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魏國降將郭脩刺殺費禕,是個人行為還是有幕後指使?對蜀國影響如何?

冬松雪竹


延熙十六年,魏國降將郭脩藉著新年宴會的機會,刺殺了蜀漢的大將軍費禕。因為費禕一直主張休養生息,反對姜維北伐。而郭脩恰恰是被姜維俘虜才投降的蜀漢,在費禕死後又是姜維接替了費禕的職位,並馬上出兵北伐。所以現在有很多人懷疑郭脩刺殺費禕,是受了姜維的主使,不過這個說法漏洞很多。

郭脩在《三國志》中並沒有太多記載。只提到他是西平人,一向很有才名,所以年少時就被為中郎。在三國時期,中郎已經只是一個榮譽職銜,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不過郭脩年紀輕輕就被封為中郎,應該說前景不錯。

然而郭脩卻被姜維抓到了蜀漢,頓時流落他鄉,大好的前途自然也不翼而飛。雖然到了蜀漢以後,郭脩被封為左將軍,看著職務挺高,不過其實就是蜀漢用來炫耀自己戰功的一個工具,並沒什麼權力,郭脩自然是心有怨恨。

根據《魏氏春秋》記載,郭脩多次想刺殺劉禪卻沒有機會,於是藉著群臣像劉禪進賀的機會,想接近劉禪,又被劉禪左右近侍攔住,無法得手。無奈之下,郭脩才決定改為刺殺費禕。

郭脩對蜀漢如此痛恨,自然也會怨恨造成這一切的姜維。很明顯他不大可能和姜維合作,受主使去行刺費禕。即使姜維本人不出面,派其他人去攛掇郭脩刺殺費禕,郭脩也不是傻瓜,肯定會想到其中有問題,事後會攀咬一番,並牽出姜維。

不過事後姜維卻平安無事,可見郭脩是根據自己的想法行事,並沒有什麼幕後主使者。


不沉的經遠


公元253年,蜀國的二號人物大將軍費禕在葭萌關舉行盛大的歲首宴會,席間推杯換盞,縱情豪飲。就在費禕喝得醉眼朦朧的時候,一個叫郭脩的左將軍來到費禕跟前,猛然從懷中掏出尖刀,刺向費禕的心臟。費禕當即倒在血泊中,當場身亡。衛兵聞聲趕來,將郭脩亂刀砍死。

這就是三國一大未解之謎費禕被刺案。費禕的遇害標誌著自諸葛亮死後,蜀國休養生息,戰略防禦國策的終結。姜維從此成為名副其實的軍政一把手,在費禕死後不久,他就舉行了北伐。關於費禕遇害,史學界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郭脩是魏國派來的刺客,另一種認為費禕的死,姜維難逃干係。我比較傾向於後者,郭脩刺殺費禕是受人指使,而這個人很可能就是姜維。



蔣琬死後,費禕成為蜀國的二號人物。他依舊奉行諸葛亮休養生息的國策,但對於北伐魏國持堅決反對的態度,而身為蜀國大將的姜維卻志在北伐。於是,倆人矛盾日見突顯。

公元249年,姜維率兵攻打西平關,久攻不下,敗興而歸,卻意外俘獲魏國中郎將郭脩。大家該不解了,做為能征善戰的姜維,怎麼連一個小小的西平關都拿不下來!原來,做為蜀國大將軍的費禕,一直不主張北伐。每當姜維想要興兵打仗時,費禕最多派給他一萬人馬。使姜維深感英雄無用武之地。



郭脩投降後,仕途是一帆風順,官至左將軍,進入蜀國的核心決策層。要知道左將軍是劉備曾經擔任過的職務,非親信之人根本不會授予。做為降將的郭脩在短短几年間,就爬到這位置,肯定受到重量級人物的大力推薦,而這個人很可能就是姜維。正是有了這個身份,郭脩才有接近費禕的機會。

刺殺費禕就是自殺行為,是標準的死士的作風。而《三國志.姜維傳》中說姜維:好立功名,陰養死士……最大的可能,就是郭脩被俘獲後,姜維對其做了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讓他成為姜維手中刺向對手的一把尖刀。這個推論絕非空穴來風,想想看,後來的鐘會多麼目中無人,不照樣被姜維忽悠造反嗎!由此可知,姜維很善於煽動人心。費禕死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姜維,這從一個側面也證明姜維就是費禕被刺幕後的主使。



有人該說了,姜維既然陰養死士,為何不派別人刺殺費禕呢?這正是姜維的高明之處。如果拍拍別人刺殺費禕,這個案子肯定要一追到底,最後很可能要牽涉到自己,這不等於引火燒身嗎!而派降將郭脩刺殺費禕,就可轉移目標,嫁禍魏國。不僅能使自己擺脫嫌疑,還能激起蜀國對魏國的同仇敵愾,可謂一箭雙鵰。按理說,費禕被刺後,應該活捉郭脩,查明真相,讓人費解的是:武士卻把郭脩亂刀砍死。這不是明顯在殺人滅口嗎!

費禕死後,姜維多次北伐,都是無功而返,僅僅十年後,蜀國就滅亡了。論指揮打仗,姜維要強於費禕,論治理國家,姜維差之千里。想想看,後來鄧艾率領區區幾千人馬偷渡陰平,就能輕而易舉攻陷成都,如果費禕活著,這種事絕不可能發生。


洛水清風


很難去說究竟是誰指派的這件事情,費禕得罪的人可不在少數!

