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您最喜歡的中國作家是誰?

Antidote迷失


這個問題提的好。中國作家喜歡的多了。喜歡,這個豈止喜歡!用熱愛,崇拜,這才行。中國,幾千年文化底蘊的古老國家,各種各樣的文學大家如璀璨奪目的群星,令我十分崇拜,敬佩了。自從我知道和如飢似渴地在煤油燈下,讀過一夲小說《三輩兒》以後,我就對中國文學頂膜禮拜,非常渴望起來了。哪個時候,物質文化貧乏,我才三年級的學生娃娃,就非常熱愛學習,尤其是對語文情有獨鍾,漸漸的對文學也愛了起來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先買連環畫小人書,沒錢,便拾玻璃瓶子,去西街一收購門市買,便去十字口新華書店買小人書。記得哪個櫃檯高,惦起腳尖,鼻子尖和櫃檯齊,往往鼻尖不注意,就和櫃檯楞碰了,一陣酸的淚水直流。嗬嗬,我記得,每次都這樣,但總是說,姨,謝謝你了。這句話每次都說。這姨就笑了。非常和藹可親,人也漂亮的很。這樣,巜寧學金》,巜王二小》,巜劉文學》,《平原游擊隊》,巜奇襲白虎團》,等等小人書就包圍了我。哪個時代,便知道了,魯迅先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先從小學語文課本上讀了,接著,語文課本上就有魯迅先生寫的《阿Q正傳》,《祝福》,巜紀念劉和珍君》了,我還用借書證從學校圖書館借閱了魯迅先生的巜墳》,巜野草》,《且介亭雜記》,等書了,接著劉白羽,蕭紅,蕭乾,趙樹理,丁玲,巴金,老舍,錢鍾書,等等作家就在我腦子裡定了格。我讀文學作品,四大名著也走進了我的視野,巜紅樓夢》,巜水滸傳》,巜三國演義》,《西遊記》,知道了曹雪琴,施耐庵,後來,也試著寫小說,摘錄小說裡面的肖像,景色,錦句,歇後語等,不過,無有大的收穫。後來,便知道了陝的路遙,陳忠實,杜鵬程,柳青,京夫,賈平凹,還有莫言,還有王安憶,吳文莉,鐵凝,葉廣芩,嚴歌岑,我認為吳文莉寫的《葉落大地》很好,嚴歌苓寫的《扶桑》好,對了還有蒲松齡,吳敬梓,巜三家巷》,巜紅巖》,《青春之歌》,巜苦菜花》,《家》,等等文學書籍至死難忘。

中國文學浩如煙海,文字的發明至今,似湧泉,生生不息,我愛讀書,這就足夠了!


秦嶺土豆


金庸的小說伴我度過了人生最難受的日子。那是1996年2月22日的一場車禍,差點就奪去了我的生命,讓我腿開放性骨折,可惜還沒有孔至今還活著。但是在病床上躺了幾個月都是金庸的小說陪伴我。他寫的小說我都全部看完了。感謝金庸老師,感謝他讓我度過了這一段最難熬的時光。


劉金子


當代作家中喜歡的作家很多,亦如王蒙、馮驥才,張承志、史鐵生等等。喜歡他們的作品也是按階段性的,一部分,或幾個章節。一個人的全部作品都能做到經典那是太苛刻了,沒有人能夠達到那樣的高度,但是作家的一生創作能夠有一個或幾個讓人難以忘懷的作品就很不易了。過去說一本書主義,如果像老作家姚雪垠姚老那樣能夠創造出《李自成》這樣的鴻篇鉅製,文學性,藝術性都有著上佳表現的作品來就實屬不易,

王蒙的《在伊犁》系列,改革發軔期的系列作品,還是能夠感慨與激奮人們心靈的有力度的作品。馮驥才的早期作品,對人生,對社會有激勵與感悟的哲理性的引導,非常耐讀而又存在哲理。亦如《愛之上》,《霧中人》,《啊!》,《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等。張承志的《黑駿馬》,《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以及他的奮鬥不息的《北方的河》。令人尊敬的已故作家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等,更有能夠與明代散文家歸有光有一比的著名散文《我與地壇》,那是他在輪椅上耗出來的經典作品,做為讀者為之感恩與他,做為作家必須耐得住寂寞才能磨礪出上佳的作品。天津已故老作家孫犁就是作家中的榜樣,為人為文同為一理,令人起敬而敬佩。


