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嵐皋:以樹代糧 豬肥民強

嵐皋:以樹代糧 豬肥民強

“你看,這些都是構樹,2017年種的,一共600畝,去年我們採割了兩季,一共採割了57噸,今年可以採割3季,至少能採割一百七八十噸。”2月25日,嵐皋縣石門鎮芙蓉村田間地頭不失勞動的身影,村支書胡潤根指著大片大片的條植地塊介紹道。

胡潤根要說的下半句話,是這些構樹都是用來餵豬的。豬在哪裡?豬在山上。山上很高——下一場雪三個月不化。芙蓉村活動室海拔1100米,養豬場1800米。

1800米是個啥地方?筆者跟隨胡潤根駕駛著車沿著彎彎曲曲的水泥路往上爬,水泥路盡,又是泥路,“上來一共13公里!”胡潤根一邊準備停車一邊介紹道。

養豬場,全名叫嵐皋縣光華園區生態豬場,法人代表叫羅光華,平時負責的人叫王成晏。王成晏介紹說,場裡的豬都是黑豬,母本是山東萊蕪豬,父本是巴克夏豬,這種豬天生就不適合全天候圈養,到了白天就喜歡在林下奔跑,越奔跑就越健康越肯長。

“去年一共出欄1300多頭,其中仔豬1000頭,肥豬300頭,淨收入100萬元!”說到這裡,王成晏笑得有些合不攏嘴:“去年賣到北京3萬斤肉,50元一斤。”

“這些肉之所以賣得起價,主要是我們生態飼料,質量可溯,互聯網實時查詢,從仔豬到肥豬,從白天到晚上,從飼料加工到餵食,從圈內到圈外,一清二楚。”

胡潤根介紹了這種肉的特點:又香又耐嚼,瘦肉不散絲,肥肉透亮。

然而,王成晏介紹,第一年還不覺得,到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大量存欄才發現,青飼料不夠。“再好的糧食都代替不了青飼料!”王成晏,“只得花高價買!”

既然反正是一買,為啥不自己種呢?鎮黨委書記柯玉俠找來胡潤根和王成晏,讓二位謀劃謀劃,看能不能發動貧困戶種,這樣,原料和群眾增收問題都解決了。

這個思路與養豬場、村上和群眾“一拍即合”。“把延長的產業鏈放在群眾田間地頭,讓產業鏈溢出的紅利淌進貧困戶口袋,實現企業和群眾雙贏!”柯玉俠說。

種什麼呢?胡潤根、王成晏經過考察,決定種構樹。“構樹是群眾都熟悉的樹,構樹葉餵豬是老百姓再熟悉不過的,而且都知道構樹葉餵豬肥豬,豬也啃吃!”王成晏說:“比如開始一頭豬需要6斤麥麩和玉米糝,現在只需要4斤,添加兩斤大約一元錢的構樹葉,比價值三四元錢的麥麩玉米糝還要有營養,口感、香味、品質大大提高!”

還是由王成晏牽頭,成立現代農業園區。很快,覆蓋42戶貧困戶總面積600畝的構樹種植基地建成。鎮、村又爭取蘇陝協作資金,建起構樹飼料加工廠。“吃構葉的豬,毛色光滑,跑得也歡實,肉緊緻,紅豔豔的,吃起來滿口香!”胡潤根說。

鎮村又採取“豬場+農戶”模式,按照每隻仔豬800元的價格,政府補助400元、豬場補貼300元、貧困戶只掏100元的方式為75戶貧困戶添槽補欄1000餘頭,豬場按“低於保底價按保底價、高於保底價按市場價”收購,農戶也可留著自吃。

原來“兩頭在外”的生豬產業鏈,立即“接地氣”起來,兩年來,共帶動119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務工收入、飼養黑豬實現增收,戶均增收2200元。

胡潤根介紹,這些構樹不是以前的老品種,而是新式改良了的品種,以前的構樹屬“木科”,現在的構樹屬“草科”,所以才把收穫說成採割,實際上就是一種豬草,目前通過縣、鎮、村共同發力,正在打造以構樹養豬為主的“秦巴黑”品牌。

“‘秦巴黑’富硒有機品牌一旦確立,將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對產業做大做強和群眾持續增收起到重要作用!”柯玉俠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