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人是在為了什麼活著?意義是什麼?

袁思怡


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蘇格拉底

思考為了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的問題,似乎是對生活意義的追問。那麼意義是什麼呢?我們又將什麼作為生活的意義呢?

一般認為,生活的意義就是他的生活所指向的任何東西。當我們指向家庭的時候,生活的意義就是他人。當我們指向造物主的時候,生活的意義就是上帝。

目前,對生活的意義理解,大致有四種。 一、孩子是生活的意義。大多數人都會講,生活的意義在於他們的孩子,以及他們孩子的孩子。努力的工作、掙錢都是為了撫養孩子。但英國詩人奧登著名的詩句,又引發了無限的思考,“我們被置於這個地球來幫助別人,但別人為什麼要在這裡我卻說不出。”

二、生活的意義在於信仰上帝。這是西方傳統思想對生活意義的解答,上帝創造了一切,對於他們來說,信仰上帝就是對生活的尊重。但是,當尼采強烈的指出:上帝死了。生活的意義彷佛就消散了。

三、在來生中享受是生活的意義。這是對於那些修行者和將今生看作無足輕重的人來說的。他們認為今生是無關緊要的,要在這個今生的世界中受難、行善,才會在來世中找到回報。那麼,既然現如今的世界是無關緊要的,那未曾來的世界,就不是無關緊要的嘛?

四、生活沒有任何意義。有一些人認為,生活的是荒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所謂的意義不過是前輩給我們生活所規定下的東西,但是誰有保證這些東西是好的呢?假如是好的,區分好壞的標誌又是什麼? 當我們拋開所謂的定義、標準等,生活的意義好像也尋求不到了。同時,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循環式日子中,荒誕感、煩躁感,都在一切厭倦中產生了。

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我不禁想起《士兵突擊》中許三多一直信奉的真理:好好活就是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有意義就是好好活。看來,意義就是追尋美好的事物象徵。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有生命的世界,它充滿了情趣和意味。生活的意義就在於憑藉人們的生命情調,去發現這個鳶飛魚躍、虛竹幽蘭且充滿審美的靈境世界。


觀物取美


人為什麼而活著?小時候,也沒什麼想法,沒什麼渴望,每天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看看電視,然後玩玩遊戲,打打鬧鬧每天開心的不得了。上學了以後每天為了作業,為了成績,為了高考不停的學習,除了學習就是上課外輔導,耳邊除了上課的教導聲,就是爸爸媽媽督促學習聲。結婚了以後,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生活質量,督促了我每天不停的工作,督促我不停的迎接每一個明天的明天的明天。如果讓我來說人為什麼而活,我個人認為為了責任,為了信仰。


永不止境l


人為什麼而活,是我經常自己也在想的一件事。但我想我們活的意義都一樣,心中有份牽掛,有份希望,小時候我們是為父母而活,父母離不開我們,我們也離不開父母,長大後父母老去,我們也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兒女。兒女成為了我們希望的寄託。我們又為兒女而活。


小啊馳呦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人必須活著,好死不如賴活著,不要去問為什麼,活著是本能,就象一切有生命的東西一樣,動物植物乃至細菌病毒,不但自己要活著,還要拼命繁殖後代,存在即是理由。

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微觀來看,人就是由碳、氫、氧、氮加上一些微量元素組成的一個複雜的有機體,人的一切活動的能量就儲存在化學鍵當中,通過化學反應釋放出來,從而轉變成了另外一種形式。宏觀來看,這些有機物組成細胞,細胞形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器官構成系統,這就是我們人體的組成。這些化學元素來自於我們食物,人死後,屍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或是通過焚燒氧化,最終又回到了大自然中,參與循環。其實,在我們從生到死的整個過程中,這種循環一直伴隨著我們,細胞的新陳代謝,使得組成我們身體的物質每隔一百多天,就全部更新了一次,也就是說,除去人的意識,半年前的我,早已回到大自然中,而不是現在的我了。

因為物質不滅,能量守恆,除去意識的我們,無限循環在大自然中,對於廣袤的宇宙來說,我們的“死”與“活”將變得毫無意義,這就象人們常說的,不管什麼人死了,地球照樣在轉動。

