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麼理解“窮不走親,富不回鄉”?

葉大大231891323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根據生活和勞作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俗語的覆蓋面也很廣,有關於農事指導、天氣預測、為人處事等等,其中關於為人處事的俗語特別多,比如“窮不走親,富不還鄉”,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窮不走親

窮不走親的意思是人窮不要走親戚。在以前人們一到了農閒時就會走親訪友,在人們走親訪友時會發現,貧窮的人即便是特別貴重的禮物也不會受到主人家的熱情招待,而富有的人即便是帶的禮物很寒酸也被主人奉為貴客。之所以老人們說窮不走親是因為自己再帶著禮物去親戚家時,親戚並不會因為親情而熱情招待,而是會覺得自己有求於他才會上門。即便是自己真的有困難需要幫忙,不僅不會得到對方的幫忙,甚至還會得到對方冷嘲熱諷的挖苦。所以在窮的時候儘量不要去親戚家串門,因為可能你失去的不僅僅是親情,還有自己的尊嚴。

富不還鄉

說到富不還鄉這個詞相信很多人不理解,因為在外奮鬥的人都希望給有一天自己成功以後能夠衣錦還鄉,也幾乎所有在外打拼的人都有這樣的共同目標,目的就是想讓那些以前看不起自己的人對自己高看一眼。事實呢,當有一天自己在外真的有所作為以後回到自己的家鄉,雖然也會受到大家的尊重,但是前來趨炎附勢的小人也會特別多,而且還有一些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這些人找自己來幫忙,如果不幫會得到忘恩負義的罵名,如果幫忙又不是自己的本心,會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地步,所以才有富不還鄉的說法。

俗話說的好,聽人勸吃不飽,雖然老一輩的人們並沒有多大的文化,但是這些朗朗上口的俗語卻是他們的智慧結晶。你們覺得“窮不走親,富不還鄉”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呢?歡迎回復討論。


悠悠鄉村路




“俗語窮不走親,富不還鄉”意思是人窮的時候就要少走親戚,富裕發達了要少回家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我說說我的看法。

“窮不走親”,人在貧窮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遠離你,就怕你向他們借錢、借東西不還了,這時候你去他們家走親戚,他們都避之不及呢。就像以前我家窮,我爺爺奶奶還有一些堂叔堂伯父他們都不和我們家往來呢,就怕我爸找他們借錢過日子。人窮的時候,經常被人看不起,同樣是走親戚,你會發現待遇是不同的。就像同學聚會也差不多一樣,很多人都是看你有錢沒錢,沒錢的話真心沒幾個和你玩,我就遇到過,那滋味不好受,和窮不走親一樣的道理。



“富不還鄉”就是當你富有的時候,八輩子打不著杆的人都和你攀親戚了。有句話說得好“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津”,確實也是這樣的。在你有錢的時候,你回家了,上門找你玩的人也多了,借錢的借錢,介紹工作的介紹工作,還有要你幫忙辦各種事情都有,各種麻煩不斷了。像有的人因為抹不開面子拒絕,後面自己也麻煩不斷。



這句話確實把人性說透了,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這樣的事情不少。就像大夥最熟悉的一個人,農民歌手大衣哥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了。記得以前我在上海工作,春節回到家,人家就說上海工資高啊,我一定有很多錢,然後就來找我借錢,最後我都說沒有掙到錢,也存不到錢,都花在那裡了,最後被人說了一堆,什麼有錢了人也變了,都看不起窮親戚了,想想心真累。

總之“窮不走親,富不還鄉”,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壯鄉小美


“窮不走親,富不回鄉”,有的地方說成是“窮不走親,富不串鄰”或是“人窮不走親,富不串鄰門”,其意思都是大同小異。這句話是說:人窮困潦倒時去串親戚們,容易遭受他們的白眼,甚至認為你是去借錢,最後遭人冷落、排斥;人富裕後到鄰居家串門,容易有仇富心理和嫉妒心理作怪,有些人會誤以為你是來顯擺,結果遭到冷遇。