其實由魏國投降去蜀國的將軍不在少數,你比如說夏侯把姜維,還有就是這個郭脩,無論是哪個投降的將軍,實際上到了蜀國之後得到重用,以後基本上都會掌握到核心的權利進入核心圈子裡面,你比如說夏侯霸,他是屬後主劉禪的丈母孃的哥哥,投降到了蜀國留單都得對他恭恭敬敬的,比如說姜維,他是諸葛亮的徒弟,憑證一條關係就算他什麼都不做,他也能夠進入蜀國權力的中心,最讓人奇怪的就是這個郭脩。

他是姜維去進攻魏國的時候俘虜到的一個將軍,此時姜維仍然還不是蜀國的大將軍,還不算是權力的一把手,但是就是他帶回來的這個想講卻得到了蜀國的重要,並且生日到了左將軍這個官職可不簡單,劉備以前就當過左將軍跟先主能夠擔任同樣的官職,這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榮耀,這證明劉禪對他是放心的。

那這樣就有一個問題,如此放心的一個人為什麼去殺費禕呢?

兩個字,國策。作為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講,蜀國是絕對不能夠休養生息的,你的那點兒實力休養生息,跟魏國那個整體龐然大物去比休養生息,你能夠一天產出來時代糧食十個兵,他能夠一天產出了1000袋糧食,1000個兵,你覺得你們倆之間互相囤積糧草,堆積兵力,究竟誰佔優啊?

但是此時的費禕居然選擇去跟人家比一下,誰的綜合國力強,誰能休養生息得到的東西多?你覺得這種事情荒不荒唐,夠荒唐!就這樣一個人掌握著蜀漢的大權,即便是姜維也要看他的臉色行事!很顯然,這個人的舉動影響了國策。

所以說只要是當時的少壯派,基本上都有這個動機去指使這個人去刺殺費禕,那我們去想一下,郭脩為什麼會有這個條件去接近費一呢?如果她不是得到了蜀國的信任,得到這個左將軍的職務,他哪有什麼機會去見費禕?他又有什麼辦法去刺殺費禕呢?(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這一切難道是姜維能夠主導的起來的嗎?也就是說當初是誰保舉他進了朝菊,並且一路提拔他到左將軍這個位子上的人吶,誰就有可能是這個幕後黑手,主導這一切的人!

其實我們仔細去想想,無論是這個時候的費一,還是在這之後的姜維都有機會去把握住蜀國的整體風向可是在這之後,卻又稀裡糊塗的離開了權力的位置。費一我們暫且不去講,我們說一下姜維,姜維就稀裡糊塗的跑過去,跟人家比屯田去了北方也不去打了,也不去替人家守正門了,結果中會直接拿下了漢中。

有的時候咱們或許會刻意小瞧了劉禪這個人,折騰的能力!

當然可能對於整個國家來講,費禕的死只是將整個國家原先要走的正軌重新再拉了回來,蜀國由之前的休養生息一下子轉變成為了凌厲的攻勢,雖然輸了,但輸得並不那麼冤枉!起碼人家努力過,不像只烏龜,躲在殼裡面,結果人家把他直接往開水裡一丟!


漩渦鳴人yy


我覺得費禕遇刺的幕後主謀是大將姜維!為啥這麼說呢?李老師為您一一道來

首先說明一下,刺殺費禕的人是時任蜀漢左將軍的郭循(或者叫郭修),這個人乍一看沒啥問題,仔細一琢磨,問題大了去了!郭循原本不是蜀國人,他是魏國的降將,蜀漢延熙十五年,郭循在魏蜀西平戰役中被俘,旋即投降蜀漢。蜀漢當時為了拉攏中原人心,所以沒殺他,蜀後主劉禪還把提拔重用擔任左將軍一職,這是個高級武將官銜,想當年劉備、馬超、于禁、張郃都做過左將軍!

官方解釋是,郭循難道是受魏國的指派,以詐降的形式刺殺蜀漢軍政首腦,還說他多次曾經想刺殺後主劉禪,只是沒找合適的機會。郭循被處死後,魏國還專門為此舉行了高規模的表彰大會,他的子孫也都俱有封賞!看起來一切似乎順理成章,該死的曹魏使用陰險的手段襲擊我們敬愛的蜀漢丞相,必須以牙還牙,找曹魏報仇雪恨!

其實那跟哪兒啊?官方的解釋、曹魏的刺殺計劃簡直是漏洞百出!

就算是郭循是魏國派來的臥底,這也說不過去,魏國怎麼能斷定郭循歸降蜀漢之後,一定能得到重用?一刀砍了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大呢?還有他屢次試圖刺殺劉禪,蜀漢方面一點察覺都沒有,宮廷警衛工作這麼差嗎?最重要的是,三國時期壓根也沒有發生過由國家發起對敵國首腦刺殺的行動啊,孫策被刺、張飛被刺這都是私人恩怨好吧!

這背後絕對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真相只有四個字:利高者疑!

費禕遇刺,誰是最大贏家?不是曹魏,最大的贏家是姜維!費禕和姜維都是諸葛亮最信任的文臣武將,諸葛亮死後姜維繼續帶兵矢志不渝的執行諸葛亮的北伐計劃,費禕則不同,他看到了戰爭背後的民生凋敝百廢待興。所以,費禕當上丞相後,休養生息不再發動大規模的北伐,這讓姜維十分不滿意,費禕主政期間,姜維出兵屢屢受限,“與其兵不過萬人!”沒有強大的軍力,姜維怎麼可能取得功績呢?北伐打不出名堂,自己還落得個勞民傷財的口碑,姜維絕對是對費禕十分不滿意的!果然,費禕春天剛死,姜維夏天就率領數萬大軍再一次發動北伐,這次的兵力記載的很清楚,不再是“與其兵不過萬人”了,這次是“姜維率領數萬人出石營,圍攻南安”!明白了,費禕死後姜維手裡的兵開始多了起來,他的身份也大大得到了提升!

