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孩子11歲了,這兩年特別叛逆,故意和我對著幹,我咋讓他聽我話?

weiyali123


我是三番麻麻,一個在教育行業工作快十年的老師,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11歲的孩子這兩年叛逆這個問題,丫頭想說的是:

11歲有可能會叛逆,除非孩子特別早熟,不然9-11歲的孩子心思還全部在玩上面

11-15歲的孩子智慧發展趨於成熟,思維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體內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因此對於孩子處於這一時期並出現叛逆的家長,我們首先反思的應該是自己。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十有八九的孩子叛逆的根源都來源於反抗。

就像毛主席說過的“哪裡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魯迅說過的“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忙”。

孩子的叛逆意味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不再一味的順從家長,而是開始自己思考,希望自己做決定,贏得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這是好的現象,總比在沉默中走向滅忙好很多。

那麼當孩子出現這種意識後,我們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及時糾正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不要再將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或者是什麼都不懂得小嬰兒,要相信此時的孩子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只要我們家長引導得當的話。如果還是一如既往的執行原有的教育方針,那麼輕則親子關係破裂,重則家毀人亡。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的就是我們家長的控制慾。控制慾是一把殺孩兒於無形的寶劍,因為他們無從反抗。

從孩子一生下來,我們就先天的把他當成弱勢的一方,什麼都需要依賴自己的幫助,那麼久而久之我們就會習慣了替孩子做決定,並冠以“我都是為你好”的美名,殊不知這樣只是滿足了自己的控制慾,對孩子的成長一無是處。

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需要的是放手。

龍應臺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們要放手,且瀟灑的放手。為了不在一瞬間突然放手讓自己產生鈍肉感,那就在他慢慢長大的過程中逐漸放手。

放手讓他學會走路;

放手讓他學會奔跑;

放手任他摔跤;

放手任他成長……

只要我們把握好這個度,那麼甜蜜和諧的親子關係會是你和他一生的美好記憶!


三番麻麻


青少年叛逆該怎麼辦?

一、父母要正確的面對叛逆期這一客觀事實。

逆反期是兒童心理發展中正常的現象,是人生髮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期。逆反期能否較為順利的度過,能否減免挫折和危機,對後續的發展至關重要。

此時,父母的認知、理解和引導最重要。不能存在僥倖心理,也不能被動應付。要事先做好思想準備,提前調整對待孩子的方式,使關係和諧,做能夠平等溝通的好朋友,為下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點所在。

11歲的孩子,生理上漸漸的開始發育,使他們產生成人感,但實際上這只是心理上、自我意識中的成人感。現實中,他依然是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講,孩子對自我的認識意識超前,而父母只把他們視為尚未發育成熟的兒童,對孩子的認知滯後。一個超前,一個滯後,這種認知上的差距成為雙方矛盾的焦點。

三、父母要正視少年兒童獨立自主的要求。

父母要不斷的學習,要平等的和孩子交流。不要高高在上的權威式管孩子。權威式管教,讓孩子可能出現兩種叛逆方式,外向的孩子會爆發式叛逆,內向型的會採取冷漠式叛逆。也不要聽任孩子為所欲為,而是冷靜的和孩子共同分析問題,共同合作式解決問題。慢慢的,親子關係也就越來越和諧。

總而言之,家長要不斷學習,和孩子共同成長,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


江南梅娘


按照孩子的發展來說,11歲正是叛逆期,他們對世界有了一點了解但又不全面,他們走了一定的知識而又是片面的。我們要接受孩子的任何發展階段表現出來的行為,同時我們應該合理處理好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一,尊重孩子。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更需要尊重,他們為什麼會叛逆,他們認為長輩們的說教讓人煩不勝煩,他們要自由,要反抗,要理解。所以對待叛逆期的小孩我們應該理解他們尊重他們,但不代表我們就要事事依他們,也不要總說教孩子,可以用些“迂迴戰術”,遇事先穩住孩子壓下自己的脾氣,然後按照他的想法迂迴引導他按我們的來做。

