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假如某個人突然去世,他的各種理財app產品裡的錢該怎麼辦?

甄佈德鳥


生活中,意外與明天,誰也不敢保證,哪一個會先來,所以對於自身的賬戶以及資金情況,我認為還是讓最親密的人(父母、配偶)知道為好,一旦真的發生意外,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煩。如果說真的遇到至親之人突然去世,那他的各種理財app產品裡的錢該怎麼辦?我們是否還能拿的回來?

銀行卡密碼是關鍵

為什麼我說銀行卡密碼是關鍵,而不是說APP的登錄密碼呢?目前各類手機APP裡,除了手機銀行APP需要錄入密碼登錄之外,其餘各類理財APP(包括支付寶、微信)都可以通過短信驗證碼登錄,所以你就算不知道其APP的登錄密碼,也可以通關短信驗證碼進入各理財APP裡面。

在各理財APP裡,有的是可以直接發起提現到綁定的銀行卡的;有的是提現時需要輸入支付密碼方可體現,一般而言,大部分人提現的密碼都是跟銀行卡密碼一樣的。而且提現到銀行卡之後,要轉賬或者取出來,也需要銀行卡密碼,所以說問題的關健在於銀行卡密碼,而不再於這些APP的登錄密碼。只要有銀行卡密碼,99%的概率可以把APP裡的錢取出來。

公證或者法院

如果說,理財APP提現的密碼不是銀行卡密碼,且嘗試其餘的密碼也是錯誤,無法提現呢,此時要取走這筆資金就有一定的難度;一方面,先到公證處做公證,證明你是過世者的法定繼承人(最好是唯一繼承人,可以與其他的繼承人約定,後續你取出再具體分配,以方面業務辦理),然後要理財APP運營管理公司所在地要求提取這筆資金,提供的資料有戶主的過世證明、戶口本、你與戶主的關係證明、公證報告、你的身份證資料等等(可以提前在網絡上與理財APP的客服聯繫,看需要提供哪些資料)。


如果理財平臺仍然不給你支取呢?那麼只能走法律途徑,通過法院的判決,讓理財平臺公司將賬戶裡的資金轉移到你指定的銀行卡,一般而言,只要你具備上述全套材料,基本上都可以穩定的勝訴獲得賠付。


鯉行者


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解釋,我爸爸14年忽然腦卒中搶救及,所以在一切很無知的情況下,一方米看悲傷,一方面還必須要操作這些事情。


因為事發忽然,是沒有意識去了解他日常的理財、賬務習慣的。第二,還沒到退休又是買斷工齡,原來企業被賣掉,沒有退休就是沒有到退管會,所以是沒有原來的企業可以查詢。第三,似乎他常用的包袋有遺失但是也無法判斷。


這裡的關鍵點在於逝者的手機號、身份證號。


1、股票賬戶(理財APP)手機裡有的,或者總有紙質的申請單據,可以知道賬號,通常熟悉的人知道直接可以操作轉出,如果有優盤更好,不知道密碼也可以通過手機驗證碼類獲得(部分APP)。


2、保險理賠相關,必須公證,有逝者死亡證明、身份證、戶籍證明可以直接辦理(推薦友邦、平安,不需要公證,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都需要公證)。


3、公證開個人賬戶查詢單,去任何一家銀行就可以查詢身份證、同名下的賬戶、資金情況,還可以領取(我只是開了,一直覺得麻煩沒去,因為銀行需要排隊)。做公證後,公證人員可以免費開取這樣的查詢單(明確是繼承人的)。


4、用身份證去銀行辦理。人過世後,身份證表示遺失,戶口掛失時不回收,便於相關賬戶操作。如果是親屬關係,部分銀行是可以直接拿著身份證在櫃檯辦理,部分銀行連這個身份證也不看(所謂人不在了,賬戶取消的事情,目前沒有遇到)。


5、梳理一個人的過去會感觸很多,所以我一直沒有完整去查詢,上述是一些自己當時的經歷


草頭連東女


人死賬存,只要是合法的資金那都有辦法可以拿回來,當然前提你得知道死者在哪些平臺上理財了。

最近幾年大家的錢包鼓起來了,所以理財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然而風險無處不在,有時候突發一些意外,可能理財的人就去世了,導致理財平臺上的資金沒法拿回。

那出現這種情況,親屬應該怎麼拿回死者在各種app理財產品裡面的錢呢?不同的情況下,大家可以參考不同的方法去處理。

第一種情況:如果知道APP的登錄密碼和支付密碼。

知道理財平臺的登錄密碼以及支付密碼,這個就比較簡單了,直接登錄進行贖回就可以,當然這種手動贖回只針對一些可以隨時提前支取的理財產品,比如餘額寶,微信零錢通,京東小金庫等這種可以隨時贖回的理財。

