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精於勤荒於嬉
行成於思毀於隨
古人云:“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隨著歲月的不斷磨練,我對這兩句話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
2012年底,我以訪問學者的身份進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生物光子學研究所工作,去了才知道實驗室遇到了經費困難,很多博士後跳槽離開了實驗室,於是我由Alexander研究員指導直接參與到“共振拉曼探針的生物應用”項目中。Alexander是光學專家、激光器專家,雖然脾氣有點古怪,但毫不吝嗇得給我教授實驗技能。對我而言,所有的知識都是全新的,從拉曼光譜的測量,拉曼光譜的測量與分析,到共振拉曼探針的基本知識。此外,還需要掌握基本的生物分子學知識和有機化學知識,這樣才能夠和生物化學方面的博士後溝通,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
實驗室近乎完美的實驗條件讓我瘋狂,每天早上我都帶著中餐午餐來到實驗室,沉浸在知識的海洋。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我的成果陸續發表,文章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
經歷告訴我,做學問的道路上沒有上帝的恩賜,也不能等待他人的饋贈,而要靠自己的努力,成績是時間、精力和汗水的結晶。馬克思說得好:“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成長軌跡,我們成不了一代偉人,但可以攀登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帶著所學知識,我信心滿滿地回國了,覺得自己前途不可限量(哈哈,回想起來覺得自己很“二”)。事實是,工作開展起來很難,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實驗平臺如何解決?探針合成的工作找誰合作完成?如何能夠跟自己所在學科結合起來?在不斷地碰壁之後,這些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我也逐漸找到定位並開展起工作:將電磁理論分析與光譜學結合實現表面增強拉曼基底設計;將人工智能算法用於生物組織拉曼譜分析;實現二維材料光學性質分析並嘗試與SERS和光催化結合等等。體會最深的是,先進的知識與經驗要學,但不能用固定思維模式去導入,一定要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獨立思考是每個人自我理想實現的保證,更關係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思考尤為重要,言行上時刻保持慎重嚴謹,不放任,不隨波。
總而言之,勤奮與思考是並存的,勤奮是個人成長的基礎,獨立思考則促進自身知識體系的形成,使自己成長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
李月娥,蘭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承擔本科《數學物理方法》、《電磁場理論》的教學工作,2018年獲得蘭州大學第五屆“我最喜愛的十大教師”稱號。
內容來源 |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教務處
主編 | 肖坤
閱讀更多 蘭州大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