如此說來,姜維絕對有對費禕下手的作案動機,但是他能指揮的了郭循嗎?如果郭循是曹魏刺客說不成立,那麼身居高位的郭循能對姜維俯首聽命嗎?刺殺費禕絕對是死路一條,沒有一絲生還的機會!郭循為什麼要這樣做?他為姜維賣命又能還得了什麼呢?

傅子曰: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姜維傳》裴注本

截止到現在,我所看到三國,有兩個人養死士,一個是司馬師,另一個就是姜維!什麼是死士?郭循在眾目睽睽的歲首大會上刺殺費禕,擺明了就是同歸於盡,壓根兒沒想活著回去,這就是標準的死士!

而且,郭循被俘的西平戰役,西平戰役的發起者是姜維,俘虜郭循的也是姜維,把他送到成都的還是姜維!這都是巧合嗎?我們大膽的假設一下:

真正的郭循或許真的被俘,但是姜維殺了他之後,找了一個死士頂替他,然後姜維把假郭循送到成都。成都沒有人認識郭循長什麼模樣,他又不是什麼大人物,在那個年代通訊極其不發達沒法甄別他的真實身份,更何況這人是忠心耿耿的姜維送來的。於是,蜀漢為了籠絡人心,提拔了這個假郭循,之後這個假郭循在宴會上刺殺了費禕,同歸於盡,始終沒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蜀漢這邊,能證明的人就是姜維,他一口咬定是曹魏派來的刺客。曹魏方面倒是認識郭循,但是也不可能去收屍啊,兩邊兒打著仗呢!儘管如此,魏國還是表彰了郭循,畢竟是身在漢營心在曹啊,還除掉了蜀漢那麼優秀的首腦,必須大力嘉獎,封侯,賞食邑千戶,子孫世襲!

多麼完美無缺的計劃,一點毛病都挑不出來,曹魏越大力嘉獎,蜀漢就會越認為是曹魏指使郭循乾的,最大的受益者姜維置身其外,他還可以藉助為費禕報仇的名義出兵北伐,以正義之師討伐無道!

不愧是“幼麒”,諸葛武侯的關門弟子,這計謀權術玩的真是爐火純青啊!

當然史書上並沒有確定此事,但是無論是從動機、條件、地位、能力和一貫風格來說,姜維與費禕遇刺百分百脫不了關係!


李老師歷史課


蜀漢政權的內部的鬥爭文官有派系之爭,武官也有路線之爭,其中以姜維為首的是北伐派,以費禕為首的是保守派,一般而言北伐派激進,所以費禕之死,屬於蜀漢內部的武將路線之爭。

北伐派以劉備夙願與諸葛亮遺志為政治口號,保守派以休養生息為目的;

北伐派的的代表是姜維,也包含很多從魏國的投降派,他們打著劉備和諸葛亮的北伐中原為旗幟,得到了絕大部分的將士支持。但是他們也有一些自己的 盤算,首先武將需要沙場建功,而其次魏國降將多希望能打回魏國。

與北伐派相對應的是保守派,他們的代表自然就是費禕,還有諸葛瞻等人,他們認為連連出兵北伐,最後都是勞而無功,到不如安境養民,以待中原局勢發生變化,所以不主張頻繁北伐。

兩派都有自己的市場,也都有道理,所以武將中兩派形成了一種爭鬥。

蔣琬有餘威,能同時協調好北伐派與保守派之爭,做到兩面相安無事;

蔣琬是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並且他並不偏袒北伐一方,也不是一個保守的人,他會審時度勢,做到讓兩派都信服。他主要的工作是減少北伐的頻率,從他執掌朝政幾年來,他基本都是每隔幾年才進行一次北伐,並且每次都是選擇比較好的時機。

當司馬懿率軍討伐遼東公孫淵的時候,蔣琬率兵進駐漢中,等待時機與孫吳夾擊魏國。後來在去世之前,蔣琬還想用姜維為涼州刺史,姜維出軍西北,他率軍進入涪陵,然後找到戰機出軍,可惜蔣琬病情日益加重,不久就去世了。

蔣琬在的時候,從表現上看是一個北伐派,但同時他又減少北伐分頻率,儘可能保持蜀漢的民生,所以在他的帶領下,蜀漢武將內部沒有太多的分歧。

費禕有智慧,知道北伐會拖垮蜀漢,採取修生養民,卻觸犯了北伐派的利益;

蔣琬去世之後,接任者是費禕,費禕是一個簡單的保守派,他認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匹敵諸葛亮,所以想採取保國治民的國策。

蜀漢在諸葛亮時得到治理,在蔣琬時期,也能保持一定的民生,而連連北伐都是勞而無功,若是繼續北伐,蜀漢的民力怠已。面對如此的情景,費禕決心不再北伐,而是守土安民。

應該說費禕養民是正確的道路,而北伐只會加深民眾的疾苦。繼續北伐即使蜀漢不被消滅,也會自己滅亡。

北伐與養民,矛盾加劇,北伐派策劃謀殺,姜維掌握軍事大權;

費禕的政治策略沒有問題,但是也加劇了北伐派和保守派的爭議。公元247年姜維遷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姜維也成為了費禕之下第二人,但是他們兩的國家戰略卻有非常大的差異,兩人還因此爭議。

《三國志》記載,姜維經常想北伐,每次都想大舉興兵,但是費禕常裁製不從,給姜維兵不過萬人。費禕給姜維解釋是“諸葛亮當年都不能完成興復漢室的功業,他們的才能比諸葛亮更加不足,所以到不如保境安民,等後世有傑出人才再說。”但是費禕的這種說辭很顯然不能說服姜維,相反姜維因為費禕的約束,定然會對費禕產生憤恨。