接下來,我們再把“除去”的意識還回來,於是,人就“活”過來了。那麼,意識是什麼呢?它其實就是我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作出的反應,我們通過眼、耳、鼻、舌還有神經系統等,來感知光、聲、氣味、震動等物理和化學信息,就形成了我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和了解,把這些信息記憶在大腦皮層的溝壑中,形成概念,並把這些概念跟外界不斷獲取的新的信息作對比,從那些物理化學刺激的“量”的多少,來判斷外界刺激讓我們感到舒服與不適,危險與安全的程度,通過不斷對數據“採樣”“比對”,便產生了邏輯推理,該怎麼來應對這種刺激?外在表現就是喜、怒、哀、樂的情緒,還有相應的行為,控制著身體各部分,俱如頭、喉嚨、舌、牙齒……的協調運動以及運動形態和力度。於是,人從“植物”變成“高級動物”,具有智慧,有記憶(概念)、判斷、推理的功能。有了語言,會製造和使用工具,個體之間可以傳遞交流信息,從而形成社會,能從事生產、宗教、政治、經濟、科學、教育、文化等活動,人能改造自然,改變環境……意識賦予了生命的意義。

人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要玩強地活著,為親人,為家庭,為社會,為人類。當你遇到挫折,感到抑鬱、沮喪,可能是你對外部世界的反應程度過激了,這時,你應該放鬆心情,控制消極情緒,換一種積極的心態來應對。


假山的頑石


此乃哲學問題?

不,

此乃現實問題。


疫情當前,所有人都面臨著相同的生死問題,此時,人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


塵歸塵,土歸土,你我終將歸塵土。反正都是死,疫情就疫情唄,該咋地咋地。

就這樣,吧。

能這樣,嗎?

毫無疑問,面對疫情,該咋地咋地的最終結果是:“ 人沒了,家沒了,你沒了,我沒了,世界沒了,人類文明消失了”。



如果“你”“我”都死了,就沒人來回答“活著的意義”的問題,就沒有人爭論“豆腐腦是甜的好吃,還是鹹的好吃”的問題......


人都沒了!


所以,人活著的首要意義就是活著,活下去,盡最大努力的活下去。不僅是人,每個生命體活著的原始使命都是延續生命!


疫情再難,我們終將勝利!因為,活著,才有意義。


--------------------------------------


對於人類整體,活著的意義是相同的。

對於每個個體,活著的意義是不同的。

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先,看個小學數學題:

兩個小朋友站在樓房上,每層樓高3米;小明站在1樓,小紅站在2樓;

問:

1、小明站的多高?小紅站的多高?

2、小紅站的高度是小明的多少倍?


小明站的有多高,你是否曾經算錯過(反正,我小時候算錯過) ?


再,做個人生判斷題:

因,活著 = 生存;(對,錯)

且,活著 = 生活;(對,錯)

故,生存 = 生活;(對,錯)


藉著上面兩道題,打個比方:

在地面:“活著階段”;

爬高一層:“生存階段”;

再爬高一層:“生活階段”;

再往上爬一層:“更好的生活階段”

你,在哪個階段呢?


出生就有一歲,其實是虛歲;

開始就在一樓,其實是地面;

這個道理很簡單,其實很多人不懂。


活著、生存、生活;

想法、理想、夢想、執念、信念、信仰...

這個道理很簡單,其實很多人不懂。


人為什麼而活,有什麼意義?


就拿《將夜》的主角寧缺來回答吧。


一上二層樓,為自救;

二上二層樓,為殺人;

三上二層樓,為救人;

再上二層樓,救天下;


無論如何,活著,比啥都好。


小小哥白尼


這要看各個層次的人,每個人的看法都不會一樣,為國,為國付出一生隱姓埋名甚至生命,理想高於一切的,為了理想奮鬥一生的,為了生活,為了家庭生活的更好點而辛苦一輩子的,為名為利為己而喪失人格的。為什麼活著?平凡造就了不平凡,不平凡出於平凡。每個人從出生到死去可能都沒有想過我為什麼活著,而是我活著想更好的活著,為國,為家,為自己


弓士雖


我很喜歡這個話題,因為最近讀了《紅樓夢》深有感觸,借書中人物命運,談談我自己的理解:林黛玉是為了愛情活著,當得知自己深愛的人娶了別人之後抑鬱而死;賈寶玉是為了朋友活著,當自己身邊的人一個個都死去的時候,他看破紅塵,常伴佛堂古燈旁;王熙鳳是為了利益活著,正如她臨終時說的她一生享盡榮華富貴,吃過別人沒有吃過的,穿過別人沒有穿過的,也幹過別人沒有幹過的事業,所以她沒有遺憾......每個人活著的意義都不一樣,所信仰的千差萬別,但唯有一點,我覺得應該一般無二,那就是活著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無論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都做到無愧於心,不讓世俗困擾,不讓壓力壓垮,活出自我,活出自信。




