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順治有八個兒子,卻讓一個不得寵的庶子成為了新君,原因為何?

dj小周


順治帝的一生就是一個悲劇,不想做皇帝卻做了皇帝,不喜歡的女人卻做了皇后,最喜歡的女人偏偏死了,想要做的事又不讓做。九五之尊,卻偏偏決定不了自己的命運,這是不是很悲劇?順治帝原本不想做皇帝,但是卻成為皇權之爭的犧牲品。

順治帝作為皇太極的第九子,原本是無論如何都沒有皇位繼承人的,但是卻被動成為“得利”的那一個,這是皇太極兒子豪格和皇太極弟弟多爾袞爭權的結果。多爾袞在努爾哈赤死後完全不是皇太極的對手,努爾哈赤一死,皇太極就聯合四大貝勒逼著努爾哈赤的正妃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而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包括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都因為年齡小,即便是聯合起來也無法改變這一切。

於是皇太極登基,而在皇太極在位期間,多爾袞迅速成長起來,立下赫赫戰功。加上他的兩個兄弟,儼然是朝中一大很難撼動的勢力。而皇太極又在52歲那年猝死,死前並沒有立下太子,這讓朝中分成兩股勢力,即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多爾袞。

兩方勢力差不多,而又以多爾袞強悍一點,但多爾袞也僅僅是強一點,無法撇開豪格而自己登基,在權衡之下,多爾袞決定退步,但他並不是支持豪格登基,而是從皇太極的兒子中選擇了一個年齡小的、沒啥勢力的來繼位。

於是年僅六歲的福臨就成了多爾袞的最好選擇,誰也沒有問福臨願不願意來做這個皇帝,就這樣,年僅六歲的順治帝開始了他悲催的皇帝生涯。繼位之後的順治帝,自然不可能親政,而是事事聽從攝政王多爾袞的安排,整個就是傀儡皇帝。

順治帝這個傀儡皇帝其實也沒有傀儡很久,因為到他是十三歲的時候,多爾袞就死了,依舊年紀很小的順治帝開始親政。順治帝雖然一直沒有做皇帝的野心,但不代表他沒有做皇帝的能力,實際上,他登基之後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小小年紀處理起政事來也是相當的沉穩老練,絲毫不遜於其父。

但他雖然親政了,卻依舊決定不了自己的婚姻,他的第一任皇后是其母孝莊太后的侄女,第二任皇后是孝莊太后的侄孫女,都是科爾沁部落的女子,福臨縱然不喜,但能廢第一個,不能再廢第二個,所以也只能如此,而順治帝最喜歡的女子則是著名的董鄂妃,

董鄂妃為順治帝生了皇四子,即後來被追封的榮親王。順治帝一生有八個兒子和四個女兒,要知道順治帝死的時候只有二十四歲,能有這麼多孩子也算是不少了。在這十二個孩子中,順治帝最喜歡的就是榮親王,他堅持認為榮親王是他的“第一子”,或者說“嫡一子”。

順治帝是把這個兒子當作嫡子來看的,他的兩個皇后都沒有生育,所以八個兒子都是庶子,但在這些庶子中,他堅持認為榮親王是嫡子,是他最喜愛的存在,被寄予厚望,其他的兒子都不得他寵,或者說都沒有榮親王得寵。但是這個被寄予厚望的兒子卻僅僅活了不到四個月,連個名字還沒有來得及取就夭折了。

但這還不是最打擊順治帝的,兩年後,董鄂妃也死了,這下子順治帝是真的心如死灰了,所以隔了不久,順治帝也死了。順治帝一死,誰繼位了呢?自然是康熙帝。康熙帝為什麼能繼位呢?要知道康熙帝原本只是順治帝的第三子,不是長子也不受寵,為何能脫穎而出呢?

