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山西各市別名、各市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各市人口)


山西各市別名、各市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各市人口)

山西省

太原:別名幷州、晉陽、龍城,是山西省省會、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太原地處中國華北地區、山西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北接忻州市,東連陽泉市,西交呂梁市,南鄰晉中市,是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是中國北方軍事、文化重鎮,晉商都會,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總面積69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2.15萬人。

山西各市別名、各市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各市人口)

太原

大同:別名雲中,平城,鳳凰城,是山西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晉冀蒙交界地區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大同地處中國華北地區、山西北部、大同盆地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北接中國對蒙古國最大口岸二連浩特市,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總面140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5.60萬人。

山西各市別名、各市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各市人口)

大同城牆

朔州:別名朔、馬邑,位於中國山西省北部,桑乾河上游,西北毗鄰內蒙古自治區,南扼雁門關隘,地貌輪廓總體上是北、西、南三面環山,山勢較高,中間是桑乾河域沖積平原。朔州市平均海拔1000米,寒來暑往,四季分明,是全國避暑勝地和京津地區避暑休閒的“後花園”;全市擁有各類規模的旅遊景區景點80處,其中4A級景區4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處;歷史上先後湧現出西漢著名女詩人班婕妤、三國名將張遼、唐朝開國元勳尉遲恭、明朝宰相王家屏等一批傑出人物。總面1.0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7.6萬人。

山西各市別名、各市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各市人口)

朔州

忻州:別名秀容。位於山西省中北部,北倚長城與大同、朔州為鄰,西隔黃河與陝西、內蒙相望,東臨太行與河北接壤,南屏石嶺關與太原、陽泉、呂梁毗連。忻州市擁有佛教聖地五臺山,“九塞尊崇第一關”的雁門關等知名旅遊景點;擁有“摔跤之鄉” 、"中國八音之鄉" 、“中國雜糧之都” 、“雙擁模範城”、“中國觀光旅遊投資競爭力百強城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代縣” 、“中國最佳生態休閒旅遊示範城市” 、“國家智慧城市”等城市名片 。 總面2.515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7.20萬人。

山西各市別名、各市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各市人口)

山西忻州市五臺山

陽泉:別名漾泉、山城、中共第一城,陽泉是三晉門戶,晉冀要衡,地處太原、石家莊兩個省會城市的中間位置,相距均為100公里。陽泉又處於東部發達地區與中西部的結合地帶,還位於環渤海與長江三角洲的兩大經濟區的合理運輸扇區內,經天津、青島、黃驊港可東出渤海。境內有萬里長城第九關、娘子關,有藏山旅遊景區,有冠山書院,有石評梅故居,有梁家寨溫泉,還有以百團大戰紀念建築群體為主的獅腦山森林公園。總面45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44萬人。

山西各市別名、各市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各市人口)

陽泉風景

呂梁:別名永寧州、石州。市位於山西省中部西側,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西隔黃河同陝西榆林相望,東北與省會太原市相連,東部、東南部分別和晉中、臨汾接壤。全市基本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呂梁是革命老區,革命戰爭時期是紅軍東征主戰場、晉綏邊區首府和中央後委機關所在地。總面211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7.89萬人。

山西各市別名、各市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各市人口)

呂梁風景


晉中:別名榆次,山西省地級市,位於山西省中部,東依太行山,西臨汾河,北與省會太原市毗鄰,南與長治市、臨汾市相交,東北與陽泉市相連,西南與呂梁市接壤。晉中已形成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晉商民俗文化旅遊區等一批全省旅遊精品;晉中工業起步較早,工業基礎條件良好,工業門類較為齊全;晉中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晉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晉商文化的搖籃。總面163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8.16萬人。

山西各市別名、各市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各市人口)

晉中風景

長治:別名上黨、潞州,長治是全國文明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中國曲藝名城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2016年9月,長治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髮展100強”之一 。總面139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5.5萬人。

山西各市別名、各市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各市人口)

長治風景

晉城:別名建興、建州、澤州與澤州府等,是山西省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晉豫兩省接壤處,全境居於晉城盆地,總面積9490平方公里,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河東屏翰、中原咽喉、三晉門戶”的美譽。晉城市古為冶煉之都,有“九頭十八匠”之稱。是戰國“陽阿古劍”產地,境內澤州鐵器、蘭花炭曾名揚海內 。蟒河、歷山等保護區,生長有獼猴、大鯢等稀有動物,素有山西"生物資源寶庫"之稱。總面94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3.30萬人。

山西各市別名、各市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各市人口)

晉城風景

臨汾:別名平陽、臥牛城、花果城,臨汾市歷史悠久,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有“華夏第一都”之稱;該市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盛產小麥、棉花等,素有“棉麥之鄉”和“膏腴之地”美譽;該市已形成多元產業體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市自然資源豐富,是中國三大優質主焦煤基地之一;該市非物質文化種類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風鑼鼓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被譽為“梅花之鄉”、“剪紙之鄉”和“鑼鼓之鄉”。總面202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8.15萬人。

山西各市別名、各市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各市人口)

臨汾風景

運城:別名河東、鳳凰城,總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呂梁山與臨汾市接壤,東峙中條山和晉城市毗鄰,西、南與陝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隔黃河相望 。運城市古稱“河東”,因“鹽運之城”得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堯、舜、禹,都相繼活動在河東大地上。堯初都蒲坂,後遷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社會——夏也是在這裡誕生。 面142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5.97萬人。

山西各市別名、各市總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各市人口)

運城風景

朋友山西省各市的別名還有其他叫法嗎,歡迎留言,以便下次完善,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