楊柳青青春之聲


我最喜歡的中國作家是魯迅。

從古至今,我喜歡的作家很多,如果把詩人也包括在內,莊子、屈原、司馬遷、曹氏父子、謝靈運、陶淵明……此處用省略號,意在告訴大家,陶淵明之後,我有更多喜歡的作家,就不再一一敘說了。因為我喜歡的作家太多太多,一時半會兒說不過來,又怕說的時候說漏了。

當然,當代也有幾位讓我喜歡的作家,比如,路瑤、賈平凹、莫言、餘華,等等,在此也不再一一開列名單了。

從古至今,這麼多我喜歡的中國作家之中,確確實實有一位是我最喜歡的。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魯迅先生。

首先,我喜歡他的作品。從《狂人日記》《阿Q正傳》,到最不起眼的一首首小詩,其思想的高度、藝術技巧的使用,我感覺,至今無人能敵。

其次,喜歡魯迅的精神。魯迅先生那種敢想、敢為、敢當的,入木三分、為民請命、堅持不懈的戰鬥精神,是沒有哪一個作家能做到的。從這種精神來看,魯迅的作品有一種東西,是我所喜歡的那些文學家之中,沒有幾個能夠具有的,即都是針對時代的有深厚歷史感的“應用文”。其中,被人們稱為匕首和投槍的雜文,是最能體現魯迅作品戰鬥精神的,是最能體現“應用文”屬性的作品。

再次,我喜歡朗讀魯迅的作品。一般來說,雙休日或節假日,如果我沒有什麼活動和工作任務的話,肯定是要把魯迅全集翻開,大聲朗讀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每當我朗誦幾篇魯迅作品之後,才會有一種淋漓盡致的暢快感,但是,朗讀其他人的作品,就沒有這種明顯的感覺。或許這是我的偏好吧。

如果要問,我最喜歡的第二位作家是誰?在這裡,我非常榮幸地告訴大家,是曹雪芹。因為他的那部《紅樓夢》,好像有一種魔力,老是吸引著我去讀它,可是讀到現在,好像仍然似懂非懂,不敢與人談論,不敢與人交流。


鬱津裡


當然嚴歌苓啊

有深度,有文筆,有藝術價值

三者都有,才是大家如果喜歡電影的話更不能錯過,金陵十三釵知道吧就是出自她筆。她的長篇好像沒有哪個沒改編成劇本搬上大熒幕的。還有兩個本子給了張藝謀。

嚴歌苓本人就是從故事裡走出來的,常年居住海外,做過外交官的太太等等。豐富的人生閱歷讓她的作品足夠深刻。

嚴阿姨更偏愛有年代背景的作品,且在寫作前會埋頭搞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心歸塵土,踏實如在圖書館備考的你我,一個真正的學者姿態,學術態度。我讀過的《一個女人的史詩》《扶桑》《寄居者》《白蛇》《媽閣是座城》是發生于于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故事,還蠻開闊眼界的。並且沒有一本讓我失望。

如果你覺得莫言馮唐霍達的作品留白太多,太“師傅領進門”或者風格粗糙樸素缺乏美感(直白點就是不適合女人讀)那麼你可以試試嚴歌苓的作品。畢竟文學文學嘛,光有思想境界就有點單薄偏倚了,文筆啊技巧啊意境啊還是得有。。

這位阿姨駕馭文字的功底很強,所有你朦朧的情感,找不到宣洩出口的情緒,或者那些似悟非悟的禪思,她都能一語道破,讓你千萬種感情在文學的平原上奔騰如洪。說到風格,大致可以概括為:精準,細緻,慈悲,任其自由生長的旁觀者姿態。風格這玩意兒不好說,題主還是自己看一看吧一定會明白的。

文學作品就怕比。你拿著《扶桑》或者嚴歌苓的比較偏現代的《媽閣》跟這幾年流行的快餐文化比一比,就都見分曉了。那種段子一樣,除了故事,什麼年代啊民族啊藝術啊都不涉及的作品,相比之下就像經了孫猴子的火眼金睛,一一展露出其流於上層的浮躁因子的原貌。也不能說它們沒有價值,只能說價值不在這兒。

