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孫悟空大鬧天宮,到底是誰錯了?

王洋Daisy


實話實說,是孫悟空錯了。 鬼王聽言,又奏道:“



大王有此神通,如何與他養馬?就做個‘齊天大聖’,有何不可?”猴王聞說,歡喜不勝,連道幾個“好!好!好!”教四健將:“就替我快置個旌旗,旗上寫‘齊天大聖’四大字,立竿張掛。自此以後,只稱我為齊天大聖,不許再稱大王。亦可傳與各洞妖王,一體知悉。”此不在話下。 猴子開始和天庭作對,也不過是求名求官而已,而且他也不在乎實際權力,只要官夠大就行,所以玉帝封他“齊天大聖”,已經是官品極品了。 玉帝道:“那孫悟空過來。今宣你做個‘齊天大聖’,官品極矣,但切不可胡為。”這猴亦止朝上唱個喏,道聲謝恩。玉帝即命工幹官——張、魯二班——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齊天大聖府

,府內設個二司:一名安靜司,一名寧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賜御酒二瓶,金花十朵,著他安心定志,再勿胡為。那猴王信受奉行,即日與五斗星君到府,打開酒瓶,同眾盡飲。送星官迴轉本宮,他才遂心滿意,喜地歡天,在於天宮快樂,無掛無礙。正是:仙名永注長生錄,不墮輪迴萬古傳。 玉帝說的很明白,你要做官可以給你做,只要你不胡鬧就行。甚至給他設的二司也叫安靜、凝神。 話表齊天大聖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較俸祿高低,但只註名便了。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閒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今日東遊,明日西蕩,雲去雲來,行蹤不定。 猴子這個“齊天大聖”的封號可以說是十分超然了,幾乎和滿天神佛稱兄道弟。 後來玉帝派他去看管蟠桃園,結果他監守自盜,自己偷吃蟠桃: 大聖聞言,歡喜無任,當日查明瞭株數,點看了亭閣,回府。自此後,三五日一次賞玩,也不交友,也不他遊。 一日,見那老樹枝頭,桃熟大半,他心裡要吃個嘗新。奈何本園土地、力士並齊天府仙吏緊隨不便。忽設一計道:“汝等且出門外伺候,讓我在這亭上少憩片時。”那眾仙果退。只見那猴王脫了冠著服,爬上大樹,揀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許多,就在樹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飽,卻跳下來,簪冠著服,喚眾等儀從回府。遲三二日,又去設法偷桃,盡他享用。 這件事一直沒被發覺,直到到了蟠桃會的時候,猴子因為王母沒請他赴宴,就大鬧了一場: 大聖卻拿了些百味珍饈,佳餚異品,走入長廊裡面,就著缸,挨著甕,放開量,痛飲一番。吃勾了多時,酕醄醉了。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過會,請的客來,卻不怪我?一時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好大聖:搖搖擺擺,仗著酒,任情亂撞,一會把路差了;不是齊天府,卻是兜率天宮。一見了,頓然醒悟道:“兜率宮是三十三天之上,乃離恨天太上老君之處,如何錯到此間?——也罷!也罷!一向要來望此老,不曾得來,今趁此殘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進去,那裡不見老君,四無人跡。原來那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臺上講道,眾仙童、仙將、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聽講。這大聖直至丹房裡面,尋訪不遇,但見丹灶之旁,爐中有火。爐左右安放著五個葫蘆,葫蘆裡都是煉就的金丹。大聖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寶,老孫自了道以來,識破了內外相同之理,也要些金丹濟入,不期到家無暇;今日有緣,卻又撞著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幾丸嘗新。”他就把那葫蘆都傾出來,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一時間丹滿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宮,不行舊路,從西天門,使個隱身法逃去。即按雲頭,回至花果山界。 當時孫悟空幹完了這事以後,自己也知道自己乾的不對,所以就趕緊跑了。再往後就是大鬧天空的情節。

