

這兩天,曾說過我“盡喜歡做些無用的”那位朋友感嘆,沒想到有一天想見面時就見面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電影《海鷗食堂》裡,女主人公問朋友: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的話,你想做什麼?

ps.主演樹木希林2018年9月去世,一個月後電影《日日是好日》公映。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攝於婺源


從此以後,日日是好日

作者丨孫菁

圖片丨孫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