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秦腔苦戲都有哪些戲名?

用戶6773454597809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你這裡的問題應該是“哭”戲,而不是“苦”戲吧?

秦腔,起於西周,源於西府(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西岐)與鳳翔(雍城))。成熟於秦,所以被稱為秦腔。2006年秦腔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秦腔的哭戲有很多《周仁回府》、《丁郎祭母》、《郭巨埋兒》、《竇娥冤》、《三孃教子》、《下河東》三十六哭等。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流溪文學


秦腔傳統劇目取材廣泛,上至三皇五帝時期,下到明清時期,即有帝王將相的潑瀾壯闊,也有平常人家的平淡生活,也包括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這些從傳說到真實實踐的演繹,從家國情懷到生活的瑣碎的凝結,共同構成了秦腔繁雜的劇目體系,總結起來就是“唐三百,宋八千,說不完的三列國”。

  • 經過不斷的整理和發掘,現在存世的秦腔劇目達2300多出,堪稱中國戲曲劇目都活化石,這些劇目中不乏秦腔的骨子和經典老戲,也不乏被其他劇種不斷借鑑和移植的經典劇目。
  • 秦腔的劇目不管怎麼樣展現中國歷史變遷的現實,其立意和出發點都是以弘揚真善美為主流藝術風格為基調的。縱觀這些劇目,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家國情懷,最終都反應的是秦地人民的主流價值觀,那就是正義終究會戰勝奸邪,不管過程怎麼荊棘彌補,但結局都是能夠聲張正義,達到世界觀的昇華。
  • 在目前我們熟知的秦腔常演的劇目中,我們很難見到有一個劇目完全是以悲劇也就是題目所說的苦戲結尾的劇目,即就是被稱為中國戲曲四大悲劇之首的《竇娥冤》最後依然是以正義得到聲張,壞人得以浮法得到應有的懲罰這種大團圓和皆大歡喜來結局的。
  • 當然,從矛盾論的角度出發,任何事情都是有它的兩面性,單純的以大團圓的結尾來說明秦腔是否有真正的苦戲,是片面的不客觀的。縱觀這些劇目,雖然最終都是以大團圓的結局收尾的,但是在爭取大團圓的過程中,是需要很多人付出巨大犧牲才能得到的,這和過程通常會面對的是骨肉分離、家破人亡等等,這些對我們而言無疑是痛苦的,因此上這類以個人或者某個團體的巨大犧牲獲取的社會安寧和家庭幸福的劇目,都可以歸結為秦腔的苦戲。

要說起秦腔苦戲這類劇目,在秦腔現在的舞臺上,排名第一的毋庸置疑的要屬於“感天動地”的《竇娥冤》。

  • 《竇娥冤》這齣劇目雖然不是什麼家國情懷為主旨表現的劇目,但依然被譽為中國戲曲四大悲劇之首。其主要原因在於其表現出的民本思想,從一個社會最底層的人民群眾的角度展現出了關漢卿的人為關懷,充分表現出了“民為重,君為輕,社稷次之”的思想。

當然,中華文明作為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忘我的家國情懷。在國家利益面前,個人的榮辱往往可以忽略不計。現在秦腔舞臺上的《金沙灘》就是表現這樣的主題的一出愛國主義的苦戲。

  • 《金沙灘》是秦腔眾多楊家將故事的最為有名的一齣戲。這出戏集中反應出了楊門忠烈不計個人榮辱,以家國天下大計為己任,前仆後繼為國捐軀的中國古代的忠義思想。
  • 《金沙灘》雖然最終是以楊家的力戰保住了宋室的江山,奸臣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滿朝歡喜。但是其是以楊家損失五位虎子的代價換來的,面對國家利益,面對老年失子,同時還有一肚子的委屈,對於楊家而言,那種痛苦豈是別人能切身感受的,做為個人而言,這難道不是苦戲嗎?

有人委屈求全,就有人嫉惡如仇,在秦腔列國故事中的《出棠邑》,就是一出伍員為報家仇忍痛割愛,睚眥必報,甚至於有些不擇手段的這樣一出苦戲。

  • 《出棠邑》這出戏我們聯繫列國故事中伍員這和人物的生平,不難看出,他對於講求大義的中國古代來說,顯然伍員並不是一箇中國古代所標榜的忠臣義士。從他為了保全自己給父兄報仇,不惜殺妻滅子,可見他內心的狠毒。也可見他本身和楚平王一樣,也有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性醜陋的一面。

如果說這些帝王將相的故事和普通百姓來說,過於疏遠了,那麼秦腔中也有很多的反應普通大眾和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的苦戲,如反應青年男女追求愛情的《遊西湖》。

  • 《遊西湖》可以說是秦腔劇目中青年男女為了追求幸福,掙脫現實的束縛,勇於鬥爭,但卻又逃不脫時代的藩籬的一出苦情悲劇。可以說是秦腔版的《人鬼情未了》。
  • 《遊西湖》的悲慘的在於封建思想對人們的毒害,殘酷的禮教對人們的束縛。更可悲的再與雖然兩情相悅,但是受到現實的束縛,最終只能在陰陽相隔時,才能敞開心扉互訴衷腸。可見封建思想流毒的厲害程度。這即反應出了兩個年輕人的悲哀,也更深層次的反應出了了他們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悲哀。

尋常百姓人家的悲歡離合是秦腔劇目比較關注的一類題材,現在常演的劇目如《牆頭記》。

  • 《牆頭記》這出戏為什麼我在這要特別的說明了,那是因為這出戏是用喜劇的手法,嬉笑中反映出人性醜陋的一面。為人父母,抓兒養女為的窗前侍奉。但是《牆頭記》的主人翁雖然有三個兒子,但是面對年老的父親,卻相互推諉,不遠孝順老父親,逼的老父親沒有辦法,只能聽從友人的計策,維持老年的光陰,對於他而言,這豈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嗎?
  • 常言說得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是在《牆頭記》中,雖然老人有三個兒子,但是個頂個的不孝順,變成了有後無孝順,這三個兒子,都家道殷實,通曉詩文,卻枉讀聖賢書,兄弟之間相互算計,絲毫沒有孝悌之義,這難道不是人性最大的悲哀嗎?

當然,除了以上的這些劇目,秦腔還有很多劇目都劇有苦情的色彩,它有時候可以說一整齣戲,比如《周仁回府》;《大報仇》;《下河東》等;也可以是一整齣戲中的某一折戲,如《鍘美案》中的【殺廟】一折;《楊門女將》中的【靈堂】一折等。


秦腔鬚生


推薦幾個《四賢冊》《放飯》《下河東》《金沙灘》《白蛇傳》《遊龜山》《五典坡》《口技》《黑叮本》《對銀盃》《竇娥冤》。


國學與智慧


拾黃金 三孃教子 薛寶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