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誰能解釋“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衰蘭是送的什麼客?

蓋天宣夜說


由問題我想到了另外一句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出自領袖之手——《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但凡有情之物必會走向衰老,這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即使蒼天也是一樣,人間所面臨的滄桑鉅變同樣要歷經艱難曲折,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這份富有哲思的雄偉霸氣,使這兩句詩耳熟能詳,家喻戶曉。但這並非原創,而是偉人的化用,原文是出自中唐詩人李賀的“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鬼才李賀,一生短暫,僅27年,他沒能參加成科考,潦倒相伴。但他卻是中唐詩人中最為傑出的一位,共二百多首詩,多麗句佳作。“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想象奇詭,語言瑰麗,詩情淒冷。下面我們就來品一下“衰蘭送客鹹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原詩:

《金銅仙人辭漢歌》並序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武帝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宮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李賀在序中對作詩的緣由有所記述:

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孫。在青龍元年,(據《三國志·魏書·明帝紀》,公元237年舊曆三月改元為景初元年,徙長安銅人承露盤即在這一年。)命宮官驅車取漢武帝捧露盤仙人運往洛陽,欲放置前殿外,在拆盤過程中仙人潸然淚下,為此,做了這首詩。

詩中提到金銅仙人,即捧露盤仙人。王琦注引《三輔黃圖》中:“神明臺,武帝造,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雲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對於長生之道,從始皇帝起,就未曾停止過,到了漢武帝時依然也想長生不老,於是建了金銅仙人承露盤,求取仙露。當然,歷史不斷向前,武帝也並未因此而長生。

魏明帝時,為了長生,而遷走金銅仙人,還流傳了一個潸然淚下的故事。《三國志·魏書·明帝紀》裴注引《漢晉春秋》:“帝徙盤,盤拆,聲聞數十里,金狄(銅人)或泣,因留於霸城。”銅人泣淚自然是傳說,但可信的是“銅人重不可致,留於霸城”,總之,銅人是留在了霸城,沒搬到洛陽,曹叡最終也沒能長壽,逝於36歲。

全詩十二句,每四句一層,可分三層。以仙人與旁觀者交迭的視角,從時光易逝,朝代更替寫到被迫遷移再到離宮之感,句句悲情,字字離殤。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武帝當年煉丹求仙,夢想長生不老。結果,還是像秋風落葉,倏然離去,留下的不過是茂陵荒冢而已。金戈鐵馬,征戰沙場,堪稱一代天驕的他,在歷史長河中如朝露日晞,轉瞬即逝。一夜的車嘶馬鳴,天亮之際便銷聲匿跡。舊時亭臺依舊,桂樹秋香依舊,但那三十六所離宮別苑卻早已淹沒在苔綠之中了。

詩人在序中稱自己為李唐王孫,並直呼漢武帝為“劉郎”,以平等的身份對視,表現出李賀的傲兀和不受封建等級束縛的狂放。

魏宮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這四句,詩人投入了無限的想象,他以銅人的視角來講述:大漢時代早已成為滄海一粟,魏國宮官驅車將要把“我”遷置遙遠的洛陽。剛出東門,這酸風便直逼眼眸。唯有伴著舊時明月走出這漢朝宮闕,憶起昔日君主淚落如鉛水。

“酸”,風是酸的,射入眼中,淚是酸的,打入心底,情是酸的。這“酸”不僅僅是仙人,也是李賀。那酸澀的清淚如鉛水一般沉重,直壓心底。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咸陽古道上,秋蘭已老,她默默的注視著,送客遠離。如若上天像人一樣擁有情感,恐怕他也會因滄海桑田、興亡盛衰的悲情而變老吧!月色淒涼,捧盤仙人在孤獨中前行,渭城河水聲漸漸消失在夜色之中。

已老的秋蘭送客遠行,這“客”是誰?

金銅仙人,也是詩人自己。

朱自清先生在《李賀年譜》中推測:這首詩大約是元和九年(814年,一說813,但813年李賀只是請了病假,並未辭官)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官職非常小,從九品上,雖說也是京官,但卻是主管朝會、祭祀時君臣版位的次序及贊導跪拜禮儀),從長安向洛陽歸去,李賀想想自己“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仕途困厄,壯志難酬,不禁悲從中來,“百感交併,故作非非想,寄其悲於金銅仙人耳”。

《金銅仙人辭漢歌》,借金銅仙人臨去時“潸然淚下”表達出亡國之慟,在銅人與旁觀者的視角變換中,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痛的凝重。設想奇創感人,形象鮮明多變。怨憤之情溢於言外,卻又無金剛怒目、氣峻難平。語言剛柔相濟,恨愛互生,參差錯落,整飭綿密。不愧是出自詩鬼之手。


人生在世詩酒花


衰蘭送客:秋蘭已老,故稱衰蘭。客指銅人。咸陽:秦都城名,漢改為渭城縣,離長安不遠。咸陽道:此指長安城外的道路。

“天若”句:意謂面對如此興亡盛衰的變化,天若有情,也會因常常傷感而衰老。

這首詩的背景是;金銅仙人的傳說是本詩的重要素材,它本是漢武帝所造,漢滅後被迫搬出長安運往洛陽,並相傳銅仙人在裝車前竟潸然淚下。此時詩人因病辭官,也將從長安赴洛陽,滿目瘡痍,遂寄其悲於金銅仙人。金銅仙人是劉漢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見證人”,詩人就是唐王朝走向衰微的見證人。詩人前四聯都是懷舊,到第五聯開始寫今~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賦予蘭花以感情,衰蘭的愁就是詩人的愁。“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設想奇偉,司馬光更稱其為“奇絕無對”。李賀作詩求奇,有時語意晦澀,堆砌詞藻,本詩則避免了這些缺點,綺麗而妥帖,語言和感情相得益彰。


