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春季農村有哪些野生菜可以吃?

長江老農


大家好,我是山裡伢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麻城這邊春季都有哪些野菜。

麻城位於大別山南麓,宿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這裡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野生資源豐富,下面詳細述說一下春季的野菜。

1. 薺菜

薺菜可以說得上是野菜中的珍品,我們方言叫地菜。其味清香鮮美,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吃。鮮嫩的薺菜我們都是連跟一起吃的,每年春節,薺菜成了家家戶戶包餃子包春捲的必備菜之一,少了它似乎就食之無味。薺菜的吃法也很多,葷素烹調均可,如清炒、煮湯、做陷,或者當香菜或大蒜調味,真的是清香可口,柔嫩鮮香,風味獨特。

2.香椿

我們稱香椿苗,是香椿樹的嫩芽。每年春季穀雨前後,香椿發的嫩芽取巴掌長左右,放鍋裡掉下水,然後再可做成各種菜餚。它不僅營養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香椿可涼拌,可炒雞蛋,煎蛋餅,還可以炒豆腐。其味濃郁,獨特,猶似榴蓮刺鼻,有人喜之,有人厭之。我個人只吃掉水後的香椿,不掉水的香椿味道太濃。

3.蒲公英

因其開黃色的花,俗稱黃瓜頭。農村的路邊、溝邊、宅畔、荒地、田間隨處可見。因其獨特的藥理價值,現在也越來越受大眾喜愛。很多農村婦女春季的時候便挎個竹籃到處採挖,洗淨曬乾用來泡茶喝。而做菜,通常就只是清炒或涼拌,味微苦。

4.野竹筍

竹筍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我所要說的是一種野生的竹筍。我們當地叫水竹筍,它生長於稻田與旱地接壤的岸間或者山腳的水溝邊上,沒有家竹粗壯和伸長,只有拇指般大小,其口感優於家竹。水竹筍冒出土30釐米左右採摘最合適,去皮後掉水清炒或者燉肉味道都很不錯,也有將竹筍掉水曬乾或醃漬的。

5.蕨苗

也就是蕨菜,是山上自然生長的一種雜草,喜陽光充足的地方。當其長出地面20釐米左右,新出頂葉尚未展開,像“拳頭狀”時採摘最好。口感清脆,通常都是先掉水再清炒或炒肉片,現很多村民也採取曬竹筍的方法將其掉水曬乾在食用,這樣可以保存的久一些。

6.軟萩

別名叫清明菜,也正是值清明節前後採摘。生長於稻田梗或乾涸的稻田裡,葉柔而軟,撕開有絲,開花前食用,我們當地一般都是用其做粑而不做菜食用,傳說吃了軟萩粑身上不長瘡。軟萩摘回來後,用水洗乾淨,搗碎,加入麵粉,糯米粉揉成淺綠色麵糰,再加陷做粑。

7.野蔥

野蔥同蒲公英一樣,常見於路邊,地岸,其莖細長,有點像四季蔥,但不如四季蔥株大,莖也比四季蔥細小。它同四季蔥一樣可以炒菜也可以調味用。

8.枸杞苗

野生的枸杞生於溝岸,山坡和水渠邊等處,春季枸杞發芽後取其5釐米左右的嫩莖,掉水清炒或涼拌,鮮嫩清爽,聽說還有養生保健的效果。

9.水芹菜

顧名思義,它是生長在水裡的一種野生蔬菜。農村的山澗水溝及淺水河裡比較常見,以嫩莖和葉柄炒食,其味鮮美,水芹似韭菜食用週期長,收割後7至10天又能翻出新的莖葉。受大眾歡迎程度也高,現也有不少村民將其醃製或掉水曬乾食用。

10.地藕

有地參之稱的地藕,多生於水岸及池塘岸邊。超市裡有醃製的地藕賣,叫寶塔菜。我們經常在其春季發芽的時候挖出來,洗淨切片配辣椒醬炒著吃,也可以醃製著吃,清脆可口。只可惜現在的農村,很少有地方有地藕了,想吃還真得費心思找。

11.花兒菜

花兒菜又叫珍珠菜,因其花苞潔白飽滿似珍珠而得名。生長在山上,其花及嫩莖葉均可食用,通常趕在花苞開放前採摘,主要食其花苞。因其味特苦,故需掉水,然後在水裡浸泡幾天循環換水以去除其苦味,然後再食用或曬乾食用,清炒,涼拌或煮肉,散發出一種植物特有的青香。

總結,以上是我們麻城這邊經常吃的一些野菜,我最喜歡吃的要數薺菜和水芹菜,你們都喜歡吃哪些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