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戰“疫”群英譜③

勇者無畏 真心英雄

世間沒有人天生是英雄,只是因為有患者需要,他們便選擇把危險擋在自己身前!

1月下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悄悄來到了山西省朔州市這個安靜的小城。晚上朔州市傳染病醫院行政人員馬驥手機突然“叮鈴鈴”、“叮鈴鈴”急促地響著,看到是領導打來的,他急忙接起電話。

戰“疫”群英譜③

“馬驥,現在給你佈置一個任務,咱單位女多男少,醫護人員都在一線奮戰,醫院裡有些重活兒累活兒得需要男同志做,而且需要一直住在醫院裡,你願意嗎?”

“我願意!我服從領導安排!”他鏗鏘有力地回答道。

隨後他安頓好家人後,收拾好行李,馬不停蹄地趕往醫院。

在醫院報到後,領導給他安排了清理病區醫療垃圾和協助做好物資調配的任務。馬驥在相關人員的帶領下熟悉了工作流程後就立馬投入了艱苦的工作中。

進入隔離病區的汙物間清理患者的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以及把十幾袋垃圾分類打包放入醫療垃圾箱稱重後搬上醫療廢物回收車,整個過程都與帶病毒的環境直接接觸,這是極度危險的,所以熟練掌握穿脫防護服是完成任務的關鍵所在。

戰“疫”群英譜③

馬驥是去年新調入醫院工作的,防護服對他來說還是個新鮮事物。

但是時間緊迫,任務重要,他必須在短時間內掌握穿脫防護服技能,這是保護自身的強有力盾牌。整整一天時間,他拿著一套防護用品對著鏡子,按照同事教他的穿脫順序和方法一遍又一遍認真練習著,心裡默默記住每一個細節,直到熟練掌握。

第二天,他第一次穿上防護服準備進入隔離病區的汙物間,他有些緊張。得到同事們的鼓勵後,又想到千千萬萬正奮戰在抗疫第一線上的醫護人員們,他深吸一口氣,毅然走進汙物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說:“第一次進裡面確實害怕,但為了戰勝疫情,為了完成好任務,我必須得勇敢面對,而且我也學會了穿脫防護服,雖然穿得慢一些,但有同事們給我鼓勵和幫助,一切按照流程規範操作,慢慢就不害怕了,而且這項苦重的活兒就該我們男同志們去做。”平淡卻有力話語盡顯一個男兒的英雄氣概。

工作之餘,他還負責協助搬運應急物資、分發物品,取送工作餐,做好物資調配工作。

戰“疫”群英譜③

疫情終有一天會被戰勝,春天也會一如既往到來。但我們不能忘記,這場戰“疫”的勝利,源於千萬個白衣天使的日夜付出、源於千萬個如馬驥一樣的戰士們的付出。他們秉承初心、勇擔責任、一往無前、奮不顧身,他們才是真的勇士、真的英雄!

耐心傾聽醫患協力 真誠溝通醫者仁心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已經快一個月了,朔州市傳染病醫院作為朔州市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朔州市人民醫院的隔離病區,前線的醫務工作者在救死扶傷的抗疫戰場上,每天都上演著時而驚心動魄、時而感人至深的故事, 請讓我們走近他們,瞭解他們的故事……

2月7日晚,時針已經指向12點,一線醫護人員們還在病區內焦急地等待著。他們剛接到通知,晚上會有一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入院。

陳沖是當晚的值班醫生,此刻她早已穿好防護裝備,她知道,今晚的工作可不輕鬆,今晚要來的患者高燒多日不退,基礎性疾病較多,病情不容樂觀。

戰“疫”群英譜③

救護車的警報聲劃破夜空,聽到救護車聲音的醫護人員們立刻趕往患者入院通道去接患者。

可是意外卻發生了,患者拒絕下車。

醫護人員在焦急地等待著,十分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患者還沒有走下救護車。

值班醫生陳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她鼓起勇氣走向救護車,近距離與患者溝通,耐心地詢問他到底是什麼原因。

原來這名患者平時深入簡出,他怎麼也不相信自己會染上新冠肺炎病毒,當得知自己將被作為疑似患者隔離治療時,他堅決認為這是誤診,並拒不配合治療。

陳沖迅速將所有情況上報院領導,經過長達三個小時的積極溝通和耐心解釋,患者終於同意下車入院並接受隔離治療。此時此刻,已經是凌晨四點。

接下來安排好患者病房、進行完入院查體詢問病史、安撫完患者的情緒、辦理完一系列入院手續後,一夜沒閤眼的她又開始為患者寫入院病歷了。

戰“疫”群英譜③

問起當天的情況,她平淡地說:“沒什麼,患者溝通過之後還是很配合我們工作的,任何人被認定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時候,都無法相信這是真的,這種現象很正常,這時候就需要我們醫護人員耐心溝通安撫情緒,這一點很重要。”

