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安家》:房似錦為什麼能把跑道房賣給挑剔的宮蓓蓓

最近《安家》在熱播,說實話,我是衝著編劇六六去看的。從《蝸居》開始我就很喜歡她的作品,接地氣,特別貼近生活。也正是在那部劇的影響下我開始踏上了買房之路。

我就是《安家》老油條口中那個“錢少、事多、態度鳥”的麻煩人。看著周圍的同事都悄咪咪地把房子買了,心裡那個焦慮呀,真是如貓抓一樣難受。看的越多,越是糾結,遲遲下不了決定。

《安家》:房似錦為什麼能把跑道房賣給挑剔的宮蓓蓓

就像中介總結的那個死循環:房價7000元,你說太荒僻沒配套。有配套來了,房價9000元,你說太貴了。接近11000元,你覺得有泡沫。等破15000元了,你預言要崩盤。18000元,你覺得好像做錯了,考慮許久之後,決定要定了,才發現自己的首付已經不夠了。

錢包裡的錢永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我眼睜睜地看著房價從我開始看房時的8千漲到1萬8千才出手。要說不後悔肯定是假的,可世上哪有後悔藥呢,這就是自己不成熟不理智的代價。

《安家》:房似錦為什麼能把跑道房賣給挑剔的宮蓓蓓

房子不是生活的全部,可生活不能沒有房子。

前段時間有個話題討論,疫情過後,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很多人選擇了買房。

原來疫情期間,所有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進出都要憑出入證的。可是有的小區業主意見大,居然讓物業不要讓租戶進來了,因為不清楚租戶從哪裡過來,擔心感染。

有一位李小姐就在年後返回出租屋時遭受了這種歧視。物業說,你讓業主過來證明你住這裡。給他看門卡鑰匙都不行。於是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給房東打電話,好在業主及時趕過來解救了她,她也主動配合自覺在家隔離14天。

《安家》:房似錦為什麼能把跑道房賣給挑剔的宮蓓蓓

如果不是工作和生活所迫,誰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冒著被人攆來攆去的辛酸,這麼早回到那個可能不歡迎自己的小區。

事後李小姐發了朋友圈,說自己一定一定要買房,因為再也不想被人投遞那種歧視和厭惡的眼光。

買房這件事,真的是越早越好,早買早安心。為什麼這麼說呢?單身的時候,房子是安全感,也是控制自己亂消費的手段;要結婚的時候,房子是底氣,更是物質基礎;有小孩之後,房子是生活配套,是學位的基礎。

在《安家》的前兩集裡,看到海清飾演的宮蓓蓓挺著大肚子一家人看房的時候特別感慨。眼看老二快出生了,一家人還擠在那麼小的一居室裡,連放個電腦的空間都沒有,只能坐在馬桶上改論文;家裡亂七八糟,到處都是衣服和雜物,連坐下休息的空間都沒有。

《安家》:房似錦為什麼能把跑道房賣給挑剔的宮蓓蓓

這場景放在哪個即將臨盆的女性身上都不好受,更何況是那麼優秀的博士兩口子。所以當海清坐在車裡跟老公說:“我覺得我們倆挺可憐的,倆博士畢業,兩個人在這個地方,辛辛苦苦七八年,連一套像樣的兩居室都買不起,可笑吧。 ” 一點都不可笑,相反我覺得鼻子發酸。

人生需要智慧,選擇需要勇氣,買房子需要眼光。有時候我們缺少的可能就是有遠見的眼光。

《安家》:房似錦為什麼能把跑道房賣給挑剔的宮蓓蓓

我一個朋友,也是前公司同事,07年她得了5萬塊的總裁特別獎,跟風去炒股,看著賬戶上的錢飄飄然,還借了同事兩萬塊去投,結果遇到股災,一下子縮水一半,欲哭無淚。

08年的時候認識她男朋友,人家說買房,她想著抄底,兩人沒談攏,就啥都沒幹。

09年的時候,房價比07年高峰期都低,她說還會降的,結果沒等來降價,卻迎來了孩子。一孕傻三年,除了應付工作,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了。

轉眼到12年,要考慮孩子的上學問題了,兩人商量著買房,也看了不少房子。可是吧,帶學位的價高,還離公司遠;方便自己的就顧不了孩子,成了兩難的局面。房子在她們的糾結中繼續往上漲價。

《安家》:房似錦為什麼能把跑道房賣給挑剔的宮蓓蓓

等到她們終於下定決心選擇帶學位的房子時,原本能買三房的首付已經變成了只能買個兩房了,那種後悔真的是無法言說。

就像《小歡喜》裡童文潔羨慕閨蜜宋倩那樣,明明兩個人開始差不多的起點,只因為對方有眼光,在恰當的時候投資了幾套房子,將兩個人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不是編的細節,就是活生生的現實。

合適的投資可以讓夫妻倆少奮鬥十年,過去十年可以說最合適的投資就是房產了。

看《安家》的時候,彈幕裡說房似錦賣房的情節太假了,一套十年沒賣出去的跑道房她居然能輕易地賣出去,而且是賣給那麼挑剔的宮蓓蓓。

《安家》:房似錦為什麼能把跑道房賣給挑剔的宮蓓蓓

我倒覺得可以理解。因為這時候的宮蓓蓓已經因為房子的事疲憊、壓抑、甚至痛苦不堪。她的心理防線已經垮了,而房似錦推薦的這套房子能滿足她的所有要求,有給即將出生的孩子準備的空間;有供大兒子學習的空間;有給丈夫專門準備的避免吵鬧的房間,雖然沒窗戶;還有一個可以看星星的獨處空間。

雖然房子有那麼長的通道,上個廁所都不方便,但是在滿足所有需求的權衡下增加那麼點不方便,為什麼不能接受呢,更何況中介還幫她賣掉了原來的一居室。當然更讓人動心的還有那一番動情的話:當你累了,煩了,被生活磨得百孔千瘡的時候,這裡就是你獨處的空間。你不必走出家門,就能擁有詩和遠方。

《安家》:房似錦為什麼能把跑道房賣給挑剔的宮蓓蓓

十年房價兩茫茫,

不思量,北廣上深。

中華大地,無處不談房。

房子被我們寄與了太多的憧憬,它不只是我們疲憊時休息放鬆的場所;它還是我們對自己的一種肯定,你終於在大城市有立腳之地了;它不只滿足我們生活的需要,它還是孩子上學的敲門磚。

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套房子,是生活的場所,也是。就像潘美辰唱的那樣:

想要有個家 

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時候 

我會想到它

想要有個家 

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驚嚇的時候 

我才不會害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