順治帝的第一個兒子生於1651年,但是不到三個月就死了,也有一種說法是剛生下不久就和生母離了宮,從此遠離朝廷紛爭,總之,這個孩子是在皇宮消失了,所以玄燁上面只有一個哥哥即福全。玄燁之所以繞過福全成為大清的皇帝,原因有好幾個,總結起來就是得孝莊太后的喜歡,而孝莊太后喜歡他的原因有好幾個:

首先,玄燁還在其生母肚子裡的時候,其母“衣裾有光若龍繞”,這讓孝莊太后感慨良多,因為“朕妊皇帝實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也就是說玄燁還沒有生下來就已經被孝莊太后關注到了。

其次,史籍中記載了玄燁小時候的一件事情比較有意思,1659年,順治帝閒來無事對前來問安的幾個兒子拉起了家常,順治帝問他們將來想做什麼,福全說:“原為賢王。”而玄燁則說:“原效法父皇。”這可謂語出驚人了,三歲看大,六歲看老,小小年紀的玄燁已經顯得與眾不同,玄燁的雄心壯志自然也被孝莊太后給知道了,她對於這樣的一個孫子是滿意的,比對順治帝這個兒子要滿意的多。

編輯

再者,當時天花比較嚴重,順治帝自己也似乎是死於天花,而他的兒子中後來還有死於天花的,玄燁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得過天花但沒有事。並且因為身體有了抗體,以後也不可能再得天花,也就杜絕了因為天花而夭折一事,這樣的繼承人是最保險的。

總之,在順治帝去世之後,年僅八歲的玄燁就登基為帝,雖說玄燁繼位是尊順治帝的遺詔,但這遺詔很可能只是孝莊太后的手筆,是孝莊太后借順治帝的口將玄燁推上了皇位。畢竟順治遺詔中關於順治帝自己的那十四條罪過很可能就出自孝莊太后的手筆。

不過,不管是順治帝將玄燁立為繼承人還是孝莊太后將玄燁立為繼承人,總之,康熙這個皇帝是大清歷史上乃至整個歷史上比較有作為的皇帝,這個皇帝選的是真的很好,康熙帝包括他的兒子雍正帝,都是大清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但說到康熙帝的孫子就差了那麼一點,不對,應該是差了很多才是,這個十全老人最終只是感動了自己,卻葬送了大清的繁榮。


尚宮女史


順治選了這個庶子作皇帝也是無奈之舉。看看他兒子的情況就知道了。


皇長子:只活了89天就夭折了。


二阿哥:福全,母親為帝寧愨妃董鄂氏,關於這個兒子,順治曾經問過他的意願:他說:"願為賢王。順治帝異之,他在這個兒子身上似乎看到了幼年時的自己。不喜歡當皇帝,如果逼迫他繼位,那不就是自己成了自己的母親,他不想讓兒子走他的老路,所以退而求其次就選了三阿哥玄燁。剩下的四阿哥和 五阿哥都早夭,那麼其他的就更不用考慮了。要知道當時二阿哥還是個八歲的娃娃。

還有一個原因是玄燁是皇子中唯一一個出了天花活下來的人,清朝皇室不得不說是被天花害苦了。一方面是關外的氣候因素接著遷移到關內,身體肯定是水土不服的,這是外因。內因就是近親結婚,大多在八旗內選妃,不免都是宗親。玄燁的母親是漢人佟佳氏,卻還是得了天花,那估計是順治本身遺傳的基因讓他的子嗣都體弱。清朝皇帝裡面屬康熙這一時期龍子產量多存活久。看康熙後宮漢族妃子偏多,且他情商極高,控制自己的情感強,不專寵某個妃子而是雨露均霑。這也是康熙子嗣多,存活久的原因。



事實證明,康熙是個好皇帝,順治雖然自己任性妄為沒有做一個稱職的皇帝,他專寵董鄂妃以至於置國家社稷於不顧。他在清朝史上被作為皇帝對待後宮態度的反面教材。康熙就是以他老爹的例子把持自己的情感,不能讓任何一個妃子在後宮獨大,因為外戚干政也是一個難治之症。順治為大清選了一個好皇帝這是他做的最正確的事情了。



尼采廣寒宮中坐


順治讓不得寵的庶子當了皇帝,這個也沒有什麼,因為滿清一朝並沒有太注重嫡庶之別,當上皇帝的嫡子並不是很多,很多都是庶子。至於為什麼讓那個庶子當上新君,事實上這恐怕不是順治自己的意思。

