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

疫情引發的反思是多元化的,提升國民的公共衛生意識即是其一。


日前,上海市文明辦等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書”,本市綠波廊酒樓等100家“文明餐廳”承諾:做到根據用餐人數、菜品數量配備相應的公筷公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在有條件的餐廳為顧客提供分餐分食制。據《新民晚報》微信調查,92%網友贊成公筷制,並有網友建議儘快制定餐飲業使用公筷的法律法規。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便是旨在提升國民的公共衛生意識。


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 | 評論


聚餐是中國人常有的生活內容。其源有二:一是重視家庭家族,除了平時一家幾口圍桌和食,“逢喜,共食之;遭喪,舉餐之”,還要擺點場面;二是好客,“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設宴請客是免不了的。聚餐時,各人的筷子都往菜餚裡擇食,更有甚者,相互夾菜也成為了中國人的飲食慣例,它似乎顯得家長或主人的熱情、誠意,也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但一盆菜無數雙筷子夾來夾去,在推杯換盞間也給了各種細菌、病毒大肆傳播的機會。


使用公筷公勺,有些人認為是多此一舉,可能一時不習慣,有一個適應過程。而要改變一種歲月沉澱的陋習,得有理性認知為邏輯支點,那就是倡導公共衛生意識。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僅關乎自己,也關乎他人,關乎社會,改變一種不良習慣就能減少一個疾病的傳播源。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他無疑是疫情防範鏈上的主動參與者、積極行動者。使用公筷公勺,從我做起!


作者 | 沈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