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百年老教堂成“国保”级文物,如今里面开起了书店


由于网络的发展,线下实体书店是很难经营的,但在北京城内,却有这样一家实体书店,受到网友的热捧,它开在一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老教堂内,被网民誉为最美书店。书店怎么开到了“国保”级文物教堂里?这教堂又有什么来头呢?“我是胡同”今天带大家走进这个胡同里的书店瞧一瞧。

今天要讲的这个教堂书店,位于佟麟阁路。这里历史上原本是一条沟渠,就是城内的排水沟,明代称大明濠。上世纪二十年代改为暗沟,上面修成了街道,抗战胜利后,以佟麟阁名字命名。今天的佟麟阁路已是很多现代建筑的大街了,但路边也能偶见些上图这样的老房子。

从佟麟阁路南首进入不远,在新华社的对过,也就是佟麟阁路西,会看到一个大院,院内有个老的教堂建筑,这便是今天的主角了——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教堂旧址。教堂前立着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


教堂整体看起来保存完好。这“中华圣公会”是什么来头呢?据资料介绍,圣公会原是基督教的一支,十七世纪陆续在全世界建立教会,1845年传入中国。中华圣公会于1912年成立,在解放前,圣公会是在中国建立教堂最多的新教宗派。因历史原因于1958年停止活动。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建筑,是清光绪三十三年由英籍主教史嘉乐雇佣北京工匠建造的,时为华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基督教中心教堂。

抬头打量这座教堂,墙上写着“模范书局-诗空间”,这也就是网红眼中的最美书店了。

进得教堂,也就是进入书店,眼前是一片图书的海洋。由于书店叫“模范书局-诗空间”,所以这个书店与其他不同,很多图书与“诗和远方”相关,充满文艺范儿。

书架的布局与教堂原来的内部空间结合的很好,最里端还有喝茶和咖啡小憩的区域,都保留了原教堂的建筑格局。只是教堂里的布设都换成了书店陈设。从建筑构件看,部分建筑是新修整过的。教堂闲置多年,要想改成书店,估计也花费了不少功夫。

彩窗,老墙,配上书架,使书店的空间充满书香氛围。这里开书店后,也有网友质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怎么可以出租商用呢?小编也不太明白文物保护法的具体规定,但据资料介绍,这座教堂在圣公会退出后,曾一度成为北京电视技术研究所的库房,在1990年代又转为一家信息公司,成为该公司的办公场所。看来,模范书局并不是第一家作为经营使用的。


来个窗户细节,看起来这窗户还是教堂原有的彩色玻璃窗的样式,但不知是旧有的,还是后来又重新装过的。

教堂内一个经典的看点是这个穹顶,从下向上看去,层层叠叠的木制结构,透着窗外的光线,很美。仔细看,下面的木条是新的,而顶部的还是老件。书店装修这个老教堂,肯定费了不少劲,由于教堂是文物保护单位,据说室内不允许使用电焊,所有钢材都是切割、焊接好之后,再到教堂内组装。此外,所有的书架、屏风等都与墙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样是为了少在墙面上打孔。

我对这个穹顶很感兴趣,专程再到教堂外部观察。从教堂西侧,可以看到这样的角度,楼顶竟然有个两个小亭子。亭子有八个角,故称八角亭。教堂显然是西方建筑的产物,而八角亭这样的建筑,又显然是东方中式的,所以在建筑学上,这栋建筑也被视为教会建筑中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早期作品。


中西合璧的风格还有多处体现,如山墙是清代硬山式,窗户又是圆形玫瑰花窗,属于哥特式。门两边有对联,看不清,但有资料称:右边是“此城真主殿”,左边则是“此乃上天门”,横批是“可敬可畏”。

百年光阴流过,整体教堂仍完好。百年前,其所在地原为清政府邢部官员殷柯庭的私宅,1900年庚子事变期间英军占领宣武门区域,英国国教会传教士相中了这片土地,便强行购置建筑了这座教堂,也可以说它承载了中国百年历史。包括今天成为了书局,也是时代变迁的一种见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