前一陣買了本《笑場》還看了看什麼大冰,就感覺當紅博主好好發微博就完了,段子手是段子手,作者本人牛逼是作者牛逼,但你非削尖腦袋進文學圈那就是自取其辱了,功利之心在文學上要不得。

看微博就是看微博,讀文學就是讀文學。結尾我還得給嚴歌苓這樣的作家打call,時代的風越刮越大,沉下去的人越來越少,但精粹是會紮根的,藝術是會長存的。


遊戲c咖


大學時代喜歡讀魯迅。先生的書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深刻與悲憫。他刻劃國民劣根性是哀其不幸而又怒其不爭,他的文字是為中國寫的。或許有人說魯迅好罵人,這是對歷史的斷章取義,是時代的誤解。其實在先生生前,對魯迅的惡意批評,肆意謾罵,人身攻擊,威脅中傷比魯迅先生反擊的文字不知多了多少倍。在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他的好友郁達夫這樣寫到: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這話至今讀來依然震聾發饋,偉大如魯迅先生,是一個民族的光輝,至今依然有人詆譭,豈不令人嘆息嗎?

最近這幾年特別喜歡劉慈欣的小說。中國作家素來缺乏想象力,但劉慈欣是個例外。他的想象力天馬行空不足以形容,三體讀完以後感受到了閱讀文學許久以來都沒曾感受過的極度震撼,這也是我最近幾年唯一一部重複閱讀的長篇小說。

人生易老,文學永恆。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就是我們的人生。引用一首宋代蔣捷的虞美人詞來表達我此時的心境再合適不過了。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觀象齋主人


我很喜歡讀一些中國早期,當代著家寫的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及各類雜文等文學作品。

開始讀小說時間上來看主要在唸書至上山下鄉之間。參加工作後就很少有時間在讀了,主要學習業務上的書與知識類比較多一些。

回想起當年讀小說歷史還真是挺有意思的,小說的來源主要靠同學之間借和互相傳著看,有的時候最短二天就要看完一部長篇小說,基本是白天看完晚上再看到半夜以後。

在我讀過的小說當中,記憶比較深刻的有: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吳承恩的(西遊記)。

曹雪芹的(紅樓夢)。

施耐庵,羅貫中的(水滸)。

魯迅的(狂人日記)(孔乙己)(祝福)(故鄉)等。

楊沬的(青春之歌)。

曲波的(林海雪原)。

羅廣斌的(紅巖)。

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

李英儒的(野火春風斗古城)。

浩然的(金光大道)。

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粱斌的(紅旗普)。

周立波的(暴風驟雨)。

矛盾的(子夜),(春蠶)(秋收)(殘冬)農村三部曲等。

其中: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紅巖,狂人日記,孔乙己,祝福,故鄉里的主要人物描寫的好,塑造的好,現在仍然可以想起他們的名字和主要故事情節。有些格言仍然可以背誦下來。

如果時間還可以重來,我願意在從頭再閱讀一遍。



羅英華752


我最喜歡的中國作家包括:曹雪芹,魯迅,老舍,餘華,王安憶,範曉青,浩然,還有小林。

如果想弄懂中國家族家庭之複雜,人在如此中國式家中的人性張力和底線深到何處,非曹雪芹的《紅樓夢》莫屬。一百年後可能也沒有第二個紅樓夢出現,甚至永遠無法複製。

對國人乃至人類劣根性的剖析,對習慣的妥協,對壞性全體式忽略和馬虎,就這麼擱置,只有魯迅振臂呼之,揮匕首刺向那些壞。魯迅的文章是最犀利的,也是最鮮明地指出了大家式的忽略,他的偉大無有其他作家能及。中國應該再多幾個魯迅,但是沒有,沒看見。

老舍是最具有生活味兒的作家,不僅是京味兒,他是最能關注生活的。別人以生活為籃子,寫籃子裡的蘋果或梨子,老舍直接寫籃子,而且寫到極致。餘華一部《活著》便把中國人的心格擴大了,算小賬是人最靠低的習慣,喜歡比誰漏洞少,誰佔便宜多。可是一部小說,寫出了算小賬最黑色的幽默,最後活著的只是活著,那些吃虧佔便宜的七七八八是什麼?不會說話的老牛,永遠也無法告訴你。王安憶是最有才華的女作家,我曾經採訪過她,感覺其思想深刻,思維宏大,且謙虛優雅。