二,帶他走出去。孩子對社會的認知不足,就讓他走出去看看社會,看看社會的發展也讓他看到社會的殘酷,給他充分認知的機會,讓他通過自我認知改變自己。可以帶孩子去汽車站,火車站,飛機場,通過觀察各個場所人員的不同對比讓孩子認識到知識的作用。此外帶他們去合適的名勝古蹟並進行講解,通過講解讓孩子有深刻體會。

三,有效的溝通。一切的矛盾來源於缺乏溝通,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通過溝通讓彼此更加了解,切記溝通過程不是說教過程,要彼此聆聽。

總之,針對11歲的叛逆期孩子,父母應該尊重他們,理解他們,溝通為主,說教為輔,迂迴解決。





米力伊昇


(1)嚐到甜頭。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先要使孩子嚐到成功的滋味,如果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不會有進步。比如,當孩子的語文好而數學差,在做功課時,就先讓他做語文作業,然後再做數學作業,如果程序相反,不僅數學作業做不好,而且連語文也不會有所進步。

(2)欲速不達。常言道:“欲速不達”、“水到渠成”。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父母要避免急躁情緒,不能操之過急,不能強迫孩子學習。如果逼得太緊的話,孩子就會變得焦躁,不耐煩,潛意識地產生反抗情緒,因而是變得善忘,會一下了把剛學的東西全部遺忘掉。

(3)要多鼓勵。對於孩子的好表現和好成績,父母不要吝嗇使用讚美之詞。因為稱讚對孩子會起很大的鼓勵作用。對於孩子的錯處,不要過於批評,因為過多地批評,會令他情緒低落,而犯更多的錯誤。表揚為主的方式,對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有一定的作用。

(4)防止反抗。防止孩子產生反抗心理,尤其是防止產生逆反心理,是父母教導孩子學習必須嚴加註意的問題。如果孩子產生了反抗心理,連進取心都沒有了,哪裡還談得上有學習興趣。

(5)控制時間。由於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如7歲的孩子在家一次連續做功課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8-11歲的孩子不要超過50分鐘。如果做功課的時間較長,中間一定要有十分鐘左右的休息,讓孩子舒展筋骨。如果孩子功課做得了的話,應該給他小小的獎勵。

(6)刺激求知。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就要不斷地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為此,父母應該常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動物園和圖書館等等。

(7)吸收教訓。在孩子做功課時,不要讓孩子依賴父母的幫助來解決困難,而要讓孩子自己從經驗中吸收教訓。例如,有困難的時候,要採取積極的態度去鼓勵孩子獨立思考,不使孩子養成依賴性,更要使孩子明白做功課是他的責任。

(8)不受騷擾。在孩子做功課時,家裡的人不要大聲說話,更不要看電視或聽收放機,讓孩子能在安靜的環境中做功課。如果家裡的住房許可的話,應空出一個房間用來做孩子的書房,使他可以不受騷擾而安心地做功課。

(9)做好榜樣。要使孩子對學習發生興趣,父母必須做孩子的榜樣,先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很喜歡看書,求知慾很強,並且不斷地學習,等等。

天下父母心,願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學習健康成長



數學胡老師


孩子11歲,這兩年叛逆期,容易給家長對著幹,我認為很有必要從幾個方面思考下,因為這個現象很普遍,每個孩子或者家庭裡都有碰到過這個棘手的問題。

但我所希望,有些家長必須首先找找自己這方面的原因。

1.有沒有家長常常喝酒耍酒瘋,打逗孩子的;

2.某個時間點孩子交待家長給老師留言的事,家長卻大意忘了;

3.對孩子生活上、學習上關心不夠,事事都由著孩子自己解決,還處處說“長這麼大了,還讓家長給你操心”。

家長看似很普通,很隨意的做法,日積月累,卻反而去刺激,更主動,促使孩子衝著家長幹,不服管教,頂嘴等現象發生了。而這時候家長卻感覺很委屈。

還有的家長簡單去理解,這是孩子到了青春生理期,有些事情家長就沒當回事,任由孩子這時侯由著他自已的想法,去解決和發展,這都是不對和很錯誤的做法。

一俗語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家長所在孩子面前的行為處事,都影響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此刻也會這樣慢慢學會,或養成這個習慣來面對學習和生活。

所以希望有些家長看到後,能改正這些不良習慣能,以身做則,做好自己的行為舉動,做一表率來引導孩子。

如何去勸導和引導孩子,我覺得有幾個重點:

