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癌症無解?靶向藥“三十六計”助力抗癌

目前,肺癌已成為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處於第一位的癌種。今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新發肺癌病例佔惡性腫瘤發病人數的20.03%,因肺癌死亡人數約為63.1萬例,佔惡性腫瘤死亡總數的26.99%。


癌症無解?靶向藥“三十六計”助力抗癌


  從1933 年第一例成功的肺癌切除手術至今,人類與肺癌的鬥爭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進入21世紀,肺癌的治療更是突破性地出現了單克隆抗體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免疫調節劑(PD-1、PD-L1)這三大類靶向藥物。

  這些藥物在設計與作用中體現出的智慧與哲學,有很多方面與《孫子兵法》的作戰指導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就以這3類肺癌靶向藥物為例,談談“腫瘤靶向藥物的三十六計”。

  釜底抽薪——單克隆抗體(貝伐單抗)

  釜底抽薪,三十六計第十九計,意思是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指暗中進行破壞。

  與正常的組織和細胞一樣,腫瘤細胞的生長離不開各種營養,而給它們供養的正是血管。腫瘤作為一種變異的細胞,其特點在於生長迅速。但普通的血管無法提供這種快速生長所需的營養,因此腫瘤細胞便自發地製造出許多新生血管,打通各種“管道”,從全身不斷搶奪吸收各種養分,這也是導致腫瘤患者身體迅速消瘦,但腫瘤細胞卻快速生長的原因。

  令水停止沸騰,最好的辦法就是釜底抽薪。那麼同理,想讓腫瘤細胞死亡,最好的方法就是截斷向其提供營養對的管道,這恰好是腫瘤靶向藥物貝伐單抗的作用原理。

  貝伐單抗能夠抑制腫瘤血管的特定靶點,從而抑制血管內皮的生長,使新生血管就無法產生,也就截斷了向腫瘤供養的管道,最終“餓死”腫瘤。

  擒賊擒王——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替尼類)

  此計為攻打敵軍主力,捉住敵人首領,這樣就能瓦解敵人的整體力量。挽弓當自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作戰時要先把敵方的主力摧毀,先俘虜其領導人,敵軍一旦失去指揮,就會不戰而潰。

  每月理髮1次,每4天剪1次指甲,這是因為你身體的組織和細胞接收到了身體發來的生長信號,於是不停地生長。

  但眉毛和睫毛即使不修剪也無法長得跟頭髮一樣長;頭髮可長到1.5米左右就逐漸停止生長……

  為什麼人體各種細胞和組織不會無限生長呢?原來它們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接到身體傳來的生長信號,還會收到抑制信號,細胞和組織接收到抑制信號,其生長速度會受到控制。

  而腫瘤卻自己給自己發號施令,源源不停地傳遞生長信號,使細胞的生長速度不受人體的控制,造成了腫塊的瘋長。

  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替尼類藥物,如吉非替尼、克唑替尼、奧西替尼),其作用正是抑制細胞內的信號轉導,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促進其凋亡。就如同一個軍隊,沒有統領給他們發號施令,便無法前進和開戰。

  圍魏救趙——PD-1、PD-L1

  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而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最近大熱的免疫調節劑PD-1、PD-L1正是用到了圍魏救趙的邏輯。目前PD-1在我國上市的代表藥物有K藥(帕博利珠單抗)、O藥(納武利尤單抗)。

  正常人體都有一支保衛健康的國防軍,那就是免疫系統,它們可以保護人體不受各種細菌、病毒以及腫瘤細胞的侵害。

  這支國防軍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T細胞巡邏部隊。要知道即便是正常的人體,每天也在產生數以千計的腫瘤細胞。而你之所以沒有出現腫瘤,正是得益於這支T巡邏部隊,它們每天在體內不停地巡邏,從而及時地發現和消滅對人體有害的細菌、病毒和腫瘤細胞。

  但是有些狡猾的腫瘤細胞會使用金蟬脫殼的計謀,在其細胞表面偽裝一種特殊的蛋白質PD-L1。PD-L1與T細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結合,令T細胞誤認為這些以PD-L1進行偽裝的腫瘤細胞是無害的,於是便成功逃脫。這還沒完,這些腫瘤細胞還會通過PD-L1,降低T細胞活性,導致T細胞凋亡瓦解,抑制T細胞增殖。

  為了使人體的T細胞得到解放,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去殺死腫瘤細胞,從而達到圍魏救趙的作用,人們發明了PD-1/ PD-L1抑制劑。

  PD-1抑制劑與T細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結合,這樣腫瘤細胞就不能再與T細胞表面的PD-1相結合,於是T細胞又可以正常地識別和消滅細胞了。正如“圍魏救趙”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一招制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