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2020安徽教師招聘面試之《桃花源記》教案

課型:新授課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文言字詞;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誦讀的基礎上,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繪桃花源的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桃花源”的理想社會的描述,認識其對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繪桃花源的美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及作者寄託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看PPT欣賞圖片。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樣的美景時,腦海中會想到哪個成語?(引出“世外桃源”這個成語)“世外桃源”這個成語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現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分享交流——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陶淵明,東晉著名詩人,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因其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本文大約寫於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淵明約57歲。他既拒絕過東晉政權的徵召,又復拒絕同劉裕的宋政權合作,而以《桃花源詩並記》寄託了自己的社會理想。

  2、字詞正音

  豁然開朗huò 屋舍儼然shè yǎn 阡陌qiān mò

  黃髮垂髫tiáo 便要還家yāo 詣太守yì

  3、朗讀感知

  範讀課文,清楚、流暢。

  清楚:句讀分明,節奏合理,語速適中。

  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

  4、瞭解文章

  文章是的敘事線索是什麼?

  明確: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尋找桃花源

  三、細讀課文,質疑探究

  第一節:發現桃花源

  1、漁人怎樣發現桃花源的?

  2、桃花林裡的自然景色如何?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明確:為寫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氣氛,也為寫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鋪墊

  3、如此奇異幽雅的環境,假如你來到這裡,你會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斷呢?

  明確:有山有水,人傑地靈。 或,心情舒暢、愉快、愜意。

  推斷:A、有人。B、那麼,這裡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

  第二節:進入桃花源

  1、漁人入山後,看到了怎樣的圖景?

  2、這裡的人生活的好嗎?何以見得?

  3、討論:如此之美的環境,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嗎?

  第三節:訪問桃花源

  1、桃花源的人見到漁人有何反應?說明什麼?

  明確:大驚——顯示出桃花源與外界隔絕久遠。

  設酒殺雞作食;鹹來問訊——熱情、好客,民風淳樸

  2、桃花源人來到這個地方的原因?

  3、討論: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何“皆嘆惋”?

  明確:A.陶淵明所處時代。B.作者寄託的美好理想社會。

  4、為什麼“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明確:怕世人找到,破壞他們安寧的生活。

  第四、五節:離開桃花源,尋找桃花源

  1、漁人離開桃花源怎麼做的?

  2、他為何沒有答應桃源里人的要求?

  明確:桃花源是理想的社會,漁人也想讓大家都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

  3、結果如何?作者為何這樣寫?

  明確:遂迷,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境界,同時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四、研讀課文,深入探討

  為什麼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麼評價?

  明確: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實社會相對照的。這裡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裡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五、課堂小結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再一次感受桃花源的美麗與神奇。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閱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詩》《歸園田居》《飲酒》等作品。

  3、寫一寫或者畫一畫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安徽華圖教育專注各類職業考試,更多考試相關資訊可關注安徽華圖教育官網,歡迎廣大考生諮詢!

  圖圖在這裡由衷的希望疫情早日結束,也希望廣大考生利用好這段寶貴的備考時間。雖然計劃被疫情打亂了,但正常的每日備考還是需要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