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當留守老人都去世了農村會怎樣?

鴨一嘴


對於80,90很大一部分的童年都是在農村裡長大的,在過去,發展相對沒那麼快,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變化不大,不像現在過一年多很多東西都變了。

在過去十年前,一條村裡,雖然也會有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做父母的還是呆在村裡,做點農活,那時的村裡還是比較熱鬧的,到了過年,年輕人回來了,過年更是熱鬧。

但是隨著社會高速的發展,以及這幾年的房地產發展,很多小城市大部分都在開發,一下子到處都是在建房,作為80,90的這一代,逐步都在城市裡買了房。特別是結了婚生了小孩,也把父母接到身邊幫忙看小孩。村裡一下子就慢慢變化了,成了一個趨勢。慢慢的大部分都往城市裡趕了。這也是城鎮化的必然吧。

進了城,城裡各方面設施比較完善,教育、醫院、交通、生活也便利。而且也比農村要熱鬧。一旦從農村出來到城市,慢慢適應城市的節奏,很大一部分也就沒對農村有那麼大的依賴了。農村往往成了過年,過節才回去的地方。變得有點像一個集市,節日到了,很多人趕回來,節日過了,又都一下子都跑光了。

80,90還會有很濃的鄉村情結,但是他們的小孩就不一定了,如果從小就在城市成長,對農村就不會有什麼感情,只是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從那個地方出來的。而且現在人口變得越來越少,感覺對農村好像越來越不利。

但是農村空氣清新,青山綠水,又沒有城市的噪音,生活節奏慢,比較適合生活,如果農村以後能改善設施,把農村變成一個比較高檔的小區,有生活的娛樂設施,交通方便,生活在一條村裡,鄰里之間可以互動,竄竄門是經常的事,聊聊家常,而村裡很多親人比較多,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比較深厚。這些都是一個農村相對比城市有的優勢。

而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壓力大,特別是從農村出來的,父母這一輩的人,剛開始是新鮮,覺得大城市就是好,無論是建設還是各方面都不是農村可以比的,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會新鮮感慢慢消退,在城市,除了自己家裡這幾個人,其他都是陌生的,在城市沒有太多的關係網,人際關係比較淡薄,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所有的生活頃刻之間就改變了,多多少少有點融不進這個城市的,就成了這個城市的邊緣化的人。他們的思鄉情結會濃一點。

至於過了幾十年農村會怎麼變化,還是存在很大的變數,相比農村戶口在價值上其實遠遠是要比城市戶口的要值錢,城市也就是一套房,其他就什麼都沒有了。也不會你成了城市戶口其他各方面的福利就可以提升。現在是開放戶口,不過一旦改了戶口以後你想再改成農村的就很難了,到那時你家的一畝三分地就真的沒有了,能留給下一代的往往就是城市裡面一套不值錢的房子。如果自己經濟一般,搞不好是一家幾代人逼在一套房子裡生活,那樣的話也是挺憋屈的。

如果像美國這些地方的話,農村最後會成為農場,但中國畢竟不是美國這些國家,最後會怎麼變,感覺一切都是一個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