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唐太宗長孫皇后兼職成詩人,存一首《春遊曲》盡顯林下風致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小字觀音婢,史書記載的輔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被尊為“千古賢后”的奇女子!史書評價雖褒貶不一,絕大多數都贊其聖良賢德,有古后妃遺風,無人能出其右!

清代周召評價長孫皇后“三代以來,皇后之有賢徳者,唐長孫氏為最。”

唐仲友:“有古后妃之美,無後世后妃之失,太宗謂內良佐,信夫!若長孫皇后之賢,自三代而下之絕無僅有者也。”

唐太宗長孫皇后兼職成詩人,存一首《春遊曲》盡顯林下風致

晴空今日才發現,這位“千古賢后”不僅僅是世人眼中日夜輔佐夫君,憂心國事,維護賢能的聖賢,還兼職做了詩人,一位文采風流、極端自信、鋒芒畢露的嬌俏女子躍然眼前。

今日與友分享這首《春遊曲》,長孫皇后所作的唯一存世七言詩,描繪的是觀音婢初為皇后在上林苑踏青的柳色春光,太宗見獵心喜,有據為證:“帝見而誦之,嘖嘖稱美”

上苑桃花朝日明, 蘭閨豔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 簷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 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逺借問, 出眾風流舊有名。

唐太宗長孫皇后兼職成詩人,存一首《春遊曲》盡顯林下風致

容貌昳麗少女心思

首聯寫遠景“上苑桃花朝日明, 蘭閨豔妾動春情。”上林苑的桃花肆意綻放,在明媚的陽光下嬌豔可人,身處蘭閨的觀音婢盛裝打扮出來踏青遊園,豔壓滿園春色。文人常用桃紅柳綠、鶯歌燕舞來形容春日氣息,這裡寫到了桃花,捨棄了“紅”字而用“明”字來形容,意為桃花是春天裡最明媚耀眼的,不流於俗,有詩云:"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

“豔”字意為容貌姿色豔冠群芳,觀音婢外出遊春滿心喜悅,桃花再是嬌豔也敵不過那一抹亮麗倩影,置身於飛花拂柳春色明媚當中,一個“動”字仿若撩撥了那顆天真爛漫的少女心。此時雖已是皇后,然也是正當芳華。

唐太宗長孫皇后兼職成詩人,存一首《春遊曲》盡顯林下風致

志得意滿近乎“自戀”

頷聯寫近景“井上新桃偷面色, 簷邊嫩柳學身輕。”泉水叮咚,井邊上的桃花初初綻放,恰如《詩經》所言“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如同胭脂般酡紅,觀音婢想這定是從我臉龐上偷走的面色,否則怎地這般白裡透紅?屋簷下的嫩柳方才抽出新條纖纖弱質,修長搖曳,想必也是從我的輕盈身姿當中學來的!

常言道“人面桃花相映紅”說的是相互襯托和諧之美,而這裡的“偷”和“學”擬人手法,脆生生的讓桃柳沾上了一些靈動的氣息,同時也展現了詩人無比的自信,甚至說是“自戀”都不為過了。井上新桃隱喻她面若桃花,簷下嫩柳隱喻她柳腰纖纖,此等春光,皆淪為了這位皇后的陪襯,因為“唯有牡丹真國色”

唐太宗長孫皇后兼職成詩人,存一首《春遊曲》盡顯林下風致

春色中悠然肆意

頸聯寫身臨其境“花中來去看舞蝶, 樹上長短聽啼鶯。”在春花間緩緩穿行,去看那蝴蝶在繁花似錦叢中翩躚起舞,那高高低低的樹梢上傳來了黃鶯悅耳的啼鳴,頗有種“東家蝴蝶西家飛”、“兩隻黃鸝鳴翠柳”的朦朧詩意。明明是在寫春意盎然,暗地裡卻是隱喻這位皇后行走間如同花中蝶,歡笑聲如同悅耳黃鶯,蝶舞翩躚,笑語嫣然。

美景與美人相得益彰,說又能說的清是景美還是人更美。暫且想象一下這樣的畫面,桃花瓣輕輕降落美人的髮梢,衣袖間染上了草木的幽幽清香,美人於花間漫步,寂靜中只聽見風聲細細,鶯啼婉轉,何等曼妙?

唐太宗長孫皇后兼職成詩人,存一首《春遊曲》盡顯林下風致

林下風致當仁不讓

尾聯問答一語雙關“林下何須逺借問, 出眾風流舊有名。”何須再去探聽那林下之人是誰,他的出眾風流早就聞名於世間。這一聯引經據典,隱而未露,津津自誇,此等美人有“林下之風”,源於東晉才女東晉王凝之妻謝道韞“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寓意婦女態度閒雅、舉止大方。

這上林苑的春光絕色,算得上這林下風流。長孫皇后以“林下”、“風流”自比,躊躇滿志,肆意灑脫,充分符合了她此時此刻高居國母的身份地位,試問其一朝皇后之賢良淑德,難道當不起林下之風?自是當仁不讓!

唐太宗長孫皇后兼職成詩人,存一首《春遊曲》盡顯林下風致

結語

品鑑《春遊曲》,從文化層面去細細瞭解長孫皇后這位奇女子,既有少女的嬌俏,對於自身美貌的極度自信,個性灑脫肆意,鋒芒畢露,不論政治,那也是風光霽月,光彩奪目,屬於明明可以靠臉卻非要靠才華的人才!可惜留存於世的只有只一首遊春詩,使得其詩名未曾流傳於世,姑且稱之為兼職的詩人了。

人生一世,術業有專攻。長孫皇后喜讀書,常與太宗一起地共執書卷,借古喻今,匡正帝王為政之錯誤,維護諫臣魏徵、房玄齡等老臣,堪為封建王朝皇后之表率!正所謂“妻賢夫禍少”,成功男人背後的偉大女人的典型案例就在眼前。比起兼職詩人,“千古賢后”更為任重道遠。

唐太宗長孫皇后兼職成詩人,存一首《春遊曲》盡顯林下風致

品味詩詞之美,欣賞古代人物的風采,從朦朧詩意中體會“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禪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