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在陝西大山偶遇當地老鄉:祖上是江西人,落腳陝西兩百多年了

旅途的樂趣不止在於遊山玩水,有時候,聽聽別人的故事,看看他們是如何生活的,其中的趣味還要遠大於遊樂。

之前,早就聽說陝南是一個有著幾分神秘色彩的地方,神秘之處在於人——生活在陝南的人們大多是兩三百年間由各個省市遷徙來的,即便是小小一個縣,可能就生活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廣東、浙江、福建、山西、河南等各省移民的後裔。

在陝西大山偶遇當地老鄉:祖上是江西人,落腳陝西兩百多年了

用學者們的話來說,就是“五方雜處”。

黃小黃旅途中的一次偶然經歷也印證了這一說法。

去年11月底,黃小黃到了陝西南部安康市旬陽縣一個叫蜀河鎮的地方,這裡有一個這兩年剛火起來的古鎮——蜀河古鎮。

在陝西大山偶遇當地老鄉:祖上是江西人,落腳陝西兩百多年了

蜀河古鎮在旬陽縣城東約50公里處,地處漢江峽谷,是蜀河與漢江交匯處的一個古商埠,距離湖北竹山縣和鄖縣較近,是溝通秦楚的地方。興起於三國,興盛於隋唐,鼎盛於明清和民國年間,現在雖然沒有過去那麼繁華了,但依然是旬陽縣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

在陝西大山偶遇當地老鄉:祖上是江西人,落腳陝西兩百多年了

這是陝西少見的保存完好的一個古鎮,漢江從小鎮腳下悠悠流過,寧靜、古樸。

在陝西大山偶遇當地老鄉:祖上是江西人,落腳陝西兩百多年了

渡口村就在蜀河古鎮對面,與古鎮隔江相望。

在陝西大山偶遇當地老鄉:祖上是江西人,落腳陝西兩百多年了

黃小黃在漢江邊散步時,偶遇了渡口村一戶姓朱的人家,聊天中,朱姓大叔告訴我,他們祖上其實是江西人,先祖於乾隆年間來到旬陽蜀河,定居於此已十三代,至今仍和江西老籍的同族人合修族譜。

在渡口村,像他這樣祖上從江西來的人還有許多。

在陝西大山偶遇當地老鄉:祖上是江西人,落腳陝西兩百多年了

朱大叔在院裡整理老房拆下來的木料

江西距離陝西千里之遙,他們為什麼會捨棄魚米之鄉,來到陝南的深山呢?朱大叔說,這是因為當時江西人稠地少,而陝南大山裡人煙稀少。

在陝西大山偶遇當地老鄉:祖上是江西人,落腳陝西兩百多年了

查閱當時旬陽縣的資料,可以知道,清代的乾隆年間是旬陽人口急劇增長、大量接納各省移民的時間段。尤其是乾隆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770-1773),湖廣、河南、江西、安徽等省連年大旱,而秦巴山區災情較輕,於是大量饑民不遠千里扶老攜幼來到山區認地開荒……

在陝西大山偶遇當地老鄉:祖上是江西人,落腳陝西兩百多年了

落腳陝南兩三百年之後,這些移民後裔逐漸融入了陝西,在這裡安居下來,成為這片大山峽谷的新主人。他們在山坡上種桔子樹和洋芋,在門前的漢江裡捕魚撈沙。這裡依山傍水,除了山更高、峽更深外,和江西老家其實無論在氣候還是地形上都沒有太大差異。

在陝西大山偶遇當地老鄉:祖上是江西人,落腳陝西兩百多年了

朱大叔說一口很特別的方言,明顯是南方口音,但咬字較重,語調起伏大,沒有一般南方人說話的悠長軟糯。

他把“口音”說成“kóu yin”,把“還慢”說成“hài màn”,把“江西”說成“jiǎng xì”,把“土”說成“tù”……

在陝西大山偶遇當地老鄉:祖上是江西人,落腳陝西兩百多年了

既不同於關中話,也不同於旬陽縣城裡的話,和一河之隔的蜀河鎮上的話也有區別。

據他說和現在的江西話也不一樣,“更土”。說不定是兩三百年前的江西古語呢!

在陝西大山偶遇當地老鄉:祖上是江西人,落腳陝西兩百多年了

在陝南,尤其是旬陽、白河一帶,像朱大叔這樣的人有許多。這也是陝南的神秘之處,這裡每一個看似尋常的人,聊起來,可能都能說出一段家族百年遷徙史呢!

黃小黃走陝西:發現身邊的風景,一起遊歷那些山河與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