耐心傾聽,真誠溝通,是陳沖作為一線醫生這段時間除了診療以外做的最多的事。

2月3日,醫院的隔離病房裡住進來一位來自湖北的疑似患者,這是一位八九歲的孩子, 陳沖和醫護人員們都盡全力來照顧她,和她聊天,舒緩她的緊張情緒。得知她想寫作業,病房內的床頭櫃有點低,就託醫院外的朋友買來了小凳子給她;得知她每天早餐喜歡吃煮雞蛋,就趕緊通知後勤安排食堂給她準備。

另一個病房裡的患者來的時候沒有帶換洗的內衣,醫護人員們就託人買來內衣、襪子送給她穿;還有一位患者要求三餐之間加餐,醫護人員們想方設法弄來餅乾水果等滿足患者的需求……

“住進了隔離病房,遠離親人的時候,患者就被孤單、傷感、緊張、鬱悶的情緒包圍了,這時候,醫護人員是他們最親近的人,這時候,來自醫護人員的關愛尤為重要,當患者的心理上得到滿足的時候,身體的疾病就能隨之好的快一些。”陳沖善解人意地說。

在傳染病醫院的抗擊疫情的前線,在最危險的地方,一個個黨員不計個人得失衝鋒在前,陳沖看在眼裡,也感動在心裡。她坦言,短短的幾天時間,她驚喜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變化,感覺自己成長了,變得更加有責任、有擔當了。

“我看到我們醫院的黨員義不容辭挺身在前,我想要和他們一樣。”於是,她寫下了入黨申請書,一心向黨、駐紮一線的決心與戰勝疫情的信心更加堅定了。

疫情防控的“逆行者”

戰“疫”當前,衝在一線,勇做疫情防控的“逆行者”, 他就是朔州車務段朔州站的一名普通黨員——客運主任劉貴勇。

戰“疫”群英譜③

在疫情防控的嚴峻時期,得知朔州市將開行一列徐州至朔州的煤礦返崗職工專列(徐州站24日19:02分開,朔州25日14:33分到),需要一名客運專業的管理人員時,劉貴勇同志自願申請,主動請纓,做出莊嚴承諾,並在“請戰書”上按下紅手印。在19個小時的運行途中,冒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全程跟隨此趟專列,積極做好市政府與鐵路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併為車上的606名徐州籍礦工提供了優質的諮詢和服務工作。一次19個小時的旅程,劉貴勇同志用平凡的舉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我是黨員我帶頭,疫情防控衝在前”的初心和使命。

戰“疫”群英譜③

自參加工作以來,劉貴勇同志30多年如一日,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以精細的管理、優質的服務打造了“塞北之春”客運品牌,以率先垂範、以身作則的工作作風,為職工樹立了榜樣。在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個多月時間裡,朔州火車站作為疫情防控的關鍵場所,劉貴勇同志一直衝在最前面,只要得到發熱旅客的消息,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積極協調處理後續相關事宜,得到了旅客和職工的讚譽。

在出色完成任務後,面對記者鏡頭,他說:“每個黨員都是一面旗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起好模範帶頭作用,在疫情防控面前衝在前,勇做逆行者,盡職盡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劉彩霞:平凡的社區工作者

沒有防護服、沒有隔離衣,有的只是一隻最普通的口罩;沒有誓師會,沒有請戰書,一個通知就在親人的牽掛中走出溫暖的家門……

劉彩霞,一個普通平常的名字,一份簡單平凡的工作,任職山陰縣東城管委會和順社區居委會委員。2017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勤懇負責、任勞任怨,她沒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對事業的默默追求;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事蹟,有的只是認真踏實的敬業精神。

疫情面前無顧慮。作為一名普通的社區黨員幹部,積極響應縣委、管委會部署要求,第一時間走進社區、走進商鋪、走進小區、走進居民家中,摸排武漢返鄉的務工人員和返鄉高校畢業生。在這個特殊時期,大家心裡都有顧慮,“在疫情面前,條件再難、困難再大,我們也要立即動起來,關鍵時刻我首先挺身而出,衝鋒在前”,這是劉彩霞的口頭禪,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這個特殊的春節裡,她毅然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帶病堅持奮戰第一線。大年三十,她依然奔走在疫情摸排的路上,沒有防護設備,沒有消毒用品,一個最簡單的口罩就是她全部武裝,但她沒有畏懼,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逆向而行。