範小青可能是最低調的大作家,她早期的《褲襠巷風流記》,《赤腳醫生萬泉河》,以及最近出版的《滅籍記》都相當有底蘊。我也採訪過範小青,她是一位非常好的大姐,一位很純粹的作家。浩然也是我最喜歡的作家,《豔陽天》,《金光大道》,《蒼生》都十分可讀。他的作品可能時代印記太重,但就文學味兒來說,浩然是一位非常好的作家,其筆魅力四射。

最不知名的是小林,他是位作家,但不知名,本不夠排列在此。但是題目是最喜歡的作家,而不是最知名的作家,於是我選擇小林沒毛病,我就是喜歡他,因為他就是我。

我為了實現兒時的作家夢換過幾十種職業,為寫長篇小說《賤業》,狠心囚禁自己一個月不出門。小林是最拼命的作家,雖然他在人群中還不知名,但是在我這從懂事起就知名了,我真的喜歡他。





小林作家


個人比較喜歡畢淑敏,感覺她心思比較細膩,她的文章也能夠讓人心靜下來,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真是一針清醒劑。

浮躁的時候,煩惱的時候,鑽到她的書裡保準心情好多了。

最近才讀了她的旅行書《藍色天堂》,她對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原因分析的很透徹,她在文中寫了海洋氣候變化等地理知識,她原來是醫生,感覺她瞭解的知識特別全面,一個好的作家,博學多才,不簡單,可想而知,私底下啃了多少難啃的知識硬骨頭,挺佩服的。

也喜歡她的學生頭,簡單幹淨的服裝打扮,文如其人,裝如其人,看著就兩字“舒服”。

韓寒雖有些偏激,但他的雜文也反應了一定的社會現實,總得有人站在前頭說出來,社會有了更多聲音,社會才會進步更快,在爭論中擦出火花,產生光亮。

張小嫻,我個人也比較喜歡,她對情感問題分析得很透徹和老到,特智慧的女性,簡單的文字,卻能寫出一萬分的哲理,讀著耐人尋味,情感類寫作高手!

林清玄的文章,像一杯淡淡的清茶給人以醇香和回味,虛浮、洩氣、膨脹、虛榮的時候都可以來讀讀,慰藉心靈的良方。

每個人每個階段遇到的問題不同,有可能隨著年歲、閱歷、處境的不一樣,喜歡的作品類型和作者都會發生一定的改變。

總之,讀不同類名家的書會大有裨益,多讀,總會找到適合你的那一款,好書中的精神食糧指引著我們前進的路。

越讀書,越明白!好書,是補品,滋養著我們不堪的受傷的受累的心,愛上好書,煩惱會少不少,讓我們內心越來越祥和、平靜、充盈!


靜定如常讀書會


我最喜歡的中國作家是餘華。

餘華是傷痕文學的典型代表,因此他的寫作風格指向性非常強烈,直指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背景進行創作,刻畫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例如徐福貴和許三觀便是餘華筆下活靈活現的人物。

他創作的作品非常有批判性,因為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觀察力和吸引力,因此他批判性的作品最為出名。餘華先生最有名的兩部代表作便是《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這兩部作品曾一度影響著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人們。

我喜歡餘華還是因為餘華的一部名作——《活著》,我最先了解《活著》這部作品首先一部電視劇《福貴》中瞭解的,結局心情很沉重,只剩下了一老一小一頭牛。

當我看了電影《活著》之後,我覺得這部電影看完後比看完電視劇的心情還沉重。我第一次接觸原著《活著》的時候,連書都不敢翻。最終我還是看完了原著,原著講述的更為生動,講述了主人公徐福貴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這四十年間的故事,主人公因社會變革致使自己命運坎坷,在此期間他的家人都相繼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了一頭老牛陪伴。



看完原著之後,我接下來的幾天心情很沉重,腦海裡一直浮現著原著結尾的畫面。當我心情平靜下來的時候,我真的打心眼裡佩服餘華,他寫這部生動的作品一定費了不少功夫。

所以,我最喜歡的中國作家是餘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