“猴哥,我有個問題一直不咋明白啊”八戒扛著釘耙,哼哧哼哧的跟在猴子後面,兩隻耳朵左右擺著風,依然止不住豆大的汗滴往下冒。 孫悟空放慢了步伐,一臉不耐煩的盯著豬八戒“你怎麼老這麼多事” 八戒看著猴子終於停下來了,不禁心裡大大的鬆了口氣,丫的你倒是瘦,跑得那麼快,探個路弄得和逃命似的,俺老豬要是不和你搭個話,還不得癱死在路上。 腦筋一轉,趕忙編出來個問題 “猴哥,你說你當年號稱齊天大聖,大鬧天宮,神擋殺神,佛擋踹佛,要不是如來這大拿出面攔你,誰擋得住你啊,咋取個經,隨便來個誰的坐騎你都弄不過了?還得上天請人幫忙” 雖然是為了拖拖時間隨便掰了個問題,但是問出來八戒倒還真的有點好奇“莫不是真的和外界傳言一樣,你現在怕了關係戶吧?” 猴子臉色莫的變得很難看,冷哼一聲“呆子,你屁話怎麼那麼多,擾的爺爺心煩,你滾去保護師傅,莫要跟著我了”說罷,一個健步消失在山澗深處,只留八戒一個人在原地喃喃“臥槽,還真的被我猜對了啊” 是夜,八戒尿急,急急忙忙的從睡覺的山洞跑了出去,正放水放到爽處,卻瞥到月光下孫悟空正抱著棒子坐在野外,想起自己白天問的話竟讓這沒心沒肺的猴子半夜無眠,饒是八戒這般心肝脾膽餵了豬的也有些愧疚了,唉,生活所迫,這猴子被壓了五百年,早沒了脾氣,哪還是當年那個大聖爺啊,自己何必去戳人傷疤。正想去安慰一番,定睛一看,猴子旁邊竟還站著兩個人! “金角,銀角,知道為何今日叫你二人來嗎” 嘶!這猴子竟然還和關係戶有私通! 金角陪著笑臉,“明白明白,該輪到我哥倆了” 悟空滿意的點了點頭,“近日風沙很大,食物又少,你們去把那個傻和尚抓過去好好伺候伺候,讓他緩緩精神,莫要怠慢了,也別讓那傻和尚發現,否則老孫打得你倆神魂俱滅” 金角連忙點頭“明白明白,我們靠譜著呢,銀角你說對不對,銀角?”一回頭,卻見銀角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眼淚啪嗒啪嗒的往下掉 “可是,可是我好想回家啊,我也想見師傅,我也想老君啊” 金角默默地看著銀角,一語不發,竟突然也一下跪了下來,語帶哽咽“求大聖爺成全!” “砰!”只見孫悟空一棒砸在了地上,將二人震了起來, “媽的,哭哭啼啼,聽的爺爺心煩” 銀角嚇得止住哭聲,可是身子還在止不住的跟著抽噎顫抖。 悟空背過身去“到時候你們兩個出手重點,花樣多點,鬧得大點,老子才好有理由去找太上老君幫忙,師傅看來得在你們那多住段時間了,過的有一點不好,老子連老君帶你們倆一塊打” 金銀二人大喜,長跪而下“謝大聖成全!” 悟空理也不理,轉身就走 翌日 “二師兄!二師兄!大事不好啦!!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沒打過,被收進一個葫蘆裡了!!這回可完了啊!” “慌什麼”八戒躺在地上翻了個身,撓了撓屁股,嘴角掛著一抹嘲弄的笑,淡淡的說“那可他媽的是齊天大聖啊。”


洋哥說事呀


《西遊記》實際上由兩個主要部分構成:孫悟空大鬧天宮和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這兩大部分。其中孫悟空大鬧天宮是讀者非常喜聞樂見的故事,也是《西遊記》中最為精采的部分。大家讀《西遊記》時,一定要更好、更全面的瞭解這部分的主題是什麼?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什麼?