衝鋒在前擔使命。自臘月二十九以來,在大家足不出戶自我隔離的時候,她每天帶上工作牌走進小區院落、巡查商戶企業,敲開一個個緊閉的屋門,確認著每一個居民的信息,督促商家做好消殺和測溫,勸告居民戴口罩、勤洗手、不聚眾、不出門,全力以赴把好社區健康關、隱患排查關,築牢疫情第一防線。她走過一個又一個網格,敲開一家又一家大門,登記一戶又一戶信息,不辭辛勞,想方設法,做到區不漏戶,戶不漏人。面對一些不配合的居民,她總是耐心細緻地做著解釋工作,告知居民疫情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安撫著居民們的情緒,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此次疫情。她和社區其他工作者加強宣傳引導,先後入戶向居民發放《致居民的一封信》、《溫馨提示》共4000餘份,在微信群宣傳防控知識,引導居民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通過一系列的宣傳,切實有效的增強了群眾對疫情防控的信心。同時她積極動員轄區單位和群眾積極參與到防控工作中來。她說,“我敲開的不僅是居民的家門,更是居民的心門,要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傳遞到居民心裡,讓居民更安心”。

守護健康爭先鋒。自疫情防控攻阻擊戰打響以來,她主動放棄了春節休假,放棄了一年一度回臨汾老家探望八十多歲的父母,從年三十開始,“白+黑”、“5+2”,夜以繼日地連軸轉,孩子只能一個人在家。白天,深入網格,摸排武漢返鄉人員,登記居民家庭人員行走軌跡,發放宣傳資料;晚上,她挑燈夜戰,整理當日疫情摸排數據並彙總,撰寫當日外來人員詳細情況說明,及電腦上的各種報表,常常一熬就是一整夜。在摸排外來人員的基礎上,還不忘時刻關心年老體弱、失獨家庭等弱勢群體,為有需求的群眾提供日需幫購、事務幫跑等暖心服務。她始終能以一名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捍衛居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把社區暖心的服務送到居民身邊,讓居民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

“大考”下的“趕考人”

——山陰縣東城管委會黨委書記苑平的初心使命

從縣委疫情防控安排部署一開始,管委會、社區等就同醫院病房一樣成為了“主戰場”,這些基層一線人員同醫務人員一樣,成為風險下的“逆行者”。特別是面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這次大考,作為守護擔當“領頭羊”、東城管委會黨委書記苑平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迅速反應,科學防控,積極應考,在大考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體現責任擔當,在大考中書寫合格答卷。

堅定信心,迎難而上,考出責任擔當之勇。大事難事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苑平同志就使命在肩,以令率人,不若身先,帶頭堅守崗位,靠前指揮,衝鋒在前。他深知,疫情防控的艱鉅性、複雜性、嚴峻性,抗疫鬥爭需要廣大黨員、幹部站出來、頂上去,用履職盡責的工作態度,在防控一線排憂解難,在關鍵時刻擔當作為,切實保證轄區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自臘月二十九,就帶領5個社區支部67名社區工作者,把初心使命寫在崗位上,披星戴月只爭朝夕,不顧安危衝往一線,進小區樓宇、進平房院落、進居民家中,對上門摸排回的96名武漢返鄉人員和187名外來返鄉人員信息,他都親自一一檢點;對社區工作者在摸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他都親自過問解決;對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所需,他都親自電話詢問;對摸排回來的轄區內外地牌照車輛,他都親自跟蹤回訪,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負重前行,精準施策,考出科學防控之智。千磨萬擊還堅勁,越是艱險越向前。當前,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社區工作者有很多很多,他們是普通人,平凡但不平庸,他們心懷“家”“國”,為的是“大家”舍的是“小家”,在防控物資極度緊缺的關鍵時刻,苑平同志把對黨忠誠落實在行動上,挺身而出,精準施策、科學防控,實行網格化、地毯式管理,動員每一名社區工作者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為重要的工作抓緊抓實,責任到人,聯繫到戶,勇做保護群眾的“守衛者”;他及時從縣中醫醫院調配清熱解毒中藥沖劑,發放到5個社區和每名社區工作者手中,隨時飲用,自我預防;他想方設法購回一批84消毒液、花盡心思弄回足量一次性醫用口罩、千方百計買到多支專業紅外體溫槍,將防控措施落到每一個社區、每一幢樓、每一個單元、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轄區內及時成立小區臨時黨支部20個、黨小組32個,參與志願服務176人, 機關在職黨員221人報到,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小區微網格、樓宇黨小組優勢進行精準管控,切實構築起“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的樓宇抗擊疫情安全屏障。