一夢驚覺


似乎每個人都會有過這樣的自問或者是疑問,人究竟為什麼而活著?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恐怕這樣的問題很難統一出一個標準答案,或者根本不存在標準答案的定義。

人為什麼活著?有人認為是為了金錢,拼勁了全力去追尋物質與人民幣,即便是用健康換取也在所不惜,當搞垮了健康然後再去用錢買健康的時候卻追悔莫及,因為即使再多的金錢,也無法與健康等價交換,最後擁有滿屋金銀,卻無能力再去享受,一切的努力不過成為老牛一般替他人做嫁衣的結局。

人為什麼活著?有人說是為了名譽和權位,有權有勢有地位,有車有房有官威,名利雙收光環繞,被人追捧受人敬。但是,追逐過程中的辛苦與酸楚,那也只有自己內心最清楚,但花無百日紅待凋謝之後,才有了高處不勝寒的領悟,懂得了樹倒猢猻散的現實與無奈。

人為什麼活著?有人說是為了情愛,愛情雖然無限美好,但愛卻也太過容易傷人,情也很容易遭遇心碎,愛,始於心動生喜,情,止於絕望心痛。親情充滿溫暖無私,最終也要面對分離這個不可避免的結局。一個情字困倒多少世間痴男怨女,一個情字又有誰能真正理清說明。

泰戈爾《流螢集》裡的理論說法,你不應該去追尋或者試圖證明自己的存在,因為你原本就存在,你也不應該去追尋或者試圖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因為你存在的本身就是意義,如同流螢、如同星空,如同草長鶯飛,四時消長的萬物,人也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你只是按照規律繁衍與更替。

身為我們普通人,或許沒有如此至高點的領悟與感慨,或許人活著沒有任何意義,但當必然的存在了生命,在走向死亡之間的階段而去刻意為自己尋求不同階段的意義而已。人,當毫無選擇的生,無意識的成長,慢慢的有了思維,有了自己的觀點,知道了生死,懂得了恐懼,心存了慾望,從而便更為恐懼死亡,期待錢權渴望情愛美滿;作為凡人的我們也只能盡全力,爭取在這個從生到死的過程中的盡善盡美的努力,過上舒適的小日子,珍惜擁有,看淡得失,盡情享受今生的每一天,隨性隨緣的坦然!


漠鋅


我不知道提出這個問題的你,到底經歷了些什麼,但是在這裡,我想對你說:堅持住,不要被現實擊垮。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為了某種目的而努力的活著,可能不同的階段,我們的目的也會有所不同。有些人為了疫情病患者而努力的活著,對他們而言救治了一條生命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有些人為了賺錢而努力的活著,對他們而言賺到了錢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有些人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而努力的活著,對他們而言拿到一張錄取通知書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我相信我們都是為了各自的所想而選擇努力的活著,努力的程度不同,所以我們所承受的壓力也是不同的。通過題目,我能夠看出出題者此時此刻心情的沮喪,也在為了自己的所想而努力拼搏著,然而內心產生了疑惑。(不要憂鬱,不要悲傷,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其實我們從始至終就在做一件平凡而又很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是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本身不需要太過努力,人生路還很長,適當降低自己努力的程度,放鬆放鬆心情,也是為了日後更好的揚帆起航。看開點,朋友!


解大大同學


人活著,是因為:愛與被愛構成了生命的意義,陪我度過人生中的艱難時刻,讓我感受到人生的真正價值。

必須從正面來回答這個問題,從而確立一種“哲學”,作為我們人生的指針。所謂“哲學”,你也可以稱之為理念或思想等等。

人的靈魂可以被磨鍊,也可以被汙染,人的精神可以變得高尚也可以變得卑微,這取決於我們的人生態度,準備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不懈的工作、紮實的行動、誠懇的修道,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體現了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

如果缺乏這種“哲學”,人格不成熟,即使天資聰明,結果也會招致挫敗。企業領導者是這樣,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也是這樣。

擴展資料

一般認為,勞動的目的是獲取報酬,勞動不過是謀生的手段,幸福生活應該是少勞多獲、多休閒、多娛樂。抱這種人生觀的人,甚至認為勞動是不得不幹的苦差事。然而,勞動絕不僅是為了生存和溫飽。

拉丁語中有一句諺語,“比完成活兒更重要的是完善幹活人的人格。” 就是說,正確的人生哲學只有在拼命工作中、在汗水中才能產生。我常對員工們講,人生只有一次,必須“極度認真”地過好每天每日。這樣看似很“傻”,但只要堅持這種人生態度,一個平凡的人就能脫胎換骨,變成一個非凡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