順治在知道自己身體不行,即將不久於人世之後,第一次提出的皇位繼承人選居然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和他當時關係非常好的安親王嶽東。這在我們這些人來看恐怕有些不可思議,因為當時順治有8個兒子並不少,完全沒有必要把皇位傳給其他的皇族。所以順治的這一決定很快就遭到了他母親孝莊皇太后還有其他人的反對。

對於後來的康熙皇帝當時被立為新的皇帝,應該是孝莊皇太后最終做的決定。因為順治皇帝身體已經不行了,在準備立安慶王嶽東又遭到其他人反對的情況下,估計他也懶得管了,意思就是讓其他人隨便從他兒子中選一個吧。可能甚至雖然有這些多兒子,但是這些孩子中他並沒有喜歡哪一個,因為他喜歡的那個已經夭折了。

他喜歡的應該是董鄂妃所生的兒子,這個兒子他可謂是非常的疼愛,小小的年紀就封為親王,如果他能夠長大,繼承皇位的可能性應該是相當大的。可惜他沒有那個福分,很快夭折了,董鄂妃也隨他而去。至於康熙能當上皇帝,主要是因為他小時候得過天花並且扛過去了,一般得過天花就不會再出了。而當時滿清很多重要人物都因天花而死,包括順治在內,所以孝莊皇太后希望能夠立一個不會因天花而死的皇帝,能夠保持王朝的穩定。

我是冰哥了聊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順治皇帝一生共有八個兒子,但是其中他最為中意的繼位人就是他與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即榮親王。

在遇到董鄂妃之前,順治皇帝的婚姻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幸。

順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來自於科爾沁蒙古,吳克善的女兒,順治皇帝的生母孝莊文皇后的親侄女。這是一樁徹徹底底的政治聯姻,並且主婚人還是當時的權臣、攝政王多爾袞,兩人可以說自始至終沒有任何感情而言。在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出於對多爾袞的憤恨,便親自廢黜了皇后,貶為側妃。

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也來自於科爾沁蒙古,由於滿蒙聯姻是清朝初年的國策,自己的生母孝莊文皇后就是來自於科爾沁部落,自然又一次被安排迎娶了科爾沁蒙古的人作為了皇后。但是兩個人的感情依舊不好,迫於孝莊太后的勸阻,順治才沒有再一次將皇后廢黜。

直到順治十三年(1656年),順治皇帝遇到了他一生的摯愛董鄂妃,隨即便進入了其長達四年的獨寵董鄂妃的時期。順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為順治皇帝生下了皇四子,順治皇帝將其視為“此乃朕第一子”,並有意立為太子,但是皇四子不足百日變夭折了,令順治皇帝和董鄂妃傷心不已。順治皇帝馬上下令追封其為榮親王,並修建了高規格的陵寢,足可見對其的重視。

董鄂妃自入宮開始就備受順治寵愛,入宮僅一個月就被冊封為皇貴妃,死後還被追封為孝獻皇后,而在順治生前冊封、追封的三位皇后中,只有董鄂妃為順治皇帝生下了皇子,只不過早殤了,而這也是順治真正意義上唯一的嫡子。


順治皇帝冊立皇三子為皇位繼承人,更多的是遵循了孝莊太后和湯若望的意見。

順治皇帝有八個兒子,除了早殤的皇四子榮親王之外,剩下的七個兒子裡,活到順治去世的有:皇次子福全,時年8歲;皇三子玄燁,時年7歲;皇五子常寧,時年4歲;皇六子奇綬,時年2歲;皇七子隆禧,時年1歲;皇八子永幹,時年1歲。

順治的孩子年齡都實在是太小了,順治想到了自己幼年登基,大權被多爾袞奪取,正是出於這樣的教訓,順治想要從自己的堂兄弟中選擇一人繼承皇位,而他的選擇便是安親王嶽樂。

安親王嶽樂是努爾哈赤的孫子,饒餘敏郡王阿巴泰第四子,生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順治的堂兄,時年36歲,是順治皇帝非常倚重的宗室貴族。

