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家鄉是封丘的看看吧,一篇文章讀懂封丘歷史

封丘簡史

孫興

封丘縣位於黃河中下游,河南省東北部,屬黃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北部、東北部與滑縣、長垣市為鄰,西與原陽縣、延津縣接壤,南部和東部與開封市、蘭考縣隔河相望。

家鄉是封丘的看看吧,一篇文章讀懂封丘歷史


據大量出土文物考證與歷史文獻記載,早在石器時代,就有我們的祖先在這裡勞動、生產、繁衍、生息,創造著燦爛的華夏文明。

傳說炎帝時,中原先民羌族,曾在這裡過著遊牧狩獵生活。後來漸次定居下來,開始了農耕稼穡。

夏朝,夏禹王曾在鈞臺(封丘縣東十里)大會部落首領,分封諸侯。據說,姜鉅的後代姜封父,就被分封在這裡。因此,封丘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封父侯國。

家鄉是封丘的看看吧,一篇文章讀懂封丘歷史


周平王二十一年(約公元前750年),長狄人舉兵伐宋。宋武公命將軍司徒皇父率軍抵禦。長、宋兩軍鏖戰於濮渠(封丘東三十里趙崗北),宋軍活捉長狄人酋長緣斯,殺長狄人兵卒無算,沙場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戰後,宋軍把陣亡長狄人的屍體葬滿了翟溝。因此,後人亦稱翟溝為長(狄)丘。

春秋時期,五霸中的齊、晉、吳諸國,曾先後在這裡結盟稱雄。其中著名的晉、楚城濮之戰就發生在這裡。

戰國時,為抵禦南方強楚的北侵,北方諸侯曾在封丘三次召開兵車之會。即:蟲牢之會(公元前586年)、平丘之會(公元前529年)、黃池之會(公元前482年)。其中以黃池之會規模最為龐大。封丘的“古黃池”稱謂即源於此。

戰國末,封丘歸宋國管轄。

傳說,宋國君主宋康王是個有名的暴君,而且是個好色之徒。他的舍人平丘(今封丘縣東北十五里韓丘村)人韓憑娶妻何氏,容貌姣美。康王見了頓生愛慕之意,遂奪之。韓憑不滿,宋康王囚禁韓憑。

宋康王奪走何氏後,一日,何氏與丈夫修書一封,信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

宋康王得其書,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

大臣蘇賀解釋道:“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來也。日出當心,心有死志也。”

果然不久,韓憑自殺。何氏亦暗中將自己衣服漚糟。

一天,宋康王與何氏同登青陵臺(今封丘縣青堆村)。何氏乘人不備,縱身跳下高臺。左右攬之,奈何氏衣服破碎,徒得衣上遺書一片,上書:“王利其生,妾利其死。願以屍骨,賜憑合葬。”

宋康王惱羞成怒,故意將韓憑夫婦兩人分開埋葬。康王說:“爾等夫婦相愛不已,若能使冢合,則吾弗阻也。”

宋康王言畢,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大而盈抱。兩樹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

家鄉是封丘的看看吧,一篇文章讀懂封丘歷史


這就是傳說中的“相思樹”的故事,我國古典文學“梁祝”故事的素材即取於此。至今韓丘與青堆二村還自視為世代姻親。

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楚、趙、韓、魏、衛合縱伐秦,兵敗,盟於衛地。

繼而,秦北上滅南燕,囚南燕國君於衛地燕(延)鄉(今封丘縣城)。後南燕太子病死,南燕國君淒涼滿懷。為追念兒子,遂在延鄉修“封丘臺”(慕子臺)。至此,封丘這一名字始現於典籍。

公元前206年,劉邦被項羽戰敗,逃至延鄉(今封丘縣城),遇翟母贈飯解困。劉邦稱帝后,感恩不盡,遂封翟母為封丘侯,並置封丘縣。至今封丘縣城尚有翟母井留存。

家鄉是封丘的看看吧,一篇文章讀懂封丘歷史


三國時戰亂頻繁,曹操仍與袁術決戰於黑山(封丘縣孫莊)。

在兩晉、南北朝至隋統一中國的一百七十年間,封丘縣建制曾三次撤銷,三次復置。

唐代封丘屬河南道汴州陳留郡,著名邊塞詩人高適曾做封丘尉,他的膾炙人口的詩篇《封丘縣》就產生於此。

五代襲唐制。後周顯德三年(公元960年),殿前督檢點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現封丘縣陳橋鎮),兵不刃血,輕而易舉,奪取後周江山,建立政權,開創了大宋三百年基業。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大宋都城北門,改稱“封丘門”。有北宋一代,封丘皆為京畿之地,隸屬京畿路開封府。北宋末年,封丘縣淪為金人統治,屬金朝南京路開封府。

家鄉是封丘的看看吧,一篇文章讀懂封丘歷史


元人忽必烈入主中原,封丘劃歸河南江北汴梁路。

明代封丘屬河南布政使司開封府。清初沿明制,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封丘改屬衛輝府管轄。

中華民國廢除府制,封丘縣歸河北道,直屬河南省國民政府。民國五年(1917年)張勳復辟,河南省設豫北道,封丘縣歸豫北道管轄。十三年(1924年)廢除道制,封丘亦復屬河南省第四行政區(新鄉)。1945年封丘縣劃歸濮陽專區所轄。

解放後,河南省政府先後將原屬開封的陳橋鎮、魯崗鄉、李莊鄉、尹崗鄉、司莊鄉、曹崗鄉、滑縣的黃德鄉、長垣所轄的趙崗鄉劃歸封丘。形成了目前轄十九個鄉鎮,74萬人口,1220平方公里地域面積的新封丘。

有史以來,黃河在封丘境內不斷決口、改道,導致封丘水患、風沙、乾旱、鹽鹼等自然災害肆虐,給封丘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