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新三板“頭牌”嚮往科創板,狂犬疫苗龍頭市值160億成首例分拆上市,此前放棄赴港IPO計劃

新三板“頭牌”嚮往科創板,狂犬疫苗龍頭市值160億成首例分拆上市,此前放棄赴港IPO計劃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柳 陳鋒 上海報道

去年四季度新三板深改及分拆上市新規落地以來,上市公司旗下新三板控股子公司分拆赴A股IPO還是進入精選層,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

2月25日,遼寧成大(600739.SH)和成大生物(831550.OC)同時公告,成大生物籌劃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成大生物由此成為分拆上市政策發佈以來,第一家宣佈A股IPO計劃的上市公司新三板子公司。

“經營業績亮麗,且符合科創板定位導向,作為A股公司遼寧成大的控股子公司,成大生物一直被看作是分拆上市的潛力股,因此上述決定並不出乎意料。”2月28日,一位長期關注成大生物的醫藥行業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由於籌劃科創板IPO事宜,成大生物自2月25日開市起緊急停牌。該股的做市商達40家,自2019年以來,該股一路震盪走高,2019年7月底一度出現拉昇行情,2019年全年累計漲幅為188%。

今年以來該股繼續出現上漲行情,年內累計漲幅近16%,停牌前收盤價報42.77元,以此計算成大生物市值為160億元。

新三板分拆上市第一家

據記者瞭解,作為狂犬疫苗“頭牌”的成大生物早就有上市計劃,2018年“新三板+H”政策落地後不久,該公司即開始籌劃發行H股赴香港聯交所上市。不過該公司發行H股的後期進程放緩,且於2019年7月宣佈終止赴港上市計劃。

就在成大生物宣佈終止發行H股股票事項時,外界就猜測公司是在為轉戰科創板IPO作準備,只是在等待時機條件成熟。

如今來看,成大生物當下申請科創板上市的條件已初步滿足。

根據母公司遼寧成大公告顯示,公司及成大生物已經審計的2018 年財務指標不滿足《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的條件。不過,根據公司《2019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及成大生物《2019年年度業績快報公告》披露的財務數據,預計2019年度財務指標符合相關規定條件。

關於財務指標,分拆上市新規中明確的要求主要有兩條:一是上市公司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且最近3個會計年度扣除按權益享有的擬分拆所屬子公司的淨利潤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累計不低於6億元;二是上市公司最近1個會計年度合併報表中按權益享有的擬分拆所屬子公司的淨利潤不得超過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的50%,上市公司最近1個會計年度合併報表中按權益享有的擬分拆所屬子公司淨資產不得超過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的30%。

受益於成大生物業績的增長,遼寧成大預計2019年盈利同比出現大幅增長,扣非後淨利潤將超過10億元。

遼寧成大業績預增公告顯示,上年同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 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5.9億元。預計 2019 年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3.4億- 4.7億元,同比增加 45.73% -62.2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4.5億-5.5億元,同比增加77.44%-94.3%。

而成大生物披露的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經初步核算,公司預計去年整體實現營業總收入16.77億元,同比增長20.59%,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淨利潤7.20億元,同比增長17.45%,扣非後淨利潤近6.9億元,同比增長15.05%。

此前,上海一家大型券商新三板研究組主管表示,成大生物大概率可能分拆去科創板IPO。他認為,不符合分拆條件的上市公司子公司,可以考慮在新三板公開發行並進入精選層,但新三板公司符合分拆上市的案例並不多,不會是主流。

安信證券此前統計指出,97家新三板公司第一大股東為A股上市公司且持股比例超過50%,其中30個案例或符合分拆上市規定。 符合可分拆公司收入及利潤體量大,約三成符合科創板財務標準,近六成符合精選層財務標準,其中收入及利潤體量大的成大生物、用友汽車、新道科技等上市公司子公司既滿足科創板財務標準,也符合精選層的財務標準。

為何一定要上科創板?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遼寧成大當前經營業務共分為醫藥醫療、金融投資、供應鏈服務(貿易)和能源開發四大板塊。其中在醫藥醫療領域又分為生物製藥、醫藥流通和醫療服務。

而成大生物則是公司生物製藥業務的核心擔當。成大生物處於醫藥製造業,主要從事人用疫苗的生產、研發與銷售,主要產品為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與乙腦滅活疫苗(Vero細胞),其中2017年、2018年狂犬疫苗銷售額佔當年營收的比例均超過92%。

同時,公司持續投入研發,2018年該公司研發支出7496萬元,佔當年營收的比例為5.39%。

事實上,業績突出的成大生物在二級市場相當受追捧。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股東人數為1540戶,遼寧成大持有成大生物60.74%的股權。

2020年至今,成大生物成交總金額達到17億元,位居新三板市場第一,排名第二的貝特瑞同期成交額不到10億元;成交量方面,今年以來總成交量4122萬股,排名第8;總市值160億元,排名第6。

如此看來,成大生物在新三板已經是“頭牌”,為何一定要上科創板呢?

醫藥行業分析師張慧慧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科創板的高流動性和高估值使許多公司趨之若鶩。在新三板,交投不活躍,就會影響企業的估值水平,尤其是像成大生物這樣的醫藥企業,從新三板成功轉戰科創板的企業,總市值翻番的不在少數。

事實上,成大生物在新三板的表現已經非常亮眼,2月24日,成交量70萬股,成交額3220萬元,流動性位居新三板前列。

但是,與科創板對比,成大生物成交量只能位列科創板最低水平。據挖貝研究院數據顯示,2月25日,科創板股票成交量中位數413萬股,最低80萬股;成交額中位數2.5億元,最低約5500萬元。

再從估值來看,科創板首發市盈率中位數48.3倍,平均數59.5倍。其中,生物醫藥股票估值更高,首發市盈率中位數49倍,平均數達到88.9倍,最高市盈率甚至達到467.5倍。

儘管成大生物股價已從2019年初的13元左右,漲至最新的42.77元,翻2倍以上,但市盈率僅22.27倍。

若將成大生物放到科創板,按照科創板生物醫藥發行市盈率中位數49倍計算,對應發行價就可以超越100元/股。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事實上,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科創板推出、註冊制落地,以及未來創業板註冊制和精選層的實施,國內資本市場接軌國際是大勢所趨,同時股票供給將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向,新形勢的各個資本市場,絕大多數資源都將向頭部聚焦。對於成大生物來說,如果不能當科創板“雞頭”,當新三板的“雞頭”或許也會獲得更多資源的青睞。另外,精選層投資者門檻下降到100萬元後,新三板本身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