很快費禕被殺。費禕是被殺在宴席之上,而殺他的人為郭循,但是郭循是一位降將,並且是姜維擒獲,這就讓郭循與姜維產生了一種不為人知的的關係。試想一下,一個降將是如何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公然殺死朝廷大員,是如何做到,唯一的解釋就是有內應,加上姜維和郭循的特殊關係,我們大可以猜測這是一場北伐派的謀劃。(自古以來激進派都喜歡幹這個)

姜維有決心,連連北伐,蜀漢走上了一條加速滅亡的道路;

費禕去世之後,姜維成為了蜀漢的掌權者,他立即進行北伐。率領數萬人出石營,圍攻南安,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前來救援,陳泰行軍至洛門,姜維卻已因軍糧耗盡而退軍。

此後的九年時間,姜維進行了7次北伐,基本上是年年征伐,而姜維的北伐與諸葛亮不同,姜維只能將兵,不能治國,所以他無法保證蜀漢的民生,結果是進攻幾年北伐下來,蜀漢已經是疲憊不堪。最終被司馬氏給滅亡。

故而,費禕之死,死於蜀漢內部武將的鬥爭,從策劃到執行以及最後的獲利者,都是北伐派人員,雖然不一定是姜維直接指揮,但是姜維必定脫不了干係。而北伐派以為北伐就能就蜀漢,卻不知道正是北伐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帝國烽火


大家好我是影視圖觀,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大家總說蜀漢人才凋零,其實不然,諸葛亮之後蜀國還有很多人才的,蔣琬、姜維、楊儀、董允、張嶷等很多優秀人才,但是有很多都在很短的時間內都由於各種原因去世了,費禕就是其中之一,費禕是蜀漢二代中出類拔萃的一個。費禕這個人不是很熟悉三國的人可能不是很瞭解,費禕族父費博伯仁的姑姑是劉璋的生母,劉璋投降後費禕加入劉備陣營,他在諸葛亮在世時就深受器重,費禕擅長斡旋各方關係,其中魏延和楊儀的矛盾基本上都是費禕調和的,費禕出使東吳深受孫權喜愛,認為費禕以後必定是蜀國股肱之臣,孫權還經常贈送費禕禮物。


蔣琬去世後費禕開始掌握蜀國權利,他是一個大局觀和能力都相當達標的蜀國二代,對外聯結東吳共抗曹操,對內與民休息。費禕主政期間蜀國國力得到恢復,對魏國戰事上基本都是勝利。

費禕性格豪放,但也是因為這樣的性格給費禕帶來了殺身之禍。費禕喜好喝酒、喝酒時喜歡與人勾肩搭背,對魏國降將也是如此,張嶷多次勸說,費禕不以為然。終於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在一次在與姜維帶回的魏國降將飲酒是,喝的大醉被郭脩(也說叫郭修)持刀刺殺。一顆本應該在後三國時代大放異彩的將星突然隕落。

對於費禕的死以下的可能:

1、“費禕輔政其間,姜維自以通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計畫引西北諸羌、胡以為羽翼,並指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之。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費禕向姜維說:"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何況是我等呢!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業等待有能者去繼承,不要以為希冀僥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果不如其志,悔之無及。"”這段話的意思主戰派姜維力主北伐,而費禕不同意!由於費禕不主戰撥給姜維的兵力有限,導致姜維前幾次的北伐規模都不是很大,這樣費禕就成為了姜維北伐的阻力,魏國降將受姜維指使刺殺費禕,去掉這個北伐阻力。

2、魏國發現費禕主政的蜀國國力開始發展,故派出郭修詐降來蜀,利用費禕的性格刺殺之。

3、最後一種可能也許郭修是出於某種私憤,當然今天的我們是不知道了。

題主的問題“魏國降將郭脩刺殺費禕,是個人行為還是有幕後指使?對蜀國影響如何?”那首先這次刺殺是個人行為還是有幕後指使?我認為前兩種可能性大一點,尤其是第一種可能性,因為這個事件的最大受益人就是姜維,從後來的姜維一計害三賢也看的出來姜維有這個心機!魏國如果想刺殺費禕,沒必要派出將軍,一死士足以,再說諸葛亮那麼厲害魏國也沒有用刺殺這一招,最後一種可能也是不大,因為降將剛來蜀國不會與費禕有什麼私人恩怨。而且費禕是出了名的會做人。郭修剛來魏國不會無緣無故的刺殺蜀國高官,刺殺以後他自己也沒法再蜀國混下去。所以這次刺殺就絕不是個人行為!

那對蜀國有何影響呢?費禕的死徹底改變了蜀國的內外政策,費禕之後姜維掌握權力,開始大規模北伐,這樣不顧自身實力的北伐不但沒有成功伐掉魏國也損耗了自身的國力。費禕的死改變了整個後三國的走向。如果按費禕的路線走,蜀國不急於北伐積蓄實力,也許現在還在對峙中呢!