起初,順治皇帝非常希望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兄長嶽樂,但是遭到了孝莊太后和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一致反對。此時的湯若望已經成為了順治的老師、任職欽天監監正,並且先後治好了孝莊太后和皇后的病,所以在頗具威望。

在這樣的情況下,順治皇帝也只能放棄了將皇位傳給自己堂兄的想法,繼續在自己的兒子中選擇繼位者。

最終,由湯若望建議確立得過天花的皇三子玄燁為皇位繼承人。

在所有的兒子中,順治更傾向於更為年長的皇次子福全,於是順治皇帝再一次向湯若望諮詢了意見。湯若望非常明確的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福全沒有得過天花,皇位的存續便存在風險,應該從得過天花的皇子中選擇。

湯若望這樣建議有著非常堅實的理由,當時得了天花沒有辦法進行治療,只能聽天由命,而且天花的殺傷力非常的強,順治皇帝最為寵愛的董鄂妃是得天花死的,順治皇帝本人也是因為被傳染了天花去世的,所以用這個理由更加具有說服力,畢竟當時順治的孩子都太小了,無法看到他們的未來,只能用這樣的方式先保證皇位的存續和穩定,在尋他法了。

而順治的皇子中,只有皇三子玄燁得過天花,因而這輩子不會再為天花所困擾,就這樣,玄燁最終登上了皇位,而他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


雍親王府


順子一共有8個兒子,最後卻讓並不怎麼得寵的玄燁當了新的皇帝,這就是歷史上的康熙皇帝。不過當時的幾個兒子中也沒有特別得寵的,而且他喜歡的董鄂妃兒子當時已經死了,所以一時之間也找不到太合適的繼承人。



並且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玄燁繼承皇位事實上並不是順治自己的意思。順治在自己知道自己不行了之後,也想過身後的繼承人,但他第一時間選擇的繼承人卻並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安親王嶽東,這在中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在他有好幾個兒子的情況下,卻要傳給其他人,從禮法上來講也不大合適。



因此順治皇帝的這一決定遭到了孝莊皇太后還有其他重臣的反對。本來董鄂妃所生的那個兒子,如果還在的話,肯定就是他繼承皇位了,只不過他實在是沒有福,年紀小小的就夭折了。順治皇帝的其他幾個兒子應該都不算特別優秀,當然當時的那幾個兒子年紀都比較小,優不優秀,一下子也看不出來。



後來玄燁在幾個兒子中脫穎而出,成為新的皇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得過天花,因為得過天花的人一生中就不會再得天花了。而且在那種時代,天花是非常致命的疾病,滿清中好多重要的人物都因為得天花而死。所以順治本身也是疑似得天花而死,所以孝莊皇太后他們為了能有一個穩定的繼承人,所以就選中了得過天花並且扛過去的是康熙。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清世祖順治,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6歲即位,13歲親政,23歲去世。他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處在改朝換代的風口,留在人間一生雖然短暫,但從成長、施政再到感情生活都充滿著艱辛、驚險,清宮四大疑案中的兩大疑案都與他有關。他的繼承人愛心覺羅.玄燁(康熙)能走上歷史舞臺,在位61年,開創康乾盛世,既有偶然性也是極大的必然。

康熙以非嫡非長身份即位,在清朝帝位的傳繼中屬普遍現象。我國古代在殷朝以前是沒有嫡庶之分的,嫡子庶子的差異在魏晉時代達到頂峰,唐朝時嫡子庶子在家產的分割上已經平等,只在承爵和繼位時才有差別;到了明朝連庶母的地位都得到提升,清朝沿襲了明朝制度,嫡庶之分已不再明顯。而清朝由於皇后無子、嫡子早夭或其他原因,只有道光是唯一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順治頗為坎坷的感情經歷也是他中宮無子的重要原因。他沖齡繼位,外有強悍的叔父攝政王把持朝政,內有聰明智慧、強勢的母后孝莊,婚姻上哪有自己的話語權。第一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是母后的侄女,性子嬌、脾氣大,生活奢靡,3年後,被他頂住壓力貶為靜妃,無子;第二任皇后還是博爾濟吉特氏,這次是母后的侄孫女,她個性乖巧,雖然得不到順治的喜歡,但能聰明地討好皇太后,後來順治雖再起了廢后之意,但沒能成功實行。順治反抗不了婚姻在政治上的需要,就對兩任皇后極其冷落,博爾濟吉特氏雖然佔領了後宮,但沒有子嗣來繼續染指大清江山。第二任皇后與康熙感情頗深,後被尊為母后皇太后,77歲才去世。

