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是怎樣導致經濟危機的?越詳細越好,謝謝?

凡夫俗子覓煙火


也是這個問題,也不需要太高深的經濟理論。憑藉一些普通的經濟學常識,這個問題就能夠解釋好。

從古至今,由於貨幣貶值引發的通貨膨脹,進而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的例子不勝枚舉。小編我可以信手拈來,解放戰爭時期的國統區經濟危機,以及今日的委內瑞拉和津巴布韋經濟危機就是最好的三個例子。我們以解放戰爭時期國統機的經濟危機為例,詳細說明一下這個過程吧。(△ 早期的法幣購買力非常強勁)

法幣發行初期,幣值非常穩定,購買力非常強。法幣是國民黨政府在1935年發行的,以取代市場中流通的銀元,一直到1948年被金元券所取代。在法幣流通的13年間,中國經歷了極其惡劣的通貨膨脹。我們來看一下100元法幣的購買力變化,數據來源於1947年《大眾晚報》。

1937年100元法幣可以兩頭牛,1938年可以買一頭大牛、一頭小牛,1939年可以買一頭大牛,1940年可買一頭小牛,1941年可買一頭豬,1942年可買一隻火腿,1943年可買一隻老母雞,1944年可買一隻小母雞,1945年可買一條魚,1946年可買一個雞蛋,1947年可買一隻煤球,1948年僅能買到4粒大米。(一捆一捆的法幣)

從經濟學角度講,貨幣貶值會帶來財富的轉移。財富由債權人向債務人轉移。貨幣發行當局就是債務人,持有者就是債權人。在1935~1948年法幣流通的13年間,法幣的購買力貶去了99%以上,就意味著持幣人99%的財富被掠奪的,被誰掠奪了?貨幣發行當局,就是國民黨政府。經濟學術語——鑄幣稅,指的就是這個經濟現象。

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為什麼會帶來經濟危機?這個原因也非常簡單。物價上漲的速度超過了居民收入上漲的速度,必然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下滑。舉一個例子,今年的月工資是3000元,大米價格是3元/斤,則可以購買到1000斤大米;明年的工資增加到4000元,上漲了33%,大米的價格上漲10元/斤,則月工資只買到400斤大米。

通貨膨脹帶來居民實際收入下滑及生活水平的下降。再由居民購買力的下降,引發社會需求的下滑,工廠就會出現倒閉,就要裁員。這不就是社會經濟危機的表現嗎?(面額是100萬元的金圓券,購買力還不如1美金)

國民黨政權崩潰的1949年,危機極其嚴重,農民食不果腹,工人挨餓受凍。來看一下1949年的工業產量:布匹產量相當於歷史最高產量的73.5%,火柴產量為歷史最高產量的78%,發電量為歷史最高產量的72%,鹽產量相當於歷史最高年份的76%,水泥相當於歷史最高產量的29%,原油相當於歷史最高產量的38%。整體算下來,1949年的我國工業還不及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的1937年。

至於引發通貨膨脹,尤其是惡性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麼?大家多多少少有所瞭解,這裡就不展開來說。最根本原因就是貨幣超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