身為過來人,那真是深有體會。有時候真是感嘆古人的智慧和經驗,看穿人生百態。當你窮了落魄了,親戚都會遠離你,躲著你。記得小時候家裡生意虧了了不少大家知道後,平時經常來串門的也一個也沒有了,爸爸去到他們家更是生怕你借錢了,不光不會有以前那麼熱情,見面第一件事就是唱苦情,沒必要的噻。

貧困的時候不到處走親戚,這是做人的骨氣。當你失意時,多的是落井下石的人,你去求他們幫助,只會讓他們看笑話。與其低三下四求人,不如做好自己,讓他們刮目相看。

富貴的時候回鄉,前來攀附巴結的人應該也不會少。此時幫也不是,不幫也不是,令你左右為難。所以,富不還鄉,更多是一種無奈。


丫丫小枚子


窮不走親戚,富不回鄉。

我家是農村的,這種現象挺多的,跟我一塊長大的同村的,他家過得不太好,經常在他家玩,過年走親戚去他姥爺家,小時候經常去,他姥爺去世了以後,聽他說一次沒去過,他姥爺家還有幾個表舅,比較財迷喜歡比,吃個飯都是比這比那得,後來他幾個表舅家除非有啥事才去,平常都不去得。


窮不走親戚,就是攀比的厲害聊天說:三道四總尷尬沒面子,誰還沒事去走親戚找不痛快。


我們村也有幾個賺錢的,現在都不回家,在外面買了房子有自己的公司,有得過年都不回來,回來那幾個初一上午拜完年就走了。估計在他們心中這個村只是他們的祖籍,不是他們家了。


富不回鄉,我的理解是在外面賺錢了,外面也有房子有家了,還有自己的工作,他們怎麼還會回到農村呢!


農家小馮


“窮不走親,富不回鄉”出自明朝萬曆年間的兒童啟蒙書籍《增廣賢文》,這句話的原文為:“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人窮不走親,富不串鄰門,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這就是從古之今金錢社會的人際關係。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窮不走親,富不還鄉”的具體含義。

窮不走親:人窮的時候千萬不要走親戚,到了親戚家連口水都喝不上,還會遭人冷臉白眼,親戚還以為你是來借錢的 ,借錢的原則是“借富不借窮”,他怕你還不起的。

富不還鄉:年輕的時候出去打拼,靠自己的能力致富發家,到了老的時候也不要回到故鄉,一旦回到故鄉你的那些窮親戚將會向你借錢。

那麼窮人幹咱們做?

想必這句話很多朋友深有體會吧,當我們落魄無錢之時,借錢無路,交友無門,親人朋友繞著走,喝涼水都要瘮牙。

窮是暫時的,只要我們能改變自己,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終有一天你會富裕起來,當你富裕起來之後,就要帶動你周圍的親戚朋友一起富裕,這樣就不會出現“富不還鄉”的局面。


嘮嗑專家



“窮不走親,富不還鄉”這句話是出自於《增廣賢文》:“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意思是人窮就不要走親戚,會被人瞧不起,親戚會以為你是來借錢的;相反,富裕了就別回故鄉,窮親戚會認為你在炫富、也會向你錯錢的。


