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社區精細化管理 這個街道的城市大腦“大顯身手”

人民網上海2月28日電(陳晨)數據、圖表上配有不同的顏色,重點人群、黨員信息一目瞭然......在浦東花木街道的城運中心,記者見到街道內小區各種防疫信息做到了數字化、可視化。

“這是城市大腦用好居委提供數據的成果。花木街道有六個社區、47個居委、167個小區,我們做到了全覆蓋。”花木街道城運中心負責同志介紹到。“大數據可直接作用於疫情防控的精準施策,有效實現人員分類管理,完成居民區的精準畫像,切實保障居民生活。”

從“掛圖作戰”到“帶圖作戰”

近日,花木街道將數據與GIS系統相結合,全面形成“一街道一圖”“一小區一圖”“一樓一圖”“一房一圖”。

社区精细化管理 这个街道的城市大脑“大显身手”

一圖即疫情圖,根據各小區樓宇疫情風險狀況,用三種顏色進行區分,是居委會對小區管理分類施測的重要依據。橙色代表重點地區來滬,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黃色是次重點地區,藍色代表一般地區來滬。

“點開任意一個小區,就能清晰的看到每棟樓的顏色。”花木街道城運中心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通過這個系統,我們可以精準的掌握每個住戶的信息,他們從哪裡回來上海,是否隔離期超過了14天,是否為黨員。”

社区精细化管理 这个街道的城市大脑“大显身手”

花木街道的每一個住戶都細化到相應的網格中,依託數字防疫系統,每個層面的圖將數據管理和維護的權限開放給相應的社工工作人員,從而將網格中的個體信息數據化,並保持數據活力。

在這次與防疫相關的數據基礎上,花木街道還將與社區工作相關的其他數據也一併進行梳理並配置在系統上,使平臺不僅在防疫期間發揮作用,更能夠在日後成為人口管理、基層黨建、志願者工作、老人服務、物業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平臺。

有了精細化的大數據,就可以針對不同的小區不同的人群進行分類精準管控,為小區居民生活提供保障。“本次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基層一線,尤其是居委做了大量數據排摸和篩查工作,為了使這些來之不易的數據保持活力,而不是成為一次性勞動成果,成為日後居委、街道工作的實用工具,基於這個原因,花木街道做了這個覆蓋全街道的數據信息平臺。”花木街道城運中心負責同志談到。“有了這個平臺,我們的這張圖隨時可以拿出來作戰,升級了我們之前掛圖作戰的方式,如今是帶圖作戰。”

視頻巡邏無死角 服務居民無漏洞

“第一次巡查時間,上午8時,共輪巡視頻133個,發現問題3起,其中不測量體溫的3個:玉蘭路158弄、芳華路229弄、嚴鎮路75弄,經聯繫居委已整改。巡查過程中也發現有47個小區探頭無視頻和6個探頭位置不合適,需進行調整......”在花木街道的彙報表格上,清楚的記著視頻巡邏的問題,以及複查整改的結果。

社区精细化管理 这个街道的城市大脑“大显身手”

一個都不能少,一處都不能漏.....在城運中心,記者清晰的看到每個小區門出入情況,重點地區回滬人員家門口的出入情況,花木街道城運中心負責同志介紹到,“對於進出的情況,一旦發生了風險,系統會報警,我們及時聯繫居委上門查看情況。”

下足繡花功夫 提升硬實力

城市管理如何像“繡花”一樣精細,針腳密不密、走線順不順決定了城市運行是否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

自去年七月份以來,聯洋、由由、牡丹等六大社區的居民區書記和聯絡員“相約”街道城運中心,與城運中心網格管理、城運通使用、熱線工單處置等條線專業人員進行工作通報和全方位溝通,查擺存在問題,協調應對措施,進一步理順了街道城運分中心與六大社區聯勤聯動站、居民區服務工作站之間關係,建立互通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將學習交流、培訓溝通貫穿活動始終,取得了“雙贏”成果。

而花木街道城運分中心一直開展內部崗位全員培訓。由相關條線的專業老師分別講述“新視通”使用流程操作說明、“城運通”移動視頻手機操作技能、城運工作業務知識知識,通過案例分析、互動練習和解疑答惑,提高員工使用相關工具的操作水平。尤其是對城運中心“熱線工單辦理操作規程”的培訓,提高了聯絡員、志願者等人員對熱線工單結案“八審八不準”的自覺意識,對提升整個城運工作績效奠定了紮實基礎。

主動發現、自動指令、快速處置、及時反饋.....這一系列的閉環管理,在疫情當中大顯身手。“下足了繡花功夫,才可以提升硬實力。”花木街道城運中心負責同志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