以上就是影視圖觀給大家帶來的分析,謝謝大家觀看。


老段快樂談


先說結論。郭脩刺殺費禕應該是個人行為,臨時起意。無任何人幕後指使。費禕遇刺以後對蜀漢的影響是巨大的,自此以後蜀漢再無賢相在朝,蜀漢的對外戰略從守內改為進攻。這場三國時期最大的政治暗殺事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應該說明的是,費禕遇刺之離奇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和比較公認的說法。也就是說,無主謀,無結果,無獲利者。是名副其實的三無案件,三國裡政治局勢最穩定,沒有內亂,始終是皇帝掌控權力的國家也是蜀漢,北魏是權臣當道,東吳是內亂不止。而蜀國無疑是疆域最小,經濟最弱,軍事實力最差的一個。蜀漢立國四十二年曆二主而亡。

但就是在這樣一個政治穩定的國家裡,卻發生了一起最重大,最離奇的政治暗殺事件,這次暗殺事件涉及到了後主劉禪,姜維,以及敵國北魏。在最權威的也就是正史《三國志》裡陳壽對於費禕被刺記錄道:“十六年春,禕卒。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關鍵在於費禕遇刺沒有寫在《費禕傳》而是寫在《姜維傳》裡。莫非是陳壽認為姜維乾的?或許是陳壽認為費禕遇刺不算事?陳壽原文翻譯過來就是:公元253年春節,大將軍,成鄉侯費禕在涪城舉行歲首大會,由於喝高了,防範意識大幅度降低。被假裝向他敬酒的魏國降將郭遁刺死,郭循當場就被費禕的護衛亂刀砍死。在當時,都一致認為這是降將郭循個人行為。


費禕(?-253年2月),字文偉,深得諸葛亮器重。蜀漢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在蔣琬死後,繼任為宰相大將軍,費禕主政時,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與姜維有著巨大的戰略衝突。假設說兇手是劉禪,大可不必,當時劉禪已經掌控國家最高權力,如果真要費禕的命,一道聖旨即可,無需大費周章,費禕死後,費禕的兒子娶公主,女兒是太子妃,雙重皇親。從這一點來看劉禪肯定不是。費禕深得劉禪的重用和信任。根本不可能採取暗殺手段。

裴松之寫的《三國志注》卻認為姜維是最大嫌疑犯,而後世也認可了裴松之的說法,但問題是後世為何認為姜維是最大的嫌疑犯?用現在的話說,就因為費禕遇刺而亡姜維是最大的受益者?可受益的可不是姜維一個人,最大的收益者可是劉禪,陳壽和裴松之都沒有明說誰是兇手,但都已經暗指就是姜維指使。而魏國降將郭遁就是一個死間。一個槍手,一個白手套,一個替死鬼。但不能以費禕被刺最大獲益者就是姜維。就說姜維是兇手,太過武斷。蜀漢宰相費禕被殺不是政治謀殺,如果按政治謀殺來全面推導話判斷的話,誰都有嫌疑,誰都有可能。

郭遁是降將,是否是曹魏的間諜?這種可能性幾乎也不可能,當時司馬懿已死,司馬師主政。東吳太傅諸葛恪在公元252年大敗司馬昭,這時候的曹魏也是焦頭爛額,曹魏幹這事可能性不大,郭循如果是曹魏故意派來詐降。藉機刺殺蜀國高官(不一定非是費禕不可),既不現實也不可能。郭循(?-253年),字孝先。三國時代曹魏的中郎將,被姜維俘虜後降蜀漢。被劉禪封為左將軍(級別上只比姜維第一點)。刺殺費禕以後,同年八月,魏帝曹芳下詔追封郭脩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賜諡號為“威”,其子承襲父爵,加拜奉車都尉,獲賞銀千餅,絹千匹、後世由此也可以證明郭循是曹魏的”死奸”。裴松之在給《三國志》做注評論是:郭循的刺殺無非就兩點,一是臨時起意,二是刻意為之。就現場的行為來看,郭循應該是臨時起意的。魏帝曹芳(實際上應該是司馬昭)故意這麼做,有離間蜀漢君臣之嫌。就是噁心人。

最後來分析一下姜維,這個所謂的最大獲益者,費禕當時擔任的職務是大將軍、益州刺史、開府、假節、錄尚書事,是蜀漢最高行政官員。關鍵是已經開衙建府。有自己獨立的政治班底。在職務上已經和諸葛亮一樣了,姜維當時的職務是衛將軍、假節、錄尚書事。姜維職務比費禕低,但從職權是上將不隸屬於費禕。姜維與費禕沒有爭權奪利的利益衝突、姜維的政治前途取決於劉禪而非費禕。費禕的遇刺和姜維提升沒有直接利害關係。如果真是姜維所為,無非三種情況,一是敗露身死,二是成功提升職務,三是原地不動。對比之下,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姜維也不傻,根本不會這麼做。


裴松之對姜維評價不高。在給《三國志》做注裡寫:“傅子曰: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脩布衣之業。”意思是姜維功利心極強,“陰養死士”。養死士(特務)是後來人們證明姜維刺殺費禕的原因,姜維有條件和時機,但問題是郭循不是姜維的死士和家奴。姜維和郭循沒有任何政治聯繫。就算姜維真想幹,這樣的事情也不會交給郭循去做。政治上太冒險,費禕遇刺以後,姜維52歲,費禕死後三年,姜維才由衛將軍升級為大將軍,明升暗降,得利最大的是陳袛。對於此事劉禪應該沒有調查,費禕死了就死了,畢竟活人最重要,費禕死後,董厥錄尚書事,樊建出任尚書令, 姜維明顯沒有得利。說費禕被刺最大獲益者就是姜維是不確切的。由此只能說是郭循臨時起意,但最終收益的是劉禪。而傷害最大的是姜維。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公元253年正月大將軍費禕在漢壽邀請了群臣慶祝新年。其間費禕喝醉了,郭脩以手刃趁機殺死費禕。郭脩不用說也是讓在場的其他人誅殺。在此之前張嶷看見費禕喜歡交朋友又對剛歸附的人很信任,特意寫一封書信告戒費禕。三國志:昔岑彭率師,來歙杖節,鹹見害於刺客,今明將軍位尊權重,宜鑑前事,少以為警。史書並沒有記錄費禕的反應,他也應該沒有聽進去。郭脩是公元249年姜維率偏師攻打西平,帶回來的魏人。郭脩在蜀漢官居左將軍,待遇也是很不錯的。