1.不做過份出格的事,多聽取孩子的想法。

比如,與其說“現在寫作業”,不如委宛些說“等半小時寫,還是吃完飯寫,你選一個”。說出來的話,孩子會覺得舒服,會覺得,哦,這是在給我商量。

2.互相監督,互動模式,來改變化解雙方對峙局面。都互相一起制定生活起居,學習、娛樂時間計劃,共同進步,共同體諒、寬容些,應該會有奇效。

3.生活上不要再去做些無頭無腦的事,家長永遠都是孩子的堅實後盾,給予信任,平等對待,保持親密“有間”的關係,平等對待,支持孩子獨立嘗式,在其以後的失敗而給些鼓勵安慰,相信孩子會體識到我們家長給他的付出和關愛的。

以上幾個看法和觀點,有說不到地方,請大家指正批評!最後希望每個家庭都和和睦睦,平平安安!


明港大視窗


孩子都有叛逆期,叛逆期處理不得當會對孩子今後的生活以及性格造成不好的影響,底層邏輯和家長以及教育環境是息息相關的,這些問題不能全是孩子的問題,家長也應該好好學習改進以及完善教育方式,在這裡我將分享我的一些教育經驗。

眾所周知,在教育方面每個家長基本都是新手,有部電影橋段的對話“我是第一次做爸爸,我也是第一次做兒子”,既然是第一次就會有形形色色的教育方式出現,有的家長繼承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長會按照自己對於教育的理解來教育下一代,我想這些都不夠理想,最主要的還是科學的教育孩子,在這裡希望家長多多學習,這樣做家長的不累,孩子也會有更好的成長環境。

叛逆期是一種對抗的表現,家長如果用嚴厲的話語以及嚴厲的懲罰來處理的話,孩子就會更加叛逆,惡性循環就會產生,這樣做可能當下會有效果,但是孩子的內心會產生憤怒,報復,反叛以及退縮的想法,反叛就會表現在叛逆這個問題上,退縮會造成性格的缺陷,就是過度自卑,很顯然這種方法不可取,尤其在已經有很嚴重叛逆表現的孩子身上不可行。

首先孩子要得到充分的尊重,作為家長應該充分表達你對孩子的尊重,這樣做可以讓孩子知道你對他是友好的,和善的,從而更有效的建立鏈接。這一點很重要,孩子做一件事情,作為家長不要覺得孩子做的不對就直接否認,要思考他這麼做的原因,在談話中要給予正面反饋,同時堅定,堅定事實,堅定情形的需要,做出糾正,在糾正的過程中要講明緣由,講解的要細緻入微。

在惹你生氣,以及和你頂嘴時,不要直接做出反應,要彼此尊重,讓孩子也能尊重你,大家都冷靜一下,過後再以正面的方式溝通解決問題,切記在你憤怒生氣時不要嘗試解決當下的問題,冷靜過後互相尊重時再來解決問題。

這樣做對於孩子也能起到鍛鍊自主思維,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減少叛逆期的對抗行為,我就是一直在用這樣的方法管教我的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我更想她的朋友,可以什麼事情都能和我溝通,並能尋求我的幫助,從而我也能夠更瞭解她的想法,以及內心世界的狀況,這樣做是有效的,希望各位家長也能借鑑參考。

最後感謝您能閱讀到這裡,願我們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耶]



韻熙時光


孩子叛逆你不應該沮喪,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代表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不過由於自己的想法還不成熟,所以會跟你對著來。

首先你不要再別人面前批評他、打他,此時孩子已經有自尊心,過度責罵同樣會造成孩子叛逆;不要對孩子太過嘮叨,也易產生逆反心理。

再就是要多於他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不要過多的說教,應該多給予他傾訴的機會。這樣既可以拉近你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又能瞭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最後就是你要尊重孩子,只有你尊重孩子了,孩子才會尊重你。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你應該做好榜樣,你沒做好榜樣,孩子為了發洩心中的不滿,也會以叛逆的情緒表達出來。

