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知道白蒿的採收時間嗎?食用白蒿對人有什麼好處?

農人肖倉柱


白蒿在我們當地農村叫做餑餑蒿,可能是因為葉片的顏色,帶有細膩的白色,和過年做的大棗餑餑顏色相類似。本地還有另外一種叫做臭蒿的植物,剛出土時兩者的葉片乍看有些相似,不過臭蒿顏色是淡綠,而且越長葉片漸寬,植株拔高。白蒿葉片有一層柔軟的茸毛,春天剛發出來的嫩苗,葉片纖細,色澤泛白,有一點艾蒿的艾香。揪片葉子放到嘴裡品嚐,帶有點辛辣微苦的味道。




餑餑蒿的採收時間,在我們當地有句順口溜叫做“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的白蒿當柴燒”,說的是根據時間段的不同,同一種植物的名稱也不同。三月份的白蒿叫做茵陳,是一味比較有名的中藥,有增強免疫力養肝護肝的功效。四月的白蒿因為顏色從毛茸茸的乳白色,轉變為綠油油的青翠色,也就是農村老百姓常說的青蒿,或者叫蒿子,可以當作野菜食用,卻沒有三月份時茵陳的藥用價值了。而五月六月的白蒿,植株拔高葉片變老,吃肯定是不能吃了,只能曬乾當作引火柴了。

白蒿的生命力頑強,秋季的時候繼續冒出嫩芽。而經過冬季的寒冷,頭年秋天的陳根會在次年春天萌發。因而頭年秋天看準了哪片地裡愛長餑餑蒿,第二年春天過來尋找,定會有所收穫。這時萌發出來的嫩苗,婆婆刨回家去,細心摘去老根,只留下新鮮的嫩葉拌上一些麵粉,上大鍋蒸熟後食用。因老人愛吃甜食,在上鍋蒸的時候,拌入少量白糖,味道也是相當的不錯。

婆婆做的餑餑蒿小豆腐,每年都會給左鄰右舍分上一碗,有時候配料裡也會加上薺菜和苦菜等野菜,別看是大雜燴,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有時候春天到了,見到婆婆會打聽:二嬸子,您去年做的餑餑蒿小豆腐真好吃,今年也教教俺咋做唄。把婆婆高興得立刻講解半天,箇中小細節也不拉下。



婆婆每年春天剜的餑餑蒿,總是分些給我和妯娌,讓我們帶回家食用。拿回家來的餑餑蒿,不捨得全部吃掉,留出一小部分放在陽臺上曬乾後泡茶喝,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白蒿茶。剩下的餑餑蒿焯水後涼拌,加上蒜泥、香油、精鹽等調料,是一道爽口的小涼菜。而鄰居張奶奶喜歡熬粥的時候,洗乾淨的餑餑蒿同時放入鍋中,粥的味道會帶有餑餑蒿的清香。

總之,白蒿的採收時間在春天農曆2一3月最佳,這時候還稱為茵陳的藥用效果為最佳,據農村老人說有增強人體免疫力,輕身益氣、保肝利膽、抗衰防癌的功效。而到了四月,也就是清明節前後,這時候的餑餑蒿,只能當作野菜來食用了。



我是家在南鄉,喜歡和您嘮嘮關於農村的點滴滴,記得點贊、關注和轉發,讓我們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家在南鄉


白蒿是茵陳蒿的俗名,這是農村田野常見的一種雜草,也是每年春天,人們挖野菜的菜籃子裡常見的。

白蒿另一個用途就是可以作中藥材,這中藥名字叫做“茵陳”。但是中藥茵陳可不只茵陳蒿一種哦!

中藥茵陳是菊科常見雜草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和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的地上部分的統稱。

白蒿的採收得看用途,用作野菜還中藥材,不同情況要區別對待。

作為野菜,白蒿是嫩苗時採收

每年春天,“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時期,農村田野裡的白蒿(茵陳蒿)也會開始慢慢露出頭了。它還是蠻好認的,它的葉片兩面會覆蓋著一層灰黃色或棕黃色的毛,打眼一看,白絨絨的。

白蒿營養豐富,又可作中藥材,清熱利溼,保健功能強,如今大多數人對養生很講究,因此會喜歡這種野菜。

白蒿(茵陳蒿)幼苗作為野菜食用,在我國曆史悠久了。

《本草綱目》中記載有“茵陳,昔人多蒔為蔬”。幼嫩葉可食。3-4月採嫩苗,人沸水中焯透,清水漂洗後可涼拌,炒食,也可炸食,做粥及菜米團、炒茶等。

老家最常見的吃法就是裹上面蒸熟,然後拌上蒜泥,調著吃。在這就是裹上面糊,用油炸著吃了,嫩嫩的白蒿,炸出來特別酥脆。

因此,白蒿一般在幼苗時採摘為好,吃起來鮮嫩,長大了老了自然就不好吃了。

中藥,採摘時間有待商榷

白蒿除了可以食用之外,還可以曬乾後入藥,治溼熱黃疸、保肝功效顯著。作為中藥,它的採摘時間就有異議了。

一種說法是三月早春採摘,“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這句農村俗語充分說明了它的採摘時間。一般是以幼苗為主,做出的藥草綿軟、灰綠、香氣濃郁。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於它的有效成分進行檢測之後發現,茵陳的有效成分,是隨著植株的成熟而增加的。