如果是一些定期的理財產品,那就只能等這些理財產品到期之後贖回到app賬戶上,然後再提現到銀行卡。


不過想要從銀行卡把錢取出來,就相對比較麻煩,如果大家知道死者的銀行卡密碼那還好,直接可以通過網銀或者ATM就可以取出來。但是如果不知道銀行密碼那就沒法直接把錢取出來,而是需要通過到公證處進行遺產公證之後,才能把錢取出來,至於怎麼做遺產公證,大家可以到當地的公證處去了解一下。

第二種情況、通過公證處公證贖回。

可以到當地居委會以及派出所開出親屬關係證明以及死亡證明,然後攜帶相關資料,到當地公證處進行遺產公證。然後拿著遺產繼承公證書到理財平臺的公司實際辦公地方去要求他們做退款處理。


但是這種通過公證書拿回死者在理財平臺上的錢不一定能行得通,因為很多理財平臺對法律不瞭解,所以單單憑著一個遺產繼承公證書去領取死者的錢,他們可能不會給予辦理,他們這也是怕出現意外造成用戶錢財損失,結果導致平臺承擔這部分損失。

第三種情況、通過法律訴訟拿回。

如果通過前面兩種方法都沒法正常拿回死者在理財平臺上的錢,哪怕是做出公證之後,平臺仍然不給予辦理。那親屬可以把理財平臺起訴到法院。一旦有法院介入,那理財平臺就會變得乖很多,而法律訴訟的結果,一般都是以法院的調解或判決結果為準,只要你能提供真實的證明材料,那在法院這作出調解或判決之後,一般都可以讓理財平臺直接把錢打到你的指定的銀行賬戶上。


第四種情況、不知道死者在哪些理財平臺購買理財怎麼辦?

這種情況實際上是經常發生的,因為現在理財平臺有很多,市場上有銀行存款、銀行理財、信託、債券、p2p、貨幣基金,開放式基金等等各種理財渠道,所以具體死者在哪些平臺上有購買理財產品,大多時候金屬都不完全瞭解。因此有時候死者死了,他在有些平臺上購買的理財產品家屬都不直到,結果只能便宜了那些理財平臺。

不過想要了解死者在哪些理財平臺上有購買理財產品也並不難,只要拿上相關的資料去公證處辦理一個資產查詢函,然後挨個到各類理財渠道去查詢,不過這種方式非常麻煩。

還有一種方法是,如果死者有多位繼承人,可以以其中一位作為被告,以遺產糾紛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一般這種情況法院在審理的過程中會查詢使死者在各種渠道的資產。等到法院查詢到各種資產之後,大家就可以按照我們前面所說的三種方法把錢取出來。

當然就算法院去查,也不可能把所有平臺的錢都查出來,因為有一些小平臺法院是查不到的,這種情況只能打水漂了。


貸款教授


現在互聯網和手機應用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些理財產品,有比較強的私密性,如果某個人突然離世,他有沒留下任何記錄和信息,他的這些理財產品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雖然比較棘手,但仍然是有辦法的,而且只要你按照程序去做,效率也是很高的,我曾經知道過別人,而且確實也解決了問題,如果遇到類似情況,可以參考。

一、查找收入來源

任何理財產品都是基於個人收入進行的,當我們不知道他購買的理財產品時,我們可以先查找他的收入來源,比如他的工資是哪個銀行代發的?他有幾張銀行卡。

只要知道了他的銀行卡信息,那麼他的收入來源就可以確定了,因為出入金都是通過這些銀行卡進行的,這就好比找到了源頭。



二、查詢出入金記錄

他的家人可以根據他的銀行卡信息,通過相關證明到銀行去打印他的資金流水記錄,這樣他的資金去向就有據可查了,我們可以通過資金流水順藤摸瓜。

比如他在某年某月某日向某理財平臺轉入3萬元,這就說明他在該平臺進行過投資,用這樣的方法,我們就可以把他所有的投資理財平臺全部摸出來,包括他投入的資金也可以大致整理清楚。

三、如何把資金從平臺轉出來

在知道了上面的信息之後,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知道平臺裡究竟還有多少錢?如何把這些錢轉出來?這一點是最麻煩的。

如果你直接和平臺聯繫,很有可能聯繫不上,也有可能會被拒絕,畢竟提供相關信息太麻煩了,而且驗證起來也不容易。

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拿到他的手機號碼,如果找不到,可以到運營商補辦。

的理財平臺都是關聯手機號碼的,在不知道密碼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短信找回密碼,然後就可以登錄他所有的理財平臺進行查看了。

很多理財平臺不支持,隨時贖回,這種情況下只能等待理財週期結束,當然你也可以嘗試和平臺說明情況,提前把資金取出來。

以上就是一種比較通用的方法,雖然稍微麻煩一點,但是這種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可以避免資金流失。


互金直通車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幾個月以前的熱門話題:如果突然離世網絡怎麼辦?