有兩種說法一是郭脩為魏國,二是姜維指使。據魏氏春秋郭脩一開始是想刺殺劉禪,因沒有機會下手才轉而刺殺費禕。我認為不是為魏國,郭脩在魏國官職只是中郎小官。而裴松之是講郭脩沒有在魏國任職,為國而刺殺說法不通。而且蜀漢給的待遇也不錯。據魏氏春秋劉禪任命郭脩為左將軍。這是當年馬超做過的官職,多少將軍奮戰一生才能做到的名號將軍。劉禪是庸常之君,費禕也不北伐的。刺殺他們於魏國何益。魏國在郭脩刺殺費禕八個月後才下詔嘉獎。說明魏國隔了很長時間才知道有這回事。



姜維指使原因在於費禕阻止他北伐。公元241年蔣琬提出順漢水東下收復漢中東部的上庸、房陵、西城、錫等縣。蜀漢很多人反對此計劃。劉禪於是派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去傳達旨意並勸阻大將軍蔣琬。姜維卻趁機提出了蠶食雍涼的計劃。蔣琬贊同,並也說服了費禕。蔣琬給劉禪上上疏建議任命姜維為涼州刺史。計劃是姜維率軍為先鋒,蔣琬率大軍為後援。劉禪也同意了此計劃。三國志:遷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蔣琬姜維都從漢中回到涪城。姜維雖然率了偏師西入,但蔣琬突然生病,公元246年去世。蔣琬去世後,姜維升任衛將軍。跟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呂乂任尚書令。蔣琬死後姜維繼續多次提出誘羌、胡以為羽翼,奪得隴右以西。每次想大舉北伐,費禕都會阻止,最多給姜維一萬人。三國志: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費禕拒絕的理由是當年丞相都沒有做成這件事,何況我們才能遠不如丞相。所以說姜維是有動機的。



費禕一死,不久後姜維就率軍北伐了。 但我認為姜維不會這樣做。首先來說姜維跟費褘共事二十多年,關係還是比較好的。而且姜維在蜀漢也是很受重用。犯不著為了北伐就把費禕殺了。諸葛亮時期: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行護軍徵南將軍。蔣琬時期: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平襄侯是縣侯。這時姜維才三十三歲。據後漢書郡國志:涼州—漢陽郡(天水郡)—平襄縣。)徵西大將軍、涼州刺史。費禕時期:衛將軍、錄尚書事、假節。此時姜維不過四十五歲。



我認為還有兩個人有重大嫌疑。那就是陳祗和黃皓,因為他們也是既得利益者。公元246年擔任侍中、尚書令的董允去世。陳祗接任侍中,呂乂接任尚書令。陳祗接任侍中後就跟黃皓互為裡表。黃皓開始干預朝政,陳祗又深得劉禪寵信。公元251年呂乂去世,陳祗接任尚書令。而大將軍費禕自公元248年就出屯漢中,公元251年返回成都。雖然費禕在漢中,但朝中大事都要先諮詢他的意見才能實施。三國志:雖自身在外,慶賞刑威,皆遙先諮斷,然後乃行,其推任如此。這樣就使得尚書令陳祗空有其名而無其實。自然是不想費禕回來的。費禕回到成都後有望氣的人對他講成都沒有宰相位,於是費禕北屯漢壽。太巧合了吧,以前怎麼沒有望氣者這樣講過。望氣者就是那些風水迷信那一套。而黃皓也曾以巫師的口告訴劉禪魏國不會伐蜀。我認為是有人不想讓費禕待在成都。公元252年冬天費禕在漢壽開府。開府就是建立府署並自選僚屬,就是費禕可以任命大將軍府官員。諸葛亮任丞相時就開府。例如魏延任丞相府司馬、馬謖楊儀費禕任丞相府參軍、蔣琬張裔任丞相府長史。蔣琬在世時就以尚書令開府。費禕開府就使得尚書令陳祗更加有名無實了。當年蔣琬能以尚書令開府,陳祗任尚書令卻並沒有開府。這就跟當年諸葛亮和李嚴同為顧命,諸葛亮開府而李嚴卻不開府。




費禕死後,姜維常年統軍北伐。陳祗從來都不制止姜維。因為姜維常年在外征戰,很少參與朝政。陳祗深得劉禪寵信,又跟太監黃皓勾結在一起。所以姜維的地位雖然在陳祗之上,但權力是不如陳祗。三國志:大將軍姜維雖班在祗(陳祗)上,常率眾在外,希親朝政。祗上承主指,下接閹豎,深見信愛,權重於維。而宦官黃皓在董允在世時是敢幹預朝政的。但是自從公元246年董允去世,陳祗接任侍中。陳祗跟黃皓勾結在一起,黃皓開始通過陳祗干預朝政。三國志:陳祗代允(董允)為侍中,與黃皓互相表裡,皓始預政事。公元251年尚書今呂乂去世,陳祗又接任尚書令。陳祗的權力更大,宦官黃皓更能干預朝政。這年夏天大將軍費禕突然從漢中返回成都,這兩者間也許是有關聯的。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宦官黃皓完全撐握了蜀漢的大權。華陽國志:自禕(費禕)歿後,閹宦秉權。