前言

《西遊記》主要的兩個構成部分,孫悟空大鬧天宮和孫悟空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從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有關唐僧出世等情節,只是兩個主要部分的銜接和對渡。

《西遊記》的確是一部比較複雜的作品,它的主題是積極、進步的。但由於作品題材本身的歷史侷限和作者吳承恩所處的時代及其所屬階級的侷限,它的主題思想有一些稍顯複雜的表現,也是不足為怪的。

另外,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我們至今還找不到它最早的來源;大家比較接受的說法是,吳承恩依據《西遊記平話》和民間傳說所進行的天才般的加工創造而成。


——“大鬧天宮”故事概述

孫悟空原是東勝神州海東傲來國花果山的天產石猴,他一出世就能“眼運金光,射衝斗府”,他又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猴為親”,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由於勇敢的獨自發現了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他想求長生不老,於是浮海遠遊,尋師訪道。終於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須菩提祖師那裡學得了七十二變的地煞數和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修成了“與天同壽的真功果”。

孫悟空得道之後返回花果山,天天與眾猴練兵習武,飲酒食果,逍遙自在、無憂無慮的打發日子。為了尋找一件趁手的武器,他大鬧龍宮,強取了東海龍王的“天河定底神珍鐵”——便是如意金箍棒,說聲“聒噪!聒噪!”,“使動如意棒,一路打出龍宮”,“得老龍王膽戰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此後,為了勾銷閻王爺生死簿上的名籍,他又大鬧了陰曹地府。

孫悟空蔑視龍宮和地府的權威,把它們打得落花流水的行動驚動了天庭的最高首腦——“金闕雲宮靈霄殿”裡的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向玉皇大帝獻計,用卑微的官職籠絡並且束縛孫悟空。孫悟空不瞭解內情欣然就職,做了專掌養馬的“弼馬溫”。但當他明白自己官卑職小時,頓時“心頭火起,咬牙大怒道”:

這般藐視老孫!老孫在那花果山,稱王稱祖,怎麼哄我來替他養馬?…… 不做他,不做他,我將去也!


回到花果山,他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豎起了“齊天大聖”的旗幟。玉帝聞報驚怒,派託塔李天王率十萬天兵天將前去擒拿。孫悟空大顯神通,殺得天兵天將大敗而歸。此時,又是老奸巨猾的太白金星獻計,用“齊天大聖”的空名頭籠絡孫悟空,要使其“安心定志,再勿胡為”。孫悟空得遂所願,整日在天宮快活,“今日東遊,明日西蕩”,“無事閒遊,結交天上眾星宿,不論高低,俱稱朋友”。玉帝怕他“閒中生事”,就叫他去管蟠桃園。

但結果卻是他幾乎偷吃完了所有成熟的仙桃,然後又偷喝完了瑤池的仙酒,帶著醉意闖進離恨天兜率宮太上老君的丹房,如“吃炒豆相似”的吃光了老君剛煉就的仙丹。這一來就闖了彌天大禍,自己惴惴不安道:“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

他跑回一花果山,又一次戰敗了前來擒拿的天兵天將。玉帝宣召其外甥二郎神前去助戰,兩人賭鬥變化,是各顯神通。不幸的是,孫悟空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了腿肚子,又被前來觀戰的太上老君祭起金鋼琢打了一下,是“急翻身爬不起來”而被擒獲。

此後孫悟空被押在“斬妖臺”下,但是不論“刀砍斧剁,槍刺劍刳,莫想傷及其身”,雷打火燒也不能傷他一根毫毛。玉帝無奈,只好把他放到老君煉丹爐中去煅煉。不意七七四十九天火候俱全開爐取丹時,孫悟空忽然從丹爐裡跳了出來,他不但未死,還煉就了火眼金睛。

這下孫悟空正是“不分好歹,卻又大亂天宮,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蹤”。一玉帝束手無策,只好請來西天如來佛祖來降伏孫悟空。孫悟空對如來說:

