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桃花源記》,是古典的《楚門的世界》嗎?誰設計的,你怎麼看?

馬已都


電影(楚門的世界)是克里斯托弗將一切設計的近乎完美。揭示了人們對荒誕世界的臣服或反抗。楚門是唯一真實存在,滿足真實而荒誕世界裡被異化了的人類的需求。偶發事件徹底打破了楚門單向度的思維,他毅然推開幕布設置的虛假世界的大門,以自我生活的創作者的姿態邁入了同樣擁有黑暗的真實世界,只為獲取積極的自由。

《楚門的世界》引領我們感受著一個普通人遊走在真實與虛妄之間,經歷了迷失、錯愕、掙扎而最終以逃離的方式通往自由之路的心理歷程。楚門所經歷的一切無不彰顯了存在主義的精髓,即世界的荒誕性和自由的追尋,電影在這兩個維度上探索人終其一生存在的意義。

誠如巴什拉所說:

我們並非生活在一個均質的和空洞中,相反卻生活在全然地侵淫著品質與奇想的世界裡。我們的基本知覺空間、夢想空間和激情空間本身仍緊握著本體品質:那或是一個亮麗的、清新的、明晰的空間;或再度的,是一個晦暗的、煩憂的空間;或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巔峰空間;或相反的是一個塌陷的渾濁空間;或再度的是一個湧泉流動的空間;或是一個像石頭或水晶固定的凝結的空間。

以楚門為代表的人類往往沒有能力區分自己生存的具體的空間表象中。在虛擬的桃源島和周遭演員們構建的社會關係裡,出生伊始的楚門便以主角的身份,如同木偶、傀儡一般被導演操控著向全世界直播個人全部隱私。

被人窺視而不逃遁,就如邊沁的環形監獄理論所說,這種全景敝視的機制將無權無勢的犯人建構為一個當權者(導演和攝影機)的凝視目標。

牢房沒有一個黑暗的角落可以遮掩,他可以毫無顧忌地窺視。在這部電影中,這一理論不再是一個奇觀,而成了一種現實的可能。因此,楚門要逃走,逃離時刻被監視的虛假的現實,去尋找自由的真實。

在導演的操控下,演員們竭盡所能地演繹著對楚門的“有條件的關愛——成為攝影機下的囚犯”。好友馬克的飾演者高路易在接受採訪時說:“內容真真實實,原原本本,正如各位所見,絕無虛假,有的只是調控。”所以,當楚門要離開桃源島探尋外部世界時,好友馬克試圖勸阻:“你的工作舒舒服服,只處理文件,我很羨慕。”

而妻子則從“供房、供車、生兒育女”等現實的壓力來擊退楚門嚮往自由的不切實際的“衝動”;公司同事“不經意”地講述島外灰暗的生活,與島內幸福的生活進行對比來麻痺楚門。這樣一部桃花源中再造桃花源的電影,說真的,完全打破了金凱瑞在我內心中的形象,但同樣應該也為他自己打開了一扇窗。





A多多看世界


桃花源記與楚門世界異曲同工,同為對現實的不滿,而期望幻想中的理想世界。
要說桃花源的設計者應該屬大詩人‘’陶淵明‘’,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了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桃花源記是世人對桃花源的嚮往,而楚門世界,是楚門由內向外界的嚮往。同樣表達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雖然都是嚮往自由美好的世界,不過還是覺得楚門世界裡楚門,是對外的一種好奇心驅使,如果知道世間的艱辛,還會義無反顧的,離開桃花源嗎?
楚門世界的楚門,如是知道這世間的艱苦,留在桃花源又有何不好,那麼也想問問大家,如果你是楚門,你是繼續留下來,還是走出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86,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f92aa2431e949baaa00f833e9d9d788\

歐典空間設計


個人覺得桃花源記和楚門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桃花源是世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居所,而楚門的世界是世人都想逃離的世界。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