公元255年八月姜維北伐,在洮西之戰中斬殺魏軍數萬人。這是自襄樊戰爭以來,蜀漢取得的又一次重大勝利。姜維因功封為大將軍。三國志: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公元256年姜維計劃再次北伐,利用上次的大勝。姜維北伐策略是他親率主力進軍上邽,並命令漢中都督胡濟率軍在上邽跟他匯合。因胡濟並沒有趕到,以致姜維大敗。三國志: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姜維損失在萬人左右。我認為胡濟失期上邽是有陰謀。姜維行軍打仗多年不會不給胡濟足夠的時間行軍,但胡濟偏偏趕不到。姜維段谷大敗後,主動上書自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三國志:眾庶由是怨讟,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維謝過引負,求自貶削。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姜維大敗後好像也沒有問責胡濟,胡濟也沒解釋自己為什麼會失約。而失期的胡濟不得沒有受懲罰,反而升為右驃騎將軍。





我認為背後是有人指使胡濟失期的,不然胡濟拼命也會趕到。必竟姜維此時是大將軍,事後姜維問責他也不好受。能讓胡濟不怕姜維問責的,蜀漢有三個人即後主劉禪、尚書令陳祗、黃門令黃皓。我覺得劉禪不會這樣做。陳祗和黃皓這兩個人很有可能。公元254年時姜維還只是衛將軍,班位在尚書令陳祗之下。公元256年春就升姜維為大將軍,班位在陳祗之上。蜀漢一共只有三位大將軍,蔣琬費禕姜維。姜維是唯一憑藉戰功得來的。姜維升為大將軍後,班位就在陳祗之上。在當年姜維準備趁勝進軍。給胡濟下命令在上邽匯合,結果胡濟失期不至。姜維因戰敗自貶為後將軍,連降了四級。正常來說姜維應該問責於胡。姜維沒有這樣做是因為心知肚明。 在劉禪內心深處,陳祗黃皓這樣的才是忠臣。

費禕之死,導致蜀漢無人能壓住陳祗和黃皓。華陽國志:自禕(費禕)歿後,閹宦秉權。黃皓亂政加速了蜀漢的滅亡。蜀漢大臣也認為黃皓亂政導致蜀漢滅亡。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蜀漢滅亡的原因是由於黃皓亂政所致。三國志:皓從黃門令為中常侍、奉車都尉,操弄威柄,終至覆國。陳壽雖然沒有明說劉禪,其實已經暗指劉禪了。黃皓能操弄威柄還不是仗著後主劉禪的寵信。而黃皓是自費禕死後才得已秉權。諸葛亮蔣琬董允費禕在世時,黃皓是不敢亂來的。


蜀漢官員李密就認為劉禪用黃皓而亡國。李密就是寫《陳情表》的那個人。有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的說法。李密到了洛陽,晉朝司空張華問劉禪怎麼樣。李密回答可僅於齊桓公。張華反問原因。李密的回答是後主劉禪僅次於齊桓公是因為用諸葛亮而抗魏,但任用黃皓而終至亡國。晉書: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雖然李密誇獎了劉禪一番,但還是指出亡國是因為劉禪用黃皓。


諸葛亮的孫子諸葛尚就認為是黃皓導致蜀漢滅亡,後悔沒有早點除掉黃皓。諸葛尚會這樣認為除了黃皓亂政之外,在姜維上書劉禪請求加強陰平陽安防守時,黃皓對劉禪講魏軍不會來。結果劉禪當時沒有派人去,還壓下姜維上書。蜀漢群臣都不知道有這回事。華陽國志::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乃馳赴魏軍而死。



譙周在公元262年時公開宣稱蜀漢將亡,其原因在於黃皓弄權。三國志:後宦人黃皓弄權於內,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宮中大樹無故自折,周深憂之,無所與言,乃書柱曰:"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言曹者眾也,魏者大也,眾而大,天下其當會也。具而授,如何復有立者乎?公元263年十月鄧艾打敗諸葛瞻,譙周就勸劉禪投降。譙周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蜀漢百姓。司馬炎因譙周有大功封官拜爵,譙周皆不受。三國志:周乃自陳無功而封,求還爵土。公元271年譙周去世臨終前對兒子講如果朝廷有賞賜不要接受都還回去。晉陽秋載詔曰:周臨終屬曰:"久抱疾,未曾朝見,若國恩賜朝服衣物者,勿以加身。當還舊墓,道險行難,豫作輕棺。殯斂已畢,上還所賜。"請問譙周說亡蜀漢是為了自己和子孫加官進爵圖富貴嗎?

公元261年吳主派薛珝出使蜀漢,回來後吳主問蜀漢怎麼樣。薛珝回答:君主昏暗而不知道自己的過錯,臣下容身以求免罪,進入他的朝廷聽不到正義的話,經過蜀漢田野百姓民面黃飢瘦。我聽說燕雀在堂上,母子相樂,自以為安全了,突然決定棟焚燒,而燕子高興得不知道災禍將殃及。在薛珝觀看來是因為劉禪昏暗的原因。漢晉春秋: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有菜色。臣聞燕雀處堂,子母相樂,自以為安也,突決棟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禍之將及,其是之謂乎!