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

可惜孫悟空鬥不過如來的“無邊佛法”,被如來點五指變成的五行山“輕輕地壓住”。從此孫悟空是飢吃鐵丸,渴飲銅汁,被壓在五行山下苦度了五百年的艱難歲月。

以上便是《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節略。

——“大鬧天宮”故事解析

作者吳承恩用絢爛的色彩、豐富的想象、曲折的故事、浪漫的情調,描寫了這個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而是以幻想形式反映出來的神話故事。

吳承恩還以滿腔的熱情歌頌了孫悟空反抗天庭的行動,讚揚了孫悟空反對束縛、要求自由、蔑視傳統、否定權威、敢作敢為、天地不怕的性格。這儘管是神話人物的性格,但在中國封建社會中仍是難能可貴的。

一開始,孫悟空反抗天庭的意識還是相當朦朧的,他的要求也非常容易滿足。玉帝給了他一官半職進行誘騙籠絡,他就輕易上當,欣然就任了“弼馬溫”。等到知道“弼馬溫”不過是“未入流”的小官,才一怒而去、反出天宮,高揭起“齊天大聖”的旗幟。

但孫悟空第二次也還居然受了太白金星花言巧語的哄騙,只是經過事實的反覆教育,才在最後公開明確宣言:“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要玉帝讓出天宮,“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只是是到他失敗的前夕,才提出徹底反抗天庭,企圖奪取天庭的要求。從這裡可以看到,孫悟空反抗、叛逆意識的覺醒有一個發展的過程。


從孫悟空的對立面玉皇大帝的天庭來說,這裡雖然是一個“金光萬道滾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飄渺在雲海之中的神仙世界。但它有宮廷,有玉皇大帝,有王母娘娘,有宮中服侍的仙女、仙童和各種職司;又有整套維持天宮秩序的“國家機器”:職官、軍隊、刑場和各類機構;還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天宮禮儀和法律制度;甚至還有宗教教主兜率宮離恨天的太上老君。這個天庭還管理著分駐在各處仙山洞府的神仙和一些“地方機構”,如龍宮、地府等。總之,看到大鬧天宮中的天庭,就會使人聯想到人間的封建王朝。

因此,孫悟空大鬧天宮也就必然會使人聯想起封建社會中人民的反抗鬥爭。孫悟空的鬥爭在形式、手段、思想觀念、意識形態等方面,跟人間社會中人民的反封建鬥爭存在著千差萬別。但其反抗所謂正統的秩序,蔑視皇權的尊嚴,用“動起刀兵”的方式,企圖推翻舊的統治這一基本性質,卻很有其一致性。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中國歷史上多次發生的那樣規模巨大,以至使得封建統治不能維持,或者幾乎不能維持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孫猴子大鬧天宮這樣的情節是不可能虛構出來的。”——何其芳《胡適文學史觀點批判》

也正是在這一點上,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神話就比人類童年時代的希臘神話,和中國古代神話如共工觸山、夸父逐日、精衛填海、魯陽揮戈之類的,更具有充實而豐富的思想意義。

綜上所述,只是表明孫悟空的反抗、叛逆性格產生形成的社會歷史基礎。孫悟空這個典型形象和大鬧天宮的故事情節,所包含的藝術內容和社會意義是不能簡單去概括的,我們必須正視它所體現的思想意義。

——“大鬧天宮”主題概括

在分析《西遊記》的主題時,有一個不能忘卻的前提:它是一部神話小說。

神話小說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方式與其他小說是有顯著區別的。它採取現實生活中的矛盾作為小說題材,不但經過典型化,而且經過抽象化。

“神話並不是根據具體的矛盾之一定的條件而構成的。”——《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因此,當《西遊記》在幻想形式中再現現實生活的矛盾時,就失去了構成這個矛盾的具體條件。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人民群眾與封建統治者的矛盾鬥爭,在《西遊記》大鬧天宮的故事中反映為孫悟空與天宮神佛的矛盾鬥爭。

如果確認大鬧天宮中孫悟空反對束縛、要求自由、蔑視傳統、敢於抗爭是代表正義,那麼他的對立面——天宮神佛就代表著邪惡。但是,當孫悟空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時,天宮中有些神佛卻轉過來支持孫悟空的事業,這又如何說呢?

