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成功的賣家都是哲學實踐家 限量就是不限量


“定位”在21世紀所有營銷理論排名中貴為第一。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里斯.特勞特並沒有發明,只是發現並總結運用而已。“定位”無非中國早在五千年前《易經》中提及的“捨得”在商業中的另一種語境表達。

捨得智慧也廣泛體現在為人處世上:不捨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作為品牌策劃人,我更樂見其成的是這個智慧讓商家們在營銷上的斬獲。案例隨手便可拈來一大把——

1、 多元PK矩陣

首推日化巨擘寶潔,僅拿洗髮品牌而言,有去屑的海飛絲;有柔順頭髮的飄柔;有修復損傷的潘婷;有專業洗護的沙宣;有草本精華的伊卡露。完全聚焦不同細分,針對不同需求,每個品牌都極盡推廣之能事,看似自相殘殺,實則幾乎通吃了所有人群。幹嘛費那麼大勁兒,花那麼多推廣預算,搞一款多合一的產品適用所有人,直接通吃不就得了,或許這正中很多企業老闆的下懷,然而這就如“不捨不得”一樣,什麼都行的全才鬼才信。

成功的賣家都是哲學實踐家  限量就是不限量/少才是多

2、 奢侈品的邏輯

與多數大眾消費品不同,奢侈品的邏輯不是性價比的邏輯,而是先把自己搞的很美好(巧實力智酷稱為具有某種特質的壟斷性品牌價值),再去吸引有相同特質、或者希望擁有這種特質的人們,紛至沓來。一個年輕的女孩為了獲得公主般的氣質,會選擇購買香奈兒;一個職業女性為了向眾人標榜自己的職業素養,會選擇購買普拉達……

而為了把這種壟斷性的特質最大化,經常會以“限量版”的模式,看似嚴重壓縮了銷量,減少了利潤空間,但完全可以以頻頻推出新的限量款式來瓦解限量的枷鎖,反而更引發回頭客的慾望,甚至收藏癖。

成功的賣家都是哲學實踐家  限量就是不限量/少才是多

3、 讓多看起來很少

連續創業的奇才中,杜國楹絕對是最被提及的人之一。近年的成功之作是“小罐茶”品牌,六大茶類的選品範疇不可謂不寬,但訴求“中國茶行業一次開創性的聯合,六大茶類的八位製茶大師首度聯手,創新思維碰撞大師工藝,傳統工藝現代表達,再造中國茶新未來”,用“八位製茶大師”把寬泛的選品的不限量進行超級限量,多即是少,而這少卻能讓賣變得多。


成功的賣家都是哲學實踐家  限量就是不限量/少才是多


4、 場景指針

很多企業的通病就是認為自己的產品是萬靈藥的“包治百病”,適用於所有場景,不加取捨。比如醬油這類調味品,貌似堡湯、煸炒、拌菜、料理都可用;剁切炒燉煮烹均可加。然並卵,面對這樣訴求的醬油時,消費者則頓變臉盲症患者,失去辨別能力,這時如果想當然認為自家醬油全OK,消費者則向你搖頭NO。而突然出現一款“炒菜香、炒菜香,炒菜就是香香香”的金標生抽,購買選擇瞬間變得有了場景指南針。

5、6、7、8、9……

如同陰陽變幻一樣,那陰的狹窄魚尾轉向了陽的豐盈魚頭,反之亦然。少的極點是更多,而如直接想守衛多,則收穫竟以少回應。當然世事無絕對,所以品牌與營銷之哲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成功的賣家都是哲學實踐家  限量就是不限量/少才是多


成功的賣家都是哲學實踐家  限量就是不限量/少才是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