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國電力:守護"綠絲帶",翹立春枝頭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中国电力:守护

——記廈門中電光伏張德峰、謝祥隆師徒的戰疫保電故事

"疫情不結束不收兵,我們就是長成一棵菜,也會堅守到底"。面對疫情,中國電力廈門中電光伏張德峰、謝祥隆師徒二人連續堅守崗位28天,承諾踐諾,默默守護,在戰疫保電中寫下了屬於他們的平凡和執著。

廈門中電光伏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美埔村,是福建省首個"農、光、旅"三產融合的農業大棚光伏項目,也是廈門市"菜籃子"直供基地。"我們的光伏板產生的電能不僅供應電網,還要供應智能大棚,大棚裡中華鱘的供氧系統,蔬菜生長所需的溫、光、水、氣、肥全部都是系統自動監測控制,電力一刻也不能中斷,一旦中斷將直接影響廈門市民的蔬菜供給"。

1月24日,廈門中電光伏值長張德峰、值班員謝祥隆師徒二人進駐場站。此時,疫情形勢日趨嚴峻,管控不斷升級。"援軍"受阻、"糧草"難繼,為了確保場站持續穩定運行,原本只需駐守十天的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堅守。

病毒肆虐,衛生防疫、保護好彼此是重中之重。戴口罩、互測體溫、場所消毒成了師徒二人每天的必修課。白天,師徒一人監盤一人巡檢,用腳步反覆丈量著213畝、近15萬平方的場站。為了確保農業大棚設備用電安全可靠,他們大幅增加了對8臺箱逆變和128臺匯流箱的巡視頻次。晚間,抄錄電量、做報表、分析數據,累了就輪流稍作休息,隨時準備接受調度指令。

中国电力:守护

2月2日17時31分,師傅張德峰監盤時突然發現#7箱變#2匯流箱各支路電流顯示無變化。經檢查,匯流箱內485通訊線脫落。將通訊線重新安裝固定,發現第13支路電流仍然為零,他在腦海迅速搜索負荷供電分佈圖。13支路直供#3號陽光板大棚10個水產養殖箱加氧系統,屬Ⅰ類重要負荷,必須儘快恢復供電。此時,場站所在的村實行交通管制,師徒二人立即與技術人員視頻連線,經過再次反覆檢查發現該支路有一個公母頭鬆脫。缺陷剛消除,他們馬上趕到大棚。此時,大棚裡,一群群中華鱘在池中歡快地遊弋,一行行綠油油的生機勃勃,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雖然吃不好、睡不香,但心裡踏實"。28天,一袋大米和5斤麵粉成了他們的主糧。每日三餐均由師傅張德峰掌勺,徒弟謝祥隆的心裡總是過意不去,廚藝有限的他偷偷上網學做蔬菜大餅。啃著大餅的師傅感到欣慰的同時也不忘揶揄徒弟:"下次和麵添水時逐次減量,要不照著這個份量,兩天就得坐吃山空。"最難熬的是對親人的思念。每到夜幕降臨,張德峰、謝祥隆都交替著通過視頻和家人連線,短暫的"相逢",隻言片語的問候交流,成了他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期間,公司領導不斷打來電話關心慰問。"感謝領導關心,之前準備的大米還有,現在最想的就是吃上一口肉;等疫情過後,把我們和大棚裡的菜一起上市,為廈門市菜籃子工程做貢獻,一同助力廈門市鄉村振興戰略,哈哈……"張德峰笑嘻嘻地說。

廈門中電光伏項目作為廈門市鄉村振興示範項目、廈門市中小學農業科普研學基地,是國家電投"光伏+"模式下的新型產業精品,由中國電力中電新能源投資,中電(福建)電力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項目開發、建設、運營管理。通過科學規劃空間佈局,應用立體循環種植方式,實現農光互補、魚菜共生,不僅大幅提高了蔬菜質量和產量,還帶動了當地休閒觀光產業發展。

項目總體規劃建設總容量50兆瓦、佔地1500畝。一期10兆瓦於2019年3月投產運行,26座新型光伏智能溫室大棚頂部共鋪設有10MW光伏組件,每年可提供約1300萬度的綠色清潔電能。光伏板下,是"魚菜共生"立體循環生態種養基地,每棚年產蔬菜超200噸、食用菌超30噸、中華鱘60噸,單位面積土地產出效率為傳統種植的6倍,每畝年產值逾40萬元,為廈門市"菜籃子"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實現了能源與農業、休閒、研學的完美互補,為國家電投光伏產業在人多地少、能源需求旺盛、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拓展了一片嶄新的廣闊藍海。捷克農業部、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國家商務部高端智庫諮詢委員會、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研究員、中國無土栽培專家華南農大教授等眾多代表團、專家學者先後慕名而來、參觀調研,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

"等疫情結束,歡迎大家到廈門光伏來"。春風拂面,放眼望去,一列列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正從這裡走向千家萬戶。光伏板下,一個個智能化光伏溫室大棚裡,清澈的流水從管道注入無土栽培裝置,一株株、一層層、一行行綠油油的香菜、綠碟、羅勒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帶環繞其間、生機盎然,正歡快地傳遞著春的氣息。

中国电力:守护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