如果我們認為西天取經也是一項光明、正義的事業的話,我們為什麼不能認為此時的天宮神佛也是站在正義一方呢?所以,寒柏覺得我們不能一見到神話小說中的玉帝、如來就立即不分清紅皂白的加以否定,必須要加以具體分析。否定其應當否定的,肯定其應當肯定的,這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因此,大鬧天宮的主題應當是:它以神話故事的形式,投影式的反映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人民的反抗鬥爭,讚頌了反封建正統、反皇權尊嚴的反抗思想和叛逆性格。

在大鬧天宮的神話故事中,不管孫猴子如何調皮搗蛋、偷酒竊桃,又是如何幼稚天真、輕易上當,但他始終代表了反對壓迫的正義力量,體現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歌頌。不管天庭神佛如何道貌岸然、雍容莊嚴,但他們始終代表著壓制自由、施行束縛的傳統保守勢力,因此遭到人們的厭惡和嘲笑。


參考資料:《西遊記》、《西遊記考證》、《西遊記的演化》。

注:文中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請關注@寒柏隴臥子 ,可獲取其他精彩內容。本人專注於文化寫作、讀書心得、詩詞對聯、謎語諺語、文玩收藏、郵票知識及文史知識等方面內容。同時,非常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

寒柏隴臥子


孫悟空大鬧天宮是“我”的錯。

一、我忘了孫悟空是哪來的了。當年孫悟空出世真是石破天驚,就已經為之後的鬧做好準備了,因他一出世玉皇大帝就被震了一下,一個石猴啊。因為他出身不凡,這也是古今人們,對出身重要性的講究,要不然怎麼不說一直平凡的猴子有這樣的勵志故事呢?所以是我的錯,我們在看待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忘記了他的出身,就是出身了不得,孫悟空是有身份的猴。我們就應該想到作者的安排,這樣的猴就不平常。

二、我忘了孫悟空的師父了。孫悟空第一個師父是菩提老祖。據說他和玉皇大帝有些事兒。那孫悟空出世他不可能不知道,或許真是他安排好的。菩提老祖真是厲害的不得了,就連教孫悟空學藝,都讓他選擇,你看他的本事有多大啊。他鼓勵孫悟空去拓展,發散思維,不拘一格追求自由,這樣的老師怎麼不會有這樣的徒弟?所以當孫悟空鬧完後就沒事了,迴歸平常了。

三,我忘了我們接受的教育了。從小我們就接受正統教育,對於敢去挑戰玉皇大帝,自由散漫的孫悟空有多少認可呢?或許孫悟空就像一個頑劣又聰明的搗蛋鬼,看著熱鬧,心生不喜。或許喜歡了,也是一時好玩。再看看作者吳承恩,無論是科舉,還是仕途,他都是一個處處碰壁的失落人,他有很多不滿與憤慨,所以孫悟空也寄託了他太多的情志。

最後,是我的觀念錯了。孫悟空大鬧天宮到底是反抗還是抗爭,很多時候我們被教科書和專家左右了,形成了已經固化的認知和思想。所以我們沒有太多的見解與感悟。就像歌曲《悟空》裡面,我要這鐵棒有何用?

誰的錯,我的錯,我們主觀思想的錯!



