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光山戰“疫”日記:青春無悔

我叫王菲,是光山縣人民醫院外科ICU的一名90後護士,2020年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上午接到醫院護理部通知: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肆虐,需要五名志願者報名支援一線,面對越發嚴峻的形勢,我不假思索,立即報名。非常時期,我深知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有責任奔赴一線、治病救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來不及和家人道別,便匆匆收拾行李,奔赴戰場,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第一個夜班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時的我說話不敢有任何誇張的面部動作,怕口罩漏氣;困了也不敢張大嘴打哈欠,怕口罩、護目鏡移位皮膚暴露在外;眼睛裡進汗了不能揉,後背癢癢也不能撓;整整12個小時我沒有喝過一口水,沒有去過一趟衛生間,因為捨不得浪費任何一套防護裝備…厚厚的防護服裡面,悶出的汗水溼了又幹,幹了又溼,第二天脫掉防護服,摘下口罩的那一刻,頓時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緩了一會兒才覺得臉上很疼,照鏡子一看,發現臉上皮膚竟然被口罩勒破了皮,對於愛美的我來說,這已是接近於毀容...就在這時父母的視頻電話發來了,我立刻把視頻給切換成語音,告訴他們因為工作需要現在無法視頻聊天,這時的我不想讓父母看見我臉上的那些勒痕,那樣他們會心疼,也會更擔憂,因為每一個平凡的你我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

光山戰“疫”日記:青春無悔

進隔離病區的那天,是我第一次穿上隔離防護裝備面對病毒救治病人,當時還有點緊張和害怕...然而我發現,如果醫護人員以這種狀態開展工作的話,傳遞給患者的肯定也是負能量,不利於患者康復,於是我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克服了心理障礙,開展工作反倒容易多了。當天來了兩例確診的危重患者,呼吸困難,生命體徵極其不穩定,小便失禁,醫護人員一刻也離不開。由於條件有限,我們的隔離病房不是負壓病房,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極大,即便是這樣我們也沒有一個人退縮,24小時守在患者身邊,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


有一天晚上九點多,我剛下班躺在床上準備睡覺,聽見手機響、原來是護士長在群裡發來消息,說有一個患者出現病情變化,隨時需要搶救,讓兩個同事跟她一起去加班,我想著自己有重症方面的經驗,於是趕緊趕到科室換好防護服,調試好呼吸機,把一切搶救物品準備就緒,隨時準備搶救工作。就這樣我跟護士長還有幾位同事一直守到快凌晨一點,好在最後病人病情有所好轉,我才趕緊回去休息準備第二天早上接班。

光山戰“疫”日記:青春無悔

轉眼半個月過去了,院領導體恤,怕我們體力透支,安排第一批志願者撤離一線,醫學留觀休息半個月身體無恙再返崗。撤離前一天我的內心很複雜,因為在過去的半個月裡,我看到那些被隔離治療的患者恐懼無助、焦慮不安,我覺得病人需要我,需要我這樣已有經驗的護理工作者。在得知醫院又新增了兩個隔離病區,更加堅定了我想要再次加入第二梯隊志願者的行列,給患者們帶去精神上的鼓勵和心理上的安慰,我想幫助他們儘早回家和家人團聚。想到這裡我趕緊又寫了一封請戰書,要求留下來繼續支援感染科,我怕領導考慮到身體的原因會拒絕我的請戰,於是我去做了個CT檢查,拿著健康的影像報告一起交給領導,最終經過醫院的研究決定讓我留了下來,看著一名名患者漸漸恢復了健康,開心的出院,一種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光山戰“疫”日記:青春無悔

光山戰“疫”日記:青春無悔

光山戰“疫”日記:青春無悔

光山戰“疫”日記:青春無悔

第二輪的工作中,我更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因為我覺得病毒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面對病毒戰勝病毒的信心。每天我都會在忙完手頭上的工作之後,再進入隔離病區去跟患者們聊聊天,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他們。將心比心,他們也有感受到我們的不易,都表示非常理解我們。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患者們也逐漸好轉了,恢復健康出院的患者給我們說了很多感謝的話,有的甚至流下了感激的淚水。還有一位在院的患者,聽說醫院防護物品緊缺、託人買了幾千塊錢的物資捐給了醫院……印象最深的還有一位膽怯自閉的患者,不愛說話,最喜歡吃手撕麵包,我想盡辦法滿足了他的小小願望,慢慢的,他居然願意放下防備與我們溝通,還主動問了我的名字。當時的感覺非常欣慰,覺得自己這麼多天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光山戰“疫”日記:青春無悔

難忘的細節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希望我們能儘快打贏這場戰“疫”,我也能趕緊回家抱抱我的孩子…如果說,上次的非典我們還是懵懂的見證者,那麼這一次的新冠肺炎,我們就是深度的參與者,甚至是抗疫的主力軍。我們的社會,正是因為這樣的代際傳遞,才得以生生不息。90後的繼承,不僅僅是單純的生命延續,更是要將人性中的勇敢、善良,責任與愛持續發揚。

光山戰“疫”日記:青春無悔

<strong>更多光山本地新聞資訊請關注 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