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同為皇帝,為什麼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標,但康熙卻很怕胤禔奪權呢?對此你怎麼看?

東海已有幾座山


在對待子孫的問題上,明太祖朱元璋與清聖祖玄燁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過分相信兒子,後者過分猜忌兒子。作為皇帝,他們無疑都是比較成功的,但作為父親,似乎又都有些走向了極端。

歷史上的朱元璋,原本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只可惜在懲治貪官和罪犯時,常常施以重典,故而後人多為其貼上了“暴君”的標籤。明太祖對兒子們都是比較信任的,甚至對沐英這個義子也是委以重任,能做到將雲南交由其去統領。這樣的胸懷,在古代君主中並不是很多見。

朱元璋不僅信任太子朱標,對其他兒子也曾都比較放心。只是到晚年時才意識到,封了太多的兒孫,反而不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甚至像燕王朱棣這樣的兒子,還能反過來威脅到皇權。這無疑又是一種悲哀。

當然,太子朱標之所以能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也與他寬仁的性格有關。作為太子的朱標,可謂是忠孝仁義,而且對自己的兄弟們也真是以誠待人。舉例而言,朱標病逝後,作為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沐英,也曾哭的一塌糊塗。由此可見,朱標是深得人心的。

與朱標不同,早早就被立為太子的胤礽,雖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被康熙當做繼任人來培養,可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少了一份寬仁,多了幾分野心,以至於父親和兄弟們,最終都不是很滿意他。

當然,胤礽的問題或許也與清朝皇家歷來的爭鬥有關。自後金時代起,無論是父子還是兄弟,愛新覺羅家族為了爭奪皇位(汗位),可謂上演了許多悲劇。胤礽的兩立兩廢,雖然比較可惜,但似乎也不太例外。

就康熙而言,晚年的他一直都不放心自己的兒子,更不放心太子,總覺得太子不安分,其他兒子又覬覦皇位。不過,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還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這種悲劇,固然與康熙內心的猜忌有關。

朱元璋過分信任兒子,導致了燕王的尾大不掉,而康熙過分的防範兒子,致使了父子反目,手足相殘。作為帝王,他們都是比較成功的,但作為父親,或許,他們也當有值得反思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