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賈佳亞離開騰訊優圖實驗室,創立AI公司思謀科技獲 Pre-A 輪融資

賈佳亞離開騰訊優圖實驗室,創立AI公司思謀科技獲 Pre-A 輪融資

「騰訊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和空間,讓我實踐了自己一直所想的把技術服務於行業的理想,也讓我看到了技術在產業智能升級與商業服務進化過程中的能量和巨大潛力。」

撰文 | 機器之心

2 月 27 日晚間機器之心消息,原騰訊傑出科學家、優圖實驗室 X-Lab 負責人賈佳亞離職創立了一家新的 AI 公司——思謀科技 (SmartMore)。賈佳亞在計算機視覺 AI 領域前沿技術探索 20 年,是目前視覺領域高清圖像視頻處理、修復、增強最權威的科學家之一。

目前,思謀科技已獲 Pre-A 輪融資,在深圳和香港設立了研發中心,並在上海設有商務代表處。公司將致力於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等科技在堅持行業差異化的情況下持續創新,併為不同的領域的企業創造滿足自身需求的商業價值。

據天眼查顯示,思謀(香港)有限公司於 2019 年 11 月 5 日成立,英文名為 SmartMore(Hong Kong)Limited,是一家 5G+AI 領域的科技公司,致力於將 5G、AI 應用在高清視頻、智能製造等領域。公司估值和投資方暫未公佈。

資料顯示,該司的核心成員(創始人)包括兩名,賈佳亞與沈小勇,沈小勇為思謀(香港)有限公司 CEO。他曾擔任騰訊優圖實驗室高級研究員,同時也是賈佳亞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

與此同時,思謀(香港)有限公司 100% 控股 深圳思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屬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註冊資本 1000 萬人民幣。

沈小勇,浙江大學本科及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及博士後。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學習在圖像視頻處理理解中的應用,在 CVPR、ICCV、ECCV 等頂級會議和 TPAMI、TOG 等頂級 Journal 上發表論文超過 15 篇。

賈佳亞,本科就讀於復旦大學,博士階段由香港科技大學和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培養,師從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鄧智強和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

賈佳亞於 2017 年 5 月加入騰訊優圖實驗室,任騰訊傑出科學家,帶領優圖 X-Lab 圍繞四大方向(社交娛樂、工業生產、社會進步、前沿探索)展開業務。

在此之前,賈佳亞於 2004 年赴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任教,帶領的港中文計算機視覺實驗室是業界和學界知名的研究團隊,研究出業界最領先的圖像濾波和模糊圖像視頻恢復算法,在學界和業界得到了應用,同時帶領團隊多次獲得實例分割、語義分割與物體檢測等國際計算機視覺領域競賽的冠軍。

與此同時,他培養出博士、碩士學生 40 餘名,其中包括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 CEO 徐立,不少學生已在著名高校任教授職務,或在騰訊、商湯等科技公司擔任要職。

在超過 20 年的研究經歷裡,發表頂級論文兩百餘篇,論文被引用兩萬餘次。目前,賈佳亞是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工程系終身教授,電氣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士。

01 創業初衷及方向

「AI 下沉一定會帶來新的爆發點,」談到創業初衷,賈佳亞向機器之心表示,「思謀的創立是我們科技創新意志的體現和突破。以客戶場景的真正需求為出發點,我們看到非常多的行業還沒有辦法用上合適和簡便的 AI 系統。舉個例子,在現在所有的電力行業,減少能源損耗是一個巨大的終極目標。但是這個發電機的核心部分裡基本很少有 AI 方向的專家能明白這個行業的具體需求,更不要說定製化地提供優質的解決方案。」

「現在疫情狀況對於經濟、社會、生產的影響讓我們對於思謀科技的創立會更加急迫和有動力。」賈佳亞說,「越是基礎設施、關係到國家社會生產力的部分,越是需要我們的綜合科技能力去全面落地解決經濟生產裡的缺人力、淺智能的問題。實現全面系統化、智能化、自動化是思謀瞄準的解決方案。思謀的企業目標是擺脫單個算法領域的數據侷限,以系統化體系架構開創 AI 2.0 時代。現在科技在這方面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關於公司名稱由來,賈佳亞解釋,「不僅僅 smart(智能),還要 more(遠見),這是產業的期望與要求。我們要思考現在的技術手段,謀劃未來行業的發展,以服務行業為核心。」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賈佳亞說道,「作為我在業界創建的第二支核心團隊,思謀科技將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為產業升級和商業進化打造有價值的 AI 解決方案。」

02 賈佳亞與騰訊優圖實驗室

2017 年 5 月,騰訊宣佈賈佳亞加盟騰訊優圖實驗室,負責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及人工智能與各應用場景結合的深度探索。

賈佳亞離開騰訊優圖實驗室,創立AI公司思謀科技獲 Pre-A 輪融資

在離開騰訊之前,優圖實驗室幾乎打造了騰訊內容平臺 90% 的 AI 能力。在加盟騰訊的兩年間,賈佳亞及其團隊的技術介入了騰訊超過 70 條產品的生產線。在騰訊組織架構變革之後,優圖又肩負起技術對外輸出的任務,已成為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中重要的力量。