孩子在叛逆時期,說明孩子在思考問題了,在開始樹立價值觀了,這時你一定要好好的引導,要有足夠的耐心與關愛。

千萬不要強硬的手段,你的手段越強硬,他就會越叛逆。


百葉滄海


11歲的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叛逆階段,這樣的孩子認為自己已經成熟,對家長的一些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予以挑戰,這也是一個好現象,是人發展過程當中的必然階段。對於叛逆反應強烈的孩子,他們將來會有很大發展,會有更大出息。家長認為的孩子不聽話,是他向成人挑戰的一種表現,我們如何和這樣的孩子相處:第一要蹲下身來,學會尊重孩子,跟孩子平等相處。第二,看他對哪些學科有興趣,發揮他的長處,讓他更有信心去揚長避短。第三,多多關心愛護孩子,及時給孩子肯定和鼓勵,激發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第四,多帶孩子去旅行,多接觸自然,多接觸社會,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第五,對孩子多加包容,多加理解,不要以批評為主,和孩子以朋友相待,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避免雞飛狗跳,家長只有這樣面對與處理,就會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而健康成長。



學習不是事


這是一個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也就是主張男女平權、平等獨立、注重孩子獨立人格培養等現代理性觀念以來,原子化家庭所面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在不同的文化裡面,受到的挑戰和給出的方案也不盡相同。就現代中國家庭而言,一個11歲的孩子,基本上是獨生子女,處於小學5-6年級的階段,情況會更加複雜一些。而且,男孩還是女孩,條件也不一樣。

假如是男孩子,11歲的男孩子的叛逆表現,除了共性的“不聽話”以外,主要為暴力性、攻擊性開始增長,這是男性獨立的一個重要表現。再加上獨生子女,家庭以孩子為中心,很可能表現為對家庭女性成員(母親、奶奶、姥姥等)的攻擊性舉動增加(當然不會達到傷害的程度)。在外,比如學校裡,表現為男生之間的打鬥加強。因此,針對這一問題,主要的方法是給與正確的男性成年偶像的引領,加強權責對等的教育,認識到男子漢首先是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這才是真正的勇敢,而不是對其他人尤其是女性或弱者動手動腳。

假如是女孩子,叛逆主要表現為不耐煩,頂嘴,愛打扮。這是女性開始成熟獨立的一個重要表現。因此,針對這一問題,主要是給與正確的女性偶像的引領,加強危險意識、風險意識的教育,只有意識到外在環境的危險性,才能讓她靜下心來聽得進去,走上正途。


俠客闖江南


我的孩子十歲了,是個女孩,也是比較叛逆,有時也頂撞父母,成績的話語文英語還不錯,數學一塌糊塗,所以說我和你都有同樣的問題要解決。但是我有一點就是,我不灰心,然後不斷去學習,去反省,嘗試不同的辦法,目前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和你分享一下。

首先,我不斷地去了解這個年齡成長階段的孩子的心理特點,他們究竟喜歡什麼,崇拜什麼,害怕什麼,渴望些什麼。這是心理關口,只有知道孩子心理的想法說出來的話才能引起孩子的重視

其次,我學著和她做朋友,也和她的朋友一起做朋友,週末她邀請朋友來家裡的時候,我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她朋友過生日的時候,我會適當給她一些送禮物的小建議,然後會和她說代我祝福生日快樂。這樣孩子們也都把我當朋友,有一些小心事還是很樂意和我分享的

還有就是,我會和孩子認錯,也許生活壓力等等會讓我們脾氣暴躁,所以有時難免錯怪孩子,因此要平等地對待孩子,她也會有壓力過大,心情不好的時候,允許她生氣,允許她宣洩心情。過後我們在一起分析這件事情更恰當的處理方式。以後碰到類似的,孩子就會換個方式處理,頂撞就會少很多。

最後,給孩子做好榜樣,給孩子樹立一個樂觀,積極,向上,對生活充滿希望和感恩的榜樣。孩子放學回來看到的是一個陽光媽媽,而不是一個等著挑刺的媽媽,孩子的內心也會是快樂的。快樂是最應該分享的,很多時候孩子的頂撞都是父母不開心的情緒互相傳染的激烈表現。

同時,如果我自己做到了這些,發現不僅我自己過的很開心,孩子也在一天一天地變好,這便是常說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

您可以嘗試一下,也許會有您希望的收穫[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