白蒿(茵陳蒿)的主要成分是茵陳揮發油、蒿屬香豆素等物質,實驗發現,這些白蒿植株裡的這些功用成分,一般在6-10月份相對更高些。

因此,白蒿作為中藥,可以早春採摘,也可以在夏秋季採摘。

說下中藥茵陳

說到白蒿(茵陳蒿),不得不說一下中藥茵陳。

因為白蒿只是中藥茵陳裡的一種,另一種也作為茵陳用的,是菊科植物濱蒿的地上部分,農村也叫它豬毛蒿。

濱蒿(豬毛蒿)的幼苗和白蒿幼苗還是蠻像的。一般茵陳蒿的貼近地面的葉片是呈蓮座狀的,植株的上部分有分枝。而濱蒿(豬毛蒿)在植株下部就有分支。

兩者不容易區分,三月份採摘的中藥茵陳,很大一部分是濱蒿的根生葉。

白蒿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C,還有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保健功能強,春天多吃些,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

漫行草木間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尤其是喜愛吃白蒿的朋友們可是有福了,因為白蒿每年也就只能吃這麼一次,由於白蒿有藥用價值,所以吃的時候也不能多吃,要結合自身的情況適量食用。

白蒿的最佳採收時間和其藥用價值有哪些

其實白蒿的採收時間和蒲公英很相似,都是在3月中旬最適合採來吃或者作為藥材,因為這個時候正是白蒿所含營養價值的最佳時間,因此這個時候採收最好。


白蒿有很多地方的叫法都不相同,比如我們這裡就叫“白草”,還有的地方叫“米米蒿”,但是無論叫什麼名字,其價值都是一樣的。

白蒿的藥用價值主要體現在清熱解毒,美容養顏的功效,所以只要到了春天就會有很多很去採挖這種植物。

同時白蒿也可以用來做菜,尤其是蒸白蒿然後用面拌一下,再放幾個辣椒,味道真的很棒,感覺比蒲公英還要美味。

白蒿的生長環境和採挖注意事項

白蒿這種植物可以說它的適應能力特別強,可以在任何地方生長,但是白蒿最喜歡生長在田野裡還有河道的兩邊,以及村裡的房前屋後和荒蕪的土地都是白蒿生長最多的地方。



所以說如果大家去採挖白蒿一定要去這幾個位置,另外採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現在農村正是對小麥噴灑農藥的季節,所以為了安全考慮,大家儘量在樹林裡或者河道邊採挖。

另外採挖回來的白蒿不像蒲公英一樣好清洗,所以我們要把白蒿的葉子都摘掉,然後再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就乾淨了。

綜上所述:

白蒿是一種既可以做菜也可以入藥的植物,東西雖好但不能多吃。


紀錄鄉土


白蒿是集文學價值、藥用價值、食用價值於一身的植物。早在先秦時代人們對白蒿就有了很深的認識,那時候人們稱之為蘩或皤蒿。《詩經》中就有記載它的浪漫詩句:“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意思是說,春天來得很遲,但草木都長得很旺盛,草長鶯飛的時節,採了好多白蒿。可見古人喜歡在春天的時候採收白蒿。《名醫別錄》中就記載“(白蒿)無毒,生中山,二月採”。白蒿什麼時候採,藥效最好呢?可以參考“華佗三試白蒿”的故事。

相傳東漢時期有個患黃癆(黃疸)的病人,華佗當時沒有好的辦法。半年後自己痊癒了,華佗便去請教他吃了什麼藥,那人描述了一番植物的形態特徵,華佗認定就是白蒿。可是華佗再給其他患者服用時效果並不好,那人又說三月採摘最好。於是華佗再次試驗,確有其效。第三年華佗又對白蒿的根莖葉分別入藥,才總結出三月間的白蒿嫩芽藥效最好。

白蒿的藥用價值最初記載於《神農本草經》之中,“主五藏邪氣,風寒溼痺,補中益氣,長毛髮令黑”,在民間人們常用白蒿跟麵粉做成“白蒿菜糰子”來食用,具有清熱祛溼的功效。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和您一起回味鄉土、鄉村、鄉情!

大鄉


白蒿的採摘時間是:正月菌真,二月蒿,三月砍了當柴燒。正日採的白蒿是中藥,很珍貴;二月採的是蒿,可以當菜蒸著吃;三月就成了荒草,拔掉燒火用。


五棵松21


從八十年代末,上誨乙肝起到今,我這兒白蒿就值錢了,一開春人就挖空了,邊長邊採,上門收。


黨書學


正月陰陳還沒有長出來,2月陰陳三月䒵


王淑珍748


三月茵陳四月蒿,意思就是三月份採摘


精彩由我3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