目前,國家對於網絡遺產還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法律界也沒有定論。不過業內人士認為,依照《繼承法》,沒有人身性質的網絡遺產,比如網絡理財、餘額寶以及作品版權、遊戲幣等,應當可以繼承。

所以說如果某個人突然去世,那他的各種理財產品的錢,可以由親屬繼承。但最關鍵的是知不知道是哪些理財平臺,知不知道賬號密碼。


一、知道理財平臺和賬號密碼。這種情況最好辦,直接登錄平臺,申請提現就可以了。


二、知道理財平臺但不知道賬號密碼。

①有繼承權的親屬可以著死亡證明、親屬關係證明等等,去把錢取出來,不過過程就要麻煩一些,可能免不了要證明“我爸是我爸”。

②有糾紛的話,可以打官司。


三、不知道理財平臺。這種情況即使知道賬號密碼也沒用,上哪找平臺去。一般來說銀行或理財平臺,只承諾不會挪用客戶私人財產,如果客戶出事了,賬戶陷入長期休眠,工作人員也未必會主動聯絡客戶家裡人。所以這筆錢等於丟了。


不過現在大多數理財產品到期了會有短信提醒,所以如果還留著逝者的手機等聯繫方式,留意一下短信通知就能找到是哪些理財平臺了。


如果這回答對你有用,請點贊或者關注【扒姐讀財】


扒姐讀財


第一步,先處理存在銀行和支付寶、微信等裡的理財和存款,如果知道密碼那麼就好辦,直接轉出來就好了,如果不知道密碼,支付寶、微信可以通過找回密碼,而銀行就需要通過公證到銀行取回遺留的財產,並且你要刷一份流水。

第二步,因為是突然去世,往往親屬不清楚他在哪些理財平臺上面遺留了財產,這個時候銀行卡就很重要了,不管你在哪個平臺藏了私房錢總要綁定銀行卡的,你可以通過銀行流水在尋找蛛絲馬跡,然後再通過手機驗證找回密碼即可。這個方法可能有些遺漏,只能祈禱他平日不是經常與老婆鬥智鬥勇了!:)

第三步,如果上面兩步沒辦法拿回遺產,那隻能通過法律手段了,起訴維權,不然就不知道便宜了哪個死鬼了!


玉魚與瑜


假如某個人不在了,那麼他的理財產品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公開的財產。

也就是說,這部分財產由其父母、配偶、孩子等任何一位法定繼承人獲知密碼、數額及具體理財的平臺。

這類情況比較好辦,在辦理繼承的過程中,如果有房產、存款等財產繼承,可一併辦理。多數平臺僅需要密碼賬號,直接登錄轉賬出來就行,無需其他操作。

第二,半公開財產。

半公開財產意味著,法定繼承人只知道死者的理財平臺,並不知道具體數額及密碼。

可攜帶身份證和死亡證明、遺產繼承公證書到公證處公正,然後再到相關的理財平臺辦理銀行轉賬手續。相對來說,這種情況下,大一點的理財平臺,比如銀行系的理財平臺、支付寶、零錢通等都有比較健全完善的流程,有的可能程序比較繁瑣,但基本都能夠找回來。不過,非正規小平臺就很難說了。

第三,隱蔽財產。

法定繼承人猜測死者可能在某一APP上購買過理財產品,其他情況一無所知。這類情況,先要查詢死者的生前財產,可通過法律途徑訴訟解決。當然這期間主要的流動資金、銀行賬目往來、大的交易信息、股票賬戶等重要信息會查到,但是難免會有不少疏漏。有一個比較好的辦法是查看死者的手機信息,例如微信捆綁的公眾號,經常收到哪個平臺的短信信息、手機下載了哪個APP。一般來說,重點就在這些信息裡。然後再通過半公開財產的尋回方式找回。

建議:使用正規、規模較大的理財APP,防止不必要的糾紛和損失發生。


(家族財富密碼:金鐮刀)


家族財富密碼


最近回答了幾個與之類似的問題,如果因為意外突然離世,其財產是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取回的,但不同的財產取回的方法也不同,也會因為所知道的信息完整程度有所差別。

