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撐起大清王朝的孝莊,死後停屍宮中37年,康熙為何不願將其下葬?


撐起大清王朝的孝莊,死後停屍宮中37年,康熙為何不願將其下葬?

孝莊太后對於順治、康熙兩代帝王恩深情重,她之所以37年停屍未葬,雖然有不想與皇太極葬在一處的原因,很大程度更是因為康熙皇帝不忍和祖母分離。

孝莊太后十三歲就嫁給了皇太極,從此在大清帝國開始了傳奇人生。在皇太極去世後,她的兒子福臨在各方博弈之中撿了大便宜,成了滿清帝國的皇帝。福臨年幼,多爾袞攝政掌權,在帶領大清入主中原奪取天下的同時,也由攝政王進位為叔父攝政王,再進位為皇父攝政王。

我們不難想像當時順治皇帝和孝莊太后的處境,母子兩人在多爾袞的權勢之下,必定是如履薄冰謹小慎微,稍有不慎就會有滅頂之災。這時期的孝莊太后,必定是對多爾袞虛以委蛇的,也才有了順治的皇權穩固,同時也有了民間廣為流傳的她和多爾袞的緋聞。

撐起大清王朝的孝莊,死後停屍宮中37年,康熙為何不願將其下葬?


以多爾袞的雄才大略,是不可能染指孝莊太后的,但他們女子所受的屈辱和擔驚受怕,那絕對是肯定的。這一點,我們從多爾袞死後被刨墳掘墓加鞭屍,孝莊太后未出面阻止,就能看出端倪。畢竟,如果她出面勸說順治,是肯定會有效果的。

孝莊就是個操心命,剛過幾天消停日子,順治就駕崩了!(野史說是因為最因此的妃子病逝,他難過之下出家了)年幼的玄燁即位成了康熙皇帝。權臣凌駕於皇帝之上的一幕又再次上演,這次主角成了鰲拜,孝莊太后成為年幼的康熙皇帝的唯一保護者。

撐起大清王朝的孝莊,死後停屍宮中37年,康熙為何不願將其下葬?


鰲拜在某種程度上,比多爾袞更具有威脅性,畢竟多爾袞是順治的叔叔,在大義名份的壓制下,只是專權而已,鰲拜則不同,他武功赫赫黨羽眾多,如果鐵了心的要取康熙而代之,估計山海關之內,就真成了鰲拜的天下。在這種情況下,孝莊太后聯合鰲拜的政敵,同時麻痺鰲拜順利的為康熙親征爭取了時間,最後成功剷除了鰲拜。

康熙對這位祖母的感情極深,出征在外幾乎每天都要寫信問候,還自己親自抓魚送給祖母嚐鮮。在孝莊太后病重之時,他不僅晝夜不離的侍奉左右,還向上天祈求,寧願自己減壽也要讓祖母平安。他在對上天的祭文中說: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極之恩,畢生難報。

撐起大清王朝的孝莊,死後停屍宮中37年,康熙為何不願將其下葬?


雖然孝莊太后死前曾說過:“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大概意思是,太宗文皇帝皇太極的陵墓已經奉安很久了,從尊卑的角度說,我不能再打擾他,開啟陵墓與他合葬,再說我心裡眷戀你們父子倆,不想死後離你們太遠,就在遵化你父親的陵墓旁安葬我吧,這樣我就沒有遺憾了!

很多人認為這是孝莊不想和皇太極葬在一起,我覺得有些牽強,畢竟皇太極是她的丈夫,她的做作所為,也完全可以毫無愧疚地在地下面對皇太極。即便兩人沒什麼感情,能夠葬入祖陵,也是很榮耀的事。畢竟,她出身蒙古貴族,這樣的待遇對於她出身的部族,是有很大幫助的。

撐起大清王朝的孝莊,死後停屍宮中37年,康熙為何不願將其下葬?


她之所以沒有與皇太極合葬,應該是真的捨不得離開順治和康熙父子!而康熙之所以將祖母停屍37年不下葬,應該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

畢竟,康熙皇帝至情至性,對於有再造之恩的祖母,感情是極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