共克時艱,統籌兼顧,考出組織實施之能。在疫情防控的吃勁階段,苑平同志集中精力、心無旁騖地把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儘可能做到位,凝心聚力、溝通協調、共戰疫情。他始終堅持通過微信向包片縣領導彙報東城管委會疫情防控和全面落實“四後”預案的進展情況,聚焦問題、共商對策、全力推進;對企事業單位、居民個人等捐款捐物,按需分配到各個社區、各個駐點,支持慰問一線疫情防控人員,將其效用最大化;組織撰寫《致匿名捐款支持社區抗疫一線愛心人士的一封信》,更加鞭策著仍然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社區勇士們頑強拼搏、衝鋒在前;對個別防控一線人員出現的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等負能量,他都能給予正確的教育引導,還曾通過微信作詩致謝一線社區工作者,加油鼓勁,砥礪前行;對重點公共場所,協調落實體溫檢測和健康監測制度,要求堅持全面消殺,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是一場硬仗、一場大考,考驗著趕考人的初心使命、應對風險的能力、團結協作的精神。正如苑平常說的,疫情能不能控制住、百姓能不能安全,關鍵就看我們,只要疫情沒有結束,堅守就要一直繼續。他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用為民服務的愛心奉獻“守城護地”,守望著轄區內4萬多名居民的生命安全,被百姓譽為不穿白大掛的“守護者”。

常紅軍:擔當有愛,堅守“疫”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職責。

在懷仁市吳家窯疫情防控點,常紅軍一邊敬禮,一邊示意車輛停下,司機停車後隨即下車,在他的引導下來到桌前進行登記,之後,醫務工作者為司機測量體溫,沒有異常,就可通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常紅軍一直堅守抗擊“疫”線,認真站好每一班崗。

可人們不知道的是,他家中80多歲的老母親是一位重症患者。就在年前,他帶母親去北京同仁醫院檢查,認定為腦瘤眼眶重病,情況非常糟糕,但礙於疫情,醫院不敢收治,只好帶老人回家等待疫情結束再去醫治。雖然他母親病重,基本生活需要人來照顧,但因工作需要,他常天駐紮吳家窯防控點,甭說照顧老人,見一面有時都難。

常紅軍是一名退役軍人,84年入伍,軍隊生活培養出了他優秀的軍人素質。現在是懷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新家園中隊的一名幹警。吳家窯地處山區,早晚溫度很低,疫情防控點位於山口,山風陰冷,吹個不停,穿上棉衣都能感覺到寒氣逼人,而他要在這裡兩天連續值守24小時,在寒風中一站就是10多個小時,晚上也不能回家,餓了泡桶方便麵,困了在車上打個盹。雖然條件艱苦,但對於軍人出身、參加過戰爭的他來說,不算什麼。真正讓他掛心的是他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一個很樂觀的人,總是笑嘻嘻的樣子,如今看到她臥病在床,身心難受,心裡真不是滋味。”性格剛毅堅強的常紅軍有些哽咽。“本想著妻子可以幫著照看母親,可是疫情當前,她是三小的一名教師,被分配到了的吳家窯小區值守。我們兩個人都在疫情防控一線忙碌,照顧老人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實在忙不過來,就求助孩子們幫忙。我這個做兒子的,卻經常不能在床前盡孝……”說到這些,看得出,他的心裡是滿滿的愧疚。

儘管如此,但是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他沒有請過一次假,更沒有缺崗。“有時候在輪崗的時候感覺有些累,但想到自己肩負的職責和使命,精神馬上就會振奮起來,因為自己是人民警察,共產黨員。比起醫務工作者,我這點付出不算啥,他們才偉大。”常紅軍在談及這段時間的工作感受時說。

“疫情不止,我不會退!”這是常紅軍的堅守。他表示,要繼續發揚軍人作風,駐守防控‘疫’線,為早日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力量。

值得慶幸的是,2月22日晚,他發微信告訴記者,“剛接到通知,懷仁崗點全部撤離。說明疫情得到了控制。“我很快就可以帶著母親去看病了。”聽得出他的欣喜。也正如他所說,“壞的東西很快就會過去,一切美好終將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