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東出將出相,就是不出皇帝。”這句話,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
山東整體如此,地處海邊一隅的膠東,自然也是這般。但如果仔細查閱史料的話,就會發現,在膠東歷史上,其實還是出過一位“皇帝”的。只不過這位“皇帝”屬於自稱,不被正史所承認,就是金代的楊安兒。
楊安兒雖然被視為“僭號”,可不管怎麼說,他畢竟有割據膠東之實,也算得上是當時的風雲人物。本文就根據史料,簡要介紹一下這位曾在膠東半島稱帝的楊安兒。
正史關於楊安兒的記載,主要是在《金史•僕散安貞傳》中,他起家前期的事蹟與膠東關係不大,就不再詳細介紹。只知道他是益都縣人,金末動盪,他作為地方豪強起兵,後來歸降,被任命為地方官員。不過,一段時間之後,衛紹王大安三年,他又率眾反金。金朝大將僕散安貞前來鎮壓,在益都將其擊敗。楊安兒因此東奔萊陽,進入膠東半島。
金代後期,膠東半島為三州體制,寧海州在東,登州在中,萊州在西。當時萊陽縣尚屬萊州,楊安兒進軍萊陽後,萊州守將徐汝賢投降,其實力得到補充,聲勢復振。此後,金朝派駐登州的刺史耿格也開門歸附,郊迎楊安兒入城。佔有登萊兩州之地後,楊安兒隨即稱帝。史載:“安兒遂僭號,置官屬,改元天順。”
按照慣例,稱帝要有國號有年號。楊安兒的國號為何?史無明載,但年號很明確,就是“天順”。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的英宗在復位之後,頒佈的年號也是“天順”。正統帝王的年號,與正史眼中的僭越者使用的年號相同,這一點頗受時人詬病。《萬曆野獲編》就埋怨:“時武人石亨輩不足責,徐武功(有貞)亦不學之甚矣!”(石亨和徐有貞都是明英宗復位政變的主要參與者)
楊安兒為市井出身,對典章制度應該也不太瞭解,根據記載,當時為他的政權做“頂層設計”的,就是降將耿格。史載:“凡符印詔表儀式皆格草定。”稱帝建元之後,楊安兒揮師東進,佔領寧海州。在此,膠東三州之地,皆為楊安兒所有。
天順政權的統治區域有多大?根據史料記載,除了登萊、寧海之外,濰、沂等地亦有其部下活動。至於“都城”,有的說法是萊州,但結合史料上下文,登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在楊安兒忙碌的同時,金將僕散安貞也沒有停下進軍的腳步。很快,他率軍抵達昌邑,準備渡河而東,圍剿楊安兒。
“禦敵於河西”,是楊安兒的應對策略。他派遣萊州降將徐汝賢率領“三州十萬眾”渡河迎擊。雙方在昌邑東部大戰一場,“自午抵暮,轉戰三十里”,徐汝賢部大敗,傷亡數萬,敗退至河東。
失利之後,楊安兒部將棘七率領四萬人嚴守新河(辛河),阻止僕散安貞東渡。然而,僕散安貞採取曹操渡渭河包抄馬超的策略,分兵從上游渡河,再次擊敗對手,徐汝賢部退至萊州城。
這時,楊安兒所封的寧海州刺史史潑立率軍來援,不過也被擊敗,金軍於是圍城。
萊州為膠東大城,一時之間難以速破,因此僕散安貞部將派出內應混入城中,在萊州城西南隅發難,攻入城中,徐汝賢敗死。
萊州失守,楊安兒的割據政權趨於瓦解,登州耿格、寧海州史潑立先後投降,楊安兒乘船入海,在前往“岠嵎山”時,被舟人所殺,餘部為其妹楊妙真、妹夫李全統領,逐漸發展成為依違在南北之間的一支私人武裝。而當初幫助楊安兒建立朝制的耿格,在投降金朝之後,沒能得到寬赦,被論罪誅殺。
閱讀更多 膠東故事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