小獼猴桃子


一、重溫大鬧天宮的情節

封弼馬溫→嫌官小回花果山→天兵天將來抓(未遂)→受封“齊天大聖”→王母令其看管蟠桃園→偷吃蟠桃→仙女來摘桃,打聽到自己未受邀→騙赤腳大仙走錯路,自己變成大仙去偷吃酒筵→醉酒誤入兜率宮,偷吃老君仙丹→逃回花果山→迴天宮再偷仙酒分給眾猴→天兵天將來拿→經觀音舉薦,二郎神聚眾群毆孫悟空,老君偷襲得手→降妖柱上銅皮鐵骨→八卦爐中七七四十九天,煉就火眼金睛→鬧兜率宮→鬧通明殿→鬧至凌霄門外→二郎神去請如來相助→如來與悟空打賭→悟空被壓五行山下→六字真言鎮住結束。

二、 兩種觀點

1.天庭之錯。在孫悟空剛出生的時候,仙石迸裂,聲震天宇,曾經驚動了玉帝,他還派千里眼,順風耳,前去南天門打探消息。當知道是一個石猴出生時,他毫不在意,說原來是個石猴呀!不必管它。後來孫悟空拜師學藝,逐漸成了氣候,他優柔寡斷,先是聽了太白之星的意見,招安孫悟空,可是卻聽了武曲星君的意見,讓孫悟空做個御馬監的弼馬溫,明顯不拿孫悟空放在眼裡,結果導致孫悟空嫌官小,逃下界去。後來第二次招安,讓孫悟空做個齊天大聖的虛官銜,後來又怕孫悟空閒中鬧事,派孫悟空前去管理蟠桃園。更是犯了一個大錯誤。誰不知道猴子天生就愛吃桃呀!所以孫悟空到了蟠桃園之後,偷吃蟠桃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就為孫悟空大鬧天宮埋下了一個伏筆。如果玉帝在孫悟空剛出生,還沒有拜師學藝時,就除掉他,孫悟空又怎會有機會大鬧天宮?如果玉帝像對待太白金星,武曲星君那樣禮遇孫悟空,拿他當個人物看待,孫悟空又怎會大鬧天空?如果玉帝不讓孫悟空管理蟠桃園,孫悟空也不會闖下如此大禍。所以,認為孫悟空大鬧天空,玉帝的責任最大,故大鬧天宮的是天庭的錯。

2.悟空之錯。那麼為什麼又會說是悟空的錯呢?我們來一起看看他一路是怎麼過來的:從石胎裡出生之後,就風風火火地當上了花果山猴群的猴王,因為感慨老猴子的死亡,害怕自己有一天也突然老死了,所以在聽從猴群長老們的建議之後,開始出海去尋找神仙學習長生之術,這一尋找就是八年,雖然沒有找到神仙,但是學會了做人應該有的東西。然後孫悟空找到了一個樵夫,在這個樵夫的介紹下,孫悟空找到了菩提老祖,一見面就跪下磕頭,終於成為了一位看起來很厲害的神仙的徒弟。有了這麼厲害的師父,當然不能放著不用了呀,孫悟空就開始向菩提祖師學習可得長生的功法。最後也確實是學到了,雖然是開小灶走後門學到的,但那也是長生之術啊!後來又學了變化之法和筋斗雲更是厲害了,這一切都太順利了,以至於造成他早年自負,莽撞、激動、不為大局考慮。還有暴躁敢愛敢恨 自由 不受約束 頑劣,桀驁不馴 不懼權貴等性格特點。才有後來受盡委屈和挑唆去大鬧天宮了。就像我們人生中也有必須要走的路。因此,有不少人認為大鬧天宮就是悟空的錯。

三、總結

個人認為悟空會大鬧天宮,首先和悟空早年無法無天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其次才是玉帝和天庭的人,玉帝本身做為天庭的最高的權利的人,自是不喜比自己更出眾的人出現,所以當然要各種方法治他,天庭有職稱高低,自帶貶低嘲笑悟空,最後造成悟空爆發。這同時也反映了在什麼時代都有職業高低貴賤之分,我們都應該擁有一顆平常的心,去感恩社會,感恩所有人!