順治後來為自己創造過生養嫡子的機會。他遇到董鄂妃,彷彿打開了感情的五彩盒,給了她絕無僅有的晉位速度,超出常規的頒詔冊封大典。她所生的第四子被順治欣喜地稱為“第一子也”,儼然未來的繼承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順治會不顧阻攔再次廢后,並傳位於他。可惜,他倆的情深意切是福更是禍,不滿4個月的兒子還沒有來得及命名就夭折,董鄂妃的健康也在心力交瘁地維護後宮關係時消耗殆盡,韶華之際就香消玉損。順治以皇后之禮下葬,追封她為皇后,只是她的榮耀也至於此。後世的祭奠不享有皇后的規制,諡號也未再被追加。

當父、母的關係不再對繼承產生影響時,康熙的個人因素就佔據了優勢。順治13歲時長子出生,十年間共生有8子6女;在確立後嗣時,備選人基本就是9歲的二子福全和8歲三子的玄燁。年少的福全曾表示要做賢王,而玄燁曾說要像父皇一樣,面對不相上下的兩個少年,猶豫的孝莊太后為此徵詢順治的“瑪法”湯若望的意見,他以玄燁曾出過天花可獲終生免疫的理由,成就了未來的康熙大帝。畢竟健康才是基業繁盛、穩定的基礎。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極其正確,三子玄燁不僅以卓越的文治武功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而且在兄弟當中最為長壽;福全後來先被封為裕親王參與議政,後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討伐噶爾丹獲勝,50歲時病故。


文史今安在


順治一個兒子也不想傳。

順治登基的時候六歲,被多爾袞掌握大權,受盡他的欺壓。每天還得提心吊膽的怕多爾袞篡位,小心翼翼不能得罪了那個驕橫的多爾袞。他的皇帝生涯是非常苦的。

等到他病重的時候,他的兒子最大的不過九歲,算是庶子沒有嫡子。他實在不想傳位給兒子,讓他再受一次自己小時候的苦。他想把皇位傳給他一個堂哥,就是安親王嶽樂。

嶽樂,饒餘敏郡王阿巴泰第四子,比順治年長13歲。阿巴泰是皇太極的哥哥,努爾哈赤第七子。嶽樂執掌宗人府,是皇帝信任的兄長。順治認為,只有他那樣的有才幹的成年人才能做得好這個皇帝。

結果不出意外的,這個意見遭到孝莊太后的強烈反對。立嶽樂,把太宗皇帝的子孫都丟一旁,那和當年立多爾袞有什麼區別?

必須在幾個小孩當中選一個!順治身心俱疲。他表示,那就找欽天監問卜,叫上天決定吧。

結果當時的欽天監是天主教傳教士湯若望。他不會中國人求仙問卜那一套,天主教也沒有這樣的宗教儀式。但他對於病理學有一定的瞭解,他告訴順治,要選就選三阿哥,他已經出過天花,不會再得這個病。這樣就不會再重蹈覆轍了,至少下一任皇帝不會再是小孩子了。

病中的順治本來就無力多考慮這事,於是就接受了湯若望的意見。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順治本身沒有嫡子,繼承皇位的當然就是庶子了。有什麼奇怪的?

順治原配皇后是其表妹,多爾袞和母親孝莊做主的蒙古王爺吳克善的女兒。此女性格比較烈,大體不願看到順治寵愛其他女人,順治掌權後與母親和大臣拉鋸,最終廢黜降為靜妃。此後失去記載。

順治依舊無法抗拒壓力,只能再冊原配的侄女為皇后,此女相對溫和一些,康熙二年死,尊孝惠章皇后。

這兩個正式皇后都沒有兒子。

董鄂氏生兒子後,順治冊封皇貴妃,後面兒子死了,董鄂氏也死了,追封皇后。

最後一個是康熙生母,佟佳氏在康熙繼承皇位後與孝惠章皇后同尊太后,第二年死。稱孝康章皇后。

至於為何是康熙繼承?