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這種事。


我有一朋友,她和老公靠自己的奮鬥,大學畢業後,在城裡一所大學當了老師。雖然不是很富有,但對鄉下親戚來說,已是富翁了。


鄉下親戚一遇到什麼事,就到城裡找他們。借錢是常有的事,根本就不能指望還了。一個月到城裡幾次,親戚一來就好幾個人,都住在朋友那也不寬敞的家裡。



朋友被惹煩了,一氣之下,舉家到了深圳,再也不想被鄉下親戚們打擾了。從此,親戚們也因路途遙遠,不再去麻煩朋友了。朋友也偶爾寄些錢回去。


朋友在深圳發展得順利,也算是小康生活了。過年回到家鄉,走訪鄉下的親戚們。每家打紅包、送禮物。可現在的鄉下,不再是過去的樣子了。


那些親戚們,有的進城上班了,有的在家餵豬、種菜、開起了農家樂,一年也有不少收入了。


朋友原本是衣錦還鄉,想給親戚們一些幫助,沒想到,卻得到了更多。在鄉下,親戚輪流請他們吃飯,走時,塞滿了大包、小包的農村土特產。



雖然農村的親戚沒有深圳回來的富有,但氣質、大方上也不輸給他們。


我想起《老子》的一句話,“授人魚,不如授人以魚。”朋友當年沒有直接關照親戚了,卻教會了他們靠自己的奮鬥,也能過上好日子。


有書課堂


窮不走親~富不還鄉,這段話出自於《增廣賢文》窮不走親:意思是人窮了就不要走親戚了,會被人瞧不起,遭白眼,親戚以為你就是來借錢攀親找麻煩的。“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且看席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人窮不走親,富不串鄰門,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 ”這些都是金錢社會人際關係的真實寫照,形容世態炎涼,形容很多人都嫌貧愛富!

相應的富不還鄉:跟前半句意思剛好對照,意思的富了就別回故鄉了,怕那些窮親戚來找你借錢找麻煩。

其實中國人自古就有衣錦還鄉的說法,富了是應該要還鄉的,富了回去給那些曾經看不起你的人看看,給家族長長臉,在者家鄉還有生養我們的爹孃,還有許多親情是割捨不了的,既然富了有很多跟金錢有關的東西也就不會那麼在乎了,多給家鄉做一些實際的貢獻,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人生到了一定的階段你就會看淡很多東西。



西昌葡萄之家


無意中看到了這個問題,哎呀我這腦袋,非得發作一次!

窮不走親,富不回鄉,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字面意思:就是說如果家裡窮就不要去走親了,如果家裡富裕就不要回家鄉了,這好像非常奇怪哎!

我既然窮,我更應該多走親啊,錢沒有,親再沒有,這日子怎麼混?我富裕了,我最先想到的是回老家炫耀一番,不然跟錦衣夜行有啥區別?

這就是我本來以為的意思,但是很快我就發現我這樣想是錯誤的,為啥呢?請往下看!

這句話其實是出自明代的兒童啟蒙書《增廣賢文》“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這本書我感覺有點過於殘酷,過於現實,不適合兒童去讀,它主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就是金錢至上觀,倒是合了現在很多人的心理,等人長大了,經歷了這些世態炎涼,倒是需要讀一讀。

他不僅僅抨擊這種親情和鄰居情,還有友情只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而且社會地位由金錢決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法律和正義為金錢所操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世故導致人心叵測,“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惡難辯,“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當然裡面也有很多其他的名言名句,比如“水至清則無魚”、“打人不打臉”等等

現在看起來貌似非常有道理,甚至很多人看來就是至理名言,但是我覺得如果社會上的人都去學習這本書上寫的東西,按照書上寫的這樣去做,去宣傳,反而讓這種本來要抨擊的現象更加嚴重!雖然我們自己都在這樣做……

跑題了,再回來“窮不走親,富不回鄉”上,它可能想表達的意思是說,自己家裡窮了,非常不受人待見,你去走親,親戚愛答不理,甚至非常嫌棄,為了面子著想還是不要去走親了,省的造成自尊心受到傷害。

而富不回鄉呢,倒是讓我想起我小時候發生的幾件事,那時候村裡比較窮,我家承包了魚塘,兩年後確實賺了一點錢,平時喝酒吃飯可能也表現的有點優越感!結果沒想到,某一天去魚塘一看,魚全死了,一檢驗,被人投毒了,還是劇毒敵敵畏。

有時候哪家富裕了回老家,很多人來借錢,不借給晚上往你家院子裡仍磚頭!想想大衣哥的事例吧,就因為自己出名了,結果很多人來借錢,最後不光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自己在村裡的名聲也臭了!所以,富裕了,就不要回老家了,除非你非常有實力,跟劉強東一樣,挨家送錢,說不定還有人針對人口多少應該多分少分而跟他生氣呢!