自己的財產還是要告訴自己最親近的人,或是留下足夠明顯的線索

因為最近回答這類的問題較多,所以,我先不說取回的方法,而是給所有的人提個醒,個人的財產還是要告知最親近的人,這也是為了以防萬一。

有句話說的很好,我們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後財產平白受損,提前做好工作十分必要。

之所以有很多人不把自己的“私房錢”告訴另一半,我想,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如果可能,儘量把自己的財產告知另一半,如果確實不想說,那也至少應該留下比較明顯的線索,比如,“我的支付寶中有一筆理財”、“我的同花順APP裡有股票和基金”,“我給自己購買過一份意外保險”等等。

雖然這只是一個模糊的信息,但一旦意外來臨,你的親人也可以順著這條線索,大概清楚你有多少財產,也會給日後取回財產省去不少麻煩。

各種財產取回方法不同,有的簡單,有的則比較麻

銀行類。如果是銀行卡,只需知道密碼即可。如果是存單,則需要本人的身份證和死亡證明,以及與死亡人的關係證明。

理財APP。這類理財APP要知道登錄密碼就可以取回財產,有時也可能需要本人的手機進行驗證,大部分的理財APP有密碼和手機號,基本都可以搞定。但如果不知道密碼則相對麻煩一些,有的簡單的可以通過手機號修改登錄密碼,之後再進行操作。

如果確實有一些特殊要求,導致不能處理也不要緊,我們可以通過蒐集資料,比如:逝者身份證件、死亡證明、關係證明等文件,爾後聯繫APP客服,一般都會給出解決的辦法。我們只需要按照對方給出的途徑進行處理即可。

最後一類,是股票基金APP。這類與理財APP類似,但其中的資產是以股票或是基金等證券形式存在的。解決的辦法也是獲取登錄密碼,或者通過電話號修改登錄密碼後進行登錄,其中的股票和基金可以通過贖回的方式變為現金,贖回的現金通常會打入綁定的銀行卡中,爾後可以通過銀行卡取出。

最後還有一點需要明確,如果死亡人有多名法定繼承人的,辦理以上手續時通常需要所有法定繼承人同時在場,以徵求所有繼承人的同意後,方可辦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回答問題不易,也希望路過的小夥伴動動小手幫我點贊,我祝您笑口常開、心想事成、多多發財。如有不同觀點,也歡迎在下方評論。想學習理財知識的朋友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謝謝!


小峰談理財


人不能把錢看的太重了,錢乃身外之物,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麼嗎?人死了,錢沒花掉!當然,“人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麼嗎?就是人活著呢,錢沒了!

小編我,就沒有這樣的痛苦,總是用6位數的密碼保護著我2位數的存款,還過著每天數錢的夢想生活!

作為一名銀行小寶寶,我負責任的告訴你,這些錢怎麼辦!

NO1:知道密碼。知道密碼就很簡單了,一般情況下直接提現取款就可以啦。支付寶一類的貨幣基金比較麻煩一點,就是每天只能取1萬。銀行卡的話有密碼5萬以上需要客戶本人的身份證和代理人身份證,一般人死亡不會直接收身份證,所以你直接辦理即可!!

NO2:不知道密碼。那就麻煩了,銀行就直接做公證即可!APP真心就麻煩了!


行長叫我去喝茶


我認為賬戶如果持有的是現金,這些現金會存託在第三方賬戶內,躺著不同,隨時時間性推延,家人也不過來取的話,相信只有充公了。理財產品有很多基金,保險,銀行,債券等不同金融機構,假如購買的理財產品都是有期限的,理財公司同樣會按照生前的理財約定,連本帶息的還到理財產品。有些孩子和老人是分開居住的,甚至不在一個城市裡,或者不在一個國家。的確會有很多人,走的時候,就把股票賬戶裡的,銀行卡里的,都留在那邊。日本不是也有同樣的事情麼,老人走了,孩子請人把屋子裡的東西全部收拾乾淨,該扔的全部扔掉,最後把一盒子的錢也扔了出去。就經常有人在垃圾箱裡能撿到一整盒的錢。作為晚輩有時候也很難,總不能提醒一個人,你快要死了,你的錢最好交出來。這怎麼說都是很難以讓人接受的。如今大部分的個人APP都能夠通過手機驗證碼+身份信息,重置登錄密碼及交易密碼,通過重置死者密碼之後,就可以正常登錄進行資金查看、轉出、提現、轉賬等操作。若不能通過重置密碼取出資金,那麼就只能帶著死者的身份證件和死亡證明去相關的證券公司和理財公司現場辦理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