沈祥順詩詞書畫


《金銅仙人辭漢歌》(唐•李賀)釋意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魂歸茂陵、反主為客的漢武帝,秋風中聽聞自己的建章宮中一夜馬嘶及忙碌之聲。)

畫蘭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宮中蘭、桂自香;花草滿廢園,一片碧綠。畫蘭,此指如大自然中之蘭,與後文“衰蘭”對。)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銅仙人被車拉走,聽魏官說要出東關,遠離此地千里之外,心一陣陣酸,眼一陣陣熱。)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仙人一去,所承之月再不是漢月;金盤玉露也再不是漢露。淚涔涔下矣。)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送銅人出宮上路的,似乎只有一夜而老的蘭花;此情何堪,必是天也動容變老,何只蘭衰!)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一路東行,越走越孤獨,越走越荒涼 ,直至最後一點兒“希望”歸於寂滅。)


老馬識途183228897


謝謝你的提問,現在奉上我的一知半解,願有所幫助。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只有枯衰的蘭草在通向咸陽的古道送別,面對如此興亡盛衰的變化,上天若有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

衰蘭是送的什麼客?是誰呢?又有什麼含義呢?

出處

《金銅仙人辭漢歌》
唐·李賀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白話文:茂陵裡埋葬的劉郎,好似深秋落葉倏然離去,夜裡曾聽到他的神馬嘶鳴,天亮卻杳無蹤跡。畫欄內的桂樹依舊花繁葉茂,散發著陣陣幽香,長安城的三十六宮,如今卻已是苔蘚滿布。魏國官員驅車載運銅人,直向千里外的異地,剛剛走出長安東門,寒風直射銅人的眼珠裡。只有那朝夕相處的漢月,伴隨銅人走出官邸,回想起往日的君主,銅人不禁潸然淚下。只有枯衰的蘭草在通向咸陽的古道送別,面對如此興亡盛衰的變化,上天若有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獨出長安的承露盤,在荒涼的月色下孤獨影渺。眼看著長安漸漸遠去,渭水波聲也越來越小。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

淺談“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在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這首詩寫於詩人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從京都離開,去洛陽定居。

這首詩寫時候距離唐朝覆滅九十多年時候,從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末年爆發安史之亂以後,唐代貞觀之治繁榮景象就不復存在,唐朝就一蹶不振。唐憲宗雖號稱“中興之主”,但實際上他在位期間,藩鎮叛亂此伏彼起,西北邊陲烽火屢驚,國土淪喪,瘡痍滿目,民不聊生。對於國家的內環憂患重重。對於這時候男子,能進京中舉,希望是進廟堂,為國家效尤,重振國家。但是進到廟堂後,發現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到處碰壁,世家子弟的談笑風生,官官相護,令詩人感到憤恨。

金銅仙人:

銅仙人是漢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臺上。

“高二十丈,大十圍”-----《三輔故事》

這個形容了金銅仙人的尺寸,歷史上的金銅仙人是很高大,不可能是詩人李賀中描寫那樣。

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中“衰蘭”是指官道路邊上的蘭花,這時候蘭花已經是色老衰馳。

送的客人是指金銅仙人。

蘭花的衰老不僅僅是因為秋風,因為時節轉變而衰老,這時候衰蘭更多是指詩人本人,藉助寫金銅仙人被魏國管人驅車將銅人送至千里之外的異地。看到這樣情景,這樣的興亡變化莫測,詩人更多是擔憂國家,為國家明日操心。

這個送金銅仙人的情景其實是詩人的幻想,以史為鑑。形象鮮明而又變幻多姿。怨憤之情溢於言外,卻並無怒目圓睜、氣峻難平的表現。


牛奶貓不喝牛奶


這個客字面意思是指離開咸陽的銅人。其實可以說是作者自己。也可以說是和作者一樣在長安鬱郁不得志而傷心離開長安的人。

詩的意思是:枯衰的蘭草為遠客(金銅仙人)送別,在通向咸陽的古道。上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

這首詩大約是唐元和年間,社會積累的問題導致唐王朝還有不足百年就覆滅,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由長安到洛陽,途中所作。他借“金銅仙人辭漢”的史事,來抒發興亡之感、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

作者李賀面對長安嚴酷的現實,他的心情很不平靜,急盼著建立功業,重振國威,同時光耀門楣,恢復宗室的地位。卻不料到長安以後,到處碰壁,仕進無望,報國無門,最後不得不含憤離去。這首詩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對於一個離開長安的人,那株衰蘭送的正是自己。


新疆風物誌


衰蘭送的客人是金銅仙人,這首詩名字就叫《金銅仙人辭漢歌》。實際是魏官把金銅仙人搬出漢宮,但作者卻說成金銅仙人“辭別”漢宮,是為了強調金銅仙人與前主人劉郎、漢月、畫欄桂樹往昔日日相伴,今日卻要離別的一種依依不捨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