談到加入騰訊優圖實驗室的理由時,賈佳亞曾表示,騰訊在 2C 方面的優勢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現在做 AI 的創業公司絕大部分是做 B2B 業務,因為 AI 技術出身的公司想做 2C 業務會面臨巨大挑戰。」

「優圖不同之處在於,我們反而更希望通過騰訊這樣一個有巨大網絡社交平臺的優勢發展 2C 業務,就是看我們能不能在技術上真正找到用戶的痛點,然後把技術直接連接到個人用戶上,讓每個人可以通過圖像、相冊、視頻等產品體驗到這些技術的價值。」

2018 年 9 月,騰訊進行公司架構改革,宣佈向產業互聯網進軍,其中一個重要舉措是將公司自身的 AI 能力開放給外部傳統行業的合作伙伴。在產業互聯網領域,賈佳亞帶領的優圖實驗室X-Lab 被歸屬到新成立的 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主要給予騰訊在工業和零售,以及部分醫療領域的視覺技術支持。

在 2019 年接受機器之心採訪時,賈佳亞談到了組織變革前後的變化。他表示,在組織架構變革前,優圖實驗室的絕大部分重心是擺在消費互聯網上,也就是服務於內部團隊,比如騰訊內容平臺上 90% 的 AI 技術都是由優圖提供,也因此完成了公司最重要的視覺應用——內容平臺的中臺搭建。

變革前,優圖實驗室主要作為「一個藏在公司內的秘密組織」。變革之後,在內部團隊試用之後,團隊需要直接面向客戶,瞭解傳統產業痛點,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注在對於外部的客戶賦能上。

騰訊優圖實驗室位於上海,是騰訊的三大 AI 實驗室之一,其他兩個是 AI Lab 和微信 AI 實驗室。三者分別隸屬於不同的事業群:

  • AI Lab 隸屬於 TEG(技術工程事業群),更多從事基礎研究,用於支持騰訊內部的業務;
  • 微信 AI 隸屬於 WXG(微信事業群),專注在應用於微信場景下的語音識別和語義分析技術;
  • 優圖實驗室更多的優勢在於視覺識別和圖像處理方面,隸屬於 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專注於人臉、人體、交通、醫療影像、自動駕駛等視覺領域的前沿研究與產品落地,是騰訊 To B 業務戰略的重要技術支撐。
  • 2018 年 9 月,騰訊宣佈將優圖實驗室升級為騰訊計算機視覺研發中心。

在賈佳亞的帶領下,騰訊優圖實驗室發展迅速,每年都能在頂級會議上發表 50 多篇有影響力的論文,僅在 2019 年的 CVPR 大會中,騰訊優圖實驗室就有 25 篇論文被接收。此外,優圖已擁有超過 700 項專利技術,並形成了專利產出的完整鏈條。

騰訊優圖實驗室涉及的領域包括 AI 技術在下一代智能醫療診斷系統、製造業升級、自動駕駛以及智能汽車平臺等。2019年 10 月,由騰訊優圖研發的 OCT 青光眼智能輔診系統,從二百餘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在 2019 MICCAI AGE Challenge 中獲得三項冠軍。

同時,騰訊優圖實驗室在 AI 手語翻譯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基於自研的手語識別算法正式推出「AI 手語翻譯機」,手語識別數據集覆蓋近千句日常表達,900 個常用詞彙,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手語識別數據集。

當被問及離開工作了兩年多的騰訊出來創業時,賈佳亞表達了對騰訊的深厚感情與衷心祝福,他談道:

「這次創立思謀科技,我們努力把 AI 科技應用推向新的高度。我要感恩於騰訊的企業文化和對於技術開拓的包容度。在騰訊兩年多的時間裡,騰訊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和空間,讓我實踐了自己一直所想的把技術服務於行業的理想,也讓我看到了技術在產業智能升級與商業服務進化過程中的能量和巨大潛力。

在之前的騰訊優圖技術發佈會上,我們發佈了在社交娛樂、工業生產、科技向善和最前沿科技探索等領域取得的巨大的進展。我們從頭開始聚集了上百位極具個人能力、有擔當的技術研發人員。在 AI 落地上我們一直是本著衝鋒的勁頭跑在最前線,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科技和行業影響力。技術產品化的可以實現到比較高的水準也是因為了公司的整體文化。

我還記得自己團隊的技術人員剛進來都喜歡以技術亮點來進行單點突破。在整個團隊的發展中,騰訊給我們的啟發是技術產品化。不去拘泥於單個技術亮點,而集中滿足用戶的需求成為了我們整個團隊的核心思想,也為我現在走出新的一步提供了很多經驗和想法。

離開騰訊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我非常感謝騰訊高層領導的理解和提供的建議。我也真心捨不得優圖這樣一個優秀的戰鬥團隊,以及與團隊小夥伴們攜手開拓出來的事業。祝願團隊保持優勢,並越來越強。祝福騰訊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