大體上,應該是順治死後,孝莊做主。主要原因就是康熙已經出了天花。所以康熙一直被稱呼為康麻子。


四川達州


順治的八個兒子,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嫡子,也就是說他的第一任皇后孟古青(孝莊太后侄女,廢后)並沒有生下兒子,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孝莊太后侄女)也沒有生下兒子,那麼皇位繼承權自然只能從庶子裡面選擇!

所以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帝)受不受寵都不重要,他已經入圍了皇位繼承資格!而且關鍵在於他生了天花居然沒死(在古代得了天花很難活下來),這在古人眼裡屬於福報,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他離皇位更進一步!

康熙雖然是順治的第三子,但他的大哥牛紐早夭直接出局,二哥福全沒有野望(只願為賢王)自願放棄,那麼按照皇位繼承順序,自然也就輪到他了。


當然,康熙登基時他還有一個四歲的五弟,兩歲的六弟,一歲的七弟和八弟,但年紀太小了,在清初那個特殊的政治環境裡,實際上是極其不利於皇權的鞏固!

玄燁生母孝康章皇后(追封)佟佳氏屬於漢軍八旗中的襄藍旗,而且她的父親佟圖賴是漢軍八旗中的鼎力戰將,所以立玄燁可以團結漢軍八旗的力量,這一點孝莊太后是非常清楚的。

這樣一來,清朝皇室就能控制滿洲八旗的一部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的全部,加上玄燁有福報(得天花不死),那麼皇位當然非他莫屬了!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準確來說康熙帝並非是順治帝不得寵的兒子。

對於理想浪漫主義的順治帝來說,他的諸多兒子之中,並沒有明顯的幾個得寵幾個不得寵的。只有一個區別,那就是愛妃董鄂妃生下的兒子是親兒子,其他妃子生下的兒子,只是血緣上的兒子。

說白了就是順治帝這個任性皇帝,對於愛妃董鄂妃是瘋狂的愛,甚至是愛屋及烏,所以董鄂妃為他生下的兒子是喜歡的不得了。

順治十四年董鄂妃為順治帝生下一個兒子,是為順治帝第四子。

順治帝有多喜歡這個兒子呢,對於這個兒子可謂是傾注了唯一的感情,不顧之前三個兒子的存在,公然稱之為“此乃朕之第一子”。不只是舉行盛大的儀式,還因此大赦天下,這種規格比之嫡子規格還高,分明是表示就要以此子繼承皇位的態度。

董鄂妃這個兒子生下數月,就夭折了,都沒來得及起名。換其他早夭的皇子,死後那有什麼追封和諡號,比如說順治帝的第一子和第六子就沒有。但董鄂妃這個孩子不僅是有,還破天荒的被追封為榮親王,足以可見順治帝對這個兒子的瘋狂寵愛。

所以說康熙帝並非是順治帝不得寵的兒子。

那麼順治帝為何最終會選擇康熙帝為繼承人呢。

其實這是一個多方權衡利弊的結果,雖然史書上是順治帝選擇康熙為繼承人。

其實順治在駕崩之際,因為與董鄂妃的愛情要死要活的,又是出家又是這樣那樣的,孝莊太后對他是傷心透頂,所以順治帝死後的遺詔,在孝莊的授意下,寫的更像是一份罪己詔。

而順治帝駕崩時,因為京城天花肆虐,死了不少人,加上順治就因為天花而病亡。因此出過天花,並且頑強活下來的康熙就成為最佳人選了,因為康熙有了免疫體質,不害怕天花,避免會病亡的可能,有利於朝局的穩定。

所以以孝莊太后為首的滿洲統治階級,最終選擇了康熙為順治帝的繼承人。

不得不說,努力很重要,但是運氣貌似更重要。像康熙帝在沒有登基之時,誰又知道他將來的作為呢,只是幾個皇子中的一個選擇罷了。卻沒想到他命大,得天花而不死,最終因為這個強悍的體質成為皇帝,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負,展現自己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