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白崇禧:在外打戰養外室生子,妻子用一招除後患,後倆人十分恩愛


白崇禧:在外打戰養外室生子,妻子用一招除後患,後倆人十分恩愛

婚姻中有一個好的搭檔,才會使家庭越來越幸福。

名將白崇禧無疑就是一個幸運的人,遇到了一個好妻子,可以後顧無憂地在外工作。

生逢亂世,白崇禧也有很多無奈的時候,但因為有一個外柔內剛的妻子,家裡遇到大大小小,都能夠幫他處理好。

白崇禧:在外打戰養外室生子,妻子用一招除後患,後倆人十分恩愛

不得不說桂北臨桂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民國時那裡出現過三個頂頂有名的人,一個愛國幕僚李任仁,和另兩個將領李宗仁、白崇禧。

1893年白崇禧出生在桂林市的一個清苦人家,父親在他11歲的時候因病去世,母親一個人照顧一群孩子,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白崇禧也早早地就在外幹活,減輕家裡的負擔。

1905年,李任仁回到家鄉創辦小學,因為白崇禧從小聰慧過人,他的叔叔就帶著他去這所學校報名。

幸好沒有錯過這次機會,不然很可能白崇禧一輩子只能在老家,做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

白崇禧家裡貧寒,交不起學費,李任仁就免掉了他的學費,有時候還會送一些文具給他,1908年白崇禧從這所小學畢業。

畢業後又回到家裡種田,沒有找到很好的工作。

白崇禧:在外打戰養外室生子,妻子用一招除後患,後倆人十分恩愛

平時在學校的時候,白崇禧表現地比較聰明,也願意學習,李任仁十分欣賞他,看他在家迷茫,就推薦他報考廣西陸軍小學。

在那次考試中,白崇禧是第六名,可惜的是,才讀三個月因為生病回家了,病好了之後,因為一些原因無法回到那個學校繼續學習。

白崇禧又回到迷茫的階段,這時候老師李任仁又給他指了一條路:報考桂林初級師範學校,最後以第二名的成就成功入學。

可以說,在白崇禧最初階段,李任仁是他的指路燈塔。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也是在這個時候,李任仁與他分析當前形勢,鼓勵他他棄筆從戎,隨後白崇禧報名參加學生北伐敢死隊,開啟了他的征戰生涯。

跟隨這條隊伍,又在武昌陸軍預備學校學習,在這期間表現良好,畢業之後大放異彩,尤其是剿匪任務,每次都完成地很好,深受上面賞識。

真正讓白崇禧大放異彩的是在1921年,孫想統一兩廣,任命白崇禧為參謀長,在各方的配合作戰下,於1925年勝利,統一了兩廣。

白崇禧:在外打戰養外室生子,妻子用一招除後患,後倆人十分恩愛

在事業上春風得意,愛情上也抱得美人歸了。

1903年馬佩璋生於桂林的一個書香世家,父親馬健卿是清末的貢生,做過縣長,也當過銀行常務董事,可以說馬佩璋的家境比白崇禧好得多。

而馬佩璋本人也是當地出了名的美人,畢業於桂林女子師範學校,所以家裡對她婚事十分嚴格,導致了她二十多還沒有出嫁。

在那個年代,二十二歲結婚跟現代二十二歲結婚完全是兩個概念。

白崇禧家境不富裕,但年輕有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家也是回族的,所以馬健卿同意了這門婚事,1925年兩人成婚。

白崇禧:在外打戰養外室生子,妻子用一招除後患,後倆人十分恩愛

馬佩璋是典型的傳統女子,她沒有在外面發展事業,卻把家裡治理地僅僅有條,讓白崇禧安心在外面打拼,回家就是一片樂園,倆人也十分恩愛。

不過這場幸福的婚姻中,也摻雜著玻璃渣子。

1930年,馬佩璋帶著兩個女兒去了香港,白崇禧在外打戰,也在這時候動了歪念,跟一個姓王的女子好上了,專門為她找了一個小別墅,最後還生了一個兒子。

馬佩璋知道後,趕去那裡,白崇禧面對妻子的時候湧出了愧疚,表示隨她處理這件事。

馬佩璋是這件事最大的受害者,但她沒有一味地沉浸在傷心中,指責白崇禧跟姓王的女子。

最後給了那名女子一筆豐厚的錢財,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名下撫養。

如果不是選擇離婚而是保住婚姻,不得不說這樣的做法是很有智慧的。花錢斷絕往來,留住孩子,丈夫回來了,也沒有留下怨恨。

白崇禧:在外打戰養外室生子,妻子用一招除後患,後倆人十分恩愛

除了這件事,他們的婚姻生活大部分時候,還是非常恩愛融洽的。

在兒子白先勇的記憶裡,父親是個強悍的人,但面對母親,與她爭吵時總會先退讓。

雖然白崇禧的地位高,讓一家人生活地更好,但他也不是無所不能,在那個亂世,有幾次逃難白崇禧無法趕去保護他們,是馬佩璋帶著一家老小找避難所。

1962年12月,馬佩璋因病去世,白崇禧備受打擊,下葬的當天,身邊人說“白將軍眼淚幾乎沒斷過”,他們兒子也說,按照他們規矩,下葬後要走墳四十九天,白崇禧每天都會去。

他們的婚姻不是完美的,可與當時一些人的婚姻相比,還算是幸福的。

白崇禧:在外打戰養外室生子,妻子用一招除後患,後倆人十分恩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