公元263年魏國伐蜀時,東吳有人對張悌講魏國伐蜀必然大敗而回。張悌認為魏國伐蜀必然成功。理由是司馬懿父子,重權在握,屢建奇功,他們廢除了繁重的苛捐雜稅,施恩於民,百姓歸服於他們也已經很久了。所以淮南三叛而他們的腹心未遭到侵擾,曹髦死了,周邊也未受到驚動,摧毀強敵如折斷枯枝,蕩平叛賊易如反掌,任勇賢能的人,讓他們各自盡心盡力,如果不是智勇超群,誰能夠像這樣啊?他們的威武得以宣揚,治政之根本得以鞏固,百姓之心得以歸服,野心得以確立啊。而蜀漢的情況是閹宦專朝,國無政令,窮兵黷武,兵民疲弊。一心只想漁利於外,而不修繕守備之器。這是強弱不同啊。謀略高人一籌,趁危而攻伐,大概可以取勝的。如果不能取得勝利,沒有過錯也沒有功績,最終也沒有退守北方之憂,全軍覆滅之慮,為什麼不可以呢?在張悌看來蜀漢因劉禪寵信宦官黃皓,姜維北伐等原因,必定為魏國所滅。襄陽記:今蜀閹宦專朝,國無政令,而玩戎黷武,民勞卒弊,競於外利,不脩守備。彼強弱不同,智算亦勝,因危而伐,殆其克乎!若其不克,不過無功,終無退北之憂,覆軍之慮也,何為不可哉?


因為黃皓亂政,有志之士得不到任用,一些官員為升職而攀附黃皓。像羅憲就是因此被貶到永安,後來以兩千人擋住吳軍三萬人半年。時黃皓預政,眾多附之,憲獨不與同,皓恚,左遷巴東太守。像卻正,既不為黃皓討厭也不受喜歡,所以一直只是六百石的小官。卻正就是教劉禪對司馬昭講很想念蜀地。皓從微至貴,操弄威權,正既不為皓所愛,亦不為皓所憎,是以官不過六百石,而免於憂患。劉禪的弟弟非常討厭黃皓,而黃皓向劉禪進讒言。劉禪於是疏遠劉永,十多年都不見這個弟弟。永憎宦人黃皓,皓既信任用事,譖構永於後主,後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見者十餘年。連劉永都如此待遇,可想而知,其他人得罪黃皓是什麼下場。蜀漢滅亡後,鄧艾得知黃皓陰險,派人處死。因為黃皓向鄧艾手下賄賂才免死。及鄧艾至蜀,聞皓奸險,收閉,將殺之,而皓厚賂艾左右,得免。魏國伐蜀前,姜維已經得到消息。上書劉禪請求加強陰平跟陽安兩處防守。黃皓卻告訴劉禪魏軍不會來。於是劉禪並沒有派人加強防守並壓下姜維上書,蜀漢上下都不知道這事。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


小鴻哥


郭修刺殺蜀漢大將軍費褘,至今都是一個迷案,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既然是刺殺,我們就先要弄清楚刺殺的動機是什麼,畢竟郭修不是精神有問題的人,不會無緣無故搭上自己的性命去刺殺一個人。那麼說到動機,可能有人會覺得,既然郭修是魏國降將,那麼說不定是魏國派來詐降,找機會刺殺蜀漢大將軍(此時是費褘)的,畢竟費褘也算是諸葛亮臨終前託付國家大事的人物,費褘一死,國失支柱,對於死敵曹魏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是我認為,這種說法有點不靠譜,首先,曹魏方面怎麼就知道郭修假投降的時候,蜀漢不會殺掉;就算沒殺掉,怎麼就確保可以得到蜀漢的重用,而不是去當個奴役什麼的,郭修本身也不是能力特別強的那種人。

那麼,費褘的死還對誰有益,我們自然將目光轉向後面掌握蜀漢軍權的人--姜維的身上。說起來姜維也是比較悲催的,自從諸葛亮死後,軍國大事都掌握在費褘手上,而費褘主張修生養息,而姜維自恃才高,一心想要繼承諸葛亮的遺志,前後發動了十幾次的對魏戰爭,真是年輕就是任性。但是前面的出兵,都遭到了費褘的強烈反對,以至於每次帶兵都不超過1萬,由於姜維和費褘在政治和軍事上的主張不一樣,而費褘作為實際掌權人,姜維自然處處受壓制。姜維也是個熱血青年,當然不會甘心,因此我覺得,姜維是有充足的動機除掉費褘的。而郭修是姜維在北伐過程中俘虜的一個降將,首先確定百分百不是費褘的心腹,其次姜維不殺郭修,也會讓郭修感恩戴德,言聽計從,成為姜維的一名死士(姜維其實培養了很多死士為其賣命)。

在郭修刺殺費褘成功後,姜維接過了大權,但是史書對於郭修的下場沒有進行描述。但是事件發生七個月後,曹魏方面給了郭修諡號,子孫襲爵,可想而知郭修應該是被殺了,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郭修應該不是曹魏派過去的臥底,不然曹魏方面應該是時時探聽郭修的任務進展,而不是等成功之後七個月。

綜上,我認為郭修刺殺費褘,是幕後有人指使的,而且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姜維。

對蜀國的影響,無非就是姜維得以實行戰爭政策,這對蜀國其實打擊很大,畢竟蜀國國力最弱,屢次戰爭早已讓蜀國疲憊不堪,沒有得到充足的發展,這也對之後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Shoreline


郭脩,又作郭修(郭循),涼州西平人,三國時曹魏中郎將。在一次戰事中,被蜀將姜維俘獲而降蜀,後受封為左將軍。此人一直身在蜀營心在魏,多次伺機刺殺劉禪均因故未果。

公元253年,大將軍費禕開辦歲首大會,郭脩趁亂刺死費禕,自己亦被擊殺。

顯然,郭脩並非受人指使或是曹魏間諜,而是一心效忠曹魏,想幹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以名垂千古。他也達到了目的:魏帝曹一步下詔追封他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諡號“威”,以表彰其“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

費禕之死對蜀國影響極大。他堅持清靜治國方針,為蜀國贏得二十餘年休養生息時間,基本恢復了蜀國因北伐而凋敝的經濟。費禕死後,姜維以繼承“丞相遺志”為名頻頻北伐,使蜀國國力不斷衰竭,最終亡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