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特殊的“蜜月”海南日報一對記者夫妻雙雙赴湖北抗疫一線採訪

沒和對方商量,他和她雙雙赴湖北抗疫一線採訪

記者夫妻,度一個特殊的“蜜月”

抗击疫情·典型 | 特殊的“蜜月”海南日报一对记者夫妻双双赴湖北抗疫一线采访

2月27日,在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人民醫院,海南日報記者孫婧(左)和袁琛(中)在採訪。通訊員 潘慶春 攝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當我在抗疫一線,目睹並記錄了許多黨員衝鋒在前,用責任擔當為黨旗添彩的感人事蹟,我備受鼓舞和感召,決定也要成為他們中的一員……”2月25日,海南日報攝影部黨支部收到了一份特別的《入黨申請書》。

這份《入黨申請書》寫自湖北省荊州市,提交申請的人是正在當地採訪的海南日報記者袁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堅守在海南抗疫一線,記錄了許多珍貴的戰“疫”影像。2月18日,接到赴荊州採訪的任務,他來不及與新婚還不足一個月的妻子商量,就立即表示同意前往。

而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妻子、海南日報記者孫婧與他有著同樣的默契——也沒來得及和他商量,就加入了赴荊州採訪的隊伍。

推遲婚禮

結伴趕赴疫區一線

夜深了,孫婧還沒有休息。這一天下來,她要參會、要採訪、要寫稿,還要準備第二天的採訪提綱。

袁琛儘管早已給報社發回圖片,卻也留在辦公室沒有離開,一會兒給孫婧送來一塊點心,一會兒又端來一碗泡麵:“她工作起來就是這樣,吃飯都顧不上好好吃,得有個人照顧她。”

貼心的舉動、溫暖的話語,昭示著他們在同事之外的另一層親密關係——春節前夕,他們剛剛在陝西老家領了結婚證。但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推遲了原計劃在春節期間舉辦的婚禮,先是飛回海南投入疫情防控報道工作,又在報社發出到荊州採訪的通知時搭檔上陣。

“當時我和她爸爸正在客廳看電視,她突然就跑出來說,‘爸、媽,告訴你們一個消息,我和袁琛要一起到湖北抗疫一線採訪了’,當時我一下就愣住了。”孫婧的母親羅社清笑著說。

這一次,羅社清和丈夫選擇做女兒的支持者和“大後方”,一邊幫忙收拾行李,一邊滿海口找醫用防護用具。2月19日那天,也是她親自開車把女兒、女婿送到機場的。

“我一進候機廳,就看到了海南援助湖北的醫療隊已經整裝待發。放眼望去,隊伍裡絕大多數人都和孫婧一般年紀。”對那天的情景,羅社清歷歷在目,“他們哪一個不是父母的寶貝?為什麼他們去得,我的女兒就去不得?更何況,就像孫婧說的,她還是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候不往前衝,又該誰往前衝呢?”

默契協作

力爭報道全面鮮活

帶著雙方父母的叮嚀抵達荊州後,袁琛和孫婧就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因為在重點疫區生活,兩個人無論走路、說話、吃飯都要保持一定距離,不出任務時,想說句話都要隔著一堵牆打電話。

“但每天早晨我們都會碰一下頭,當面再梳理一次當天的選題,確保能打好配合戰。”袁琛說,報社此行就只派出一名文字記者和一名攝影記者,他們既要兼顧紙媒的圖文報道,又要兼顧新媒體產品的素材採集,“常常是她採訪時幫我拍照,我拍照時幫她採訪,結束了再交換素材或者共同完成作品,力求報道全面、鮮活。”

“我們很少一起正式出任務,這次既是夫妻又是搭檔的感覺,讓我在緊張工作之餘能感到心安。”孫婧說,雖然婚禮推遲、蜜月“泡湯”,但她一點也不後悔與袁琛結伴出征。

孫婧心疼袁琛,年紀輕輕就因為長期攝影,縮脖聳肩顯出了略微“佝僂”的身型;袁琛也心疼孫婧,幹起活來廢寢忘食,抓住個問題就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可同在新聞戰線上,他們早已將對彼此的心疼化作同行的力量——願遠征之時,你我相伴;願凱旋之日,攜手而回。(本報海口2月27日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