紙上散兵


如果你喜歡這種精神,自然沒錯,可如果深究對錯的話,可以分幾個面來看,

你可以看成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孫悟空大鬧天空想獲得政治籌碼,希望讓天庭通過這事給他更高的官職。

我們印象中西遊記裡其實孫悟空自有一種傲氣,不甘為神仙統治,可也不完全,如圖 他鬧天宮之前吃金丹之後怕是也慌的一幣。[靈光一閃]如果有錯應該是他的錯吧,畢竟他自己也知道只是不想承擔後果。

最後一種廣為流傳[害羞]自然是玉帝的錯啦,壓榨悟空和妖怪,逼他們反了,



愛她的大壞蛋


天道運行,何謂對錯?

天庭是“體制“內的正規軍,孫悟空是體制會的有能力者。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衝突,自古有之,作者用神話傳說的手法,暗諷體制不是用人唯賢,一個擁有完勝整個天庭的能力奇高者,進入體制(天庭),只能當個小屁官,埋沒天才的體制,只能讓人笑話(被打得落花流水,疲於奔命),不得不再向上級(佛祖)求救,方才化險為夷。

體制錯了嗎?也不是全錯。體制外衝擊體制,錯了嗎?也不見得!他本來就沒去投靠體制(天庭),是觸犯著體制,才招來麻煩。

天庭招安沒誠意,暴力執法沒能力。孫悟空不服,最後因鬥不過佛祖,屈服於五指山下,五座大山壓頂,就算是孫悟空的本領,也無可奈何,最後被“綁架“進入了更高的體制(佛祖)內,成了鬥戰勝佛,服從體制,才是善終。

這不是簡單的二元邏輯,不是非黑即白,不是簡單的對或錯所能說清楚的多維狀態。

我孩子時看電影,就問誰是好人(我軍)?誰是壞人(敵人)?這就是二元思維。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不是一句好人或壞人就能介定的。

比如敵人,在對方的陣營中是好人,在我方的陣營中就是壞人。這個道理是不是很簡單明瞭?


升哥與傳統文化


孫悟空大鬧天宮 ,打一俗語,說說看是什麼?哦,猜對了,慌了神。大鬧天宮的事情大家耳熟能詳,這是孫悟空最能拿得出手的一個戰績,也是他平時喜歡吹噓的一則宣傳材料。那麼大鬧天空的時候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當時孫悟空嫌弼馬溫這個官太小了,就去反對,僅打壞了一張辦公桌,沒有和任何人交手,然後就是偷桃、偷酒、偷仙丹,捉拿歸案以後被判刑,但是判不了,就交給太上老君放到八卦爐裡面燒去了,孫悟空從八卦爐裡面出來後,發怒了。他揮舞如意棒打得九曲星閉門閉戶,四大天王無影無蹤,與兩個在凌霄殿的小兵斗的不分勝敗,又與調來的36員雷將大戰十幾個回合,最後被團團圍困。這就是孫悟空的所謂大鬧天宮 ,破壞公物一次 ,盜竊三次毆打的對象,也就是一般小人物。所以這個地方用一個鬧字是非常特別的。鬧,就是搞破壞,搞搗亂,破壞法治。誰對誰錯,想必大家心裡已經有了答案。孫悟空無理取鬧為什麼還會得到大家的欣賞,讚賞,表揚呢?其實孫悟空大鬧天宮,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它確實反映了勞動人民推翻封建統治的迫切的願望,故事中的嬉笑怒罵,狂放不羈,正是有著普通百姓追求自由的社會意義。


Jyj15188


孫悟空之所以大鬧天宮,究竟是天庭的原因還是孫悟空的錯?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原因。

