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為巴基斯坦滅蝗提出“四結合”方案

中國經濟網記者從中國駐卡拉奇總領館獲悉,正在巴基斯坦進行蝗災防治實地調查的中國專家組,針對巴方特殊情況和需求,提出了短期應急防治與長期可持續治理相結合、化學防治和綠色防控相結合、空中飛機施藥和地面大型器械撒播相結合,控制本地孵化蟲災與阻擊境外遷徙蟲害相結合,精準監測、分區治理、有效防控和科技支撐的綜合治理方案。

巴基斯坦暴發27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蝗蟲災害後,由中國農業農村部牽頭,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農業大學和山東省植保總站派員組成的專家組2月23日抵達巴基斯坦。專家組成員包括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王鳳樂等。具有飛機滅蝗豐富經驗的中航工業也派出專業人員參與調研。

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为巴基斯坦灭蝗提出“四结合”方案

2月15日,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奧卡拉地區,兒童在田地裡驅趕蝗蟲。 新華社 圖

據瞭解,沙漠蝗是非洲、亞洲熱帶荒漠地區的河谷、綠洲上的主要農業害蟲,近期,在印巴和非洲多國大面積暴發。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已呼籲國際社會採取緊急行動,以避免發生嚴重蝗災和人道主義危機。據悉,2019年3月開始,蝗蟲從伊朗進入巴基斯坦,巴一度基本控制住了蝗災,但今年以來,由於印巴沙漠地區的降雨時間較長,為沙漠蝗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導致蝗災惡化,給農業帶來巨大損失。

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供的資料顯示,沙漠蝗是短角蝗蟲,飛行能力強、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每天可隨風飛行達100-150公里,雌性蝗蟲能夠產下300粒卵。一隻成年蝗蟲每天大約可以消耗與自身重量相當的食物,對受害國糧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截至目前,我國曆史上沒有沙漠蝗發生危害的記錄。我國因青藏高原的隆起,無熱帶和亞熱帶沙漠的分佈,沒有適宜沙漠蝗的孳生環境。從遷飛路徑看,沙漠蝗進入我國的通道只有經過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爾,進入西藏南部和雲南西南部,受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等高海拔寒冷地區天然屏障阻隔,遷入概率較低。

我國的蝗蟲種類包括河北、山東、河南的東亞飛蝗、內蒙古農牧交錯區的土蝗、四川的西藏飛蝗和新疆的亞洲飛蝗。據瞭解,中國在治蝗方面很有經驗。一般說來,飛機噴灑農藥滅蝗是迄今為止滅蝗效率最高的手段。中國目前滅蝗主要採用生態防治,特別是用微生物農藥來控制蝗蟲數量,不僅農藥的作用可以抵達蝗蟲的後代,而且對環境不會造成汙染。

(中國經濟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