這本是社會上的不良現象,而且因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看到了其他的人受到了這種待遇,而擔心自己也會這樣,於是就採取了書中寫的策略。

但是我楊角風還是要抨擊一下,雖然說的很有道理,但我仍然相信人心本善。

我家裡窮了,我更需要親情,即使你給我白眼,我仍然要走親,除非你關門不讓我進!我富裕了,我仍然要回鄉,即使有很多鄉親們向我借錢,甚至有些小夥伴嫉妒而發壞,這些都可以理解,畢竟生我養我的土地,能幫一下就幫,只管自己做,不用去管別人怎麼罵。

這只是大富,小富咋辦呢?

這個問題第一次讓回答過幾百個問題的小編楊角風陷入了沉思……

我叫楊角風,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古話說得好,聽了人勸才吃得飽飯。雖然這句話看似很骨感現實,但這畢竟是多少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出來的。簡短的一句話更是蘊含著芸芸智慧,歷經著千百年流傳下來,這些都足以說明它的含金量了。


當一個人窮困潦倒時,不四處串親走關係,這不僅是一個人的骨氣,因為在你失意的時候,最不缺的往往就是落井下石的人,你以潦倒的模樣去求他們幫助,得來的往往都是恥笑和譏諷。所以與其低聲下氣的祈求他人,還不如振作起來做好自己,讓他們另眼相看。

富貴時回到家鄉,前來攀親附會的人絡繹不絕,有的素未謀面的人都會跑到你面前巴結,而這些往往都是些勢利小人,這時候對於他們的請求你是幫也不是,不幫也不是,弄得你左右為難,所以才有這富不還鄉的無奈。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往往便是這炎涼世態的真實寫照,人的本性既如此。

在深層點意思:拜訪親戚難免要帶禮物,貧窮的人連禮物都買不起,空手就不要去走親戚啦,再者貧窮的人走親戚會感到自卑,怕熟悉人會看不起自己。

而富貴人的回來自己的家鄉,很多家鄉的人會覺得有錢人回來了,要給家鄉人帶來福利,可挨家挨戶發東西這種事情自然很難做到,何況就怕沒辦法做到人人平等,反而被人嚼舌根。所以有時候施恩了,反而會被其他親戚遠親抱怨,所以他們寧願不要回到自己的家鄉。


農村的俗語還有很多,有些可能毫無依據,有些卻富含著深刻的道理,這就需要我們用辯證的思維去思考它們。


你好我是劉先生


“窮不走親”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窮就不要和親戚走動。


一般走親戚都得拿禮物,人窮的話禮物自然買得便宜,就入不了親戚的法眼,易遭人白眼。


如果逞強禮物買貴的,就會讓你雪上加霜的日子更不好過,結果親戚樂了你卻哭了。


人窮志短,你雖無攀富之心,親戚卻避退三舍,怕和你牽連,與其尷尬不如獨處。


你窮,親戚就防你如賊,怕你惦記著他那幾兩銀子。


如果有的親戚很好,常常接濟你,你被施捨了,心情自然會不好,自尊心受到傷害。


“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人只能窮一時窮不了一世,所以要自立自強,當你和親門當戶對時再聯繫吧。



“富不回鄉”


看到這四個字,就讓我想起農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


大衣哥成名後,不聽祖訓回家了,可卻遭來一片罵聲。


他出錢修馬路,換變壓器等,為自己家鄉做出很多貢獻。


但村裡的人卻嫌他捐得太少,卻不知如果大衣哥沒成名,你連這些都沒有,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呀。


大衣哥的成名為他帶來了煩惱,村裡人從他那借走了一百萬,卻連還的意思都沒有,直言大衣哥不差錢。


一邊罵著人家一邊花著人家的錢,我說,你還能再渣一些嗎?


人怕出名豬怕壯,從大衣哥身上能看到,鄉親們的仇富心理。


老祖宗留下的話真對呀!


無論是貧還是富,還是在自己的圈裡轉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