我認為造成孫悟空大鬧天空錯誤的,首先就是玉皇大帝。在孫悟空剛出生的時候,仙石迸裂,聲震天宇,曾經驚動了玉帝,他還派千里眼,順風耳,前去南天門打探消息。當知道是一個石猴出生時,他毫不在意 ,說原來是個石猴呀!不必管它。後來孫悟空拜師學藝,逐漸成了氣候,他優柔寡斷,先是聽了太白之星的意見,招安孫悟空,可是卻聽了武曲星君的意見,讓孫悟空做個御馬監的弼馬溫,明顯不拿孫悟空放在眼裡,結果導致孫悟空嫌官小,逃下界去。後來第二次招安,讓孫悟空做個齊天大聖的虛官銜,後來又怕孫悟空閒中鬧事,派孫悟空前去管理蟠桃園。更是犯了一個大錯誤。誰不知道猴子天生就愛吃桃呀!所以孫悟空到了蟠桃園之後,偷吃蟠桃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就為孫悟空大鬧天空埋下了一個伏筆。如果玉帝在孫悟空剛出生,還沒有拜師學藝時,就除掉他,孫悟空又怎會有機會大鬧天宮?如果玉帝像對待太白金星,武曲星君那樣禮遇孫悟空,拿他當個人物看待,孫悟空又怎會大鬧天空?如果玉帝不讓孫悟空管理蟠桃園,孫悟空也不會闖下如此大禍。所以,我認為孫悟空大鬧天空,玉帝的責任最大。那麼,還有誰該為孫悟空大鬧天空負一定的責任呢?

我認為王母娘娘也有錯。她舉辦蟠桃大會,請了赤腳大仙,太乙真人,三清四帝,五斗星君,等眾多神仙。唯獨沒有請孫悟空。說明,她根本看不起孫悟空,認為他不過是個下界的野猴,不配參加她的蟠桃盛宴。這就傷害了孫悟空的自尊心了。看不起人,當然也怨不得人家要反叛你了。如果我是孫悟空,又有一身的好本事,我也要反了天宮了。




小福星帥


不服(不認命;鬥爭),反抗(革命)。也有以此為要挾的含義。

反抗封建強權,爭取自由和尊重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美猴王連敗二郎神、哪吒二將。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請孫悟空上天做齊天聖,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雙方爭持不下,觀音菩薩舉薦灌江口二郎真君助戰。孫悟空與二郎神賭法鬥戰,不分勝負。太上老君使暗器擊中悟空。悟空被擒。玉帝使刀砍斧剁、火燒雷擊,不能損傷悟空毫毛。太上老君又反悟空置丹爐鍛鍊,七七四十九日開爐,孫悟空依然無傷,在天宮大批出手

。玉帝請來佛祖如來,反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飢時,給他鐵丸子吃,渴時,給他熔化的銅汁喝。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不復還

這是我們吳晨恩

吳大哥在為後面的內容作鋪墊呢!

什麼五指山啊

唐朝和尚啊,白骨精啊,六耳獼猴啊!等等

也為了現在

我們祖國的花朵能看到

弼馬溫鬧天空的事蹟

而奮鬥呀!!!!!

我勸你去問觀音!因為她無所不知!

被封為弼馬溫 覺得很不爽 大鬧天宮就是為了給玉皇大帝臉色看

動機?純屬猴子骨子裡的不安分的性格作怪。目的?心裡憋屈,出口惡氣。

被封做弼馬溫覺得很窩囊,順便出出風頭


南哥影視剪輯


孫悟空大鬧天空是西遊記中最經典的故事,悟空學藝歸來向鄰居拿了兵器,因為老猴子死了,跑到閻王那大鬧,撕掉生死簿。惹怒玉帝,玉帝欺騙他招安他做馬伕還承認是大官,悟空得知後便回花果山自封齊天大聖,玉帝也挺好承認了它。那麼大鬧天宮的轉折點就在這玉帝再次把悟空招安,讓他看管蟠桃園,剛開始悟空還能忍得住,時間久了就偷吃了蟠桃,這就是大鬧天宮的起因。

那麼問題來了,悟空錯在偷吃蟠桃嗎?並不是的,本身他就沒錯,就像小孩一樣做什麼事情都沒有自制力,更何況他是一隻猴子。我覺得玉帝是知道的。要是玉帝不知道怎麼當玉帝呢[呲牙]。最後我覺得玉帝發怒也並不是悟空偷吃蟠桃,應該是悟空假傳聖旨。這也是涉及到自己的權威問題了。所以這就是我對大鬧天宮到底是誰的錯的見解。謝謝[呲牙][呲牙][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